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 原卷+答案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小熙
  • 文档编号:205124
  • 上传时间:2019-11-13
  • 格式:DOC
  • 页数:36
  • 大小:23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 原卷+答案解析.doc》由用户(小熙)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 原卷+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阅读 浏览 专项 训练 答案 谜底 解析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文言文常见考点常见考点 考点一 文学常识填空 考点二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三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四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答题方法答题方法技巧技巧 1.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 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

    2、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 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 方法: (1)迁移法迁移法。 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 言阅读。 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 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推断法。 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 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 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 判断。

    3、3.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可结合文意进行。 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 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 也相同。 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

    4、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方法。 (一)五借助:(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 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 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主谓之间要停顿; 动宾(动补)之间

    5、要停顿; 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 面应稍加停顿; 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 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考点五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

    6、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 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 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考点六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考点七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 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 分析正面描写

    7、,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分析 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 概括归纳。 考点考点八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文言文启示答题法。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 世界观、品质、精神; 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

    8、或抵制。 (2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 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 点态度。 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 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 点。 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 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

    9、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3 3)文文 言文评价答题法。言文评价答题法。 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 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 者的观点。 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考点九考点九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 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 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认

    10、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 “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 上标点符号。 短文阅读训练:短文阅读训练: (一)三(一)三 峡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 阻绝 _ (2)属 引凄异 _ 10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 文中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 来。 11. 阅读“春冬之时飞漱其间”这句话,发挥

    12、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 茂”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12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三峡一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_,_。 (二)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13、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 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自非亭午夜分 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2 分) 1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2 分)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1 分 (三)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1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解释加点词的词义(4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夕日欲颓 ( )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6、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之:山川之美 甚矣, 乃记之而去 B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C寝:怀民亦未寝 寝食难安 D解:解衣欲睡 何以解忧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 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 8、简答。(4 分)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 的 。(2 分)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 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 则堪称隐居的“ ”人(请用文中一个字来作答)。(2 分) (四) 【甲】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16、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线的词。(4 分) (1 )至于夏水襄陵 ( ) (2)或王命急宣 ( ) (3)四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2下列句中停顿

    17、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有何不同?(4 分) (五)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

    18、城。”驱 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 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 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徙 知徐州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盖 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 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从甲乙两文中,你

    19、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 以概述。 (六)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面加线字的意思。(2 分) (1)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为乐者(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盖竹柏影也( ) 18翻译(4 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9、“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 分) 20、 本文

    20、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4 分) (七)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 分)。 (1)水皆缥碧( ) (2)窥谷忘反( ) (3)横柯上蔽( ) 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21、(1)(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 退隐情怀。 B、第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 体气象。 C、第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多种艺术 手法,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描写,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八)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22、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 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从 流飘荡 鸢飞戾 天者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负势竞上 至于负者歌于途 B.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 争高直指 直视无碍 D. 风烟俱净 湖中人鸟声俱绝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横柯上蔽

    23、,在昼犹昏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 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 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九)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4、 8.(2 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戒: (2)女: 9.(4 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2 分)文中第一段“诚”字写出了景春对公孙衍、张仪什么态度和情感? (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25、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 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十一)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

    26、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 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 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上:指唐太宗。傥:倘若。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管夷吾举于士 ( ) (2)困于心衡 于虑( ) (3)病虽 愈( ) (4四夷俱服 ( )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7、(4 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 分) 答: 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 分) 答: (十二)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始龀,跳往

    28、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 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2分) 惩山北之塞 ( ) 吾与汝毕力平险 ( ) 1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告之于帝 B而山不加

    29、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 分) (十三)愚公移山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2225 题。(14 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30、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 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 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 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

    31、跪地,叩头曰: “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 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睨:眼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4 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始一反焉( ) (3)观者如堵( ) (4)老人鼓腹纵之( ) 23.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译

    32、文: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译文: 25.【甲】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和运土路程的遥远有何作用?乙文“卖蒜老 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 分) 答: (十四)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 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 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 不拜,

    33、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3、上文出自 朝著名 家 所著的 一书。作者自 称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 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武帝共计3000多年的史实, 共计130篇, 鲁迅赞誉该书为 “ ” 。 14、刬分两处停顿:(1分) 将 以 下 骑 送迎 15、解释划线的词。(2分) (1)军霸上( ) (2)居无何( ) (3)介胄之士( ) (4)改容式车( ) 16、翻译句子。(2分)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

    34、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7、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 亚夫将军什么样 “真将军”的风采?(2分) (十五)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 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 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 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

    35、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 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 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 拜亚夫为中尉。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 霸上 ( ) (2)军中闻 将军令 ( ) (3)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 ( )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 谢 ( ) 2、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

    36、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_ 3、 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各自体现出周 亚夫将军什么样 “真将军”的风采? _ 4、 课文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但是文章还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的情 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 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 (一)三(一)三 峡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37、,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 阻绝 _ (2)属 引凄异 _ 10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 文中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 来。 12. 阅读“春冬之时飞漱其间”这句话,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 茂”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8、。 12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三峡一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_,_。 答 答案:9.逆流而上、连接 10. A 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11.示例:我脑海中呈现的是急流、深潭、水清见影,悬崖、飞瀑、山峰高耸,树荣、草 盛、怪柏丛生的画面。 12.答案示例:(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二)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9、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 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自非亭午夜分 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2 分) 1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2 分)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

    40、山势的特点。(1 分 答案: 11阙:通“缺”,中断。 属:连接。(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12自:在 自:若;如果。(每小题 1 分,共 2 分) 13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 断。或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共 2 分) 14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 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共 2 分) 15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或山高岭连(山连山高)。(1 分) (三)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41、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解释加点词的词义(4 晓雾将歇 ( ) 月色入户 ( ) 夕日欲颓 ( )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6、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之:山川之美 甚矣, 乃记之而去 B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C寝:怀民亦未寝 寝食难安 D解:解衣欲睡

    42、 何以解忧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 分)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 8、简答。(4 分)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 的 。(2 分)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 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 则堪称隐居的“ ”人(请用文中一个字来作答)。(2 分) 答案: 5、消散(或“消歇”“散去”)门 坠落 只是(或“只”)(4 分,每对一 处给 1 分) 6、C (3 分) 7、(6 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

    43、表达与此相近即可) 庭院里好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 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 判断句也可) 8、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2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闲 仙 (2 分,每对一 处给 1 分) (四)比较阅读 【甲】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4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线的词。(4 分) (1 )至于夏水襄陵 ( ) (2)或王命急宣 ( ) (3)四时俱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青

    45、林/翠竹,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有何不同?(4 分) 答案: 10(4 分)(1)升到高处(2)有时(3)季节 (4) 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11(4 分)(1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巍峨的山峰直插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12(3 分)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4 分)_甲文猿鸣凄异、哀转,听者泪沾裳,表达的是一种悲伤情感;乙文猿鸟乱鸣, 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体现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 (五) 【甲】元丰六年十月

    46、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 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 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 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 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内) 原卷+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5124.html
    小熙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