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杭州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7课).docx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2059900
  • 上传时间:2022-01-26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6.8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杭州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7课).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物与环境 2022 杭州 新教 科版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生物 环境 全部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种子发芽试验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从本课开始,经过比较种子发芽实验和绿豆芽的生长的学习,经历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的对比观察学习研究,形成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认识,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关注, 并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和“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 ,并作出有一定依据的种子发芽条件的猜测。第二部分“探索” ,首先同学集体对“土壤”条件的实验进行设计,从中了解对比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其次抽签选择一个

    2、影响因素进行小组设计,经过研讨和完善后将实验设计付诸实践。 第三部分 “研讨” , 学生将从研讨中建立起 “现象”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四部分“拓展” ,教师最后安排学生实验的后续开展和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为下一节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积累原始数据。【学生分析】学生在过往的学习中种植过植物,观察过种子和种子发芽的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知道大多数植物的生命是有种子发芽开始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对于种子发芽的条件,学生在生活中由于没有对比的尝试、不完全的归纳等原因,反而形成了不完全准确的认知。而在本节课,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等过程,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经

    3、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节课学生不仅要了解到对比实验公平性的重要性,更要实验设计和实施中实现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要求。【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2.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 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2. 感受对比实验对控制变量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就本小组关注的影响因素,科学地世纪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难点:经

    4、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绿豆(若干) 、镊子、量杯、洗瓶、棉花、培养土(干燥) 、硬质塑料杯(可由其他容器替代) 、标签纸等。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大样本的种子发芽(土壤、光照、温度等因素)实验【教学流程】【教学过程】1.聚焦(1)出示:植物发芽的照片。教师提问:大家以前种植过凤仙花,凤仙花的生命从什么开始?其他植物呢?学生思考:在过往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种植过、见过什么植物,植物的生命从什么开始?教师活动:总结提炼学生发言,形成“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的观点。(2)教师提问,引出核心问题:种子发芽要哪些条件?利用绿豆,我们能用什么

    5、实验可以验证我们的想法?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猜想。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有种子发芽的经历的,也对发芽的条件有自己的认识,但这些并未经过实证。在此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表达不予置评,完整地呈现学生的观点,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充分展现前概念。2.探索(1)以“土壤”条件为例开展实验设计教师活动:呈现实验计划表格,组织学生讨论以“土壤”为研究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案,并组织研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让实验更公平” ,在讨论中就“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和“为什么要在每个玻璃皿中放 3 颗种子”等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达成共识。学生活动:组内讨论实验设计方案。设计完成后,展示个人和

    6、本小组的设计想法,其他同学提出质疑和改进意见,最后形成共识。教师活动:讲解“实验中只改变选择研究的一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相同,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对比实验” 。播放“土壤”实验的操作微课,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指导。(2)设计本组的研究方案教师活动:发放实验方案记录单,组织学生抽签选择研究方向。学生活动:就所选的研究方向开展讨论,完成组内的设计方案,并在组间的研讨后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3)开展绿豆种植操作教师活动: (可再次播放“土壤”实验的操作微课,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提示学生要根据实验的方案严格地执行。学生活动: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小组完成所选研究方向的实验操作。

    7、设计意图:学生尚未有制定完整实验计划的经历,在开展之前有必要由教师帮扶学生,并在帮扶中让学生发现实验设计的缺陷,并在研讨中将对比实验的难点逐一解决,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在引导帮扶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需要结合实际开展设计。在实验设计完成后,经过必要的实验指导,学生可以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当然教师要着重强调实验的落实应与方案一致。3.研讨教师提问: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学生活动:对照本小组的实验设计中的实验预测,阐述实验现象与预测的关系。预设: (土壤因素)如果实验中“有土”组的绿豆发芽了, “无土”组的绿豆没有发芽,就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的预测

    8、成立。(光照因素)如果实验中“有光”组的绿豆和“无光”组的都发芽了,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的预测不成立。设计意图:在教材中设置了三个研讨的问题,而其中 1 和 3 两个问题已经在探索环节的讨论中形成共识,故此环节不再重复。研讨环节重点关注于“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 ,是为下节课实验结果分析做铺垫, 让学生在研讨中建立起现象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层逻辑关系是需要经过锻炼而明晰的, 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认为这是显而易见的就在教学中忽视。 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就本小组的研究因素进行不同方向的现象预测的对应关系,既要关注到预测成立的情况,也要意识到到预测存在不成立的

    9、可能。4.拓展教师活动:布置课后各小组根据研究条件选择种子的放置环境,安排学生小组坚持每日做观察记录。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不仅要进行实验设计,更将自己的设计付诸实践,这将为下一节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提供丰富而充足的教学资源,而这也需要教师督促和鼓励学生在接下来一定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板书设计】注:黑板空余处可以粘贴学生小组实验计划单,可将计划单放大 A3 打印。注: 【学生记录单】续下页【学生记录单】“绿豆种子发芽与的(因素)关系”实验计划表(正面)班级:姓名:小组: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因素)吗?预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不需要(因素) 。不相同的条件水分温度空气土壤光照相同的条件

    10、水分温度空气土壤光照其他?实验方法的简图1 号组有(因素) 2 号组没有(因素)思考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能验证我们的预测?“绿豆种子发芽与的关系”实验观察记录表(背面)班级:姓名:小组: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因素)吗?实验时间观察时间发芽绿豆数量现象记录1 号组有(因素)2 号组没有(因素)我 们 的 看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不需要(因素)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比较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较种子发芽试验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二课,学生经过前一课种子发芽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已经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而他们将在本节课集中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和整理数据,形成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

    11、认识,并继续种植、照顾绿豆芽。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将逐步形成植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认识,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回顾上一课的学习过程和观察过程剪影,将关注点聚焦于实验现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观察实验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我们有什么发现?” 和 “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 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第二部分“探索” ,学生和小组将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结论得出和表达交流的过程。第三部分“研讨” ,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和“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

    12、芽需要哪些条件?”两个部分,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第四部分“拓展” ,指导学生将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引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主题。【学生分析】学生在前一课开展了种子发芽实验后,会有继续观察的想法和需求,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坚持在日常记录学生的观察,正面引导学生坚持长时观察活动。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数据和现象,为研讨过程积累素材。在研讨中,要关注学生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要在课前一同开展种子发芽实验,积累一份较为庞大的数据和记录,在出现学生实验现象

    13、不明显时提供更多证据加以佐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得出科学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2. 当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要依赖环境生存。【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实验结论,并在研讨中展示和接受质疑的过程。难点:使学生建立现象、数据的描述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性。【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上

    14、一节课的实验组材料、培养土、花盆、洗瓶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大样本的种子发芽(土壤、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实验结果【教学流程】【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出示学生课间观察种子发芽实验的照片,并提出本节课核心问题“观察小组实验种子的发芽情况, 我们有什么发现?” 和 “对比各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回忆上一节课的实验过程,回看自己课间观察的剪影,将注意力聚焦到实验现象上。设计意图: 种子发芽实验和本颗对比种子发芽实验可以构成一个完成的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不应将两课切割, 教师更应该有意地将两节课衔接起来,而衔接的切入点可以是学生和他们的经历, 将教学的真实情境设置在学生的身边。

    15、2.探索(1)观察与收集教师活动:发放上一节课学生小组的实验组材料及实验计划表,展示数据记录表格并安排观察、收集数据的任务。 (教师有必要在学生张贴实验结果的同时,用电子表格根据实验研究因素分类汇总数据,并生成柱状图,为后续交流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学生活动:领回实验组材料及实验设计表,对比观察并统计实验组的发芽情况,经过小组讨论后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将数据记录表格张贴在黑板上。(2)分析与交流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提示学生“哪些小组的实验结果能佐证你们的观点” 。学生活动: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对比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选取研究同一探究条件小组的数据,作对比分析,对这一个探究条

    16、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达成共识。教师活动:在一个小组展示后,选择研究另一探究条件的小组继续做汇报展示,但提出更高的汇报要求“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用实验现象解释结果的” 。学生活动: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有意识阐述实验现象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经过研讨的过程对这一个探究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达成共识。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探索部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不长,观察与数据记录能在较快时间内完成, 而在实验数据分析与交流的环节需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充分地展示和交流,经历研讨争辩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交流中, 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学生关注数据的样本是否充足,哪些小组能佐证我们的观点,是否出现了不一致的产生争议的

    17、数据等问题。此外,教师要在学生交流开始前做好学生实验材料的保管, 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交流上, 而不是绿豆种子上。3.研讨(1)预测与结果教师提问: 实验结果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我们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解释实验结果?学生活动:回顾本小组的实验计划单和实验数据表,就此问题开展研讨。(2)总结教师活动:发放或观看“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资料,后提问“根据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和科学资料,我们可以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组织学生研讨。学生活动:阅读(或观看)资料后,对比全班的数据,研讨上述问题,达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这一共识。预设: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光照不

    18、是必须条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进行了实验汇报,教师要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做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认识。当然,除了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外,阅读或视频资料的补充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识。4.拓展教师活动:播放植物幼苗移栽定植(或假植)的操作指导视频,安排学生将本组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并提出新问题“移栽的绿豆芽要放在什么环境养护?这个环境适宜绿豆芽生长吗?学生活动:观看操作指导视频后,领取材料移栽绿豆芽,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认识,选择养护的环境,并坚持观察和养护。设计意图:绿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而绿豆的使命还可以继续下去,移栽绿豆芽后,放在什么环境下养护能适宜其生长,学生的

    19、认识不一定科学和清晰的,甚至更多学生会因为食用的绿豆芽而产生了固有的认知,而本节课所移栽的绿豆芽,将成为下节课开展的重要实验素材,教师要重视并与学生一起坚持养护。【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实验记录表班级:姓名:小组: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有(因素)吗?种子总数已发芽数未发芽数1 号组有2 号组没有我们的解释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小组和我们研究同一个因素?他们的实验数据支持我们的看法吗?绿豆苗的生长教学设计绿豆苗的生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绿豆苗的生长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三课,学生经历了完整种子发芽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本节课将以“绿豆苗的生长

    20、需要阳光吗?”这一问题开展研究,让学生在课内启动研究,在通过观察已经准备好的绿豆苗盆栽让学生体会到绿豆苗生长对环境的需求; 随后通过观察、 研讨更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阳光和水的需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的结构形态、生活习性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回顾上一课的学习过程和观察过程剪影,将关注点聚焦于实验现象,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如何研究?”和“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探索” ,就核心问题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第三部分“研讨” ,在学生形成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认识后,将影响因素扩展至其他,

    21、通过不同种类植物的外形区别,分析形成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第四部分“拓展” ,是“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的延续,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析绿豆苗生长变化的成因,也可以作为课后的科学实践。【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将已发芽的绿豆种子移栽到花盆中并进入了生长周期,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绿豆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而这个问题最初表现为学生为绿豆苗选择怎样的种植环境。随着种植时间增长,学生会发现在不同环境下绿豆苗的长势有区别,但学生未必系统考虑过其中的原因,而背后的原因就是本节课学习的意义。学生会联系过往的生活经验,认为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也可能受到食用绿豆芽的遮光生长而产生认知偏差。学生大多数会知道“

    22、光合作用”一词,但若继续追问,则会发现学生的认知只是听闻,而非了解。同样,学生多数直接认为“生物与环境有关系” ,也能举出一些事例,但例子并不丰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2. 植物可以吸收阳光、 空气和水分, 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科学探究目标设计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方案, 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对比观察并记录绿豆苗的生长状况。科学态度目标表现出对植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是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的

    23、实验方案。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坚持收集实验数据。【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上一节课学生的绿豆苗盆栽、黑色塑料袋(或纸盒) 、光照条件下种植的绿豆苗、黑暗条件下种植的绿豆苗教师准备: 芭蕉盆栽 (或贴图) 、 仙人掌盆栽 (或贴图) 、 松树盆栽 (或贴图) 、具孔带盖的纸盒、绿豆苗盆栽【教学流程】【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绿豆苗每日生长情况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绿豆苗的生长状态与光照的关系,提出本节课核心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如何研究?”和“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开展教学。学生活动:观察绿豆苗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情况,发现不

    24、同环境下绿豆苗的生长状态有较大的区别,将注意力聚焦到光照的影响上。设计意图:从上一节课的移栽的绿豆苗入手,学生会清晰地发现不同环境下绿豆苗的生长状况有明显的区别,自然而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聚焦到本节课关注的环境因素上。2.探索(1)实验设计教师活动:发放实验计划表,组织学生小组开展实验设计以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在完成实验设计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活动: 领取实验计划表, 小组讨论完成设计。 在经过组间交流完善方案。(2)观察记录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达成共识的方案,将学生种植的绿豆苗分成两份,分别集中放置在实验条件的环境中。 随后发放提前准备好的分别在阳光下和

    25、暗处生长的绿豆苗,学生做观察记录。学生活动:监督实验条件是否达到计划的要求,并持续关注实验进展。随后观察现有的在阳光下和黑暗处生长的绿豆苗,做观察记录。(3)资料阅读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哪一处生长的绿豆苗更健康?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的生长起着什么作用?”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7 页资料。组织研讨“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的生长起着什么作用?”并形成共识。学生活动:对照观察记录表,形成实验结论。阅读课本资料,尝试解答光对植物的作用,最后形成绿豆苗生长对光需求的认识。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探索部分,主要是学生经历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探索过程。但是,绿豆芽的生长变化不会在一节课

    26、内得到体现,在此客观条件下,教师既要学生继续开展研究,又应提前准备两种条件下的绿豆苗,供学生当堂课开展观察,并通过资料的阅读,形成符合现有年龄学生认知范围内的植物对光照需求的认识。3.研讨(1)绿豆苗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那绿豆苗的生长还需要哪些条件?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学生活动:就问题作思考和讨论,联系过往经历口头表达实验方案。 (预设:绿豆苗的生长还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土壤等,可以继续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 )(2)植物与环境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的需求相同吗?这几种植物的叶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展示芭蕉

    27、、仙人掌、松树盆栽(或照片) ,组织学生研讨。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对比三株植物外观上的差异,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研讨植物的外观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地适应环境。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后,教师再将影响因素扩展至其他,通过实物的观察,逐渐形成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存在联系的认识。当然, 在本节课内不要求学生就植物的外观形态与环境建立起明确的关系,而仅在学生认知范围内。4.拓展教师活动:展示实验方案(出示照片) ,提出问题: “将会绿豆苗放入两个纸盒子中养殖一周,绿豆苗的生长会怎么样?” ,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实践。学生活动:观察

    28、实验操作方法,猜测可能的现象,讨论家中如何创造条件实施实验。设计意图:拓展部分是“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的延续,实验看似容易实施而且现象明显,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在校外需要自己完整准备实验材料并实施, 困难和挑战是有的。 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开展, 并在需要是给予指导和支持。【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记录表班级:姓名:小组:高度(测量取平均值)叶的颜色茎的颜色茎的粗细整体的生长状况阳光下的绿豆苗健壮瘦弱黑暗处的绿豆苗健壮瘦弱我们的解释绿豆苗的生长需要/不需要阳光。4.4.蚯蚓的选择蚯蚓的选择【教材简析】【教材简析】通过前面 3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

    29、一定的环境。在本节课中,旨在让学生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聚焦板块聚焦板块主要是让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 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猜测中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改变的条件和不改变的条件。探索部分探索部分, “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 盒子里的温度、 湿度条件都一样, 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学生分组记录实验结果。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学生分组记录实验结果。最后通过研讨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解释和

    30、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其次研讨其他动物与环境。教材呈现了 5 张图片:雪地中的企鹅、湖中的天鹅、冬眠的青蛙、沙漠中的蜥蜴、雪地里的狼。这个部分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生低年级已经有观察动植物的经验, 大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但是不是真的如此,学生不能完全确定。通过前面 3 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对比实验的设计关键是控制变量,但还不够熟练,本课将继续训练。对于常见的动物,大部分学生知道它们的身体特征和一些特殊的生存活动,但有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

    31、这样。【教学流程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2.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自己对蚯蚓的已有知识,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能根据材料设计单一变量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3.能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蚯蚓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动物对环境的需求现象表现出研究兴趣。2.尊重实验证据,当实验结果与他人不一致时,能分析原因,并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物依赖于环境,树立保护好环境

    32、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探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教学准备】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长方形盒子 2 个、干泥土和湿泥土,塑料膜、镊子 1 把,蚯蚓 10 条、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1 1 分钟)分钟)1.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豆苗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环境。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2.揭示课题:蚯蚓的选择(板书)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蚯蚓的选择。(板书课题)二、二、探索探索1、请

    33、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推测蚯蚓适宜怎样的生活环境师: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蚯蚓?哪里看到的蚯蚓最多?生:泥土里师:它喜欢怎样的泥土呢?黑暗,潮湿(板书)为什么?还有吗?师: 蚯蚓不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为什么?师:怎样才能知道蚯蚓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些环境呢?(实验)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蚯蚓到底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环境, 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猜测,说说蚯蚓可能喜欢的环境,包【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猜测,说说蚯蚓可能喜欢的环境,包括潮湿度环境、明亮环境、冷热环境,食物环境等,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括潮湿度环境、明亮环境、冷热环境,食物环境等,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发思维的

    34、碰撞。念。引发思维的碰撞。2、蚯蚓选择什么样的环境?(1).确定研究方向(预设 1 分钟)根据同学们的推测,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蚯蚓对?光?和?水分?的选择。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2).实验设计(预设 10 分钟)师:你们打算怎么设计这两个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单,师分组巡视指导。分组汇报,小结对比实验设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进行设计,做到两个实验中能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进行设计,做到两个实验中能很好地控制变量。好地控制变量。5. 分组实验来验证(预设 15 分钟)出示温馨提示:两个实验都要把 5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过 3 分钟以后打开盖子,

    35、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要重复做 3 次。轻拿轻放蚯蚓,不要伤害它们。一堂课时间有限,同学们要认真实验,抓紧时间完成。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开展实验。师:待会放完以后,请把这些实验材料再轻轻地在桌上。师:大家不用着急,蚯蚓选择环境需要一点时间,我们先不打扰它们,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下。这过程中不能随意打开盒盖。我们等会怎么知道它们到底喜欢什么环境呢?【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示让学生直到在进行对比试验时要做到科【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提示让学生直到在进行对比试验时要做到科学严谨。学严谨。三、交流研讨交流研讨(预设 3 分钟)师:蚯蚓最终怎么选择呢?为什么这么说?1、全班分析实验数据,了解: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

    36、暗、潮湿的环境(板书:黑暗 潮湿)2 2、其他动物与环境(预设 5 分钟)1.提问:蚯蚓会选择黑暗潮湿的环境,这些动物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引导生讨论后,了解不同动物对环境需求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研讨,让学生知道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设计意图】:通过研讨,让学生知道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板书:动物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2.提问:教室的环境是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蚯蚓放回大自然,让学生知道保护生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蚯蚓放回大自然,让学生知道保护生物。【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记 录【 记 录单】单】蚯蚓会选择明亮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蚯蚓

    37、会选择明亮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实验实验次数次数明亮一端的明亮一端的蚯蚓数蚯蚓数(条条)盒子中间的盒子中间的蚯蚓数(条蚯蚓数(条)黑暗一端的黑暗一端的蚯蚓数(条蚯蚓数(条)我们的解释我们的解释1 12 23蚯蚓会选择干燥还是潮湿的生活环境?蚯蚓会选择干燥还是潮湿的生活环境?实验实验次数次数干燥一端干燥一端的蚯蚓数的蚯蚓数(条)(条)盒子中间的盒子中间的蚯蚓数蚯蚓数 (条条)潮湿一端的潮湿一端的蚯蚓数蚯蚓数 (条条)我们的解释我们的解释1 12 23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当环境改变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生物与环境单元第 5 课。在前 4 课的学习和实验中,学生发现动物、植物的

    38、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本节课将以此为基础,引领学生进一步分析“非生命环境”发生变化对植物、动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适应环境的本领。本课教材由 4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教科书以“春天田野中能否看到青蛙” 引入, 借助不同层次的提问, 引领学生分析青蛙在不同季节的不同行为。第二部分“探索” 。本环节包括 2 部分,前一部分以青蛙为对象分析青蛙在一年四季中为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后一部分以资料阅读的形式分析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第三部分“研讨”。围绕 3 个核心问题开展研讨,认识到在自然界

    39、中, 每一种动物都有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使其本身得以生存或使物种得以延续。第四部分“拓展”。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任务: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 “如何保护冬眠中的动物或在迁徙过程中掉队的小动物(如大雁) ” 。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动物生存所需条件,从而设计保护它们的方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 对于动植物生存需要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处于结果性的认识。对于环境变化时,动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的认识较少。因此,本节课教学将通过分析研讨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建构新概念。为达成以上目标,

    40、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努力做到:适应以分析研讨为主的学习形式;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 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或者自己在课后利用各种途径调查了解关于更多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动物在环境改变后的行为研究动物是怎样适应新环境的。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依据事实独立思考,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分享。2.表现出进一步探究动物与其生活环境联系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目标意识到动物要依赖于环境而

    41、生存,保护环境就保护了许多动物。【教学重难点】不同的动物是怎样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的。【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丹顶鹤及其他动物等相关阅读资料、学习活动手册,模拟实验材料、小组汇报卡。【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入图片引入图片引入“青蛙冬眠和苏醒”图二、二、聚焦聚焦环境变化对青蛙的影响春天到了,在田野里我们能看见青蛙吗?它们在做什么?冬天又到哪里去了?在不同的季节, 青蛙的行为是否一样?其他动物在四季变化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些行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许多学生对青蛙的认识主要来自日常阅读等途径许多学生对青蛙的认识主要来自日常阅读等途径, ,且其且其认识主要集中于认识主要集中于“青蛙会冬眠青蛙会冬眠,

    42、,到了春天会苏醒过来到了春天会苏醒过来”等等, ,有许多城市里的学生有许多城市里的学生甚至没有真正去过田野甚至没有真正去过田野、没有亲眼见过青蛙没有亲眼见过青蛙。因此本环节通过图片展示青蛙因此本环节通过图片展示青蛙, ,提提问问: :“春天到了春天到了, ,在田野里我们能看见青蛙吗在田野里我们能看见青蛙吗? ?它们在做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季节, ,青蛙青蛙的行为是否一样的行为是否一样? ?有哪些不同的行为有哪些不同的行为? ?其他动物在四季变化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其他动物在四季变化环境改变时又会有哪些行为些行为? ?”最终帮助学生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最终帮助学生聚焦本课的研究

    43、主题, ,即环境改变了即环境改变了, ,动物们有哪些适应动物们有哪些适应环境的行为。环境的行为。二、探索探索(一)(一)将青蛙的行为图片与环境图片相对应将青蛙的行为图片与环境图片相对应(二)(二)将信息整理成表格将信息整理成表格引导学生基于原有认识将教科书上青蛙行为的图片与四季图片进行连接。师:“为什么这么连?青蛙的这种行为是为了适应哪一种环境条件的变化?”教师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出示“四季的田野记录表”,引导学生针对各个季节的气候、草木变化,青蛙的食物(如蝶)数量或习性的变化、青蛙行为进行细化植理并记录,将青蛙适应环境的行为与环境变化背后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联系。具体先以春天为例,引导全班学生开

    44、展研讨完成分析活动,为之后自主分析、 记录活动做铺垫(三)(三)阅读资料卡,想一想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有哪些特殊行为?阅读资料卡,想一想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有哪些特殊行为?丹顶鹤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较陌生的,因此教科书中对丹顶鹤适应环境变化相关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资料阅读分析法。在本环节活动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呈现问题,比如,丹顶鹤在不同季节分别有哪些行为变化?这些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中什么条件。任务一:阅读四种动物的信息卡片,完成记录表任务一:阅读四种动物的信息卡片,完成记录表。为了便于研究,接下来,我们就将四种动物分给各个小组。思考:当什么环境因素改变了,动物会有什么行为,行为的目的是什么?设

    45、计意图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卡片的过程中,对于卡片中的文字信息提炼不是很全面,此时利用登记表让学生抓住关键的科学词汇,这些科学词汇可以是动物的行为、 环境因素等等。 帮助学生在自主交流环节, 能用科学语言准确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最终保证活动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并且该活动能为小组完善“介绍卡”奠定一定的基础,让学生从冗长复杂的科学阅读中,快速提炼,找准方向,并进行分析研讨。任务二:将记录表转换成小组任务二:将记录表转换成小组“介绍卡介绍卡” 。 (班级交流)(班级交流)同学们已经登记完参赛选手的基本信息, 现在要小组合作、 通过分析、 交流、讨论的形式,合力完成动

    46、物推荐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同刚才的学习活动相比,由个人为主的学习活动变为了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由简单的连线和打变成了有要求的书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动物受到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行为和行为目的。需要同学们对小组抽到的动物信息进行整合, 这需要小组分工明确、 相互配合, 团结合作。 其中还有一个推荐环节,该环节有两个目的:1、让学生善于表达、乐于分享交流。2、实现班级在这个探索活动中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直到每个小组分享交流完毕,其他小组对另一种动物也有所了解。在该活动中学生思维开阔,完全以创新的方式,将小组资源整合,以文字或绘图的方式记录、以口述或表演的方式介绍,为动物代言。同时将研讨活动提前,

    47、在探索活动中一并完成 。三、三、汇总分析汇总分析将课堂上分析的所有动物按照什么环境因素改变影响动物产生的行为该行为发生的目的用板书的形式呈现并汇报。从板书能看出本课每一条线索,形成一条条证据链形成一条条证据链,每一种动物动用一条证据链说明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对动物会有影响;为了适应新环境,动物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指向“生存和繁衍”所以全部选手都能晋级。到此,动物城生存高手比拼活动告一段落,并表明,动物们都很厉害,没有胜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让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发现, 他们汇总出来的推荐卡就是一条条证据,证明当环境改变了,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动物会努力适应环境,从而改变行为。

    48、五、研讨五、研讨1.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人类行为会对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有影响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让学生知道人类行为会影响动物生存的行为,这种影响有好的方面,有坏的方面,作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们不应该好心做坏事的同时,应该去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实现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板书设计】【记录单】5.5.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简析】【教材简析】在前面 4 节课中学习了动植物与水、空气、阳光等非生物之间的联系,本课研究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 为后面的生态瓶活动以及对生态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认

    49、识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某一区域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促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动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动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条件, 进而在学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 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认识。聚焦板块,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中,绿豆苗的生长与周围的生物会有什么联系?同时配图中有很多绿豆苗叶子上有很多小洞。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绿豆苗与周围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探索环节包括五个活动。探索 1,主要是让学生寻找到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作为后续活动的起点。探索活动 2,主要是观察绿豆苗的生产状况。寻找是否被动物吃过的痕迹,并以此来推测是什么动物造成的。探

    50、索 3,主要是让学生思考绿豆苗会被谁吃,他们又会成为谁的食物,并且将这些动物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示谁被谁吃的关系,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出物质能量的流动关系。探索 4,要求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跟家具体,从生物中找到多条食物链。然后根据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将被吃的生物套筒套入到能吃该生物的套筒内的套筒游戏,来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对食物链本质的认识。探索 5 要求找到更多更多食物关系【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仅限于“谁吃谁”的语言表达,不曾用过图示表达;食物链的箭头标记方向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 对他们来说存在认知难点;同时对于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只能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杭州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全部教案(共7课).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599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