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课件:11-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2008级)(第一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物理化学下课件:11-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2008级)(第一章).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化学 下课 11 第十二 化学 动力学 基础 2008 第一章
- 资源描述:
-
1、 材化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材化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单分子反应理论12.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2.7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12.9 催化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动力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Arrhenius根据实验从宏
2、观的角度总结出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本规律,即Arrhenius公式。他认为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决定于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又称为频率因子)。Arrhenius所提出的这些基本概念为建立反应速率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等。人们希望能从理论上或从微观的角度对定律作出解释,并希望能从理论上预言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速率常数。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一、碰撞理论的基本假定 以双分子基元反应 A + B P 为例(1) A与B分子发生反应的必要条
3、件是发生碰撞。因此,反应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反应的分子数,比例于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分子A与B的碰撞次数。我们把即将碰撞的一对分子,称为相撞分子对(简称分子对)。(2) 只有碰撞动能 大于某临界能c而足以翻越反应能峰的那些分子对才能发生反应。c称为临界能或阈能。碰撞能量 c的“分子对”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反应速率比例于 c的“分子对”占“分子对”总数的分数q,q称为有效碰撞分数。即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总碰撞数碰撞数总数分子对数分子对的ccq(3) 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碰撞动能 大于
4、或等于临界能c的碰撞次数(即分子对数)。反应速率= 碰撞数q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分子A与B的碰撞次数称为碰撞数(或碰撞频率)。二、碰撞数 设分子是无内部结构的刚性球,利用气体分子运动论可导出分子A与B的碰撞数: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BA212BAAB8)(nnRTrrZ式中,r 为分子的半径,为两种分子的折合摩尔质量,n 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BABAMMMM三、有效碰撞分数 由气体分子运动论可得到有效碰撞分数为RTEqcec总碰撞数碰撞数式中,Ec=Lc ,L为Avogardro常数。材料科学与化学工
5、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四、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可用单位体积内某反应物的分子数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对于气相反应 A + B P,若反应物为异类分子,则有RTERTEnnRTrrZtncce8)(eddBA212BAABARTERTEnnZRTrrkccee8)(BAAB212BA令BAAddnnktn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 若反应物为同类分子,即 A + A P,则有2A21A2AAAA2nMRTdZ2A21A2AAAAAcce2eddn
6、MRTdZtnRTERTE令RTEMRTdkce221A2AA 2AAddnktn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五、碰撞理论与Arrhenius方程的比较1、理论式的化简BAAddnnktn两边同除以L2,得BAA1ddcckLtcBABAAddckccLcktc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RTERTERTLrrnnLZLkkcce8)(e212BABAAB212BABAAB8)(RTLrrnnLZA令碰撞频率因子RTEAkceAr
7、rhenius方程RTEAkae二者形式完全相同。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2、Ec与Ea的关系RTERTETkRTLrrkccee8)(2/10212BA两边取对数并对温度微分,得2c2c)2/1 (121dlndRTERTRTETTk对比 得2adlndRTETk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RTEE21caEc1mol反应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所必须达到的能量值(阈能),与T无关,由反应系统自身确定。Ea1mol活化分子平均能量与
8、1mol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与T有关。 一般, Ec (1/2)RT, Ec Ea,为一常数。 另,Ec的值也只能由动力学实验得到。因此碰撞理论是一个半经验的理论公式。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3、指前因子A212BABAAB8)(RTLrrnnLZA式中的所有参数均不需动力学实验数据,直接由理论上可计算出A。六、概率因子由于简单碰撞理论所采用的模型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A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较大。所以用概率因子来校正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
9、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RTEPAkae)()(理论实验kkP P称为概率因子或方位因子(空间因子)。一般P1,且有时相差很大。速率常数的计算式为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发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1) 从理论计算认为分子已被活化,但由于有的分子只有在某一方向相撞才有效;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2) 有的分子从相撞到反应,中间有一个能量传递过程,若这时又与另外的分子相撞而失去能量,则反应仍不会发生;(3) 有的分子在能引发反应的化学键附近有较大的原子团,由于位阻效应,减少了这个键
10、与其它分子相撞的机会等等。碰撞理论的优点:碰撞理论为我们描述了一幅虽然粗糙但十分明确的反应图像,在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1 碰撞理论碰撞理论对Arrhenius公式中的指数项、指前因子和阈能都提出了较明确的物理意义,认为指数项相当于有效碰撞分数,指前因子A 相当于碰撞频率。它解释了一部分实验事实,理论所计算的速率常数 k 值与较简单的反应的实验值相符。碰撞理论的缺点:模型过于简单,所以要引入概率因子,且概率因子的值很难具体计算。阈能还必须从实验活化能求得,所以碰撞理论还是半经验的。材料科学与化
11、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一、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假定(1)反应的全过程(接近,碰撞,反应)中,系统的势能EP不断变化,且EP仅为各原子间相对位置的函数,EP = EP(r)。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2)反应选择需最少势能的途径。(3)此途径是反应物分子在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先经过一个中间的过渡态,即反应物分子活化并形成活化络合物X 。(4)X 极不稳定,既可分解为产物,也可再变为反应物,它与反应物之间呈平衡。总反应速率取决于X 分解
12、为产物的速率。X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二、系统的势能变化 以A+BC AB C AB+C 为例X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X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三、理论的基本公式(热力学方法) 以任一双分子的简单反应为例,
13、按假定可知:A+B X 产物第一步为快平衡反应,第二步为速控步,即反应速率决定于活化络合物的分解速率。cktc1Add 设络合物中即将断裂的键的振动频率为,络合物的浓度为c ,因活化络合物可视为线性分子,不对称振动无回收力,振动一次就断裂一个键,故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ctcddA即1k 由平衡假设BAcBAc ccKccccKBABAcAddckcccKtccKk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cBKhTkk根据统计热力
14、学可得式中,kB为Boltzmann常数,h为Planck常数。又)/)(/(/ BABAcccccccKcccK KcKcmmmm ,lnSTHGKRTG而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RSRTHRTGcKK/cmmmeeeRSRTHRTGhcTkhcTkk/B/Bmmmeee对于双分子气体反应,可证明RTHE2maRTERShcTkk/2Bameee对比碰撞理论,可知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2 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RShcTkPA/2Bmee
15、RSPhcTkAme ,B故在数量级上相近与而 一般, 为负(混乱度减小),与概率有关,所以有P 1,上式为AA12A12kcckckkr一级反应若(k1/k2) cAk2,k1/k2 较大,故表现为 一级。(2)对于双原子分子,一旦活化,能量立即集中在唯一的键上,立即分解。分子的振动频率约为1013次秒1,因而在1013秒内就能分解为产物,而通常状态下,气体分子平均需1010秒才与其它分子碰撞,所以一旦活化,还没来得及与另一分子碰撞就早已分解了。即k1k2,k1/k2较大,故表现为一级。A + A A + Ak1k1PA2kA212A1)/(1ckkckr用速控步和平衡假设也可得上述结论。材
16、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12.5 在溶液中进行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反应 溶液中的反应与气相反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溶液中有大量的溶剂存在。一般地说,溶液中的反应比气相反应复杂得多。 溶剂对反应物可能引起分解、传能作用、溶剂的介电性质等影响。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与离子、离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的影响,这些属于溶液的物理效应。 溶剂也可以对反应起催化作用,甚至溶剂本身也可参与反应,这属于溶剂的化学效应。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笼效应笼效应 溶液中
17、分子运动的模型:一反应物分子处于一个周围均是溶剂分子形成的笼子中,分子移动必须要挤出笼子才行。由于笼子的阻碍,反应物分子往往只能在一个笼子里重复振动。一般,振动周期为10121013秒,而一个分子在笼子里要停留1010秒,则在其停留期间,将振动102 103次,这就可能与笼子中其它反应物分子碰撞102 103次。若分子挤出笼子而移动到另一处,实际上是又进入了另一个笼子。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笼效应笼效应 因溶剂分子对反应物粒子运动的阻碍,使反应物粒子在同一笼子里多次碰撞的作用称为笼效应。 设溶
18、液中某反应A + B P显然,只有A与B碰撞才能反应,这就是说A与B在同一笼子内,称为遭遇对。在溶液中遭遇比在气相中的扩散接近要慢得多。可是,一旦A、B在同一笼子内,则可以进行多次碰撞并反应。因此,溶液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取决于遭遇对进行反应与其分离的相对速率。设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大学化学教学部何明中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笼效应笼效应BAPBArkkdkdkd为扩散速率常数,是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d、kr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设反应稳定进行后,AB的浓度不变,即dcAB/dt = 0,则0)(ddABrdBAdABckkccktcrd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