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ppt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 近代 以来 中国 官员 选拔 管理 ppt 课件 2019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第7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了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了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解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与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一晚 清 选 官 制 度 的 变 革科举制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变革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的变化(1)背景: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
2、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 严复救亡决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素冲击回应寻求解决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的变化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1901年,清政
3、府实行新政。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2)过程科举制的变革科举制的变革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 ;而中国士子之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
4、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1905年)年) 阅读材料,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发展学堂的原因。阅读材料,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发展学堂的原因。l换取列强信任;换取列强信任;l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
5、潜修所学,不受蛊惑;l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l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2.选官制度的变化(1)背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变化,清政府进行选官制度改革。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2)学堂选官更新选官制度,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大学堂)毕业后考取合格,准发给凭照,作为优等学生,由该督抚、学政按其功课严密扃试,拔其尤者,分别拟取等第,咨送京师大学堂复试,候旨钦定,作为举人、贡生,仍留下届应考,
6、愿应乡试者听。举人积有成数,由京师大学堂严加考试,拔其尤者拟取等第,咨送礼部,奏请特派大臣考试,候旨钦定,作为进士,一体殿试,恭候钦定名次引见,量加擢用,因材器使,优予官阶,不拘庶吉士、部属中书等项成例,庶多士观感奋兴,争自濯磨,而通才将辈出矣。 学堂选举鼓励章程折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癸卯学制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2.选官制度的变化(3)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为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4)作用: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872年赴美留学幼童一、晚清科举制的变革变革4:一般中等
7、以上者可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19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最优优中下最下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等级均赐予出身最优优中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翰林进士举人分配相应官职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史料一:光绪二十八年史料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1902年年) )朝廷又一次通令各省选派学生到西洋朝廷又一次通令各省选派学生到西洋各国求习专门学业。二十九年各国求习专门学业。二十九年(19
8、03(1903年年) )颁布了学生章程。这时颁布了学生章程。这时, ,已经实行了已经实行了对各级学堂毕业的人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名衔的办法对各级学堂毕业的人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名衔的办法, ,而且规定按照科而且规定按照科举 考 试 制 度 通 过 会 试 的 人 还 必 须 去 京 师 大 学 堂 分 门 肄举 考 试 制 度 通 过 会 试 的 人 还 必 须 去 京 师 大 学 堂 分 门 肄业。业。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史料二:史料二:( (清政府清政府)1905)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年废除科举制度, ,成立学部成立学部, ,同时同时, ,在京师设立仁
9、在京师设立仁学院、进士馆学院、进士馆, ,各省设立课吏馆。各省设立课吏馆。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 1、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末新政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末新政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2 2、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中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二中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l措施:派遣留学生;改革选官制度;对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学子进行培训。措施:派遣留学生;改革选官制度;对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学子进行培训。l意义:选官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有助于培养近代人才。意义:选官制度开始向近代转型;有助于培养近代人才。l大势所趋:国家发展需要专
10、门人才,而科举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大势所趋:国家发展需要专门人才,而科举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2020世纪世纪初,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教育、选官制的调整为废除初,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教育、选官制的调整为废除科举制奠定了一定基础。科举制奠定了一定基础。19071907年绘制的两江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创建,初名三由张之洞创建,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江师范学堂,19061906年易年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变革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
11、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须为国民党的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须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党务员” ” 。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期体现的最为明显 ,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根据史料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
12、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根据史料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特点:特点: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皆人民之公仆皆人民之公仆中国古代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西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及考试1912年1月1912年3月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文官考试思想1.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912年)年) (1 1)依据:)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完善制
13、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完善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要影响对于提高文官素质,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有积极意义;对于提高文官素质,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有积极意义;局限性: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局限性: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2 2)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内容:)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内容: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官员选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 五权宪法五权宪法 的框架之中,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的框架之中,考试院
14、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3 3)评价:)评价:“五权”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2.北洋政府时期考试制度: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规则: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实施: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甄别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甄别对象方式意义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
15、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官员选拔制度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显示出自身的特点:第一,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制定了大量的法规法令和实施细则,使之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第二,考试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产生、发展,以及内容、性质都将取决于制定制度的政权的性质。因此,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必然要受到北洋政府性质的制约和影响。第三,考试制度和任用制度的脱节。事实上,凡是参加文官考试的人,都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差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差,才想通过考试这个途径改变自身现状和自身地位,把文官考试作为工具。然而文官参加文官
16、考试被录取的知识分子得不到任用,而无须参加考试却有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同样可以入仕为宦,官运亨通。尤其是1915年以后推行甄别、甄用制度,更是为上层人士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第四,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摘编自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有删节)3.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19271949年)年) 19271927年形式上统一全国;年形式上统一全国;选拔人才,巩固统治;选拔人才,巩固统治;重新设计颁布,重新设计颁布, 官吏官吏 称谓逐渐被称谓逐渐被 公务员公务员 代替。代替。人事制度: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1929192
17、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1933年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考试法规:考试法规:公务员选任公务员选任 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1929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此后又出台一系列相关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此后又出台一系列相关法规。法规。文官制度发展到公务员制度;文官制度发展到公务员制度;法律制度更加完备;法律制度更加完备;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4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