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16 中国 赋税 制度 演变 同步 练习 2019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16 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这些举措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据
2、题意可知,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主要以土地为依据进行征税,该做法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制,从而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 B;赋税制度的变革并不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排除 A;铁犁牛耕得到普及是在西汉,排除 C;赋税制度的改革承认了土地私有,实际上推动了后来土地兼并的出现和加剧,排除 D。2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麻三斤,称称“调调”;为国家服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庸”。这一规定。这一规定A极大地促
3、进了商业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唐代的调和庸都是手工业产品,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B 正确;调和庸的产品缴纳给国家,并不是直接流向市场,因此不能极大地促进商业的发展,排除 A;通过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的赋税是否沉重,排除 C;当时要求农民为国家服徭役,说明当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并未松弛,排除 D。3明朝时,朝廷正式官员明朝时,朝廷正式官员,退休官员及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都有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到了退休官员
4、及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都有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到了清朝雍正皇帝时清朝雍正皇帝时,实行官绅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体纳粮”的赋税改革的赋税改革,这一改革这一改革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C激化了阶级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D扩大了士大夫的参政范围扩大了士大夫的参政范围【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废除了士大夫和官员减免赋税、徭役的特权,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这并未改变社会结构,A 项正确,B 项错误;官绅也纳税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只由普通民众承担的赋税分摊一部分到官绅头上,农民的负担
5、得到减轻,缓和了阶级矛盾,C 项错误;“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赋税改革,与士大夫参政无关,排除 D。4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19 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
6、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田赋从 1842 年年逐年下降,1885 年就已经下降到,所以 A 项中的“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是错误的。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政府对工商税的征收超过农业税;但从表格数据来看政府对工商税的征收超过农业税从 1885 年就开始了,排除 B。 中华民国在 1912 年 1 月 1 日成立,排除 C。表格中田赋从 1842 年年逐年下降、工商税逐年增长,这样的变化和晚清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有密切关系的, 比如甲午
7、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5嘉靖九年嘉靖九年,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关于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关于“编审徭役编审徭役”的奏疏的奏疏,提出革除赋役弊病的方案提出革除赋役弊病的方案:“合将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通融科派,
8、造定册籍”。该方案。该方案A激化了社会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B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收入C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挽救了明王朝的统治挽救了明王朝的统治危机危机【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材料是对一条鞭法政策的描述,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因此 B 正确,A 排除;一条鞭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排除;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B。6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即对
9、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每 2 000 钱纳税一算(钱纳税一算(120钱)钱),同时实行告缗令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A引发了统治危机引发了统治危机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导致吏治严重腐败C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D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 汉武帝通过算缗令和告缗令打击了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提供了经济条件,有利
10、于强化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排除D项;汉武帝此举针对的是商人,而小农经济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故“引发了统治危机”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这项举措“导致吏治严重腐败”,故排除 B 项。7 “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 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张居正推行一条
11、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以上这些改革A有利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利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 由材料“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说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故排除 D,选 C;南宋起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了,排除 A;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排除 B。8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
12、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按照田亩和财产收税,改变了以往按照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B 正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是两税法的目的,排除 A;C 是两税法的客观影响,而非特点,排除 C;两税法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 D。9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以之为理,则
13、法不烦而教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这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由北魏孝文帝首创B与均田制相始终与均田制相始终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特点是土地为标准D解决了贫困问题解决了贫困问题【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 B 项正确;纳庸代役是唐代首创,故 A 项错误;纳税标准除土地还有人丁,故 C 项不准确,排除;D 项夸大了租庸调制的作用,故排除。10在中国古代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是关于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
14、重属性。下表是关于“人丁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这直接反映出清代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这直接反映出清代A赋役制度的改革赋役制度的改革B人身关系的变化人身关系的变化C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据材料“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结合从康熙朝到嘉庆朝“人丁”一词出现次数减少,可得赋役制度的改革,逐步实施“摊丁入亩”,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取消了人头税,A 正确;据材料“人丁”一词的出现次数减少不能说明人身关系的变化,排除 B;据材料可得赋税制度的变革,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土地制度仍是封建地主
15、土地所有制,排除 C;赋役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主旨,排除 D。11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A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B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C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D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16、,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使得农民的人身相对自由了一些,A 正确;两税法中资产是主要的征税标准,排除 B;材料未反映出两税法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排除 C;宋代以后,租佃关系日渐普遍,两税法本身与租佃制的发展无太大关联,排除 D。12作为新的赋役制度,作为新的赋役制度,“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
17、了土地利用率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自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摊丁入亩”的实施,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所以导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这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B 项正确;“摊丁入亩”的确增加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但这并不属于“社会影响”,A 项错误;C 项不属于社会影响,排除;“摊丁入亩”不能遏制土地兼并,D 项错误。13在过去的几十年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有五次(如下图)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有五次(如下图):1980 年起征点为年起征点为 800元元;2006 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到到
18、 1 600 元元;2008 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到到 2 000 元元;2011 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到到 3 500 元元;2018年起征点提高年起征点提高 5 000 元。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元。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B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C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中国成立以后立即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 D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个税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新中国成立以
19、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故 C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后这成为英国的一个固定税种。 英国的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故 A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914 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1936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故 B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故 D 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C。1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 201
20、92019 年年 1 1 月月 1 1 日起施行,除日起施行,除 20182018 年年 1010 月月 1 1 日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 50005000 元外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个人所得税
21、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和实施,反映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C 项正确;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的是增值税,不是个人所得税,A 项错误;个税起征点为 5000 元,只有超过 5000 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B 项错误;提高个税起征点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D 项错误。15一位大臣向当时皇帝建议降低赋税一位大臣向当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4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