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物理资料:极光-彗星-超新星.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空间物理资料:极光-彗星-超新星.doc》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间 物理 资料 极光 彗星 超新星
- 资源描述:
-
1、1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空间科学部分第一次作业1200012425李阳1. 1.我国历史上观测到的极光事件我国历史上观测到的极光事件我国古代对北极光现象的观察可以追朔到十分久远的年代。 中国最古的极光史料, 出现在黄帝时代的竹书记年和山海经,前者约在公元前 2600 年描述黄帝轩辕之母,“看见北斗环有闪电照耀而怀孕“,后者为公元前 2200“北方有形如蛇状的烛龙”。这似不可信。公元前 950 年,竹书记年、太平御览卷 874 和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卷 102 等史籍记载道:周昭王末年, 夜清, 五色光贯紫微。 其年, 王南巡不返。 疑为世界上最早较可靠的北极光记录。)世界上比较早的最精
2、确的极光观测记录可以追溯到汉朝汉书天文志描述;“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相当于公元前 32 年 10 月 27 日),有流星(应是极光)出文昌,色白,光烛地,长约四丈,大一围,动摇如龙地形,过了一会儿,长约五六丈,大约四围左右,曲折逶迤,贯穿在紫宫西,在斗西北子亥之间。此后又曲折如环形,北方不合,停留约一刻左右。”我国古代有关极光的记录非常丰富,且有大量史料记载,较为可靠。从公前二、三千年的传说时代到公元 1747 年止,共计有 294 次。我国古代大量的记载,西汉时,人们把极光看成是一种神光或神气,是一种吉兆。在西汉以后,把极光和战斗流血或其他各种天灾人祸相联系的情况日益增多。除了大量的文字记
3、载外,我国古代还对北极光进行图绘。极光在古代就已是相当引人注意的。用星名形式记录极光现象是我国古代描述极光的一种形式, 但它并不是主要的形式, 并且用作记录的也较少。枉矢状类大流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毛羽然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还加一句:长数匹着天。史籍中凡提及枉矢的,取枉屈曲之意,矢即箭矢。羽毛是极光中平行短射线光束的形象说明,加上蛇行、苍黑、长数匹等描述,为我们勾画出苍青色的、褶曲式的射线光带型的极光图象。蚩尤旗类慧星而后,象旗(史记天官书)在古代,它可能是一种慧星的别称。但是它又可能是极光的一个名称。据有关记载,古代人曾经在祭祀蚩尤墓的清晨,见到有赤气出,天如虹,谓之蚩尤旗,或有赤气出如
4、降帛,因名蚩尤旗。(开元占经卷 85)由此,它可能是一种光弧或是光幕。但在具体认证时,必须注意分析各种可供判断的线索,譬如,若是蚩尤旗连续见几天至十数天,当为慧星的记录。含誉星光耀似慧,喜则含誉射(晋书天文志)似慧有尾而不长。 宋史天文志把它列入景星一颗,并说:奇星,古无所考,见于仁宗、英宗之时,故附于景星之末。据明代初年的天元玉历祥异赋和清代的管窥辑要所引梁书异星如火。奇与异通称。奇星与异星应为同一类的东西。它们可能都是面积较小的极光光面。庆云,又称卿云,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回,是谓卿云(史记天官书)。 晋书天文志及其以后的文献称之为庆云。它可能是一种弥散光面型的极光。有关庆
5、云的记载,在地方志中是大量的,而在正史中记载反而比较少见。天开眼、天开、天裂它们可能是天空中出现的较小面积的,并带有细长光条的光块,或者是长而狭的光弧或带状光条,它比周围的天空要来得明亮的多,看上去好像天开了一个洞眼,或者天开裂成两半似的。它们可能是光冕型或光弧、光带型的极光。2在古代极光记录中,”气”是描述极光现象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编纂的年表中,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极光记录使用了赤气、紫气、黄气等称谓。”气”是有别于云的,而且较好地表达极光的种种特征。就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称谓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关于气的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在天文学、医学等领域中广受应用,至迟是在西汉时期已被用
6、来描述极光现象。如汉景帝三年七月(西元前一百五十四年八月)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约赤气;或约天裂( 开元占经卷三;太平御览卷一)。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越来越大量的被应用。唐代的开元占经杂气云占中收录了丰富的材料,成了汉唐之间带有总结性的描述极光现象的著作。开元占经 用了三卷的篇幅讨论所谓云气占候的问题。在其卷 97杂气云占中引范增的话说:范增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色相胶,皆为龙虎。 (帝王气条)在这篇关于气的大量描述中,有 气如烟火,或如山林竹林,或白色而赤色统之;或紫气如门楼;或上黑下赤如旌旗;或如张弓弩;或如尘埃,本大而高,首锐而卑,或白如粉絮;或如夜火光照人。气,上
7、与天连,或如火光;或如山堤,上有林木;或如尘埃;粉沸其色;黄白如旌旗,无风而扬,挥势指敌;或白气粉沸如缕,缘以赤气;或如人持斧向敌;或如旌旗,如锋刃向人;或如布帛;或如覆船。在现代极光的知识里,的确可以找到和上述一一应对的极光形态,能在现在分类法将它分类。如:气如山堤,上有山林,可视为带有射线的光弧,如尘埃、粉沸其色,可视为弥散光面或脉动光面,如门楼、如张弓、如覆舟等,视为光弧;如人持斧向敌、如蛇举头向敌、如龙虎,可视为褶曲光带;如布帛等,可视为光幕等等。在该书中,把脉动描写成乍见乍没、乍聚乍散,如雾如气(兵气条衰兵之气;把光幕还描写为赤气如光火从天上流下来(兵气条军乱将死之气);把火焰型极光
8、描写为气如火光照人者,(兵气条军士散乱之气)值得提出的是,该书卷 96 中,把透过极光还可以看到的各种星宿做了描写,这表明古代人对极光的亮度要比恒星微弱,这一现象作了客观的观察记述。以下摘录了部分常见的有关于极光的古书原文及今释(1)天冲,“状如人,苍衣赤首不动”。这种顶部为红色的特征可能属于较少见的日光型极光,因而其中下部为苍黑色。(2)蒙星,“一曰刀星。夜,有赤气如牙旗,或长或短,四面西东最多或遍生薄云,四方生赤气,长三尺,乍见乍没,寻皆消失”。这里生动地描写了极光解体时的情景。这时极光达到其活动高潮期,形体割裂,满天出现光影,后成扩散极光,显示出脉动特征,直至散尽。(3)天裂、天开、天开
9、眼。指的是极光冕。极光射线会聚于磁天顶,天顶处无光,有如一个深洞、裂缝。(4)狱汉星,又名咸汉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远处的极光,看来如同贴近地面,能运动,且会变色,属极光无疑。(5)旬始,“出北斗旁,状如雄鸡,其怒青黑色,像伏鳖”。一看便知这是半风扇型的极光冕,也就是只有完整冕的一半。(6)格泽,“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这是一种火焰型脉动极光,由于极光粒子投射速度不同,进入大气层的深度和先后不一样,因而给人以火焰往上窜的幻觉。(7)蚩尤旗,“类彗而后曲,像旗”。这是典型的极光带,有时出现多重带,有的部分连成一气。(8)枉矢,“状类大流
10、星,蛇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这是射线型极光的真实反映。(9)长庚,“广如一匹布著天”,“有星如匹练亘空,化为云而没在楚分”。显然,这是平静的均匀极光弧或极光带。3(10)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极光一种常见的形式,如云雾一般。(11)赤气、白气、苍黑云等。这种颜色,又是天空的气体,通常为极光。(12)“星陨如雨”,“大星如月,众小星随之”,“众星并流”,“星流如织”,在大星地方志中,有的记载为“星陨如虹”,“星陨如雪”,海南岛人则称星陨“如洪涛”。这些极光往往以多重弧、多重带的形式出现,还可能伴随有射线结构。主要参考文献: 极光天际舞动的精灵, 徐胜一、张纬伦、萧倩慧2.我国历史上
11、观测到的彗星和超新星爆发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世界天文学史上, 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记录是中国的。据初步统计,从殷商时代到清朝末年,中国的彗星记录不少于 500 次。公元 1500 年以前出现的 40 颗彗星,它们的近似轨道几乎全是依赖中国的观测记录推算出来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彗星出现的方位和形状的不同,给彗星起了不少名称。例如: 史记天官书管出现在东北方的叫“天棓”,出现在东南方的叫“彗星”,出现在西北方的叫“天欃”,出现在西南方的叫“天枪”。开元占经援引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话:“凡彗星有四名,一名孛星;二名拂星;三名扫星;四名彗星,其形状不同。”1973 年,长沙马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