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2019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8 课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1.了解先秦时期成文法、儒家和法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认识其对中国社会治理的积极意义。2了解汉朝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融入法典,唐朝中华法系臻于完备,认识中华法系的特点。3了解理学的广泛传播,认识乡约在基层教化中的作用。相关知识链接(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2、3、4、7、12 课)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
2、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时期的法律: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 ,商朝有汤刑 ,周朝有九刑 ,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2)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3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2)儒家与法家儒家的德治思想代表时代治国思想教化思想理论来源孔子春秋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通
3、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善孟子战国“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的法治思想代表国别治国主张(实践)社会教化理论来源韩非韩国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人性恶商鞅秦国颁行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社会影响: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秦国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1)秦朝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
4、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云梦睡虎地秦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的认识。(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简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认识。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3)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法律以儒家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三纲五常。(4)唐朝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 。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 ,即唐律疏议 。
5、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唐朝的教化(1)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2)732 年,唐朝政府颁行的大唐开元礼 ,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编纂于 963 年的宋刑统 ,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
6、 ,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最后一次重修问刑条例时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 ,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1)理学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
7、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 ,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 ,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 。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名词解释 礼制礼仪制度的简称,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周公创建礼乐制度,“礼”主要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在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仪式,都纳入“礼
8、”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法律的惩罚来维护礼的绝对权威。名词解释 中华法系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以刑为主。 唐律疏议标志其确立,对后世及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产生重大影响。知识拓展 “法、术、势”法:即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法是治国的工具。术:是控制操作上下级关系的手段,如“明赏罚”机制,军功制度等。势:即权势、权威,是君主存在并且推行法律的前提,拥有权势,君王就能形成对臣下的威慑力,形成对百姓的统治力,如君主专制。知识拓展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主张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认为法令为治国之本,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