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47560
  • 上传时间:2022-01-21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1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2019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第 8 课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1.了解先秦时期成文法、儒家和法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认识其对中国社会治理的积极意义。2了解汉朝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融入法典,唐朝中华法系臻于完备,认识中华法系的特点。3了解理学的广泛传播,认识乡约在基层教化中的作用。相关知识链接(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2、3、4、7、12 课)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

    2、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时期的法律: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 ,商朝有汤刑 ,周朝有九刑 ,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2)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3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2)儒家与法家儒家的德治思想代表时代治国思想教化思想理论来源孔子春秋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通

    3、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善孟子战国“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的法治思想代表国别治国主张(实践)社会教化理论来源韩非韩国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人性恶商鞅秦国颁行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社会影响: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秦国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1)秦朝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

    4、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云梦睡虎地秦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的认识。(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简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3)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法律以儒家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三纲五常。(4)唐朝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 。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 ,即唐律疏议 。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唐朝的教化(1)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2)732 年,唐朝政府颁行的大唐开元礼 ,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编纂于 963 年的宋刑统 ,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

    6、 ,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最后一次重修问刑条例时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 ,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1)理学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

    7、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 ,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 ,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 。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名词解释 礼制礼仪制度的简称,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周公创建礼乐制度,“礼”主要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在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仪式,都纳入“礼

    8、”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法律的惩罚来维护礼的绝对权威。名词解释 中华法系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以刑为主。 唐律疏议标志其确立,对后世及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重大影响。知识拓展 “法、术、势”法:即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法是治国的工具。术:是控制操作上下级关系的手段,如“明赏罚”机制,军功制度等。势:即权势、权威,是君主存在并且推行法律的前提,拥有权势,君王就能形成对臣下的威慑力,形成对百姓的统治力,如君主专制。知识拓展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主张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认为法令为治国之本,可规范

    9、民行,富国强兵。故必须使民众懂法、守法,做到“法必明、令必行”。“以吏为师”,秦统一后,采用李斯建议,禁私学,焚民间藏书,只许士民随吏学习法令,进行普法教育。思维点拨 法律与儒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原因(1)秦朝实行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极端重刑主义统治,导致社会矛盾尖锐、二世而亡,这使得后代统治者重新审视法家思想。黄老思想不利于削弱割据势力,不利于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与发展。(2)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君权神授说和“大德小刑”说,主张治理国家应以德为主、以刑为辅。(3)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进居官吏行列,获得修订法律和参与重大司法活动的机会,用儒学

    10、精神改造现行法律。思考探究 为什么说宣讲“六谕”和大清律例使乡约带有强制力?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明清儒学士人在基层教化中,常常引用法律条文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族规、乡约处罚,甚至被依法递解官府治罪。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史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 4,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 孟子史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

    11、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史料三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1)根据史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相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

    12、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2)根据史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特点: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成败: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3)史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学在

    13、汉武帝后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为律令儒家化奠定了基础。知识总结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法治思想的异同及影响(1)共同点: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都形成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背景下;都致力于拯救社会秩序,更好地治理国家;都成为后世治理国家的理论基础;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2)不同点德治思想的代表是儒家,其思想来源于周朝的宗法制下的礼制和“敬天保民”思想;法治思想的代表是法家,其思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法治观念。儒家主张用“仁”和“礼”等伦理观教化民众,约束君王,达到治世;法家主张以“法、术、势”建立君主权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行普法教育,维护社会秩序。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国君们的重视;儒家思想在

    14、汉代改进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3)影响: 汉代以后, 外儒内法、 礼法并用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特征;德与法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并影响亚洲国家。主题二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史料一宋代吕氏乡约内容有: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选自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39史料二宋代一些地

    15、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史料一,指出康熙“圣谕十六条”与吕氏乡约的不同规定,并分析原因。不同: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原因:发挥基层教化中国家的领导作用,将国家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法律制度引入乡约教化,进行宣传,维护清朝统治。(2)

    16、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知识总结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途径我国古代社会教化始终围绕着成就儒家理想人格而展开,通过培育士子、表率乡里从而教化社会,“美教化,移风俗”为历代学人、政治家、教育家,乃至布衣百姓所注重。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主要途径有:(1)国家法律制度:将伦理道德引入法律,运用奖惩机制强力灌输。学校教育:将儒家思想纳入教材,必学必考。选官及考核制度:注重德才兼备,引领社会风气。设立节假日:将伦理道德仪式化,“化民成俗”。普法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树立典型:以典型人物和事件,引领社会风尚。如:关公尚义、贞节牌坊等。(2)民间乡约组织。戏曲文艺、文学作品。影响:由古至今,教化对治国安邦、文化传承与文明延展、社会和谐,发挥了法规、律令和戒条不曾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47560.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