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9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石油化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 文档编号:2064576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格式:PPT
  • 页数:391
  • 大小:9.5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石油化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石油化学 配套 完整 课件
    资源描述:

    1、石油化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石油化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石 油 化 学 师生共勉格言:穷理致知宁静致远主要内容n按物性关联的重质油化学结构研究方法n重质油的分离方法n重质油化学结构鉴定方法n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参数法n重质油的化学组成与结构n重油的非烃组成及微量金属第一讲 按物性关联的重质油化学结构研究方法n概述n碳氢元素组成n结构族组成1.1 概述n问题: 为什么要用物性关联方法来研究重质油化学结构?原因n异构物数目多,单体含量少n杂原子含量高, O、N、S含量在5左右; 渣油中,非烃化合物占一半以上。n结构复杂,如:碳原子数异构体数818123551860,5234062,491,178,805

    2、,851C8H17解决办法n从元素组成上了解其结构信息n从物性关联其结构族组成n从近代分析手段所得信息(如NMR)了解其结构信息1.2碳氢元素组成nH/C原子数比所含的结构信息n石油的H/C比n石油加工中的H/C比平衡石油元素组成:C、H、S、N、O。 主要是:C(8387%),H(1014%) S、N、O只占百分之几C、H含量固然重要,但更能说明问题的是H/C原子比。l注意!注意!l元素分析要准确,小数点最后一位要测准。 一、H/C原子比所含的结构信息1.不同烃类HC的差别1)同一系列烷烃H/CCH44.0C2H63.0C3H82.7C4H102.52)不同系列间烷烃H/C环烷烃H/C芳烃H

    3、/CC6H142.33C6H122.00C6H61.00C10H222.20C10H181.80C10H80.80C14H302.14C14H241.71C14H100.71上述数据表明: a.同系列中M H/C ,但差别逐渐缩小 b.不同系列分子量接近的化合物,H/C: 烷环烷芳香; 烷、环烷差别较小,芳香与非芳香差别大。2.表示化合物的芳香化程度1)解释芳香化程度 :以C20为例 H/C fA C20H42 2.1 0 C20H34 1.7 0.3 C20H28 1.4 0.5 C20H22 1.1 0.7 C20H16 0.8 0.9 C14H29C10H21C6H13C2H5SAAAC

    4、CCf3.表示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芳烃H/CCACAPCICFCAP/CAC30H220.733022800.73C22H140.642214800.64C21H130.622113810.62C20H120.602012820.60C19H110.581911830.58nCAP Aromatic Peripheral Carbon 芳香外周边碳nCI Aromatic Internal Carbon 芳香内碳nCF Aromatic Fused Carbon 芳香融碳、迫碳nCAP/CA 缩合程度,缩合度 , CAP/CA nH/C小说明:a、芳香化程度高,芳碳率大;n b、芳香环系缩合程度

    5、高。二、石油的H/C比1.原油的H/C:石蜡基H/C高 大庆 任丘 胜利 孤岛 H/C 1.86 1.81 1.79 1.66 2.馏份重, H/C小 大庆 145200 250300 350400 500 H/C 2.03 1.96 1.91 1.73 3.渣油H/C也各不一样 大庆 胜利 单家寺 H/C 1.74 1.63 1.50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三、石油加工中的H/C比平衡原油 1.8产品 液化气:2.12.4 汽、煤柴油:1.92.1 燃料油:1.41.7 沥青:1.21.6 比原油低 石油焦:0.40.6石油加工两大途径:1.脱碳,得到 H/C高的轻质油品 H/C

    6、低的产物 焦炭、沥青、渣油2.加氢 可以全部轻质化(但耗氢,氢从脱碳得到,故需分析加氢的经济效益)1.3结构族组成n基本构想n直接法测定润滑油(级柴油)馏分结构族组成n间接法(物性关联)n密度法对重质油,其化学组成的研究遇到两大困难:1.组份极其复杂(分子量相差很大,异构体极多) 2.出现了大量混合结构分子 于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荷兰Watermen学派创立了结构族组成的方法,研究重油的化学结构。一、基本构想1.平均分子:把复杂混合物从整体上统计地看成是一种平均分子组成。如:12C10H22 12 C5H112.结构单元:将烃类的平均分子看成是由三种结构单元组成,如:C5H11分成三种结构

    7、单元:烷基链,芳香环,环烷环;测定出一系列结构单元参数, 如:CT CA CN RA RN 等。碳原子数计 百分数计 分率计 环数计CT 总碳数 RT 总环数CA 芳香碳数 CA,fA-芳碳率 RA芳香环数CN 环烷碳数 CN,fN-环烷碳率 RN环烷环数 CP 烷基碳数 CP ,fP-烷基碳率 CR 环碳数 CR C5H11例:平均分子为RA1, RN1, RT2, CT15 CA (615)10040 CN (415)10026.7 CP (515)10033.33fA0.400 fN0.267 fP0.333二、直接法测定润滑油(及柴油)馏分结构族组成1.原料实验1)原料选择 五种原油

    8、美:滨州,Oklahoma 苏:高加索 委内瑞拉 印尼:婆罗洲2)精密分馏 20理论板 回流比15 取300470 34个柴油润滑油馏分(每5 一个馏分)3)加氢 条件极为严格选择性加氢 要求:碳骨架不变,即CC键不断,芳环饱和、环烷环不裂、链不断严格控制加氢条件:a.预加氢:300 ,150200atm,14hr. Cat.氧化钼活性碳510b.芳烃加氢:300 , 150200atm,1040hr. Cat.Ni硅藻土 20C.后处理:磺化、吸附脱除未转化的芳烃4)分析:加氢前后的C%,H%及分子量M(测得170套数据)平均分子量2.数据处理1) CA(无假定) (芳香环 环烷环)a.加氢

    9、前:M、 C%、H% CnHmb.加氢后:M、 C%, H% CnHmc.加氢时,每一芳香碳加一个氢(转变为环烷),所以增加的氢原子数及芳香碳原子数CA m-m2)RA (有假定) CA RA 不是一一对应,需作假定ATACCC%100 RA CA1 C62 C10 C12 3 C13 C16 C18 C14 若假定渺位缩合,且均为六元环24AARC42AACR假定迫位缩合由于考虑到润滑油(柴油)馏分环数少,此处可假定为渺位缩合43AARC3) RT (没假定) 加氢后, CnHm,环只有环烷环,是芳香环与环烷环之和 烷烃 通式 CnH2n+2 单环环烷 通式 CnH2n 双环环烷 通式 Cn

    10、H2n-2 三环环烷 通式 CnH2n-4根据烷通式CnH2n2,每多一环减少两个氢,对环数为RT者 CnH2n22 RT CnHm即 m2n22 RT CAm (CA m m) 221mCnRAT4) CR (环上碳百分数) RT CR (有假定:渺位缩合,六元环)24TRRCRnPCCCPANCCnC5) CN %C %C %C ARN6) CP %C 100 %C AP7) RN ATNRRR三、间接法(物性关联) 直接法实验条件苛刻,加氢及元素分析要求准确度高,不是一般实验室能达到.因此一般采用间接法,即从物性(n、d、A、M分子量、v粘度、苯胺点等)来关联化学结构。由表及里。 低沸点

    11、馏分的某些物性与其族组成有关;高沸点馏分中的某些物性与其结构组成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物性关联其结构族组成的方法,称为n-d-M法。(n折射率refrative index,d比重,M分子量)正己烷 0.6594 1.3749环己烷 0.7786 1.4262苯 0.8998 1.5013204d20Dn1.人们发现:1)在以 与1/M为坐标的图上,同类烃的各点连接起来接近于一直线。2)各族烃类的直线常集于一点: h/(M+m)=0, =0.8513204d20Dn204d 这可以理解为:当M无限大时,在碳链一端有一个芳香环或环烷环或双链等,对分子性质是不会有影响的,它们之间的

    12、n或d均相同。上述直线关系以代数式表示为:mMhd8513.02045.9374.188513.0204MDMD361.78513.02041 .50750.08513.0204MD正构烷正烷基环己烷正烷基苯4752.1204mMhn对于折光率121、2式统称为斯米乔堡公式2.烃类混合物(石油馏分)平均结构信息(n-d-M法)N、d与其分子结构关系: 1)不同族烃类当M基本相同时,它们的 趋势为:芳香 环烷 正构烷。 2)当M无限大时,在碳链一端有一个芳香环或环烷环或双链等,对分子性质是不会有影响的,它们之间的n或d均相同。204d20DnncdbCMa%nMcdMbaR式中a,b,c及a,b

    13、,c均为常数,R表示环数( RT RA)上法就是n-d-M法 根据已知数据,Van-Nes,Van-Westen找得上述常数,得到一系列算式。(见石油化学) 为了应用方便,作者又将这些算式换算成了诺膜图(石油化学)8513. 0204dd4752. 120Dnn此法的优缺点此法的历史作用 思路宝贵:平均分子、结构单元 理论基础:物性结构关联 实践基础:直接法测定 数据处理严谨:归纳为主,技术此法的局限性 a.只考虑C、H,不适合于含杂原子过多的馏分。S 2,N 0.5, O 0.5 b.假定是渺位所以环数不能太多(不然会有迫位) RT 4, RA 2, CR 75 CA CN 1.5 c.样品

    14、应是馏分油,对减压渣油不适用原因:由于渣油杂原子多,n不易测定,环数 多不一 定是渺位。四、密度法以C%,H%及M为原始数据1.理论基础 不同类型烃类的紧密程度(致密度),紧凑度是不同的。 定量的用参数McMC和McdM/(dC)来描述。其中Mcd为molar Volume per Carbon atom,Md为molar VolumeCdMdCMdMc/这是荷兰Van Krevelen研究煤时所用。d420MMc=M/C Mc/dH/C乙烷0.659486.17 14.3621.782.33环己烷0.778684.16 14.0318.022.0苯0.879078.11 13.0214.81

    15、.0与H/C一样,Mc/d中包含着结构信息苯分子最紧凑,Mc/d最小,其次为环己烷较紧凑,而己烷分子较散。2.实验基础15种渣油的脱沥青质后的可溶质Maltene或Petrolene测定其C%,H%,M。测定其NMR,求fA=CA/CT(0.230.34)借用API RP42 224种纯烃数据进行经验关联3.计算方法1)H 经验关联 204d)(%0431.04673.1204Hd假如纯C、H结构,H%和H/C一样包含结构信息。 2)C, Mc/d molar Volume per Carbon atom204dCdCMdMCdMdCMdMc%120101.121100%/204 3)杂原子校

    16、正 S、N、O原子量均大于C、H,则 Mc/d 校正项,实际应分别按S、N、O校正,简化为一项 (L.W Corbert提出简化法) 204d)%100(0.6)(CHCdMdMccc4)(Mc/d)c,H/C fA Williams用API Project 42数据改进了Van Krevelen 方法,提出了molar Volume与H/C及fA更好的关系, 如, fA一定, Mc/d H/C是线性关系 fA1,是纯芳烃,H/C小,缩合程度大, Mc/d 小 fA0,是纯饱和烃, H/C小,环烷碳多, Mc/d 小77. 0)/(15. 1)/(09. 0CHdMfccA5)C.I Cond

    17、ensation index缩合指数CRIC)1(2.(Van Krevelen关联)R总环数,C总碳数,C.I.是与环数及环碳有关的数,与fA并不一样,但有联系烷 R0 C.I 0单环 R1,C.I0多环 R1,0C.I1将RT=C+1-CA/2-H/2代入得AfCHIC/2.C.I. ,缩合程度 ; C.I. ,缩合程度 。6)该法集总通过测定M,%C,%H计算fACTRT), CA, RA(渺位), RN7)优缺点优点:方便测定M,%C,%H 即可。局限: fA0.230.34(不适合于fA高的沥青质), 与NMR误差10。 习题1.用n-d-M法计算结构参数大庆(脱蜡) 胜利(脱蜡)大

    18、港(羊三木)n1.49141.50591.5230d0.88350.91490.9433M3904203902.计算结构参数C10H213.孤岛渣油C%=85.0 H%=11.9 M=1160 用密度法计算其结构参数。第二讲 重质油的分离方法n按溶解度的溶剂分离方法n按极性的吸附色谱分离n按酸碱性的分离n按分子体积大小的GPC色谱分离 第一节第一节 按溶解度进行分离按溶解度进行分离n溶剂分离重质油中的沥青质n超临界流体萃取n超临界流体色谱SFC(Supercritical Fluid Chramatography)一、溶剂分离重质油中的沥青质 重质油:沥青质 胶质 芳香分 饱和烃 德国Marc

    19、uson1916年开始用1.重质油的胶体特性1924年德国Nellensteyn提出是分散体系1953年,Preiffer提出是胶体现在已经知道是胶体,一般是溶胶实验证明:a.T.F Yen1966年用80万倍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重质油的苯溶液中有1476埃米的颗粒。b.离心分离 1978年R.W.Weeks在2548000rpm经168小时后分层1)重质油是胶体2)分散相重油的分散相的核心是沥青质Asphaltene(AT)沥青质沥青质:不溶于低分子正构烷烃而溶于热苯的物质可溶质可溶质:低分子正构烷烃可溶物Maltene(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分散相不等于沥青质分散相不等于沥青质,Mice

    20、lle的核心为沥青质,然后周围吸附极性芳香分Polararomatic。胶质是沥青质的增溶剂,有利于胶体稳定。实验表明,离心分离出的的Micelle的量可以是沥青质的24倍。3)分散介质基本上是可溶质Maltene(包括烃(油分、饱和烃)和非烃(胶质、芳香烃)部分胶质吸附沥青质上4)胶体的稳定性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互相匹配沥青质在可溶质中的胶溶的前提:a.有一定的组成适当的胶质(数量上)b.可溶质有相当高的芳香度c.沥青质的含量和质量要适宜2.溶剂分离沥青质之影响条件渣油用溶剂分离沥青质加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降低分散介质芳香性及粘度,破坏减压渣油或沥青的胶溶状态使沥青聚集沉淀。 1)溶剂性质的影响

    21、一般认为,分子之间引力较大的溶剂其溶解能力也较强。而从溶剂的性质上来看,其密度、表面张力、气化热等均与其分子间的引力有着内在的联系。据此,Hildebrand提出了两个能较好地表征溶剂的溶解能力的溶解度参数 及 ,它们的定义分别为:12 = V -1/3 1 = 2HRTVV1 2/式中 表面张力 V分子体积 气化热 HV例如:加拿大沥青溶剂12沉淀%n-C53.27.016.9n-C73.87.511.4n-C104.17.79.4环己烷5.38.20.7苯6.59.20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与西加拿大沥青中不溶物收率的关系 14.2 溶剂溶解能力强,基本不能产生沉淀。国产渣油C7AT一般较少,研

    22、究沥青质时宜用C5,但缺点C5是沸点为36,易挥发,沉淀物易于裹油蜡2)溶剂比的影响例如:胜利渣油,用正戊烷脱沥青质溶剂ml/g2030405080沉淀7.59.810.811.010.7溶剂稀释比对正戊烷分离胜利减压渣油沥青质的影响02468101201020304050607080溶剂比, m l /g油不溶物, %在体系中出现沥青质沉积后,如果再加入低分子正构烷烃溶剂,重质油的不溶物收率会逐渐增大,稀释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最大值,超过这个最大值后,溶剂增加会导致不溶物的收率的降低。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趋势,且当溶剂稀释比大于40ml/g油后,不溶物收率已经基本稳定,变化很小,所以,在实验室

    23、中测定沥青质含量时,采用溶剂稀释比约为40ml/g油。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溶剂比增加,沉淀量增加,因为溶剂比增加,分散介质的芳香性下降,溶解能力下降,于是沉淀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溶剂比就不是影响相对稳定性的因素,测定沥青质就在这个范围内。3)测定沥青质的其他影响a.浸泡时间;b.回流时间(1小时令其分散);c.是否热洗;d.环境温度;e.过滤条件。二、超临界流体萃取SFE1.原理溶剂处于临界状态下(TC,PC),其溶解能了主要取决于溶剂的密度,因而当 T升高,密度降低,溶解能力下降,所以恒压下T升高,溶解能力下降; P升高,密度升高,溶解能力升高,在恒温下,P升高,溶解能力升高。 与一般液体

    24、溶剂相比,超临界流体溶剂具有较高的传质系数及高的压缩性能,这样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而改变溶剂的溶解能力,从而分离出具有不同溶解能力的的溶质。2.设备 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出SEF萃取塔,操作时,保持塔顶温度高与塔底温度,恒定温差,当含有溶质的流体自下而上通过塔中填料层,溶质的溶解度便会下降,产生回流,于是可以达到萃取精馏的目的。3.实验 iC4或者nC5等为溶剂: 如以iC4(TC134.98,PC3.6Mpa)为例,恒定温差,釜底140,顶158,逐步升压,可将胜利和大庆渣油分成多个窄馏分 并测定各馏分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渣油进行评价。三、超临界流体色谱SFC1.什么是超临界色谱SFC色谱

    25、即以SF为流动相,以氧化铝等物质为固定相的色谱分离过程。2.SFC色谱的特性1)在临界点附近,流体的密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及流体有很大压缩性。2)与LC相比SFC其传质系数很高,传质阻力小,且移动相粘度低,因而能大大提高其分解效能。3)SFC具有以下特点(与其他色谱相比较)a.P增大,密度增大,则溶解能力增加,故溶质的 移动速度大大增加。b.与GC的载气相比SF的溶解能力强,与LC相比,SFC传质系数高,所以可在较低温度下及分离高分子量的低挥发性的物质,适于分离热不稳定物质。c.选择性极高,因而可分析恩自量很宽的混合物,并可与MS连用。3.SFC分离过程,可以作毛细管色谱流动相:NO

    26、、CO2、CH3OH、C3、C4、C5选择性:通过改变T或P方法灵活调节固定相:极性固定相如Al2O3分离举例:多环芳烃(PNAH)的分离 流动相:CO2 固定相:聚醚可对四种五环(分子量252)芳烃分离作模拟蒸馏(SIMDIS)比GC好SFC与GC相比,作为模拟蒸馏SIMDIS的优点:1)可容高分子量、低挥发性物质2)由于其移动相粘度低,溶解度高,所以能在低温下可用毛细管色谱3)比用GC法(对芳烃和烷烃)分离更接近于真空蒸馏沸点SFC可代替GPS分离用SFC分离IEC(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中性馏分可以精确对芳香组分分离,而用SEC(SizeExclusio

    27、n chromatography)法则在同一个分子体积内芳香和烷的碳数(同分子量)相差很远(因为芳香烃比烷烃在同一分子量下其体积小得多),SFC可鉴定出这种差别直到C110例:分离沥青中性分,流动相: CO2 固定相:聚硅氧烷 温度:150 压力:2000 5500psi p=240atm 136 374atm第二节 按分子的极性进行分离 液固吸附色谱液固吸附色谱是液相色谱的一种。液相色谱: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液相色谱液相色谱分为: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液相色谱:样品在溶液中进行分离,因而可以在 低温下分离液相色谱:不仅可以选用不同的固定相,而且可 以改变流动相中的溶剂以达到更好的 分离

    28、选择性液相色谱按其分离原理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及络合色谱按酸碱性大小分离凝胶色谱按分子体积大小等分离一、概述液固吸附色谱(Liquid-sol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简称LSAC)1.分离原理:由于样品中各组份极性强弱不同,因此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在选择不同类型溶剂进行洗提下,样品中极性最弱的组份最先流出,随后按极性由弱到强依次分离,它的分离顺序通常是:2.分离顺序: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硫化物硝基化合物酯醛酮醇胺砜亚砜酰胺羧酸若以油品为样,则最先流出的是非极性饱和烃,然后是芳香烃,最后是非烃化合物。3.吸附剂常用吸附

    29、剂:硅 胶、氧化铝平均孔半径:45nm 12nm硅胶:分粗孔、细孔(按需要) 使用前活化(150 200 ,816hr) 效能:对饱和烃、芳香烃分离效果好氧化铝(一般用Al2O3)按PH分(酸、中、碱三种)常用中性氧化铝调节含水量可改变其活性活化(500 ,6hr)效能:对不同环数芳烃分离效果好,有时用双吸 附剂(硅胶氧化铝)4.流动相(溶剂)选择合适流动相非常重要,选择原则: 溶剂与样品互溶 溶剂与样品各组份易于分离 粘度低,无腐蚀性 溶剂对样品的吸脱能力溶剂强度 参数0 (强度参数增加,洗脱能力增加) 一般溶剂本身对吸附剂吸附能力增加,其强度参数增加。使用时既可用纯溶剂也可以使用混合溶剂,

    30、以调节其洗脱能力。溶剂溶剂强度参数溶剂溶剂强度参数 氟代烷烃 -0.25 二氯乙烷0.44正戊烷0.00四氢呋喃0.45正己烷0.01甲乙酮0.51异辛烷0.01丙酮0.56正庚烷0.04乙酸乙酯0.58环己烷0.04乙腈0.65四氯化碳0.18正丁醇0.70对二甲苯0.26吡啶0.71甲苯0.29二甲亚砜0.75苯0.32异丙醇0.82乙醚0.38乙醇0.88氯仿0.40甲醇 0.95二氯甲烷0.42二、液固吸附色谱在渣油分析中的应用1.减压渣油的四组分分离(SARA法),流程图如下六组分分离,流程如下:八组分分离流程第三节 按分子的酸、碱性 进行分离n离子交换色谱n络合色谱分离n改性的吸附

    31、色谱法 一、离子交换色谱 该色谱是研究石油中酸、碱性非烃化合物的重要手段,是按组分的酸、碱性进行分离。1.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上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并依据这些溶质离子在交换树脂上具有不同的亲合力而互相得以分离。即: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在树脂上具有固定的离子基团和可交换的离子基团),使流动相上组分离子与固定相上可交换离子基团进行可逆交换。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例:组分中阳离子X,树脂上可交换的离子基团Y,树脂上固定的离子基团(树脂)R,用式表示:X + R Y = Y + R X

    32、X + R Y = Y + R X式中,X为样品中组分离子, R为离子交换树脂上固定的离子基团, Y或 Y为离子交换树脂上可交换的离子基团。即R Y 表示阴离子交换树脂,R Y表示阳离子交换树脂。 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离解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来进行分离。不同的组分在溶剂中理解后,对离子交换中心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亲合力较弱的组份(离子)会较快的从柱子上洗脱出来,而亲合力较强的组分则洗脱较慢。这样就达到不同组分的分离。2.固定相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常用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共聚物,特点是由微孔和大孔。1)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石油中碱性分按离解常数分为:CHCH2SO3-H+CHCH2COO-

    33、H+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磺酸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羧酸型)2)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酸性分强碱性(季胺型)弱碱性(叔胺型)CHCH2NRRR+OH-CHCH2NHRR+OH-3.流动相(冲洗剂+脱附剂)对分离石油常用 1)环己烷为冲洗剂,冲洗出不反应物,然后碱性分从阳离子交换树脂上脱附;脱附剂为:a.苯b.甲醇c.甲醇异丙胺 2)酸性分从阴离子交换树脂上脱附;脱附剂为:a.苯b.甲醇c.甲醇甲酸。冲出物的碱性或酸性依次递增。小结 大孔树脂的官能团上提供一个带电的表面,石油中的极性化合物将由溶液中移动到聚合物表面,并且形成新键,该新键可以是氢键直到强的离子键。氢键可以通过中等极性溶剂取代,

    34、而强的离子键则需更强的离子才能交换。二、络合色谱分离 前述两类分离方法均基于各物中质子酸碱性(也称布氏酸碱性)的差别,此外还有一类按照五种非质子酸碱性(也称Lewis酸碱性)进行分离的方法。石油中的杂原子N、S、O均有可供配合的孤对电子, 属于Lewis碱性物种,而过渡金属铁、钛等的盐类具有空轨道,属于Lewis酸性物质,两者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配合物。因此可以利用来分离石油中的杂原子化合物。目前主要用于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及流程三、改性的吸附色谱法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是能较好地按照组分的酸碱性来对重质油进行分离,但是此法步骤冗长,溶剂用量大、耗时较多。为此,有的作者采用对吸附剂改性的方法

    35、,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的酸性或碱性,力图能基本上按组分的酸碱性来进行分离。1.碱性氧化铝及酸性氧化铝色谱分离法 Bodyszynski等开发了一种以碱性氧化铝及酸性氧化铝为吸附剂的色谱分离方法。按照此法,油样先通过填充碱性氧化铝的色谱柱,使具有酸性的组分以及吡咯类化合物保留在吸附剂上。然后再通过填充酸性氧化铝的色谱柱,使碱性组分保留在其中,流出的便为中性组分。保留在碱性氧化铝的色谱柱上的吡咯类化合物用二氯乙烷冲出,而保留在两根色谱柱上的酸性分及碱性分分别用二氯乙烷与甲醇的混合物反冲出来。这样便可将油样分离为酸性分、吡咯类化合物、碱性分及中性分四个组分,对中性分还可用胺基硅胶键合相色谱按芳香烃的环数

    36、进行分离。当用此法处理渣油的短程蒸馏馏分时,分离结果的平行误差为5%15%。此法简便快捷,但分离效果不如离子交换树脂法;同时,由于油样中的强碱性及强酸性物种在色谱柱上不可逆吸附损失太大,此法对于700以上的短程蒸馏残渣并不适用。2.用无机酸碱改性吸附剂的色谱分离法 采用磷酸、盐酸、高氯酸及乙酸等预处理的吸附剂,可将重质油中的碱性分分出;而用KOH预处理的吸附剂,则可分出重质油中的酸性分。 杨娣红等用含水4%的碱性氧化铝及磷酸改性的硅胶为吸附剂,将大庆、孤岛和单家寺减压渣油分离为烃组分、中性分、碱性分及酸性分四个组分。李凝等按下图所示的流程,用含水9%的碱性氧化铝及分段装填的高氯酸/冰乙酸改性氧

    37、化铝和含水4%的酸性氧化铝为吸附剂,对大庆、胜利、孤岛及单家寺减压渣油进行分离,所得结果见表2-4-5,分离的损失均在5%以内。经测定,采用此法得到的酸性分中富集了减压渣油中55%85%的酸性化合物,在碱性分中富集了减压渣油中58%70%的碱性化合物,分离的效果尚可。表中的数据也表明,减压渣油中酸性分和碱性分的合计含量约占1/3至1/2。 按酸碱性分离减压渣油的流程实验结果数据表3.用碱性或酸性溶剂冲洗的吸附色谱法 Green等开发了一种在硅胶柱上用碱性或酸性溶剂冲洗的吸附色谱法,以进一步分离酸性分和碱性分,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当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混合溶剂中含有氢氧化四甲基铵时,它会吸附于硅胶的

    38、表面使之带有碱性。这样便可用逐渐改变溶剂组成的方法,将保留在柱上酸性组分,按其酸性的强弱依次冲出。对于碱性分,则可采用含丙酸(或其他有机酸)的溶剂进行冲洗,把其中的组分按碱性的强弱进一步分离。 酸性分及碱性分的进一步分离流程图 第四节 按分子体积大小 进行分离 凝胶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简称GPC )或称体积排除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它是一种按分子体积大小分离的液相色谱。1.基本原理:空间排斥理论1)定性地讲:凝胶是一种表面惰性具有一定孔径范围的多孔物质。当不同尺寸的样品通过此类色谱柱时,不同体积大

    39、小的分子就得以分离。a.尺寸大于凝胶最大孔径的样品,完全排除在凝胶 孔外,只能经凝胶颗粒间的孔隙首先流出。b.尺寸小于凝胶最小孔径的样品凝胶的每个孔都能 进入。保留体积最大,最后流出。c.尺寸介于凝胶大孔和小孔之间的样品可进入凝胶 一部分孔。随尺寸增大可进入的孔减少,流出时 间减少。2)定量地讲若色谱柱的总有效体积为V,包括: a.凝胶的骨架体积VG b.凝胶的孔体积Vi c.凝胶颗粒间体积Vo则:a.比凝胶最大孔径还大的分子任何孔也不进入,只好从凝胶颗粒间流出,其保留体积为: Ve Vo b.比填料内孔径还要小的分子,任何孔均能进入,其保留体积为: Ve Vo Vi c.介于两者之间的分子,

    40、进入部分孔,其保留体积为: Ve Vo k Vi,k为该分子可进入的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分率3)logM- Ve关系图由图看出要选择合适孔径范围的凝胶才能对样品实现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2.固定相 多孔凝胶,要求无极性不吸附、有合适的孔径分布100200埃米。1)无机凝胶(多孔硅胶) 硅胶经硅烷化处理并扩孔表面硅烷化去极性钝化SiOHR3SiClSiOH2)有机凝胶 交联聚苯乙烯(控制交联剂含量及稀释剂种类得到不同孔径产品,要求湿法装柱(溶胀法)3.流动相: 苯、THF等 要求能溶解样品、粘度小、沸点不能太高,有时溶剂中还要加上10甲醇,因凝胶表面难免还残留一些吸附剂。分析手段有分析手段有: 核磁

    41、共振核磁共振NMR, X光衍射光衍射XRD,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R, 电镜电镜EM, 质谱质谱MS 电子自旋共振电子自旋共振ESR 本课只介绍本课只介绍IR及及NMR在重质油结构分析中的应在重质油结构分析中的应 用用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1.Speight p169-181 2.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洪山海编洪山海编著,科学出版社,著,科学出版社,1981年年第三讲第三讲 重质油化学结构鉴定方法重质油化学结构鉴定方法n一、历史回顾一、历史回顾 1946年 Stanford大学F.Bloch教授,获诺贝尔物理奖 Harvald大学E.M.Purcell教授

    42、同时发现,相差一个月 1949年 虞福春等发现化学位移现象 1953年 NMR法用于有机化学 1956年 制成第一台超高分辨率NMR仪 1958年 Williams 1960年 Brown & ladner 七十年代13C-NMR讯速发展,固体13C,14N, 15N, 17O谱开始研究,NMR是研究有机结构的重要手段,九十年代已广泛应用于医学 1、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n特点:.NMR, 1H, 13C直接提供微观结构信息(H、 C) .用量少,几毫克,非破坏性 . 1H-NMR快(半小时) .可定量 有机中应用:.结构测定和确证 .化合物纯度检查 .混合物分析 .化学变化速度的推断

    43、n二二、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1.自旋现象:原子核是带电的,约有一半有自旋现象,在自旋中会产生磁场(核磁矩),这样核可看成为微小的磁铁 如,1H, 13C, 14N,15N, 17O有自旋,即自旋量子数不为零。遗憾的是,12C和16O核虽自然丰度大,但I=0,没有核磁共振性n2.自旋取向数:在外磁场作用下核自旋的取向数为(2I+1)种,对于氢质子(I=1/2)取向数为2,低能态 高能态。质量数与原子序数均为偶数时,I=0n3.旋进运动:核自旋轴与外磁不完全平行时就会引起如陀螺的旋进运动(进动)n4.共振现象:外加的磁场与质子旋进运动频率相同,质子会吸收电磁波能量从低能态变为高能态n5.屏蔽现象:核

    44、外电子的屏蔽效应(核外电子产生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感生磁场)n6.化学位移:标准物质的共振频率与某个质子共振频率之差。以适当的化合物为标准物质,单位:ppm H0-标准物质的共振磁场强度,Hi-样品的共振磁场强度;v0和vi-相应共振频率。 最常用标准物质TMS(四甲基硅烷Si(CH3)4610OiOHHH610OiOVVVn三、三、 1H-NMR在重油中的应用在重油中的应用n1.谱图n 不同化学位移的吸收表示不同环境中的Hn2.H的归属的归属(Assignment) n 图上分两大区,四小区 芳香碳上的氢,HA =6.09.0ppm,一般为小馒头峰(重质油),无精细结构,不好再分(46ppm为

    45、不饱和) 饱和碳上的氢Hs, =04.0ppm,以芳核为基准 H CH,CH2,CH3 2.04.0 H CH,CH2,CH3以及以远的CH,CH2 1.02.0 H 及以远CH3 0.51.0 其数量用面积代表,可用积分线高度表示 表3-1-1重质油核磁共振氢谱的归属 图3-1-2重质油核磁共振氢谱归属示意符 号归 属化学位移,ppm(以TMS为基准)HA 与芳香碳直接相连的氢6.09.0H与芳香环的碳相连的氢2.04.0H芳香环的碳上的氢以及以远的CH2、基上的氢1.02.0H 芳香环的位及位以远的CH3基上的氢0.51.0CH2CH2CH2CH2C H3HHHHHH AH aH H rn

    46、A, ,的划分及计算:n例1: 例2: HA =5 5/12 HA =2 0.07 H=2 2/12 H=9 0.30 H=2 2/12 H=10 0.33 H=3 3/12 H=9 0.30 HT =30CH2CH2CH3CH3CH3CH2CH2CH3CH3CH2CH2CH2问题:在核磁的(H)上环烷碳氢与烷基碳氢看不出区别?n(1)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重质油的)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重质油的芳香度芳香度(即芳碳率)即芳碳率) 重质油核磁共振氢谱中的面积可按表3-2-2中的化学位移范围归属为HA、 H、 H、 H四部分。注意,如图3-2-2所示,此归属中的和 ,与有机化学中一般的含义是不同的。如同

    47、时还配合以油样的碳氢元素组成,便可用下式算出油样的芳香度fA : H-平均分子中的总氢原子数 C/H-碳氢原子比 前提-试样平均分子中饱和部分的氢碳比为2。HCHHHHHCfTrBaA2/ )(n(2)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石油烃支化度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石油烃支化度 石油烃的支化度可从核磁共振氢谱用多种方法求取。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核磁共振氢谱中的H/H来表征。此外,还可将化学位移在0.51.0ppm之间的面积归属为甲基中氢的贡献,在1.03.5ppm之间的面积归属为亚甲基及次甲级中氢的贡献。根据这两段的峰面积SCH3及S(CH2+CH) ,用下式算出试样的支化度: CH3 815ppm 14.1 C

    48、H3 1518ppm CH3 1822.5ppm 19.7 CH2,CH 22.560ppmn遗憾:对于环烷碳也没有明显特征峰!)2(32131CHCHCHSSBIn四四、 C-NMR的应用的应用n(1)概述n核磁共振碳谱比核磁共振氢谱更为准确和方便 由于13C的丰度仅为1.069%,信号弱,被噪音掩盖,用脉冲傅里叶变换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要叠加几千次才能消去随机的噪音 与13C相近的1H的影响会发生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效应,使13C-NMR的灵敏度显著增强。但它对不同类型碳的影响程度不一,导致谱线强度与碳数不成正比。需采取反转门去偶及添加驰豫试剂等措施

    49、来消除n驰豫试剂为一种顺磁物质,常用的是铁或铬的乙酰丙酮络合物(Fe(acac) 3或Cr(acac) 3n(2)核磁共振碳谱的归属)核磁共振碳谱的归属16-24 核磁共振碳谱中各类碳的化学位移范围约为200ppm,其中芳香碳的化学位移均在100200ppm之间,而各类饱和碳的化学位移则均在070ppm之间,所以,根据积分得到饱和碳区的面积As及芳香碳区的面积AA ,即可用下式直接算得式样的芳香度fA : SAAAAAAfn 13C-NMR中芳香碳的归属中芳香碳的归属 核磁共振碳谱中芳香碳部分各类碳的归属 n *芳香环系内碳是指其内部与两个或三个芳香碳相连者,也即除周边碳以外的芳香碳。碳 类

    50、型化学位移 ,ppm羰基碳170210与-OH相连的芳香碳或氮杂环中的芳香碳150157.3芳香季碳124148被、CH或CH2取代的芳香环系周边碳138150与环烷环并合的芳香环系周边碳135.3138被甲基取代的芳香环系周边碳133.1135.3芳香环系内碳*127.1133.1未被取代的芳香环系周边碳119129n13C-NMR中饱和碳的归属中饱和碳的归属 核磁共振碳谱在饱和碳区(070ppm)有很多很窄的尖峰,它们的归属如图3-2-4及表3-2-4、表3-2-5所示。 图3-1-3 13C-NMR谱图中饱和碳的化学位移37.3ppm30.0ppm123429.3ppm22.7ppm29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石油化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645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