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鼓楼 区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材 分析 全部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南京鼓楼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 ;有著名作家萧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 ;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 ;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二、二、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 42 个生字,读准 3 个多音字,会写 18 个字,正确读写 11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
2、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三、三、单元重点难点单元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该单元的整体认识。
3、四、单元课时安排四、单元课时安排1. 古诗三首2 课时2. 祖父的园子2 课时3. 月是故乡明1 课时4. 梅花魂1 课时5. 口语交际1 课时6.语文园地2 课时1.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目标:授课
4、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学习第 1 1 首诗,品词赏句,想象悟情首诗,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农民繁忙的劳动景象)(2)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农民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昼”指白天, “夜”指晚上(插秧、收割、种豆、犁地、施肥)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3)结合想象诵读。 (
5、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自由读、指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爱劳动)(2)指导诵读,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小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劳作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学生入情入境地齐读,在朗读中自然成颂。二、学习第二、学习第 2 2 首诗,品读古诗,领悟诗意首诗,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读给对方听,有错
6、误改正再读。同桌合作翻译诗句,全班汇报交流。(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早晨小孩子从金属盒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着当作钲来打击。(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轻轻敲打,冰块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忽然听到了如玉石落在地上碎裂的声音。2.谁能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的意思。明确:写小孩子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清脆、嘹亮。忽然,冰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玉石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三、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三、含情诵读,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学生自读。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课件出示诗句)1.抓住“脱” “穿” “敲”
7、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明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4.关于“银钲” “玉磬”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于诗歌实际。明确: “银钲”指穿了丝线的冰块, “玉磬”指玉磬形状的冰块,表现出冰块的色泽、透明、易碎的特点。(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明确: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
8、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学习第 3 3 首诗,回顾答疑首诗,回顾答疑师: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疑问吗?(学生阐述自己的疑问,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笔记。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不相同的,一个是池塘,一个是池岸)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图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这句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显得生机勃勃。(2)这一句里的“山衔落日
9、”是什么意思呢?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山衔着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理解“寒漪” 。(指的是水中的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 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4) “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回家) “横牛背” 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 “短笛无腔信口吹” , 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曲调地在吹。)(5) “牧童归去横牛背”中
10、的“横”字用得好,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性格特点?找一找本诗中还有没有能表现牧童性格特点的好字?( “横”字用得好。从“横”字可以看出牧童顽皮、活泼、可爱的特点。 “信口”这个词用得好,可从这个词体会到牧童悠闲自得的样子。 )(6)本诗中用了两个“满”字,请问有什么表达效果?(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水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 )二、布置作业二、布置作业1.回顾背诵本课所学三首古诗。2.完成补充习题本课内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庄儿女耕田织布童孙学种瓜童年的纯真生活稚子弄冰稚子银钲玉磬玻璃童年的趣事村晚环境:草池塘牛山人物:吹笛的牧童晚间乡村图教后
11、记:教后记:2.2.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
12、”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讲述的她的童年往事, 这个小女孩叫萧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祖父的园子)3.过渡: 萧红为什么会对祖父的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13、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字词学习。课件出示第一组:蚂蚱蜻蜓蚂蚱蚌壳第二组:樱桃谷穗倭瓜第三组:拔草铲地割草第四组: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2)引导发现: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 个笔画较多的字。(1)指导写 “樱”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2)指导写“承”字。最后两笔不要连写。(3)指导写“瓢”字。右边是“瓜” ,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三、
14、走进园子,感受美景三、走进园子,感受美景1.教师引导: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 自然段)2.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指名学生回答)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课件出示动物多: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颜色美: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形态美: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
15、彩的园子。齐读第 1 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齐读)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四、走进园子,感知趣事1.默读课文第 416 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自由)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目标:授课目标: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
16、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1)对园子总的印象。
17、 (第 13 自然段)出示第 12 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多; 昆虫非常可爱; 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热闹而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2)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第 415 自然段)默读第 415 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出示句子: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18、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伏在” “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第 1619 自然段)朗读第 1619 自然段, 思考: 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出示句子: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
19、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有感情地朗读第 17 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3.有感情地朗读 1619 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板书设计:板书
20、设计:2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祖父:宽容、慈爱童年的乐土精神的家园教后记:教后记:3.3.月是故乡明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时间:教学时间:1 1 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一、导入引思1.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深情。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
21、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想到文章主旨是“思念家乡” ;想到李白的静夜思 。 )3.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 年 8 月生于山东清平。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等。1930 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41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
22、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 朗润园随笔 季羡林散文选集等。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 16 个生字)(2)理解新词。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平沙无垠:沙子无边无际。2.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
23、情;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 :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 :离开家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第四部分(第 7 自然段) :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三、质疑难点,感悟深情1.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指导之后解决。3.学习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 1 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做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依据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本文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
24、的解释。 )4.学习第二部分。 (第 24 自然段)(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进行过渡, 文章第 2 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 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到了水。 )(2)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5.学习第三部分。 (第 56 自然段)(1)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对比,文章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 ,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
25、,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因此, 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6.学习第四部分。 (第 7 自然段)思考:本文用“月是故乡明”作为结尾,作用是什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点明主题,使主题得以深化。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呢?(月亮。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