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三章气候的形成第四节--.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地理学课件:第三章气候的形成第四节--.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地理学 课件 第三 气候 形成 第四 _
- 资源描述:
-
1、第四节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o 气候的概念气候的概念o 气候系统气候系统o 气候的形成气候的形成o 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带和气候型一、气候和气候系统一、气候和气候系统1、气候定义、气候定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综合。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综合。o 气候和天气区别气候和天气区别n 时间尺度时间尺度n 稳定性稳定性n 范畴范畴o 从时间尺度上看从时间尺度上看 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的大气过程,
2、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日照、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时间内的大气状态。日照、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等都是气象要素,如用以表示一段时间的平均状态,风等都是气象要素,如用以表示一段时间的平均状态,就成为气候要素。就成为气候要素。o 从稳定性上看从稳定性上看 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里具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里具有相对稳定性。天气过程是个快过程,气候则是一个慢有相对稳定性。天气过程是个快过程,气候则是一个慢过程过程 。或者说,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振动。或者说,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振动是多元随机过程,而这些过程的统计特性则属
3、于气候范是多元随机过程,而这些过程的统计特性则属于气候范畴,因而也成为气候研究的主要对象。天气在更大程度畴,因而也成为气候研究的主要对象。天气在更大程度上由初始条件决定;气候则更多地由边界条件决定。上由初始条件决定;气候则更多地由边界条件决定。o 从研究范畴看从研究范畴看 气候的范畴远比天气的概念广泛。天气通常指对流层大气候的范畴远比天气的概念广泛。天气通常指对流层大气的物理状况,不包括高空大气。气候的研究往往涉及气的物理状况,不包括高空大气。气候的研究往往涉及整个大气圈。有些气候指标更是天气概念所不能包括的。整个大气圈。有些气候指标更是天气概念所不能包括的。如,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不仅仅与大
4、气降水有关,还如,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不仅仅与大气降水有关,还取决于土壤状况和植物的耐旱程度。取决于土壤状况和植物的耐旱程度。(一)气候的概念(一)气候的概念 既然气候是一种平均概念,如何对气候统计量取时间平既然气候是一种平均概念,如何对气候统计量取时间平均,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均,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WMOWMO规定,规定, 3030年为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年限,年为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年限,并以并以1931-19601931-1960年的气候要素统计量作为可可比较标准。年的气候要素统计量作为可可比较标准。对于当前气候,规定用刚刚过去的三个十年,共三十年对于当前气候,规定用
5、刚刚过去的三个十年,共三十年的平均值作为准平均,每过十年更新一次。的平均值作为准平均,每过十年更新一次。 目前应用目前应用1971197120002000年准平均。年准平均。 采用采用3030年平均资料作为描述气候特点的基本时段,平滑年平均资料作为描述气候特点的基本时段,平滑了了20-4020-40年周期振动,能够表现更宏观(约百年阶段)的年周期振动,能够表现更宏观(约百年阶段)的气候状况。时段长度与人的自然寿命期相近,适合作为气候状况。时段长度与人的自然寿命期相近,适合作为人类活动环境参数。从有观测记录以来,人类活动环境参数。从有观测记录以来,3030年气候具有年气候具有近似稳定性。近百年来
6、个个近似稳定性。近百年来个个3030年比较,温度相差不到年比较,温度相差不到1 1,降水量相差不足降水量相差不足100mm100mm(一)气候的概念(一)气候的概念2 2、当代气候、当代气候o 气候系统是上个世纪气候系统是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现在一般把气候系统的特性概括分为概念。现在一般把气候系统的特性概括分为o 热力学特性:气温、水温、冰温和地温;热力学特性:气温、水温、冰温和地温;o 运动学特性:风、洋流以及相应的垂直运动运动学特性:风、洋流以及相应的垂直运动和冰块运动;和冰块运动;o 含水性:湿度、云量和云中的含水性、地下含水性:湿度、云量和云中的含水性、地
7、下水、湖泊水位、陆冰和海冰;水、湖泊水位、陆冰和海冰;o 静力学特性:大气和海洋的压力和密度、空静力学特性:大气和海洋的压力和密度、空气成分、海水盐度等。气成分、海水盐度等。(二)气候系统(二)气候系统o 气候系统间的相互作用除物理过程外,还有气候系统间的相互作用除物理过程外,还有复杂化学、生物过程等,这些过程在不同时复杂化学、生物过程等,这些过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有着复杂的反馈机制,并构间和空间尺度上有着复杂的反馈机制,并构成一个耦合的气候系统。成一个耦合的气候系统。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 海平面变化是水圈变动的表现,气候变化则是大气圈变化的显示。海
8、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的升降,反过来又导致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气候/海平面之间的一个反馈机制。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o 大气圈大气圈o 冰冻圈冰冻圈o 海洋海洋 o 陆面陆面o 生物圈生物圈 (二)气候系统(二)气候系统o 冰雪圈冰雪圈 全球的冰层和积雪。计有大陆冰盖、高山冰全球的冰层和积雪。计有大陆冰盖、高山冰川、地面雪被、多年冻土、海洋、湖水和河川、地面雪被、多年冻土、海洋、湖水和河冰,约占陆地面积的冰,约占陆地面积的10.6%
9、。冰原体积和。冰原体积和范围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长范围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长期变化产生反馈,在地球热平衡中起着重要期变化产生反馈,在地球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的作用 。 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洋面封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洋面封冻是发生在水圈的变化,但是洋面封冻不仅会影响到气候,冻是发生在水圈的变化,但是洋面封冻不仅会影响到气候,而且还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生物。气候与生物的变化而且还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生物。气候与生物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水圈。因此,从洋面封冻效应可以看出水又反过来作用于水圈。因此,从洋面封冻效应可以看出水圈、大气圈
10、、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与机制。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与机制。生物对气候的负反馈生物对气候的负反馈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时,气候当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时,气候将会变暖,与此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光合作用的将会变暖,与此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光合作用的增强,将会使植物从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增加,增强,将会使植物从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增加,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温室效应,使气候从而降低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温室效应,使气候变暖幅度减小或变冷。这就是生物对气候变化或对温室变暖幅度减小或变冷。这就是生物对气候变化或对温室效应的负
11、反馈作用。相反,如果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效应的负反馈作用。相反,如果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将会导致气候的变冷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减弱。植物将会导致气候的变冷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减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减弱,将使得从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减弱,将使得从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从而抑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减低的速度和气数量减少,从而抑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减低的速度和气候变冷的幅度,甚至使气候变暖。候变冷的幅度,甚至使气候变暖。生物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作用生物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作用 海洋生物的兴衰对于地球表层碳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海洋生物的兴衰对于地球表层碳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
12、用。研究表明,对世界大多数海域来说,铁的不足是海洋生物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对世界大多数海域来说,铁的不足是海洋生物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而落入海洋的风尘则是海洋铁补充的主要途径。干旱区的风尘落入素。而落入海洋的风尘则是海洋铁补充的主要途径。干旱区的风尘落入海洋,提高海洋生物的生产率,增加了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促海洋,提高海洋生物的生产率,增加了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促使气候变冷。当冰期来临或气候变冷,风尘沉积速率增大,使海洋生物使气候变冷。当冰期来临或气候变冷,风尘沉积速率增大,使海洋生物的生产率提高,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从而使气候进一步变冷。的生产率提高,导致大气二氧
13、化碳含量的降低,从而使气候进一步变冷。当间冰期来临或气候变暖,风尘沉积速率减小,使海洋生物的生产率降当间冰期来临或气候变暖,风尘沉积速率减小,使海洋生物的生产率降低,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从而使气候进一步变暖。(图低,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从而使气候进一步变暖。(图a a,b b)二、气候的形成二、气候的形成 气候是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气候系统气候是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之一。气候系统的组成、气候的地带性分异,都是表征它的的组成、气候的地带性分异,都是表征它的自然地理特性。气候还随时间发生变化,不自然地理特性。气候还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之所以有气候差异,是多同地区、不
14、同时间之所以有气候差异,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气候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种原因综合的结果。气候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o 辐射因子辐射因子o 环流因子环流因子o 地理因子地理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在地球气候季节交替,主要是由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及其变化引起的。而太阳辐表面分布不均匀及其变化引起的。而太阳辐射的时空分
15、布受纬度制约,故气候形成的辐射的时空分布受纬度制约,故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o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具有适合生命繁衍的理想条件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具有适合生命繁衍的理想条件的行星。o 地球大气的优越条件是由一系列控制气候系统的外参数地球大气的优越条件是由一系列控制气候系统的外参数恰当组合决定的。恰当组合决定的。o 太阳辐射强度和日地距离决定了太阳常数的大小,加上太阳辐射强度和日地距离决定了太阳常数的大小,加上地表反射率,就决定了地球上具有较为适宜的有效温度。地表反射率,就决定了地球上具有较为适宜的有效温度。1.1.地球的有效温度地球的有效温度o 地球有效温度对
16、形成现阶段的气候系统具有基本的重要地球有效温度对形成现阶段的气候系统具有基本的重要性。也正是这个温度是大气中存在了水的三相物质。性。也正是这个温度是大气中存在了水的三相物质。o 地球上同时具备阳光、空气和水,使生命得以存在和繁地球上同时具备阳光、空气和水,使生命得以存在和繁衍。衍。o地球上的天文气候地球上的天文气候 地球表面因辐射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简单气候模式,称为天文气候。天文简单气候模式,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研究天文气候既可以使问题简化,又研究天文气候既可以使问题简化,
17、又能突出太阳辐射对气候形成的实质性能突出太阳辐射对气候形成的实质性作用。作用。 2. 2.地球上的天文气候地球上的天文气候 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 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 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 天天 文文 辐辐 射射 的的 时时 空空 分分 布布 o 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地球表面因辐射平衡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分布形成的简单气候模式,称为天文气候。形成的简单气候模式,称为天文气候。o 天文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研究天文气候能够反映地球气候的基本轮廓。研究天文气候既可以使问题简化,又能突出太阳辐天文气候既可以使问题简化,又能突出太阳辐射对气候形成的实质性作用。射对气候形成的实质性
18、作用。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取决与: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取决与:o日地距离日地距离o太阳高度太阳高度o日照时间日照时间 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同一纬度的天文辐射,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同一纬度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季总量、日总量、季总量、 年总量都相同。即太阳辐射年总量都相同。即太阳辐射总量具有与纬线圈平行呈带状分布的特点,这总量具有与纬线圈平行呈带状分布的特点,这是形成气候带的主要原因。根据太阳天文辐射是形成气候带的主要原因。根据太阳天文辐射空间分布,通常可把地球上划分为空间分布,通常可把地球上划分为7个纬度个纬度(天文)气候带即(天文)气候带即 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
19、副寒带、寒带和极地带。带、副寒带、寒带和极地带。1.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o 350S350N之间辐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说之间辐射热量收入大于支出,说明热带和副热带有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有热量明热带和副热带有热量盈余。高纬度地区有热量亏损。但热带并未持续增温,极地也没有持续降亏损。但热带并未持续增温,极地也没有持续降温,表明必然存在热量有低纬向高纬的输送。温,表明必然存在热量有低纬向高纬的输送。表明大气环流在缓和赤道与极地温差上起着巨表明大气环流在缓和赤道与极地温差上起着巨大作用。大作用。o 大气环流还调节海陆间的热量。大气环流还调节海陆间的热量。o 法国波尔多(法国波尔多(45
20、N)一月均温为)一月均温为5;o 海参崴(海参崴(43N),一月均温),一月均温-13.5 N90 60 40 20 0 20 40 60 90S 全球降水与蒸发的纬度变化全球降水与蒸发的纬度变化降水蒸发1000km2.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在副热带,蒸发量大在副热带,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在赤道和于降水量,在赤道和中高纬度,降水量大中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要达于蒸发量,因此要达到水分平衡必须经过到水分平衡必须经过大气运动,把水汽从大气运动,把水汽从盈余地区输送到亏损盈余地区输送到亏损地区。地区。30N附近蒸发的过量附近蒸发的过量水汽通过中纬度盛行西风水汽通过中纬度盛行西风及
21、东北信风分别向北、向及东北信风分别向北、向南输送,从而成云致雨,南输送,从而成云致雨,形成不同雨带。形成不同雨带。o 雨带主要是大气环流的多年平均状况形成的。雨带主要是大气环流的多年平均状况形成的。实实际上,大气环流具有明显的非周期性变化。际上,大气环流具有明显的非周期性变化。纬圈环流减弱时,南北水平温度梯度加大,纬圈环流减弱时,南北水平温度梯度加大,冷暖气团活跃,有利于锋面、气旋产生,多冷暖气团活跃,有利于锋面、气旋产生,多雨天气相应增多,某些地区将出现气候异常雨天气相应增多,某些地区将出现气候异常现象;当纬圈环流加强时,南北水平温度梯现象;当纬圈环流加强时,南北水平温度梯度减小,冷暖气团不
22、活跃,某些地方往往受度减小,冷暖气团不活跃,某些地方往往受单一气团控制,不利于锋面、气旋的形成与单一气团控制,不利于锋面、气旋的形成与发展,降水天气显著减少,因而出现特别热发展,降水天气显著减少,因而出现特别热和干的气候异常现象。和干的气候异常现象。3.3.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 海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年季振荡,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厄海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年季振荡,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现象。异常增暖现象。 1998年年1月当厄尔尼诺达成熟期时,热带太平洋暖水区月当厄尔尼诺达成熟期时,热带
23、太平洋暖水区(红红色部份色部份)从秘鲁西岸向西伸延至太平洋中部。图中深红色部份水温从秘鲁西岸向西伸延至太平洋中部。图中深红色部份水温比正常高比正常高4至至5度。(资料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度。(资料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o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水温的分布是东部冷西部暖。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水温的分布是东部冷西部暖。原因是:在马来群岛(印尼)、非洲、南美中部地区降原因是:在马来群岛(印尼)、非洲、南美中部地区降水丰富,释放了大量的潜热,形成热源,而非洲、南美水丰富,释放了大量的潜热,形成热源,而非洲、南美沿海地区由于寒流影响冷水上翻,形成冷源,这种水平沿海地区由于寒流影响
24、冷水上翻,形成冷源,这种水平温度梯度的存在,引起纬向气压梯度,因此赤道太平洋温度梯度的存在,引起纬向气压梯度,因此赤道太平洋上空形成一个纬圈热力环流。由于陆地阻隔,形成了三上空形成一个纬圈热力环流。由于陆地阻隔,形成了三个纬圈环流,一个位于大西洋、一个位于太平洋、一个个纬圈环流,一个位于大西洋、一个位于太平洋、一个在南亚地区(气环流方向与前两个相反)。如图在南亚地区(气环流方向与前两个相反)。如图3.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位于南太平洋副高东侧的南美西海岸附近,强烈的下沉气流位于南太平洋副高东侧的南美西海岸附近,强烈的下沉气流受冷海水影响降温后,随偏东信风西流,到达西太平洋赤道受冷
25、海水影响降温后,随偏东信风西流,到达西太平洋赤道附近受热上升,转向成为高空西风,以补充东部冷海区的下附近受热上升,转向成为高空西风,以补充东部冷海区的下沉气流。于是在赤道太平洋垂直剖面图上,就出现一种大气沉气流。于是在赤道太平洋垂直剖面图上,就出现一种大气底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热成闭合环流,称为底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热成闭合环流,称为Walker环流。环流。由于秘鲁寒流较强,由于秘鲁寒流较强, Walker环流的下沉气流区远大于上环流的下沉气流区远大于上升气流区,从南美西岸可伸展到赤道太平洋中部海域,因此升气流区,从南美西岸可伸展到赤道太平洋中部海域,因此在南美西岸造成严重干旱,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