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件:第六章土壤学.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地理学课件:第六章土壤学.pptx》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地理学 课件 第六 土壤学
- 资源描述:
-
1、 本章重点: 土壤的组成 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与成土过程) 土壤的分布 1.1土壤与土壤圈概念 1.2土壤圈与地球环境 1.3土壤圈与人类社会 1.4土壤地理学第一节 土壤的概念和组成 1.1土壤与土壤圈的概念 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理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缓冲和净化功能 土壤圈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膜,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
2、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理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包括: (1)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影响条件,以此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 (2)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净化各种污染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净化器。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和土壤生物体四部分组成,适于植物生
3、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土壤孔隙占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土壤剖面(soil profile):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了土壤单体(pedon)。 土壤固相形态特征:土壤固相组成的物理诊断特征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密度、孔隙度、土壤颜色和土壤质地,这是土壤发生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热量、水分、养分和气体交换,以及土壤中物质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成为土壤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与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水分含量、暗色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锰、黑云母
4、等)含量、浅色矿物(如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酸钙等)含量密切相关。因此,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反映,也是判断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征的重要依据 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在相互作用而聚积成大小不同、形状个异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的组合排列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的产物,不同土壤及其发生层都具有一定的土壤结构。 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矿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各个粒级在土壤中山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分类及划分标准世界各国不一,当今国际土壤学界常用的是美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2.2.1土壤的矿物质 2.2.2土壤的有机质 2.2.3土
5、壤的固相诊断特征 土壤矿物:土壤矿物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母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土壤矿物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它对土壤组成、形状和功能具有巨大影响。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划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三大类。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特别是岩浆岩的矿物。其中包括铝硅酸盐类、长石类矿物、云母类矿物、橄榄石矿物、辉石与角闪石类矿物、氧化物类、硫化物类和磷灰石类。原生矿物的风化过程不仅在时间上有阶段性,在空间上也有地带性。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土壤次生矿物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次生硅铝酸盐类。 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
6、并具有强烈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交替特征,又称为粘土矿物。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矿质元素,如C H O N P K S Mg ca Fe等,需要量较小的元素有Mn、Zn Cu Mo等,还有一些元素是生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如,Pb Hg Cd等 1、土壤有机物的化学组成 包括腐殖质和其他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长于土壤之上的植物。 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木质素、含硫和含,磷的化合物。 2、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它是一种结构复杂、亢奋捷星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
7、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3、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 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土壤的有机转化的主要动力。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下,土壤在自然要素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3.1土壤空气运动 2.3.2土壤水分特性 2.3.1土壤空气 土壤水分: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土壤水分含量对于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及肥力水平高低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土壤水分状况,不仅影响土壤中物质能量的迁移转化,还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性质。根据成土环境及其土壤特征,可以将土壤水分状况划分为以下类型: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非淋溶型、渗出型、停滞型,冻结型。长白山1199年火山
8、喷发 1、土壤的形成因素 2、土壤的形成过程 3、土壤的分类体系 1.1、土壤发生学说 1.2、空间成土因素 1.3、时间成土因素 1.4、人为成土因素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现代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19世纪末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将广阔地域土壤语气自然条件联系起来,创新了成土因素学说。 T 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美国土壤学家詹尼,对土壤和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 clorpt 函数式 S=f(CL,O.R.P,T) 成为土壤形成的通用公式。成土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生物因素、母岩因素、地形因素、时间因素,此外还可能有其他因素。 母质:是土壤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