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8667
  • 上传时间:2022-01-17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6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 16 中国 赋税 制度 演变 2019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第 1616 课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点要点学纲学纲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一、一、中国古代的赋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役制度 (参见表参见表 1 1)(一)秦汉赋役制度的演变(一)秦汉赋役制度的演变(二)隋唐赋役制度的演变(二)隋唐赋役制度的演变(三)宋元赋役制度的演变(三)宋元赋役制度的演变(四)明清赋役制度的演变(四)明清赋役制度的演变1.1.中国古代赋中国古代赋役 制 度 的 演役 制 度 的 演变;变;2.2.中国近现代中国近现代的财税改革;的财税改革;3.3.关税与贸易关税与贸易保护保护二、关税与个人所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演变(

    2、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1.关税的含义、起源和构成;关税的含义、起源和构成;2.2.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3.3.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4.4.新中国的关税制度新中国的关税制度:海关进出口税则海关进出口税则的的颁布颁布,新时期关税制度的发展完善。新时期关税制度的发展完善。(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1.1.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个人所得税的含义;2.2.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西方国家西方国家:英国开征英国开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影响个人所得税及其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

    3、起步与演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步与演变、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变、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表 1 1)时期时期赋役结构(种类)赋役结构(种类)演变趋势(特点)演变趋势(特点)秦汉时代秦汉时代秦汉时的赋役秦汉时的赋役, 大致包括了田赋大致包括了田赋、 人头税和徭役三部分人头税和徭役三部分:田赋田赋: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秦朝田赋税率极高, 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汉汉高祖实行高祖实行十五税一十五税一的税率的税率, 到到汉景帝汉景帝时改为三十税一时改为三十税一) ;人头税人头税:秦朝

    4、向人民征收极重的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口赋,汉朝人头税分汉朝人头税分口赋口赋、算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规定不分男女,按年龄每年分别缴纳口赋按年龄每年分别缴纳口赋和算赋,和算赋,商人商人和和奴婢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的算赋钱还要加倍;徭役徭役:有更卒有更卒、正卒正卒、戍卒三种戍卒三种(秦汉徭役的秦汉徭役的起役年起役年龄龄不同,更卒、正卒、戍卒的不同,更卒、正卒、戍卒的服役时间服役时间和和地点地点不同)不同);财产税财产税:秦朝秦朝“盐铁盐铁之利之利,二十倍于古二十倍于古”,汉朝还对汉朝还对车船征税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对财产总额征收征收“税民资

    5、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汉朝向人民征收的汉朝向人民征收的田赋田赋、人头税人头税和和徭役徭役比秦朝大为减轻;比秦朝大为减轻;汉朝加重了对汉朝加重了对财产财产税税的征收;的征收;汉朝人头税、徭役汉朝人头税、徭役侧重于向侧重于向成年人成年人征征收,等等收,等等隋隋唐唐隋朝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租调役从必须从必须服役服役到可以到可以代役代役,政府对农民的,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以以人丁人丁为主的赋税为主的赋税制度开始发生改变制度开始发生改变(征税的主要标准从(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

    6、丁人丁转为转为财产财产)唐朝唐朝继承隋制,变成继承隋制,变成租庸调租庸调制,针对制,针对 21215959 岁之间的成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年男子征收。租租、调之外的役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可以用“庸庸”代替代替,即即缴纳一定的缴纳一定的绢或布绢或布来替代徭役;来替代徭役;780780 年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改行两税法两税法,以以国家国家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按田田亩亩征收征收地税地税,按按人丁人丁、资产资产征收户税征收户税,分分夏夏、秋秋两次征两次征收收宋宋元元宋朝宋朝承唐制承唐制,征收征收两税两税,但附加税

    7、繁杂多变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往往超过正税数倍;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继承继承唐朝唐朝赋税制赋税制度,又有所改变和加度,又有所改变和加重重 (征收种类增多征收种类增多) ;北宋中期北宋中期王安石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百姓缴纳免役钱免役钱、助役助役钱钱,官府募人代役,官府募人代役出现赋役货币化趋出现赋役货币化趋势,反映势,反映政府对农民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人身控制的松弛;元朝实行元朝实行南北异制南北异制元朝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赋税制度基本上沿袭唐朝的赋税制度,租庸调租庸调施行于北方施行于北方,征征地

    8、税、丁税,地税、丁税,两税法两税法施行于南方,征夏税、秋粮;施行于南方,征夏税、秋粮;元朝在税粮外又征前朝没有过的元朝在税粮外又征前朝没有过的科差科差, 按户之上下征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收丝和银两银两明明清清明朝明朝明初赋税分明初赋税分夏税夏税、秋粮秋粮两次征收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所征主要是米麦米麦实实物;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称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称“金花银金花银” ;明朝后期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实行赋役合并并、一概折银一概折银,统一征收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政府所需的役役,由政府从税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岀一部分统一雇人银中

    9、拿岀一部分统一雇人赋税合并赋税合并,统一征统一征收收;丁税逐渐摊入丁税逐渐摊入田田亩亩, 人头税人头税彻底废除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人身束缚缚进一步减弱;进一步减弱;封建国家从征收封建国家从征收实实物物和和力役力役逐渐向征收逐渐向征收货币货币转变转变清朝清朝固定丁银:固定丁银:17121712 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丁银作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摊丁入亩:雍正雍正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思考点思考点 1 1影响影响秦汉赋役制度演变趋势(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10、哪些?秦汉赋役制度演变趋势(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赋税是封建国家赋税是封建国家(政权政权)的根本的根本;吸取秦亡教训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统治者采取汉初统治者采取“与与民休息民休息”政策政策;秦汉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秦汉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朝先后以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治国汉朝先后以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治国,受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影响。受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影响。思考点思考点 2 2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什么?指出唐朝从租庸调制到改行两税法的原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是什么?指出唐朝从租庸调制到改行两税法的原因及意义。因及意义。基础:均田制;基础:均田制;改行原因改行原因:唐

    11、朝中期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确保国家财政税收确保国家财政税收;户口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实,贫富两极分化。变革意义变革意义:简化了税制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1 1材料一材料一:一条鞭法者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一岁之役,官为官为佥募,力差,则

    12、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故谓之一条鞭。明史明史 食货志食货志材料二材料二:康熙时康熙时,人民的丁银负担极为繁重人民的丁银负担极为繁重,山西等地每丁纳银至四两山西等地每丁纳银至四两,甘肃巩昌甘肃巩昌(今今甘肃陇西)至八九两。农民被迫逃亡,拒绝交纳丁银,各地的官吏又害怕清朝政府催逼,甘肃陇西)至八九两。农民被迫逃亡,拒绝交纳

    13、丁银,各地的官吏又害怕清朝政府催逼,往往少报多留。往往少报多留。为了稳定收税的数额,确知人丁的实数,特别是因为山陕一带部分农为了稳定收税的数额,确知人丁的实数,特别是因为山陕一带部分农民在赋役逼迫下的四处流亡民在赋役逼迫下的四处流亡, “任意行走,结成党类任意行走,结成党类” ,对清朝的统治不利,于是康熙五十,对清朝的统治不利,于是康熙五十一年一年(17121712 年年)宣布宣布,即以五十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即以五十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添丁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不再多征,叫做叫做“盛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时,清朝政府又进一步采取了雍正时,清朝政府又进一步采取了“地

    14、丁合一地丁合一” “摊丁入亩摊丁入亩”的的办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银中,一体征收。从此以后,丁银就完办法,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银中,一体征收。从此以后,丁银就完全随粮起征,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全随粮起征,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下册)(下册)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赋役制度变革的趋势(特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赋役制度变革的趋势(特点) ,并分析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历史意义。演变趋势演变趋势(特点)(特点)意义意义赋役合并,统一征收赋役合并,统一征收降低征税成本降低征税成本纳银代役纳银代役、

    15、丁银摊入田丁银摊入田赋的规定赋的规定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奴役关系削弱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奴役关系,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有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赋役征银赋役征银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 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1.关税的含义、起源和构成关税的含义、起源和构成含义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税法及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代表国家

    16、对进出关境关境的物品征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 ;起源:起源:我国关税最早出现在我国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关卡”就要被征税。就要被征税。构成:在较长构成:在较长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国内关税与与国境关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 1931937 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国境关税。关税。2.2.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以前,中

    17、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开了开了协定关税协定关税的恶例;的恶例;中美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协定关税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了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的权力;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

    18、国人手中。3.3.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不平等条约、要求要求关税自主关税自主的主张。的主张。南京国民政府争取关税自主的努力南京国民政府争取关税自主的努力1927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1928 年年,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19281928

    19、 年年 7 7 月月,国民政府与美国首先签订了国民政府与美国首先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中美关税条约 ,随后随后,又陆续同意大利又陆续同意大利、英国英国、法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缔结了西班牙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到到 19301930 年年,日本也终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 。评价评价: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在在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定税率税率。4.4.新中国的关税制度新中国的关税制度海关进出口税则的海关进出口税则的颁布颁布19511951 年年 5

    20、 5 月,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是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海关税法,统一了,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全国关税制度。新时期关税制度的发展完善新时期关税制度的发展完善背景背景: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的需要,国务院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加强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和全国人大加强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历程及意义:历程及意义:19851985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

    21、条例和中华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强化了关税制度的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法制化建设建设;19871987 年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进一步完善了关税关税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制度,对,对国民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思考点思考点 3 3概括中国关税的特点及演变趋势。概括中国关税的特点及演变趋势。关税制度与海关机构关税制度与海关机构

    22、: 我国关税制度历史悠久我国关税制度历史悠久, 关税的出现远远早于海关机构的诞生关税的出现远远早于海关机构的诞生。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国内关税的出现早于国境关税国内关税的出现早于国境关税,在较长在较长历史时期历史时期,国内关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税与国境关税并立,步入近代步入近代,国内关税逐渐衰亡国内关税逐渐衰亡(19371937 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年中国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国境关税的重要性日趋突显国境关税的重要性日趋突显(为什么?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为什么?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发展) 。历史阶段与关税主权历

    23、史阶段与关税主权:鸦片战争以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甚至掌管中国国境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主权,甚至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近代时期,中国人民为收回关税自主权进行了近代时期,中国人民为收回关税自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长期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关税自主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关税自主权。新中国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新中国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

    24、制度。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史料阅读与解析史料阅读与解析 2 2材料材料:罗伯特罗伯特赫德赫德(1835183519111911) ,英国政治家英国政治家。赫德赫德 1919 岁来华岁来华,实际控制海关总税实际控制海关总税务司务司 4848 年年(1861186119081908 年年) 。在华期间在华期间,他大致向清政府提过不下十个改革方案他大致向清政府提过不下十个改革方案。在在 1861865 5年的年的局外旁观论局外旁观论中中,赫德建议清政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赫德建议清政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精练海陆军精练海陆军、派遣驻外使节派遣驻外使节、兴办工业等,客观上打破了清政府内部讳言

    25、洋务、万马齐喑的局面,影响和诱导了清政府兴办工业等,客观上打破了清政府内部讳言洋务、万马齐喑的局面,影响和诱导了清政府在军事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变革外交领域的变革。赫德担任总税务司后赫德担任总税务司后,陆续制定了例如各关征免洋商船钞章程陆续制定了例如各关征免洋商船钞章程、管理华商轮船章程等管理章程管理华商轮船章程等管理章程,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近代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关产登记制度等。这些做法带有便利西方侵略者商品输出和资近代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关产登记制度等。这些做法带有便利西方侵略者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半殖民地色

    26、彩,但也规范了管理,使海关机器在进行相关运作时,能做到有章可本输出的半殖民地色彩,但也规范了管理,使海关机器在进行相关运作时,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赫德还先后引进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事管理制度、办法和理念,建立循、有法可依。赫德还先后引进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事管理制度、办法和理念,建立起近代中国海关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如:强调考试任用、重视学历;专业分工、职业分起近代中国海关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如:强调考试任用、重视学历;专业分工、职业分类细密、各司其职;实行考绩报告制度;高薪养廉等。类细密、各司其职;实行考绩报告制度;高薪养廉等。摘编自试论赫德在中国近代海关的廉政建设摘编自试论赫德在

    27、中国近代海关的廉政建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时代背景:1919 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武力打开中国门户,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武力打开中国门户,进行侵略扩张;进行侵略扩张;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包括海关主权在内的各种国家主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包括海关主权在内的各种国家主权逐渐丧失;权逐渐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暂时形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暂时形成了“中外和好中外和好“局面,清政府适应发展洋务局面,清政府适应发展洋务的需要,设立总理

    28、衙门、海关总税务司等机构。的需要,设立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等机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的评价。评价评价:赫德是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人赫德是列强在华利益的代理人,其在华活动主要是维护并扩大列强其在华活动主要是维护并扩大列强(特别是英特别是英国)的在华利益;国)的在华利益;赫德把持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海关主赫德把持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海关主权权。但赫德把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但赫德把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科学技术和管理观念引入中国科学技术和管理观念引入中国,客观上推进了中国海关管

    29、理的近代化。客观上推进了中国海关管理的近代化。(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1.1.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2.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西方国家:西方国家:英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91799 年,英国开始试行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差别税率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后个人所得税成为英国的一个固定税种。英国的这一做法后来逐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后个人所得税成为英国的一个固定税

    30、种。英国的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渐影响到欧美欧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 再传播到全世界再传播到全世界, 使个人所得税成为今日各国广泛征收的使个人所得税成为今日各国广泛征收的- -个税种个税种。我国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步于民国时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步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北洋政府:19141914 年年,北洋政府制定了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但并没有实施。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361936 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

    31、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 在在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体制下, 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1981980 0年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我国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正正式确立式确立。此后此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和实现和实现社会稳定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核心素养

    32、核心素养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一)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一)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材料一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材料二材料二: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姓,遂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遂民田之租税。

    33、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至武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财。材料一、二均摘自汉书材料一、二均摘自汉书食货志食货志分别概括材料一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中国统治者分析古代中国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 (6 6 分)分)现象现象: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统治时赋税徭役沉重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统治时赋税徭役沉重,极大地破

    34、坏了生产极大地破坏了生产,百姓困苦百姓困苦;材料二反映汉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赋税较轻,而天下富足安定材料二反映汉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赋税较轻,而天下富足安定。 (每点(每点 2 2 分共分共 4 4 分)分)关系:统治者轻徭薄赋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关系:统治者轻徭薄赋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 2 分)分)(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三: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材料三:东汉末年,豪强地主的武装兼并与混战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食可以充饥

    35、。此种状的现象不仅导致百姓饥饿,就连军队也无粮食可以充饥。此种状况致使汉朝以人口为基础况致使汉朝以人口为基础,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以货币纳税的税收制度形同虚设, “钱贱物贵钱贱物贵”的局面在很长一的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扭转段时间内难以扭转。204204 年年,曹操进行税收制度改革曹操进行税收制度改革。规定税收内容分为田租和户调规定税收内容分为田租和户调。曹操曹操下令,赋税的承担者不仅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下令,赋税的承担者不仅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有游离于税收征纳之外的优惠阶层存在,不

    36、允许豪强者户口分别缴纳田租和户调,不允许有游离于税收征纳之外的优惠阶层存在,不允许豪强者转嫁税收负担。转嫁税收负担。摘编自蔡昌动荡时期的创新与冲突摘编自蔡昌动荡时期的创新与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迁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曹操税制改革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曹操税制改革的背景。 (9 9 分)分)背景背景: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北方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粮食严重短缺粮食严重短缺;物贵钱物贵钱贱;贱;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 (每点(每点 3 3 分,任答分,任答 3 3 点点 9 9 分)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曹

    37、操税制改革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曹操税制改革的特点。 (6 6 分)分)特点:特点:针对性强;针对性强;税收与财产挂钩;税收与财产挂钩;平衡税收负担平衡税收负担。 (每点(每点 2 2 分共分共 6 6 分)分)(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材料四材料四:唐朝建国以后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安史之乱后,军费急需,各地

    38、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困难。安史之乱后,军费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矛盾十分尖锐。唐德宗建中元年唐德宗建中元年(780780 年年) ,宰相杨炎建议颁行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

    39、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在两税法推行进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在两税法推行进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如“间架税间架税(即房产税即房产税) ” 、 “除陌钱除陌钱(即交易税即交易税) ”等等等等。沉重的苛捐杂税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 “

    40、两税法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存在了。摘自中国通史摘自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实行两税法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实行两税法改革的原因。 (7 7 分)分)原因原因:土地兼并加剧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大量逃亡农民大量逃亡;租庸调制难以维系租庸调制难以维系,影响政府税收影响政府税收;地方地方税制混乱;税制混乱;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 (答出四点得答出四点得 7 7 分分)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评唐朝的两税法改革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评唐朝的两税法改革。 (8 8 分)分)积极积极:改变了古代征税标准改变了古代征税标准;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1、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担。( (每点每点 2 2 分,任答两点得分,任答两点得 4 4 分分) )消极消极:改革触及官僚地主利益改革触及官僚地主利益,导致改革中遇到极大阻力导致改革中遇到极大阻力;改革因施行过程中的腐改革因施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而中止。败问题而中止。( (每点每点 2 2 分,分,4 4 分分)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材料五材料五:五代以来五代以来,以衙前以衙前(宋代职役之一宋代职役之一)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他差役其他差役)各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以

    42、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单丁、 女户原无役者女户原无役者, 概输钱概输钱, 谓之谓之 “助役助役” 。 一面便民一面便民, 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 反对者谓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上户则便,下户实难下户实难” ,语非无理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宽剩” ,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国史大纲根据材料五,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根据材料五,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 (8 8 分)分)手段:按户等征收役钱手段:按

    43、户等征收役钱( (以钱代役以钱代役) )。 (2 2 分)分)结果:结果:差役负担相对公平;差役负担相对公平;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农民劳动时间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任答(任答 2 2 点点4 4 分)但增加了下层民众的负担分)但增加了下层民众的负担。 (2 2 分)分)材料六材料六:元朝的赋税元朝的赋税, “大抵大抵,江淮之北赋役求诸户口江淮之北赋役求诸户口,其南则取诸土田其南则取诸土田” 。北方征收的北方征收的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地税是白地每亩三升,水地每亩五升。以后一律改为每亩输三税粮分为地税和丁税两种。地税是白地每亩三升,水地每亩五升。以后一律改为每亩输三升。丁税

    44、每丁二石。各色户计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输纳丁税、地税之中的一种。官吏、商升。丁税每丁二石。各色户计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输纳丁税、地税之中的一种。官吏、商贾纳丁税;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贾纳丁税;工匠、僧、道、儒户等验地交地税;军户、站户占田四顷以内者免税,逾此数者纳地税者纳地税。一般民户大多数交纳丁税一般民户大多数交纳丁税。灭南宋后灭南宋后, “民田之税二十而取一民田之税二十而取一,仍宋之额也仍宋之额也。商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税之征三十而取一” 。在南方在南方,基本承袭南宋旧制基本承袭南宋旧制,继续征收夏继续征收夏、秋两税秋两税。两税之中两税之中,以秋以

    45、秋税为主,所征为粮食,也有一部分折钞征收。盐由国家垄断,盐商向政府纳课换取盐引,税为主,所征为粮食,也有一部分折钞征收。盐由国家垄断,盐商向政府纳课换取盐引,到盐场支盐,再运到规定的地区贩卖。除北方的地税、丁税和南方的秋、夏二税外,盐课到盐场支盐,再运到规定的地区贩卖。除北方的地税、丁税和南方的秋、夏二税外,盐课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收入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财赋来源之一。摘编自元朝的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摘编自元朝的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根据材料六和所学,概述元朝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六和所学,概述元朝赋税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9 9 分)分)特点特点:实行南北两种不同的

    46、赋税制实行南北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对军户对军户、站户实行优待站户实行优待,有一定限度的免税权有一定限度的免税权;以地税和丁税为主以地税和丁税为主;注重盐税征收注重盐税征收,工商业税率较低工商业税率较低。 (任答任答 3 3 点点 3 3 分分,其他言之有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亦可)原因原因:元代疆域辽阔元代疆域辽阔,南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统治者对各族统治者对各族、各地人民实行分各地人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而治之的政策; 受前代赋税制度的影响受前代赋税制度的影响; 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元代统治重视商业的发展元代统治重视商业的发展。 (任任答答 3 3 点点 6 6 分)

    47、分)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赋税制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赋税制度的影响。 (6 6 分)分)影响影响: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保证了国家税收来源保证了国家税收来源,増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増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商商税之征三十而取一税之征三十而取一” ,客观上,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和南北异制等(元朝的民族政策和南北异制等)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任答(任答 3 3 点点 6 6 分)分)(五)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五)明清时期的赋税制度材料七材料七: 通鉴通鉴载载,

    48、 “自嘉靖以来行一条鞭法自嘉靖以来行一条鞭法,颇称简便颇称简便,然诸役冗费名罢实存然诸役冗费名罢实存,有司有司追征如故追征如故” 。万历十五年六月,户部覆礼科右给事中袁国臣等题奏。万历十五年六月,户部覆礼科右给事中袁国臣等题奏: “条鞭之法,有司分外条鞭之法,有司分外又行增派又行增派,挠民殊甚挠民殊甚” 。 续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载载, “大抵历代立法各有因时制宜之深意大抵历代立法各有因时制宜之深意,而奉行不而奉行不善率以病民,吏胥纵其奸,而闾阎(泛指平民老百姓)受其困,虽复处除之诏屡颁,其及善率以病民,吏胥纵其奸,而闾阎(泛指平民老百姓)受其困,虽复处除之诏屡颁,其及于民者能几何矣?苟无治人,

    49、虽以三代之良法,不足以致治于民者能几何矣?苟无治人,虽以三代之良法,不足以致治。 ”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分析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分析“虽以三代之良法,不足以致治虽以三代之良法,不足以致治”的原因的原因。 (6 6 分)分)原因原因:一条鞭法施行后一条鞭法施行后,旧的摊派并没有消除旧的摊派并没有消除;官吏不严格按税法征收税银官吏不严格按税法征收税银,巧立巧立名目多征多收名目多征多收,实际上加重了百姓负担实际上加重了百姓负担;表面看来是吏治问题表面看来是吏治问题,实则为体制问题实则为体制问题。 (每每点点2 2 分共分共 6 6 分)分)材料八材料八:清初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赋役的征派仍以

    50、地亩、人丁为依据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8667.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