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 2016.ppt

  •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 文档编号:2046650
  • 上传时间:2022-01-21
  • 格式:PPT
  • 页数:73
  • 大小:5.7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 2016.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 2016 生理学 课件 消化 吸收
    资源描述:

    1、南方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南方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王宁黔王宁黔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1.消化道消化道 2.消化腺消化腺三大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物质: 糖糖-葡萄糖葡萄糖 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 脂肪脂肪-脂肪酸、甘油脂肪酸、甘油机械机械/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大块:大块-小块、食糜。消化道小块、食糜。消化道机械机械运动运动作用。作用。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大分子:大分子-可吸收小分子。消化腺分泌可吸收小分子。消化腺分泌消化酶消化酶作用作用。消化道解剖结构消化道解剖结构1、浆膜、浆膜2、纵行肌、纵行肌3、环形肌、环形肌4、粘膜下层、粘膜下层5、粘膜、粘膜1. 兴奋性低:潜

    2、伏期长,舒缩迟缓,变异大兴奋性低:潜伏期长,舒缩迟缓,变异大2. 伸展性强伸展性强3. 一定紧张性:保持消化道形状及腔内基础压力,一定紧张性:保持消化道形状及腔内基础压力,是各种运动形式的基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基础4. 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细胞规则,变异大自动节律性:不如心肌细胞规则,变异大5. 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特性消化道平滑肌一般特性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约:约-50-60mV,波动较大(主,波动较大(主要由要由K+外流形成,漏电流参与)。外流形成,漏电流参与)。 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

    3、性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静息电位基础上: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自发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幅度:幅度:5-15mV频率:频率:3-12次次/min来源:来源:Cajal cell产生,产生,Na-K泵活动周期性变泵活动周期性变化化作用:不引起肌肉收缩,作用:不引起肌肉收缩,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础。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慢波电位:慢波电位基础上产生基础上产生 Ca2+内流;内流; K+外流与外流与Ca2+内内流在时程上几乎相同,流在时程上几乎相同,因此,锋电位上升慢,因此,锋电位上升慢,幅度低,持续时间长幅度低,持续时间长1

    4、0-20ms。 锋电位的数目可作锋电位的数目可作为收缩力大小的指标。为收缩力大小的指标。 Threshold: about -40mV分泌总量:分泌总量:6-8L/d。消化腺外分泌功能消化腺外分泌功能1. 成分: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消化酶、粘液、抗成分: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消化酶、粘液、抗体等)体等)2. 功能:功能: 保障腔内保障腔内pH及消化酶活性及消化酶活性化学消化;化学消化; 水解食物成分水解食物成分化学消化;化学消化; 稀释分解产物近血浆渗透压稀释分解产物近血浆渗透压吸收;吸收; 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保护。3. 分泌过程:分泌过程:主动过程主动过程-耗能耗能

    5、消化器官内分泌功能消化器官内分泌功能 1. 胃肠内分泌细胞胃肠内分泌细胞 数量巨大,分布分散数量巨大,分布分散 开放型开放型(为主)和(为主)和闭合型闭合型 APUD细胞(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即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即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的细胞。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的细胞。2. 胃肠激素生理作用胃肠激素生理作用(1)调节消化腺分泌()调节消化腺分泌(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消化管运)和消化管运动(动(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2)调节激素释放:如抑胃肽刺激胰岛素分泌;)调节激素释放:如

    6、抑胃肽刺激胰岛素分泌;(3)营养: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促进生长(如,)营养:刺激消化道组织代谢和促进生长(如,胃泌素)。胃泌素)。 消化道神经支配消化道神经支配1. 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1)Control local intestinal secretion(主要主要)(2)Control local absorption (3)Control local contraction of the submucosal muscle that causes various degrees of infolding of the mucosa 2. 肌间神经丛:主要控制平滑肌状态肌间神经丛

    7、:主要控制平滑肌状态(1) Increase tonic contraction, or “tone,” of the gut wall(2) Increase intensity of the rhythmical contractions (3) Slightly increase rate of the rhythm of contraction (4) Increase velocity of conduction of excitatory waves along the gut wall, causing more rapid peristaltic waves内在神经系统内在神经

    8、系统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sympathetic) 来源:胸来源:胸(T)5-腰腰(L)3脊髓侧角脊髓侧角 换元:腹腔神经节、肠系膜神经节、腹下神经节换元:腹腔神经节、肠系膜神经节、腹下神经节 途径:途径:norepinephrine - 抑制抑制 作用:抑制胃肠运动及分泌作用:抑制胃肠运动及分泌 2、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来源:迷走神经、盆神经(大肠下段)来源:迷走神经、盆神经(大肠下段) 换元:内在神经系统换元:内在神经系统 作用:作用:兴奋兴奋acetylcholine(为主);(为主); 抑制抑制肽类肽类外来神经系统外来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

    9、(交感、副交感双重双重支配)支配)咀嚼咀嚼 Mastication/chewing(机械消化)(机械消化)过程过程:复杂的节律性动作:复杂的节律性动作作用作用:1、机械加工;、机械加工; 2、混合唾液,便于吞咽,引起味觉、混合唾液,便于吞咽,引起味觉 3、反射性引起下段消化道运动及腺体分泌,、反射性引起下段消化道运动及腺体分泌,为食物进一步消化做好准备。为食物进一步消化做好准备。 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 食物停留食物停留15-20s吞咽吞咽 Swallowing (Deglutition): 第一期:口到咽(随意运动)第一期:口到咽(随意运动) 第二期:咽到食管上端(反射)第二期:

    10、咽到食管上端(反射) 第三期:沿食管下行至胃:蠕动(反射)第三期:沿食管下行至胃:蠕动(反射)1. The soft palate (软腭) is pulled upward to close the posterior nares (鼻孔).2. The palatopharyngeal folds (腭咽皱襞) on each side of the pharynx (咽) are pulled medially to approximate each other. 3. The vocal cords (声带) are strongly approximated, and the lar

    11、ynx(喉) is pulled upward and anteriorly by the neck muscles. These actions cause the epiglottis (会厌) to swing backward over the opening of the larynx. Details in Phase II吞咽反射中枢吞咽反射中枢: 延髓延髓 Trigeminal, Glossopharyngeal, Vagus nerve参与食管食管-咽咽高压区:高压区:1-3cm食管食管-胃胃高压区:高压区:3-6cm食物到达贲门的时间与食食物到达贲门的时间与食物性状、体位有

    12、关物性状、体位有关 唾液唾液(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唾液腺唾液腺:腮、颌下、舌下腺:腮、颌下、舌下腺性质性质: 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 1-1.5L成分成分: 水占水占99%,粘蛋白、溶菌酶、唾液淀粉酶、免疫球蛋,粘蛋白、溶菌酶、唾液淀粉酶、免疫球蛋白、无机物白、无机物作用作用: 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引起味觉,易于吞咽;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引起味觉,易于吞咽;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最适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最适pH 6.8 清洁保护:冲洗;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可对抗细菌;清洁保护:冲洗;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可对抗细菌; 排泄:如铅等排泄:如铅等神经调

    13、节神经调节副交感副交感:面、舌咽神经:面、舌咽神经 作用:作用: 1、水多,固体少、水多,固体少 (ACh) 2、唾液腺附近血管扩张、唾液腺附近血管扩张(肽能神经)(肽能神经)交感交感:胸髓:胸髓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作用:作用: 1、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2、固体多、固体多(NA)唾液分泌的神经反射调节唾液分泌的神经反射调节咀咀 嚼嚼味味 觉觉嗅嗅 觉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睡眠睡眠疲劳疲劳失水失水恐惧恐惧延髓唾液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分泌中枢副交感副交感N IP3释放释放 cAMP AMP ?分泌增加分泌增加肌样上皮收缩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血管扩张代谢增加代谢增加NANA + +AChAChM M受

    14、体受体受受体体交感交感N唾液腺唾液腺Ca2+释放释放头区:胃底和胃体上部,贮存食物头区:胃底和胃体上部,贮存食物尾区:胃体下部和胃窦,磨碎、混合、推进食物尾区:胃体下部和胃窦,磨碎、混合、推进食物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1. 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1)维持胃内一定压力,有助于胃液与食物)维持胃内一定压力,有助于胃液与食物混合及化学消化进行混合及化学消化进行2)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保持胃的形状和位置3)其他运动形式基础)其他运动形式基础胃的运动胃的运动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容受、贮存食物容受、贮存食物 50ml1.5L 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感受器,通过

    15、迷走神迷走神经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反射性地引起胃底、体舒张。可能递质为体舒张。可能递质为NO。3. 蠕动蠕动Peristalsis起源于胃体中部,起源于胃体中部,3次次/min,1min达幽门达幽门, 推送(推送(1-2ml/次)与反流次)与反流意义:混合、搅拌、粉碎、推进意义:混合、搅拌、粉碎、推进调节:迷走调节:迷走N、胃泌素、胃动素、胃泌素、胃动素促进促进 交感交感N、胰泌素、抑胃肽、胰泌素、抑胃肽抑制抑制胃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及其控制胃内食物胃内食物机械扩张机械扩张蛋白质蛋白质分解产物分解产物迷走迷走- -迷走反射迷走反射壁内壁内N N丛局部反射丛局部反射胃蠕动胃蠕动紧张性紧张性 胃胃内

    16、内压压胃窦胃窦G.CG.C胃泌素胃泌素十二十二指肠指肠食糜食糜高渗溶液高渗溶液盐酸、脂肪盐酸、脂肪胃蠕动胃蠕动紧张性紧张性 胃胃内内压压胃排空胃排空肠肠- -胃反射胃反射肠抑胃素肠抑胃素抑制抑制促进促进胃分泌胃分泌 外分泌:外分泌: 1、贲门腺:稀薄碱性粘液、贲门腺:稀薄碱性粘液 2、泌酸腺:壁细胞盐酸、内因子、泌酸腺: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粘液颈细胞粘液粘液颈细胞粘液 3、幽门腺:粘稠碱性粘液、幽门腺:粘稠碱性粘液 内分泌:内分泌: 1、G细胞:胃窦部,胃泌素细胞:胃窦部,胃泌素 2、D细胞:胃体、底、窦部,生长抑素细胞:胃体、底、窦部,生长抑素 3、肠嗜铬样

    17、细胞:胃体、底部,组胺、肠嗜铬样细胞:胃体、底部,组胺胃液胃液无色、酸性无色、酸性(pH 0.9-1.5),),1.5-2.5L/d。1. 胃酸胃酸浓度:浓度:125165mmol/L,游离酸,游离酸110135mmol/L,其余为结合酸。其余为结合酸。排量:基础排量:基础0-5mmol/h;最大;最大20-25mmol/h;男;男女女来源:壁细胞来源:壁细胞 分泌过程:分泌过程:AH+来自壁细胞内水的电离,由来自壁细胞内水的电离,由质子泵质子泵转运至小管腔内。转运至小管腔内。BCl-由由Cl-氯离子泵进入小管腔内。氯离子泵进入小管腔内。 COH-与与H2CO3解离产生的解离产生的H+结合;结

    18、合;HCO3-与血液中的与血液中的Cl-进行交换。进行交换。作用:作用:1.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起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起作用所须的酸性环境;所须的酸性环境;2. 促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促食物中蛋白质变性;3. 杀菌;杀菌;4. 进入小肠后,刺激胰泌素分泌;进入小肠后,刺激胰泌素分泌;5. 助小肠对铁、钙吸收。助小肠对铁、钙吸收。2.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来源:主细胞来源:主细胞激活:盐酸、胃蛋白酶;最适激活:盐酸、胃蛋白酶;最适pH2,6以以上失活。上失活。作用:蛋白质及多肽链中含苯丙作用:蛋白质及多肽链中含苯丙/酪氨酸的酪氨酸的肽键上,分解产物为肽键上,分解产物为月示月示

    19、和和胨胨3. 粘液粘液来源:表面上皮细胞、粘腺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来源:表面上皮细胞、粘腺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成分:糖蛋白成分:糖蛋白作用:分泌与水解平衡,形成作用:分泌与水解平衡,形成500m凝胶层,润滑作用凝胶层,润滑作用4. 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来源: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少部分从组织间隙渗来源:胃粘膜的非泌酸细胞;少部分从组织间隙渗入胃内;分泌速率为入胃内;分泌速率为H+的的510%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 1. 形成形成pH梯度梯度 2. 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5. 内因子内因子来源:壁细胞来源:壁细胞作用:两个活性部位,与作用:两个活性部位,与VB12结合,保护和促进结合,

    20、保护和促进回肠吸收回肠吸收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食物刺激食物刺激眼眼、耳耳、鼻鼻口口、舌舌、咽咽、食管食管胃底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体机械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胃腺腺机械机械小肠小肠 刺激刺激化学化学胃胃液液胃胃泌泌素素小肠小肠I I细胞细胞头头期期胃胃期期肠肠期期胃幽门部机械刺激胃幽门部机械刺激中中枢枢壁内壁内N N丛丛壁内壁内N N丛丛幽门部幽门部G G细胞细胞1212指肠指肠G G细胞细胞、缩胆囊素缩胆囊素1.刺激胃酸分泌内源性物质刺激胃酸分泌内源性物质 (1)乙酰胆碱:迷走神经,)乙酰胆碱:迷走神经,M3受体受体 (2)胃泌素:)胃泌素: A胃窦胃窦(

    21、少量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少量十二指肠、空肠上段)G细胞分泌细胞分泌 B作用途径:血液循环作用途径:血液循环 (3)组胺:)组胺: A由固有膜中的肥大细胞或嗜铬样细胞分泌由固有膜中的肥大细胞或嗜铬样细胞分泌 B通过局部弥散作用于壁细胞通过局部弥散作用于壁细胞 C受体为受体为H2受体受体 2. 抑制性胃液分泌因素抑制性胃液分泌因素1. 精神和情绪因素精神和情绪因素2. 消化道内三种因素的影响消化道内三种因素的影响 A盐酸:负反馈盐酸:负反馈 直接作用于胃窦粘膜的直接作用于胃窦粘膜的G细胞细胞 刺激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刺激胃粘膜释放生长抑素 在小肠粘膜引起胰泌素的释放在小肠粘膜引起胰泌素的释放 十二

    22、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B脂肪: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可能包含抑脂肪:十二指肠产生肠抑胃素(可能包含抑胃肽、神经降压素等)胃肽、神经降压素等)C高张溶液:小肠粘膜内的渗透压感受器,通高张溶液:小肠粘膜内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过肠-胃反射,或通过小肠粘膜分泌的激素而起胃反射,或通过小肠粘膜分泌的激素而起作用作用p前列腺素:胃液分泌的负反馈抑制物;减少胃前列腺素:胃液分泌的负反馈抑制物;减少胃粘膜血流粘膜血流p生长抑素:抑制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细胞、ECL细胞和壁细胞细胞和壁细胞运动形式运动形式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运动基础。维持肠道内压及形状,助肠内容运动基础。维持肠道

    23、内压及形状,助肠内容物混合,粘膜与食糜接触,利吸收物混合,粘膜与食糜接触,利吸收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便于吸收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便于吸收 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3、蠕动蠕动:推动食糜前进:推动食糜前进, 0.5-2cm/min 蠕动冲蠕动冲:快速推进食糜至小肠末端甚至进入大:快速推进食糜至小肠末端甚至进入大肠,速度肠,速度2-25cm/s;多在肠道感染或服用泻药等;多在肠道感染或服用泻药等时出现。时出现。 逆蠕动

    24、逆蠕动:十二指肠或回肠末端:十二指肠或回肠末端n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压力比结肠内压高压力比结肠内压高20mmHg 收缩:盲肠受刺激引起反射;收缩:盲肠受刺激引起反射; 舒张:胃舒张:胃-回肠反射;胃泌素回肠反射;胃泌素 作用:减慢前流、阻止倒流作用:减慢前流、阻止倒流小肠运动调节小肠运动调节 1、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内在神经丛:局部反射 2、外来神经:迷走加强,交感减弱、外来神经:迷走加强,交感减弱 3、体液因素:肽类激素和胺等,有兴奋作用、体液因素:肽类激素和胺等,有兴奋作用1. 胰液胰液 1、无色、无嗅、无色、无嗅、pH 7.8-8.4、等渗、等渗、1-2L/d 2、成分:

    25、、成分: (1)HCO3-: A最高浓度最高浓度140mmol/L; B作用:保护;保持作用:保护;保持pH环境环境 (2)胰淀粉酶:水解淀粉)胰淀粉酶:水解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10min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3)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甘油 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 磷脂酶磷脂酶A2:卵磷脂:卵磷脂(4)胰、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胰、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致活酶、胃酸、肠致活酶、胃酸、组织液、胰蛋白酶组织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糜蛋

    26、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月示、胨胨蛋白质蛋白质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5)其它酶类)其它酶类 羧基肽酶:多肽羧基肽酶:多肽氨基酸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单核苷酸单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单核苷酸单核苷酸(6 6)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防止胰酶过早激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防止胰酶过早激活。胰液分泌的调节胰液分泌的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1)迷走神经:反射调节)迷走神经:反射调节特点: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酶含量高特点: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酶含量高 (2)内脏大神经:)内脏大神经:胆碱能纤维增加

    27、分泌,肾上腺能纤维减少血流胆碱能纤维增加分泌,肾上腺能纤维减少血流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1)胰泌素)胰泌素 来源:小肠(上段)粘膜来源:小肠(上段)粘膜S细胞细胞 刺激物: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刺激物: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 作用:作用于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水分作用:作用于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和碳酸氢盐(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 来源:小肠粘膜来源:小肠粘膜I细胞细胞 刺激物: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刺激物: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脂肪 作用:作用: 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胆囊收缩,排出胆汁; 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促进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促

    28、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3)其他: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其他: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等 2. 胆汁胆汁苦味、苦味、800-1000 ml/d 肝胆汁:金黄色或橘棕色,肝胆汁:金黄色或橘棕色,pH 7.4 胆囊胆汁:颜色更深,弱酸性,胆囊胆汁:颜色更深,弱酸性,pH 6.8成分:胆盐(胆汁酸和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胆成分:胆盐(胆汁酸和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胆色素(胆红素、胆绿质)、胆固醇;有一定比例;色素(胆红素、胆绿质)、胆固醇;有一定比例;不含有消化酶。不含有消化酶。作用作用1、乳化剂,促胰脂肪酶、乳化剂,促胰脂肪酶消化脂肪;消化脂肪;2、形成微

    29、胶粒,促脂肪、形成微胶粒,促脂肪吸收;吸收;3、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中和胃酸;、中和胃酸;5、胆盐、胆盐“肝肠循环肝肠循环”,促胆汁分泌促胆汁分泌 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AChACh胰泌素胰泌素胃泌素胃泌素迷走迷走N N小肠小肠S S细胞细胞胃窦胃窦G G细胞细胞胆汁分泌和排放胆汁分泌和排放机械扩张机械扩张蛋白分解产物蛋白分解产物盐酸蛋白分解盐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脂肪酸盐酸小肠小肠I I细胞细胞CCKCCK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胆管系统胆管系统肝细胞肝细胞肠肠- -肝循环肝循环胆盐胆盐Oddi括约肌括约肌松弛松弛

    30、3. 小肠液小肠液弱碱性(弱碱性(pH 7.6pH 7.6),等渗,),等渗,1-3L/d1-3L/d成分:粘蛋白、肠致活酶、淀粉酶(少)成分:粘蛋白、肠致活酶、淀粉酶(少)小肠液分泌调节小肠液分泌调节 主要通过局部反射来完成;对扩张刺激最敏感。主要通过局部反射来完成;对扩张刺激最敏感。主要功能主要功能n吸收水分;吸收水分;n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贮存场所。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贮存场所。 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大肠运动大肠运动少而慢,对刺激反应迟缓少而慢,对刺激反应迟缓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发生于空腹,无规律发生于空腹,无规律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分节或多袋

    31、推进运动 发生于进食后,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发生于进食后,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3、蠕动、蠕动 作用:排空肠管作用:排空肠管 集团蠕动集团蠕动:进食后由:进食后由“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结肠反射结肠反射”引起引起 排便排便1、粪便成分、粪便成分n食物残渣:水份被吸收;食物残渣:水份被吸收;n脱落肠上皮细胞;脱落肠上皮细胞;n细菌:细菌:20-30%;n肝排出的胆色素,血液经肠壁排出的重金属,肝排出的胆色素,血液经肠壁排出的重金属,如钙、镁、汞等。如钙、镁、汞等。 2、排便反射、排便反射 粪便粪便直肠压力感受器直肠压力感受器 脊髓腰骶段脊髓腰骶段初级排便中枢初级排便中枢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盆盆N 腹腹

    32、下下N 降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直肠收缩 盆盆N(+)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阴部阴部N () 粪粪便便排排出出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肛门内括约肌舒张盆盆N() 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内细菌的活动1、来源:食物和空气;、来源:食物和空气;2、产物:、产物:n有害:硫化氢、沼气等;有害:硫化氢、沼气等;n有益:有益:VB、VK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的分泌来源: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来源:柱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成分:粘液、成分:粘液、HCO3-;作用: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作用: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调节:机械刺激引起反射调节:机械刺激引起反射概述概述1、口腔:很少、口腔:

    33、很少2、食道:不、食道:不3、胃:水和酒精、胃:水和酒精4、十二指肠、空肠:糖、十二指肠、空肠:糖、蛋白质、脂肪消化产物蛋白质、脂肪消化产物5、回肠:胆盐、回肠:胆盐、VB12 6、大肠:水分(、大肠:水分(80%)和)和盐类(盐类(90%) 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小肠成为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成为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 1、吸收面积大:、吸收面积大:小肠长约小肠长约4米,米,皱襞、绒毛、微皱襞、绒毛、微绒毛等结构,致绒毛等结构,致表面积达表面积达200平平方米方米2、小肠绒毛内含丰富毛细、小肠绒毛内含丰富毛细血管(淋巴管)。进食引起血管(淋巴管)。进食引起小肠绒毛的运动,使淋巴液小肠绒毛的运动,

    34、使淋巴液/血流加速,便于吸收血流加速,便于吸收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h)4、食物在小肠内基本被分解为小分子、食物在小肠内基本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进入血液物质进入血液/淋巴途径淋巴途径1、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 扩散、易化扩散、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等主动转运、胞饮等2、旁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主要物质吸收主要物质吸收钠钠(1)吸收率)吸收率95-99%(2)吸收过程:)吸收过程:外侧扩散、内侧外侧扩散、内侧主动主动 水水1、吸收量:、吸收量:8L2、吸收动力:、吸收动力:NaCl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3、途径:

    35、紧密连接;渗透、途径:紧密连接;渗透钙钙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A. VD B. 机体对钙的需要;机体对钙的需要; C. 酸度:保持离子状态;酸度:保持离子状态; D. 脂肪利于钙吸收:钙皂脂肪利于钙吸收:钙皂部位:小肠上段部位:小肠上段吸收方式:涮状缘钙通道,基底膜钙泵吸收方式:涮状缘钙通道,基底膜钙泵铁铁n部位:十二指肠和空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上段;n吸收亚铁。有机铁和吸收亚铁。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高铁不易吸收; n过程: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释放的转铁蛋白在肠腔内与铁离子结合成小肠上皮细胞释放的转铁蛋白在肠腔内与铁离子结合成为复合物,然后以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入胞为复合

    36、物,然后以受体介导式入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入胞后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从复合物中分离出来,参与下一后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从复合物中分离出来,参与下一轮铁的吸收过程;进入胞内的铁,一部分从细胞的底侧膜经轮铁的吸收过程;进入胞内的铁,一部分从细胞的底侧膜经主动转运进入血液,其余部分与细胞内的铁蛋白结合,保存主动转运进入血液,其余部分与细胞内的铁蛋白结合,保存在细胞内以免铁的过量吸收。在细胞内以免铁的过量吸收。 A、盐酸促进铁的溶解,利于的吸收;、盐酸促进铁的溶解,利于的吸收;B、 VC能将高铁转换为亚铁;能将高铁转换为亚铁;C、缺铁患者吸收量大;、缺铁患者吸收量大;D、粘膜内的含铁量:抑制因素;

    37、、粘膜内的含铁量:抑制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糖糖 1、吸收糖的种类、吸收糖的种类 A、单糖才能被吸收、单糖才能被吸收 B、己糖吸收快,戊糖慢、己糖吸收快,戊糖慢 C、半乳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果糖果糖甘露糖甘露糖 2、吸收过程、吸收过程 A、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B、转运体蛋白:需有、转运体蛋白:需有Na+ 蛋白质蛋白质1、部位、部位 熟: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熟: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 生:回肠生:回肠2、方式、方式 1)氨基酸吸收通过转运蛋白:)氨基酸吸收通过转运蛋白:5种种 2)与钠耦联,继发性主动转运)与钠耦联,继发性主动转运 3)吸收入血)吸收入血 4)二肽、三肽也可被小肠上皮吸

    38、收,在其中分解)二肽、三肽也可被小肠上皮吸收,在其中分解后,入血后,入血 5)完整蛋白质入血:量少,免疫球蛋白幼儿有利)完整蛋白质入血:量少,免疫球蛋白幼儿有利 甘油甘油载脂蛋白载脂蛋白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血血 管管淋淋巴巴管管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甘甘油油三三脂脂混合微胶粒混合微胶粒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一脂甘油一脂胆固醇胆固醇胆胆 盐盐胆胆 盐盐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甘甘 油油 一脂一脂胆胆 固固 醇醇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肠肠 腔腔脂肪脂肪胆固醇胆固醇1、来源:、来源: 食物:酯化胆固醇,须在胆固醇酯酶作用下食物:酯化胆固醇,须在胆固醇酯酶作用下分解成游离胆固醇后才能被吸收;分解成游

    39、离胆固醇后才能被吸收; 胆汁:游离胆固醇,直接被吸收;胆汁:游离胆固醇,直接被吸收;2、过程:混合微胶粒、过程:混合微胶粒小肠(上部)粘膜小肠(上部)粘膜酯酯化(胆固醇酯)化(胆固醇酯)与载脂蛋白组成乳糜微粒与载脂蛋白组成乳糜微粒淋巴淋巴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含量越高,吸收越多;)含量越高,吸收越多; (2)脂肪和脂肪酸可提高胆固醇吸收;)脂肪和脂肪酸可提高胆固醇吸收; (3)植物固醇可抑制其吸收;)植物固醇可抑制其吸收; (4)食物中的纤维素、果胶、琼脂等易与胆)食物中的纤维素、果胶、琼脂等易与胆盐结合,妨碍微胶粒的形成;盐结合,妨碍微胶粒的形成; (5)抑制载脂蛋白合成的物质,妨碍乳糜微)抑制载脂蛋白合成的物质,妨碍乳糜微粒的形成。粒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生理学课件:消化和吸收 2016.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466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