(新教材: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doc》由用户(小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教材 人教部编版 高中政治 必修 框架 体系 设计 说明 下载 _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必修必修 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 一、为什么要建构这个课程模块?一、为什么要建构这个课程模块?课程建构的主旨课程建构的主旨 想法想法 高中阶段是学生直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拔节孕穗期”,需要依 托相应课程来实施:既精讲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历史方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定义定义 这是一门什么课这是一门什么课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 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2、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结论结论 主旨与使命主旨与使命 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那么相 对于其他学科课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就是其核心价值。 在高中学科课程体系的视野下,这是建构本课程模块的主旨所在,也是在高中学科课程体系的视野下,这是建构本课程模块的主旨所在,也是 建构本册教材体系的使命所在。建构本册教材体系的使命所在。 二、为什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名?二、为什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名?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置 想法想法 课程标准规定,本模块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开
3、创与发展”两部分。之所以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称,就 在于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缺一不可。 依据依据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历 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 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从两个逻辑相一致的视点,表达什么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从两种意义相兼容的视点,揭示什么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
4、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是从两个时 段相关联的视点,体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澄清澄清 “是什么”与“什么是”“是什么”与“什么是” 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讲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说到底,就 是讲两个基本点: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意义的社会主义, 而 “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 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三、如何把握本模块在必修课程中的站位?三、如何把握本模块在必修课程中的站位?课程目标的实施课程目标的实施 想法想法 既然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可以 采用不同的课程载体,依据课程标准,“
5、基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主 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总体框架”,承载全面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任务, 其实是四个模块的共同使命:既要讲“什么是”,又要讲“是什么”。 办法办法 “为何”与“如何”“为何”与“如何” 依照课程设计的系统安排,四个模块各有其特定的使命。本课程模块采取 历时性叙述、全领域覆盖的方式,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讲述为何开创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 2、模块 3、模块 4 采取共时性叙述、分领域 展开的方式,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说法说法 “一托三”“一托三” 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必修课
6、程的整体架构中定格模块 1 的站 位,重点在于明确是什么“精神实质”,此后三个模块展开讲什么是其“丰富内 涵”。我们认为,如此“一托三”的格局更有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 主题。 着眼于必修课程的大系统,出于全部课程实施的通着眼于必修课程的大系统,出于全部课程实施的通 B.B.盘筹划,这是本模盘筹划,这是本模 块教材编写的功能定位。块教材编写的功能定位。 四、如何认同整合教材内容的构思?四、如何认同整合教材内容的构思?解构教材逻辑框架解构教材逻辑框架 思路思路 从一般过程看各具特色、从统一性看多样性,这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的
7、逻辑起 点。 总览“三个意味”,一看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源流,二看世界社会主义 发展历史的源流,三看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源流,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展开全部教材内容的逻辑线索。 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 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这是基于 “三个伟大飞跃” 的时段,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和完善过程的逻辑顺序。 透视全部内容目标的达成,“明大德,筑牢理想信念”,这是贯穿教学 全程的逻辑主导。 说法说法 时代之约时代之约 关键在于理解学习社会发展史与认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任 务相对接的理由。
8、回想以往的教学经验, 我们曾经通过社会发展史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趋势; 我们曾经通过社会发展史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中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历史方位,找到社会发展史教学的落脚点;我们仍然需要通过社会发展史 的教学,夯实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解析解析 1 1 内容结构内容结构 对照课程标准,教材没有分设两个单元,而是并列四课配置教学内容。其 中, 第一课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 本原则。随后,
9、分三个时段安排三课,这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复兴之路 的奋斗历程,阐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此布局,既从整体上遵循了课程标准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又适如此布局,既从整体上遵循了课程标准呈现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又适 当压缩了社会发展史的篇幅减轻教学容量,以便更为集中、更为充分地展开中当压缩了社会发展史的篇幅减轻教学容量,以便更为集中、更为充分地展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 解析解析 2 2 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教材分为课、框、目三个层次。 课题,明示了具有根本意义的大观念,并以问题引述导语表达学习旨要 和教学重点。 框题,明示了教学专题,力求
10、框定教学范围,是整合相关内容的基本环 节。 目题,明示了教学要点,大体一目一得一学时,是细化内容目标、掌控 教学进度的基本单位。 提醒提醒 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全部课文之后,安排“综合探究”,对于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来说,不仅 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 “综合探究一”,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世纪之问,“综合探究一”,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世纪之问, 集中阐释了两个逻辑相统一的具体意涵。集中阐释了两个逻辑相统一的具体意涵。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要求有什么
11、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 变化。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 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成了社会的 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 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伟 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 70 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
12、会革命 97 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 族由衰到盛 17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 5000 多年的传承发展 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综合探究二”: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综合探究二”: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 集中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集中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概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理由;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
13、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 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整体把握教材目标设置、逻辑框架、结构体系、核心内容,综合探究的整体把握教材目标设置、逻辑框架、结构体系、核心内容,综合探究的 设计至关重要,堪称点睛之笔。设计至关重要,堪称点睛之笔。 六、如何理解教材叙事的逻辑?六、如何理解教材叙事的逻辑?读懂教材内容的叙述方式读懂教材内容的叙述方式 想法想法 力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叙事,符合学生接受初级理论 教育的规律。 办法办法 通过事实性内容的铺陈, 在 “综合探究” 中归纳, 表达最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是总体上理解教材叙事逻辑的思路。 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14、 先描述各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事 实,呈现各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经过多次再现其相互作用的现象, 然后在综合探究中用“结语”阐明唯物史观的理论意涵。 力求清晰地显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主线,但并非只讲主线。 社会主要矛盾的线索,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线索,或辅或从或暗,也是一以贯 之的。 小结小结 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就叙述方式而言,高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就叙述方式而言,高中 阶段同大学课程的区别也在于此。阶段同大学课程的区别也在于此。 七、如何理解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七、如何理解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编写体例的规范教材编写体例的规范
15、 想法想法 依据与工具依据与工具 基础教育的教材不只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而且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如何发 掘教材引导教学的功能,更要倚重其编写体例的规范一一呈现方式的设计。 办法办法 教材全部文本,分正文和辅文两种文字呈现。 正文(宋体字),表达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 辅文(楷体字),涉及“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栏 目,分别对应焦点问题的辨析、相关素材的拓展、理论观点的释义。 提醒提醒 特别关注特别关注 “探究与分享”,同教材正文相互呼应、浑然一体,被视为呈现内容目标 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具体安排,大体有两类: 处在每个目题之下, 响应这个目题所涵盖的内容, 提供相关
16、事例、 数据、 资料,提出具有指向性、引导性的问题,充当展开学习活动的切入端; 穿插在有关正文之间,紧扣不同段落的正文,就疑难问题提示学生阅读 材料、深入思考、交流分享。 八、如何使用教材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八、如何使用教材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握教材容量的基本维把握教材容量的基本维 度度 想法想法 “深挖洞”与“广积粮”“深挖洞”与“广积粮” 从根本上解除有关教学分量的疑虑, 取决于课程目标设置与教材编写理念 的把握,非如此,难以避免泛化教学内容的误区。 维度维度 操作层面的观照操作层面的观照 凸显基本观点凸显基本观点 作为教学目标的观点,不仅是纯知识性的理论观点,而且兼具知识建构、 能力发
17、展、价值引领的指向,统领、统筹全部内容的配置与实施。 关注思维过程关注思维过程 作为达成观点的过程,与其说它是学科逻辑的演绎过程,不如说它是学生 亲历亲为的探究和分享活动,即展现建设性批判思维的过程。 统筹知识经验 作为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注意依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要自觉依 赖历史学科教学的支撑,既不重复、又不脱节、形成互补,以寻求教学效率、效 能和效果的最优化。 说法说法 呈现方式的用处呈现方式的用处 正文,以基本观点的表述承载学科任务; “相关链接”,以具体素材的运用支撑基本观点; “探究与分享”,以议题为纽带连接基本观点、动思维过程; “专家点评”,以适当点拨取代程式化推理。 既有
18、减轻学习负担的期待,更有改变死记硬背既有减轻学习负担的期待,更有改变死记硬背学习方式的追求。学习方式的追求。 九、如何贯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九、如何贯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把握活动设计体系的把握活动设计体系的 要领要领 想法想法 相对于“共时性”内容的教学,本教材“历时性”叙述的内容,采取社会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较为困难。但是,即便以课堂教学为主,依然秉持活动型学 科课程的理念。 办法办法 两个着力点两个着力点 围绕议题。体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围绕议题。体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议题,即具有整合性、思辨性、挑战性的话题。它涉及学科内容的学理, 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取向;体现
19、教学重点,又针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围绕议题, 应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提供表达和解 释的机会,并贯穿于教材使用的始终,从而使之成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 强化辨析。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强化辨析。体现“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 辨析,即有效实现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唯行尊重学生白主选择的权利, 帮助他们经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才能使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基本观 点。比如,在材料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 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都是学生得以借助教材体验自主辨析的过程。 说法说法 基于教材又不固于教材,可自行优化议题、创设情
20、境。积极引导辨析的基于教材又不固于教材,可自行优化议题、创设情境。积极引导辨析的 操作,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操作,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把握体验性与目的性的关系把握体验性与目的性的关系。 不能只讲目的而虚化体验, 也不能只 求体验不问目的。 掌握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掌握导向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有的辨析取向趋同, 有的辨析取向求 异,但任何取向都不能导致“价值立”,需要沿着预设的轨道、向着正确的价值 取向展开。 判别意义性与技能性的关系。判别意义性与技能性的关系。辨析不等于辨争,重在辨点的意义, 而不是辩驳的技巧,要坚持意义优先、兼顾方式。 十、如何依循素养导向评价教材使用效果?十、如何依循素
21、养导向评价教材使用效果?教材评价指标体系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想法想法 所有涉及教材使用的问题,终究要归结为学习效果的评价,都要与素养导 向的评价逻辑相契合。理解这种评价的意义,既是体现新教材编写理念的应有之 义,又是用好、学好新教材的关键环节。 要义要义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必须明确:必须明确:这种评价的政治意义, 其焦点不在于教材提供了什么标准答 案,而在于教材阐述了什么基本观点。 应该懂得:应该懂得:这种评价的学理意义,其焦点是“行为表现”而不是“概念 定义”,只能依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判定。 说法说法 透过差异化的行为表现,建立评价教材使用情况的指标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