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水利科学技术史2.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水利 科学技术
- 资源描述:
-
1、武汉大学水利电力学院梁 利北宋的治河唐末以后,黄河逐渐进入了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北宋治河,工程多、规模大北宋时期黄河的灾害与特点北宋时期黄河下游的行河路线与河道变化北宋的三次回河之争与回河之役北宋黄河河患有以下几点特点:u一、决溢年份和次数都比五代时期增加n北宋平均每两年就有一个年份发生决溢n北宋时期黄河堤防已失去了基本的防洪能力n五代时平均三年有一决溢年份u二、受灾地区广n决溢地区,下游就几乎包括了历史上黄河成灾的全部地区u三、以澶滑地区决溢年份最多n北宋期间,黄河先后有七次较大的决溢和改流,其中六次发生在澶滑地区u四、北宋初的建隆元年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的24个年份里,有22个年份有
2、决溢的记载u五、决溢月份一般在五月以后到十月以前,十一月后到次年四月前决溢较少u六、北宋河患中有不少灾年受灾面积广,灾害程度严重北宋的160多年中,黄河改道、改流和分流先后达七次,平均二十年左右一次一、京东故道二、横陇故道三、商胡河道四、二股河五、大河入淮京东故道北宋前期黄河故道的称呼,又称为汉唐大河在历史上行流时间近千年北宋初几乎年年决溢,已失去行洪能力最后在庆历八年(1048年)于澶州商胡决口,“自商胡决而北流,王景之河始废”横陇故道(旧东流)流经路线:景佑元年(1034年),河决澶州横陇(今濮阳东约四十里)干流经清丰、南乐、大名、馆陶、聊城、高唐、平原等地,下游分为赤、金、游等支,经棣、
3、滨二州北入海行河时间到庆历七年(1047年),前后行河只十四年这条河道含沙量极大,河势分流散漫商胡河道(北流)庆历八年,河大决于澶州商胡埽,决口广五百五十七步决河流经大名、恩、冀、深、瀛、永静等地,东北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合御河入海这条河道是宋代黄河流入渤海的最北端河道坡降较大,行河通畅,水流挟沙力较大行河时间达140余年,至金大定年间黄河南北两支分流,北支由大清河入渤海后才告湮塞二股河(新东流)嘉佑五年(1060年)七月,商胡大河在大名府魏县第六埽(今河南南乐)分出的一条支流河分支处广二百尺,下经魏、恩、德、博之境,下接笃马河大河入淮黄河决于澶、滑一带,往南流入淮北宋黄河未形成全河南行第一
4、次回河回复横陇故道的争论及回河的失败第二次回河回复二股河的争论及回河的失败第三次回河再次回复二股河的争论及回河的失败第一次回河皇佑三年(1051年)七月,黄河在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决口,塞北回河之议遂起u即主张堵塞商胡北流并在商胡开六塔河以回复横陇故道的主张u六塔河:河北转运使李仲昌建议所开,预计能节省90%的工料。最后六塔河只开凿宽50步(250尺)欧阳修曾两次上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u第一疏中,他认为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危及赵宋王朝的的政权u第二疏中,他分析了黄河淤积决溢的规律;认为:“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n他分析了京东、横陇
5、河道的具体情况,认为“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n认为六塔河,宽仅50步,难以容纳大河之水,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欧阳修的奏疏已定性地认识到黄河泥沙淤积与决口改道的关系宋仁宗仍下令回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塞商胡北流,引黄河水入六塔河。结果回河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次回河嘉佑五年二股河形成以后,黄河分成北流与东流,但仍屡屡溃决朝廷内围绕着如何治理北流与东流展开了大争论,引起了治黄史上有名的“北流”与“东流”之争主张东流的最重要的理由是怕北流入辽境,失掉边防大河当时对于治黄大致有三种对策:u一是主张
6、沿北流河道创筑生堤以救河北水患,其用意是维持北流u二是主张设法让御、黄合流北流,经独流口后东北入海,其用意也是维持北流u三是“于二股之西置上约(即挑水坝),擗水令东。俟东流渐深,北流淤浅,即塞北流”其用意是塞北流,将大河稳定在东流上朝廷最终又一次回河东流u原因是直接为恩、冀、深、瀛、永静、乾宁等州军境消除水患u为巩固边防着想挑水坝修成后,又一次展开了争论u张巩上疏要挽河东流,以免其冲决、淤淀边防的漕运通道和用以限敌人马的塘泊水域u司马光却认为“东流浅狭,堤防未全,必致决溢”,应缓行回河最终在熙宁十年八月,闭塞了北流元丰四年,黄河又往北流,东流于是断流,又恢复了北流的局面第三次回河黄河合御河北流
7、后,主流中段常有摆动,东流之水并没有断绝宋哲宗时,回河派代表列举了北流的七大危害:u河北边境许多塘泊天险被黄河所浸淤;u北边水系易于泛滥;u大名、深、冀等腹地受到威胁;u北疆前哨沧州有被辽国侵占的危险;u黄河并吞御河,边城失去传输之便;u航运受阻;u不利于宋辽两国使者的往来苏辙、曾肇等反对派对此一一加以驳斥元佑八年(1093年)采取回河措施,又以失败告终。元符二年(1099年)“东流遂断绝,大河水势十分北流”北流直到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前后才断绝北宋回河失败的原因北宋回河失败,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地形条件和对泥沙的处理u东流接近于汉唐旧道和北宋横陇故道,地面已经抬高,可以行河,但不能长久u北
8、流多在西汉大河旧道以西、以北,地势相对低下,易于行水,所以黄河在滑州以下多决而北流从当时的社会经济看,三次回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当时的国防防御来看,黄河并未能阻止辽国的南侵;并且,黄河北流根本不可能北徙而入辽境后人评价北宋的回河是“不顾地势,不念民力,不惜国用”金元时期的治河南宋初年人工决黄河防金兵南侵,水主流从泗水入淮金末元初又一次人工决河,主流从涡河入淮黄河自金代夺淮入海后,成为整个元代黄河下游的基本流势,河患频繁元代主要是修有局部河防和修围护城邑的堤防,只是限制洪水的淹没区,而且重北岸,轻南岸元代河患特点及其原因分析贾鲁治河元代河患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1、决溢年份多。90余年中就有4
9、4个决溢年份 2、冬春季决溢增多,甚至在正月、二月,也会酿成决溢 3、决溢地点多,决口大u至元二十三年,在15个州县均有决溢,历史罕见 4、决口宽广u至元九年,新乡附近河堤崩决二百三十多步。大德元年,蒲口决口宽千余步 5、泛滥时间长u至正四年白茅决口,泛滥前后达八年之久 6、灾情惨重u泰定三年七月,“河决郑州,漂没阳武等县民一万六千五百余家” 1、黄淮合流后,下游河道不能容纳巨大的水量 2、从涡水入淮绕了一个大弯,坡度更缓,水流减慢了;由濉水入淮则河道险狭,难于宣泄 3、河道南移径流量大而集中,隆冬季节,因冰凌堵塞而酿成河溢 4、新河道为自然泛滥形成,河床较浅,不能有效容水,又易于淤淀 5、两
10、岸堤防被大量冲毁,下游的崩土大量移向河床,使淤积加快黄河夺淮后,下游很快呈现悬河状况1、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对黄河流域中下游广大汉族地区的河患采取消极态度黄河两岸的大量塘泊沼泽多为势家所据,水无所归2、朝廷治河方略以不影响运河为首,更安于黄河南行 3、元代中期治河缺乏治河人才至正十一年由贾鲁主持的治河大役在规划、组织和施工技术各个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治河的经过与背景治河的指导思想及措施对贾鲁治河的评价元朝至正四年(1344) ,北方普降大雨,黄河水暴涨,冲破了白茅堤、金堤,使黄河沿岸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元顺帝因此任命贾鲁为管理水利的“都水监使”,专门负责治理黄河贾鲁“循行河道,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