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2064525
  • 上传时间:2022-01-29
  • 格式:DOCX
  • 页数:212
  • 大小:242.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南京 鼓楼 区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一册 单元 教材 分析 全部 全体 整个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 ;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 ;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二、二、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 42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8 个字,正确读写 11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

    2、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三、三、单元重点难点单元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3、四、单元课时安排四、单元课时安排1. 古诗三首2 课时2. 祖父的园子2 课时3. 月是故乡明1 课时4. 梅花魂1 课时5. 口语交际1 课时6.语文园地2 课时1.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目标:授课

    4、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学习第 1 1 首诗,品词赏句,想象悟情首诗,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农民繁忙的劳动景象)(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昼”指白天, “夜”指晚上(插秧、收割、种豆、犁地、施肥)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3)结合想象诵读。 (

    5、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自由读、指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爱劳动)(2)指导诵读,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小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劳作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在朗读中自然成颂。二、学习第二、学习第 2 2 首诗,品读古诗,领悟诗意首诗,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读给对方听,有错

    6、误改正再读。同桌合作翻译诗句,全班汇报交流。(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盒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着当作钲来打击。(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上碎裂的声音。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的意思。明确: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忽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三、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三、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学生自读。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课件出示诗句)1.抓住“脱” “穿” “敲”

    7、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明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4.关于“银钲” “玉磬”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明确: “银钲”指穿了丝线的冰块, “玉磬”指玉磬形状的冰块,表现出冰块的色泽、透明、易碎的特点。(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明确: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

    8、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学习第 3 3 首诗,回顾答疑首诗,回顾答疑师: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吗?(学生阐述自己的疑问,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笔记。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不相同的,一个是池塘,一个是池岸)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图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这句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显得生机勃勃。(2)这一句里的“山衔落日

    9、”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山衔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理解“寒漪” 。(指的是水中的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 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4) “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回家) “横牛背” 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 “短笛无腔信口吹” , 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曲调地在吹。)(5) “牧童归去横牛背”中

    10、的“横”字用得好,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现牧童性格特点的好字?( “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 “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达效果?(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 )二、布置作业二、布置作业1.回顾背诵本课所学三首古诗。2.完成补充习题本课内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童年的纯真生活稚子弄冰稚子银钲玉磬玻璃童年的趣事村晚环境:草池塘牛山人物:吹笛的牧童晚间乡村图教后

    11、记:教后记:2.2.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

    12、”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 这个小女孩叫萧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祖父的园子)3.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13、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字词学习。课件出示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 个笔画较多的字。(1)指导写 “樱”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 ,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三、

    14、走进园子,感受美景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教师引导: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 自然段)2.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课件出示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

    15、彩的园子。齐读第 1 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齐读)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1.默读课文第 416 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

    16、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1)对园子总的印象。

    17、 (第 13 自然段)出示第 12 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多; 昆虫非常可爱;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热闹而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2)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第 415 自然段)默读第 415 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出示句子: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18、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伏在” “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第 1619 自然段)朗读第 1619 自然段, 思考: 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出示句子: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

    19、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有感情地朗读第 17 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3.有感情地朗读 1619 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板书设计:板书

    20、设计:2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祖父:宽容、慈爱童年的乐土精神的家园教后记:教后记:3.3.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1 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一、导入引思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

    21、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 ;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 )3.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 年 8 月生于山东清平。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1930 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

    22、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 朗润园随笔 季羡林散文选集等。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 16 个生字)(2)理解新词。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

    23、情;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 :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 :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第四部分(第 7 自然段) :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1.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指导之后解决。3.学习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 1 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做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依据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本文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

    24、的解释。 )4.学习第二部分。 (第 24 自然段)(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进行过渡, 文章第 2 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 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水。 )(2)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5.学习第三部分。 (第 56 自然段)(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对比,文章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 ,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

    25、,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因此, 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6.学习第四部分。 (第 7 自然段)思考:本文用“月是故乡明”作为结尾,作用是什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点明主题,使主题得以深化。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呢?(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2.

    26、教师再次重申三个重点:对比、借景抒情、形散而神不散。3.课下,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3.月是故乡明借景抒情思念家乡教后记:教后记:4.4.梅花魂梅花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 13 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3.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1.同学

    27、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3.读了本课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由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4.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常教“

    28、我”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我”因弄脏墨梅图引得外祖父大发脾气。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我” 。船快开时,又递给“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 2 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并仔细体会诗句的感情。(2)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3)你是怎样理解这几

    29、句诗的意思的?(生说诗意)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自学重点段第 13 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1)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横线在书上画出来。 (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即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珍

    30、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3.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 ,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4.“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 )5.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四、总结四、总结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首尾连贯,更

    31、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重点段落,再次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板书设计:4.梅花魂教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难归而痛哭赠予墨梅图码头送手绢中国心教后记:教后记: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以采访的形式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2.根据采访时整理的记录,分享时做到有条理地表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围绕着“童年”话题主动进行访谈,访谈前列出问题清单,边听边记录,并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

    32、入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童年” 。单元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大人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童年,了解他们小时候的那些故事。(板书课题: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二、引发思考,总结看童年的视角二、引发思考,总结看童年的视角1.教师说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段。看小毛驴推磨我姥姥家在海城市的一个小山村。小的时候,姥姥家自己磨豆腐。一个大石磨盘,中间有个窟窿眼,把黄豆放进去,撒上水。石墨很沉,就套上小毛驴,转着圈儿推磨盘,把黄豆磨碎。每次推磨的时候,都要把小毛驴的眼睛用厚厚的布蒙上。然后

    33、,小毛驴就乖乖地一圈一圈地转。我呢,跟在旁边,也一圈一圈地转。不知不觉间,头竟有些晕乎乎的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小毛驴不头晕,为什么姥姥总要蒙上小毛驴的眼睛?2.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谈论童年往事?(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看到的有趣的场景;做过的有趣的事情;问过的有趣的问题)3.引导学生看课文古诗三首 祖父的园子 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 ,讨论一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回顾自己的童年往事?(景物;事情;人物;动物;想法;发现)4.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同学讲述一件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情或者场景、 一个地方、 一个人物、一个曾经的想法、一处风景(预设学生可能经历过的生活往事:看蛐蛐打架;看小狗啃骨头;看小猫捉老鼠;问一些

    34、奇怪而有趣的问题;做一些可笑的事情:孵小鸡。和大人不一样的想法:山那边有什么?盐弄脏了为什么不能洗?)5.总结:可以从多个视角看童年。三、列问题提纲三、列问题提纲1.过渡: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看童年的不同视角, 那么, 该怎样去询问大人们的童年呢?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比如祖父母、父母、朋友、邻居2.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相对贴近采访对象的问题。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清单示例)问题清单一: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课后最喜欢玩什么游戏?问题清单二:(1)小时候玩过哪些玩具?(2)最喜欢哪个玩具?为什么最喜欢它?(3)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明确:列问题清单时可以从不同方

    35、面进行提问(如问题清单一) ,也可以围绕同一个话题提出多个问题,进行深挖(如问题清单二) 。3.想一想,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边听边记录,不随意打断别人。 )4.教师布置课下任务:了解大人们的童年。四、交流分享四、交流分享1.小组交流。 借助问题清单以及整理的采访记录, 说说在访问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2.选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示例:我采访了邻居王阿姨几个问题:(1)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哪几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让我们荡起双桨

    36、 )(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 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珍贵的教科书 ) 。(2)干过什么傻事?说过什么傻话?(六岁时,爷爷给了我五角钱叫我自己买零食,花了两角,还剩下三角,如果回去,肯定要还给爷爷,因为身上没口袋,怕弄丢,就攥在手心里。走在半路,看见一垛砖在路边,于是我从中间拿掉一块,把钱放了进去,把砖放回去,以后想花钱了再来取,当时感觉自己实在太聪明了!为了以后好找,还做了特别的记号,在放钱的那块砖上画了个小圈,不细看看不到。 回到家就说钱花完了,爷爷也没说什么,就出去玩了,那时小,玩一会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当我再次想

    37、起这件事,已经是一个月后,马上去放钱的地方,当场我就惊住了,砖垛没有了,一块砖也没留下!当时感觉整理个世界都黑暗了。)(3)做过的最自豪事情是什么?(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名,被老师、家长夸奖,同学们心生羡慕。 )五、修改提高,班级评议五、修改提高,班级评议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听到的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具体。2.开展童年故事会。3.从内容、态度、表达等角度评选“最佳童年故事”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1.说说你在本次口语交际的收获是什么。2.分享时, 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 比如大人们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等。教后记:教后记: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习作:那一

    38、刻,我长大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谈话导入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

    39、间的成长。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二、指导审题二、指导审题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课件出示)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那一刻”和“长大”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 “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

    40、的真情实感。 )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小组讨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2.全班交流。预设 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预设 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 “长大了! ”3.师生评议。(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长大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成长

    41、。品德方面的成长:我长大了,我能帮助同学,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方面的成长:我能自己独立解决难题,能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知道细心的重要性。能力方面的成长: 学会了一项技能, 能自己回家了, 会为大家服务了, 学会了保护自己。友情方面的成长:会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学会了谦让,学会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失败与沮丧中得到成长:学会了失败后的总结、反思。而且还学会了吸取上次的教训,得到启发。四、指导构思,点拨表达方法四、指导构思,点拨表达方法1.要有一个吸引人的题目。2.按怎样的顺序写呢?构思:记事的文章,通常有以下两种记叙方式。(1)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先发生的事情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

    42、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突出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3.怎样才能把想写的内容写具体、生动?(写出真情实感,故事高潮部分要写具体)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 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2. 通过讲评,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月日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作文回顾,整体评价作文回顾,整体评价二、二、佳作欣赏,举例分析佳作欣赏,举例分析1.整篇2.片段三、三、问题反馈,集体修改问题反馈,集体修改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

    43、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3.学习古诗游子吟 ,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2.积累古诗游子吟 ,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一、复习回顾1.我们每位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4、呢?(1)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比如,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梅花魂一文中,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 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 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哪! ”直抒胸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

    45、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言外之意。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4)在反复朗读和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

    46、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2.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1)抓课题,从整体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2)抓关键词句。如,从抒情部分找中心,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从重点句、段找中心,关注首尾。(3)抓课后问题。(4)联系生活实际。(5)了解写作背景。二、词句段运用二、词句段运用学习第 1 小题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并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例句)明确: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

    47、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并列,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分别说说每个句子的句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明确: (1)通过列举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2)在例句中,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更生动、形象。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子。忙冷吵静快辣冷:十二月,天多冷。狗熊冷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吵:这条街车水马龙。鱼

    48、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静: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学习第 2 小题1.读一读课本中的 4 个例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1)将异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虽美,作者对它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情;故乡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

    49、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 而母亲之所以这么说, 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间,甚至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最香浓的。(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船所无法比拟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聚焦表达,学会运用聚焦表达,学会运用1.自由读下面

    50、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 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 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2.全班齐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 3 段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同桌自由交流)3.指名学生回答。 (这 3 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64525.html
    副主任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