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点击预览
      • 第5课答案.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20385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5.89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1-17
2
文币
资源描述:
54 第第 5 5 课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名词解释【情境导入】右图是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中的举孝廉图(局部),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古代哪种选官制度呢?知识结构课程标准课标导航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知道中央集权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学习目标1.1. 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引导学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系。2.2. 通过了解选官制度前后制度间的衍变,挖掘制度内细微通过了解选官制度前后制度间的衍变,挖掘制度内细微的量变,并补充历史地图了解古代监察区域,培养学生时的量变,并补充历史地图了解古代监察区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空观念素养。3.3. 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监察制度的影响,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析科举制,监察制度的影响,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4.4. 了解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启发式影响,树立文化了解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启发式影响,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以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以及官员考核、监察的方法及官员考核、监察的方法难点:掌握官员选拔方式演进的内在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选难点:掌握官员选拔方式演进的内在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选官制的利弊官制的利弊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归纳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图示法、表格法、比较法、归纳法、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课时2 2孝廉:孝廉是孝顺父母、55【预习案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3033 页,解决下列问题,建议用时 15 分钟。)一、秦汉至魏晋时期一、秦汉至魏晋时期1 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 1)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先秦的选官制度经历了:西周至春秋的 制,形成 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 和 制等,到秦朝形成 政治。(2 2)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汉代察举制选官是怎样确立的?其选拔的标准是什么?分哪几类?有何积极意义?确立:确立: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 ,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选官依据:选官依据:被举者在乡里的 评价和 能力 。 分类:分类:察举分 科和 科。评价:评价: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3 3)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怎样开始实行的?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有何影响?实行:实行:汉末动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20 年,魏王 开始推行。 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也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 134 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自汉武帝之后,至于东汉,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有不少是孝廉出身,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起了化元元,移风俗的社会教育作用。察举孝廉在西汉时考核比较严格,吏治也较清明。东汉中期之后,考核松弛,察举不实,有不少滥竽充数者,竟闹出“察孝廉父别居”的大笑话,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 56选官依据:选官依据: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 和 并重,发展到后来主要看重 。 影响影响/ /评价:评价:将选官权收 ,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形成“上品无 ,下品无 ”的局面。 2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什么?考核结果有何用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核情况如何?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 制;考核结果是官员 的依据;魏晋南北朝,考核大多流于形式,但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3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秦汉建立了怎样的监察体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中央中央) ):秦汉形成了以 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御史中丞成为国家最高监察官)。刺史制度刺史制度( (地方地方) ):汉武帝划分十三州,设置 ,以巡行郡国。二、隋唐至两宋时期:二、隋唐至两宋时期: 1 1、科举、科举选官选官制制:科举制度是怎样确立的?科举制度有何特点?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科举制的实行有何影响?(1 1)确立:)确立:隋 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置 科 ;两宋“取士不问 ”,发展完善。(2 2)特点和分类:)特点和分类:科举以 考试选拔 为特点,分为 举和 举两类。(制举是 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 和 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3 3)选官依据:)选官依据:考试成绩 (4 4)影响)影响/ /评价:评价:扩大了 的范围,提高了官员 素质,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 起到了巨大作用。 2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隋唐官员的考核由谁负责?简述隋唐两宋时期的考核概况。隋唐官员的考核归 负责; 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唐朝考核官员, 以 和 为标准。 朝考核称为“磨勘”。3 3、监察办法、监察办法:隋唐两宋建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1)隋唐 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2)唐太宗划分十 ,委派监察官巡回监察。 (3)宋朝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划分 为监察区。实行台谏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东汉的累世公卿,经学世家等豪强世族,魏晋时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阶层是门阀的前身。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权,西晋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经济特权,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典型门阀制度。这种制度在东晋达到鼎盛。门阀制度确立后直到唐代,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形成了中国特点的官僚选拔制度。57合一。 三、明清时期三、明清时期1 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有何发展变化?(1)明清科举考试分为 试、 试与 试三级,考试从 中命题。(2)明朝实行 卷制度。 试由各省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称 ;会试由 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考中者称 ;殿试由 主持,在会试后举行,通过者称 。进士分 :一甲三名分别为 、 、 ,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均取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2 2、考核制度:、考核制度:明清时期是怎样考核官吏的?(1)明朝有 和 。(2)清代的 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三年一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3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明清建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明清的主要机构有 院和 ,分别设有监察御史与六科给事中。 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是?2.秦汉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的主要方法是?3.隋唐以来主要的选拔官员的方法以及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4.隋唐至宋监察制度的变化?5.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过程的变化是什么?6.明清时期官员考核和监察的方法是? 【资料补充】铨选:铨选是指是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58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后各代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唐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我的疑问】知识点(或教材子目)疑问【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使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学案问题,率先完成的小组可派代表在黑板指定区域写出答案,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注意格式、要点、条理清楚;没有展示的小组进行点评。合作探究时间:5 分钟(含书写时间)合作探究 1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材料一材料一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59材料二材料二 及法弊也, 唯能知其阀阅 , 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杜佑通典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2 2:科举制:科举制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 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五杂记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材料五 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有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对当时和后世有怎样的影响?60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3 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材料一 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材料二 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 ,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材料三 “当是时, 东厂番役横行, 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阅读材料分析古代监察制度有什么特点?阅读材料分析古代监察制度有什么特点?【课后活动案巩固练习 10 分钟】1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 A 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 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C 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2.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世家大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太原温氏,代代有“致君尧舜61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材料可以说明( )A 世家大族特权垄断 B 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选拔C 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 D 九品中正制具有合理之处3东汉后期,门阀士族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曹魏时期,“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据此可知,曹魏时期的选官()A 开始注重德才和品行 B 完全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 改变了贵族血缘政治 D 利于抑制门阀世族的扩张4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B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 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5明宣德二年(1427 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 人,其中南方 60 人,北方 40 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 55%、35%和 10%。这一做法()A 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 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C 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 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66汉书武帝纪记载: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材料反映,武帝时期()A 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 B 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C 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D 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7“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62A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C 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 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8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A 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 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C 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9.唐朝御史台除了纠察百官、弹劾不法的职能外,还开始确立了对六部尚书的监察。这一变化说明( )A 官员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B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C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D 监察与行政职能分立10.下表为明朝水乐九年考满赏罚补充规定,由此表可知,明朝A.考核结果是官员黜陟的唯一依据 C.对官员管理实行奖惩一体B.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官员考核体系 D.力图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初考再考三考最终等第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未予考核称职称职未予考核称职称职平常平常未予考核称职平常未予考核平常不称职不称职63【课后拓展案】 考核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历代十分重视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明朝张居正曾说: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奏疏三请稽查章奏 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考核制度的看法。【小组作业】画出本课知识结构导图反思总结反思总结64我的收获:我的不足:学习评价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具体内容我的成绩水平1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水平2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能够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水平3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能够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能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和监察制度的影响,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水平能够说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654不同阶段的特征;能够通过理解分析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能够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和监察制度的影响,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素养;能够了解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启发式影响,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小组评价学案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完成、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活动等是否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学案完成的情况,规范、课堂表现、课后活动参与等。66选必一第选必一第 5 5 课答案课答案探究探究 1 1:积极: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的作用;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消极:无考核标准,形成门阀士族政治,激起社会矛盾。探究探究 2 2:(1)积极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促进社会身份流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尚文重学风气。(2)消极影响: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探究探究 3 3:(1)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2)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3)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1【考点】汉代察举制【答案】B【解析】 “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说明孝、廉是选官的两个依据标准,故选 B 项;“初行孝廉之举”说法选官制度仍在探索之中,还未形成成熟的选官体制,排除 A 项;“完全形成”说法欠妥,排除 C 项;秦朝完成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排除 D项。2.【考点】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世家大族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太原温氏,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等信息可以看出,九品中正制也能选出为官清廉的能吏,说明其具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材料观点,排除;九品中正制注重门地,排除 C 项。3 【考点】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唯才是举”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表明曹魏时期选官唯才是举,这有利于抑制门阀世族的势力,故选 D 项;注重德和品行,与材料中“唯才是举”不符,排除 A 项;B 项说法太绝对化,排除 B 项;并未改变了贵族血缘政治,之后的九品中正制是反证,排除 C 项。4.【考点】唐朝科举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可知,唐中后期制举科目更加关注时事,这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政治形势对科举考试的影响,故选 B 项;经世致用思潮形成是在清朝,排除 A 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反映的是科举制选拔对象的变化,而非考试内容的变化,排除 C 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中制举科目考试内容的变化,与考试程序的改革无关,排除 D 项。5 【考点】明朝科举制【答案】B【解析】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会试实行南北卷制度有利于避免发达地区垄断进士录取名额,使科举人才的来源相对平衡,故选 B 项;“保证了”说法欠妥,排除 A 项;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排除 C 项;“全国范围”说法欠妥,排除 D项。6【考点】汉代察举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表明汉武帝加强对于地方郡国官员举荐孝廉制度的考核力度,对于察举不力者给予惩罚,说明当时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故 A 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央对于地方官员察举不力的官员监督惩罚,并不是说明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央对于地方官员的考核,并不能说明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故 C 项错误;材料表明中央加强对于地方官员察举孝廉制度的考核,不能说明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故 D 项错误。7【考点】唐朝科举制【答案】B【解析】根据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的统计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主要包括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三大类,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官吏的选拔范围得到了扩大,故选 B 项;科举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选拔包括寒门子弟在内的更多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选拔士族子弟,排除 A 项;科举制度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不再是门第出身,排除 C 项;虽然科举制的选拔标准主要是才学,但在封建时代,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的现象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排除 D 项。8【考点】宋代科举制【答案】B【解析】 “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并不等于“保证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 西北之人尚质 ,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和所学不难知道,北宋政府被迫采取的教育政策,正是为了回应自中唐以来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来的文化重心南移,故 B 项正确;南北卷制度并不意味着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北宋政府这种被迫的临时考试制度,正是为了遏制而非提升南方士人日益不断攀升的政治地位,故 D 项错误。9【考点】唐朝监察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唐朝御史台除了纠察百官、弹劾不法的职能外,还开始确立了对六部尚书的监察”可以看出唐朝御史台监察权力和范围的扩大,说明唐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C 项正确 A 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唐朝御史台对中央官员的监察,不涉及地方,无法体现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B 项错误;D 项材料未体现错误。10【考点】明朝官员考核制度 【答案】D【解析】材料是明朝对官吏考核的补充规定,目的是更多地掌握官吏的真实情况,D 项正确。材料“明朝永乐九年考满赏罚补充规定”说明还有其他考核与规定,A 项错误;材料只是对官员考核的补充规定,无法由此得出“完善成熟”的结论,排除 B 项;C 项材料无法体现,因此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新教材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提拔 管理 导学案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新教材)2019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8519.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