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2019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5 5 课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秦汉至魏晋时期一、秦汉至魏晋时期1 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 1)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形成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荐举和功劳制(军工爵制)等,到秦朝形成官僚政治(三公九卿)。(2 2)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确立:确立: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孝廉,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选官依据:选官
2、依据: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品行)。(品德、才能)分类分类: 察举分常科和特科 (常科为岁举, 有人数规定, 有具体标准, 如孝廉、 茂才(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弊端:容易任人唯亲,容易形成小集团)(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察举制无法推行,出现了新的选官制度)(3 3)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实行实行: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20 年,魏王曹丕开始推
3、行。(曹魏时创立的新的选官制度)选官依据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后来(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影响影响/ /评价评价:将选官权收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弊端:这种制度下,真正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2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集事簿, 上报中央) ; 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但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3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中央中央) ): 秦汉形成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4、 (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御史中丞成为国家最高监察官)。刺史制度刺史制度( (地方地方) ):汉武帝划分十三州,设置刺史,以巡行郡国。二二、隋唐至两宋时期隋唐至两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后来随着士族的没落,无法继续。)1 1、科举、科举选官选官制制:(1 1)确立:)确立:(门阀士族的没落;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求参与政治)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两宋“取士不问家世”,发展完善。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明清腐朽,1905 年废除)唐朝科举制日臻完善,成为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宋代实行糊名法防止作弊行为。(2 2)特点和分类:)特点和分类
5、: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两类。(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3 3)选官依据:)选官依据:考试成绩(才学)(4 4)影响影响/ /评价评价: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2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隋唐官员的考核由谁负责?简述隋唐两宋时期的考核概况。隋唐官员的考核归吏部负责; 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 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3 3、监察办法、监察办法(简单了解):隋唐两宋建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
6、1)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2)唐太宗划分十道,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3)宋朝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实行台谏合一。三、明清时期三、明清时期1 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有何发展变化?(1)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2)明朝实行南北卷制度。乡试由各省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称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考中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在会试后举行,通过者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均取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2 2、考核制度、
7、考核制度:(1)明朝有考满(官员任现职满 3 年称“初考”,满 6 年称“再考”,满 9 年称“通考”,考核结果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和考察(三年一次,考察包括朝觐考察(外察)和京察)。(2)清代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三年一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明清建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明清的主要机构有督察院和六科, 分别设有监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 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
8、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压制了人才。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考核机构专业化。如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考核。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为专制皇权服务。监察的对象是各级管吏,皇帝是不受任何监督的。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监察官秩卑、位尊、权重。监察方式多样化。既有常设监察机构,又有巡视监察。以三省六部制为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