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案(共7课)(2022新版)2.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变化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物质 变化 教案 2022 新版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1.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聚焦于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化, 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和物质的变化两部分内容。厨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点,在这总是储存有很多物品,同时发生着很多食物的变化,如切菜时的形状变化、炒菜时的生熟变化等。观察厨房里的物质及其变化既能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科学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并初步帮助学生建立了物质观的哲学思想。本课教材共设计了 3 个活动。一是观察厨房里的物质,初步渗透物质的特征决定其用途的规律;二是观察、分析厨房中常见物质的变化,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而且物质的变化
2、是不同的; 三是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析归类, 可以按照“是否产生新物质”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物体一词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物质一词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例证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一些触觉所感知到的实在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在学习本课前,大部分学生在家中厨房观察过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等常见现象;在三年级水单元,学习过水、水蒸气、冰三者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但它们仍是同一种物质水、“纸被撕成小片,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等相关知识。为本课认识物质变化奠定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科学态度目标初步养成乐于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对不同的物质变化进行分类难点初步理解“物质”的含义【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板书贴;【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ppt 播放大量图片,如书、桌子、电灯、水、
4、花草树木、鸟兽虫角。师介绍物质概念:上课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这些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比如,我们的桌子由塑料和金属这两种物质构成。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图片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认识物质这一新概念,并区分物体和物质。2 探索(1)厨房中的物质师活动:出示一张厨房的照片,提问学生你留意过厨房有哪些物质吗?学生活动:思考厨房中有哪些物质。设计意图判断学生是否了解物质这一新概念。2教师活动:小结厨房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ppt 出示水、食盐、铁锅等物品的图片,提问学生老师也找到了厨房中的几种物质, 它们有什么特征?又有哪些用途?在学生初步回答后,教师
5、可以引导学生从感官认识(颜色、样子、气味、触觉等)和已掌握的科学知识(状态、软硬程度、材料特征、物体传热性能)去描述特征,并举例说明: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流动性强,可以用来清洗食材。学生活动:学生初步思考水、食盐、铁锅的特征和用途。在教师引导后填写在表格中。如:食盐是白色的微小晶体,味道是咸的,可以作为调味品;铁是一种金属,重量轻,坚硬且导热性快,可以用来制作铁锅炒菜。教师活动:小结物质的特征决定用途。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科学地描述物质的特征和用途, 并建立起相关联系: 物体的特征决定其用途。(2)厨房中的变化教师活动:出示 ppt 图片,讲述厨房里的物质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化,如米经过蒸煮会变成
6、米饭、冰箱可以将水冻成冰块,时间久了食物会腐败。师提出问题:刚刚我们在厨房中观察到的物质,它们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学生活动:思考厨房中的物质会发生的变化。如水的温度可以升高或降低、水可以结冰或变成水蒸气,食盐会溶解在水中,铁锅会变黑、生锈等。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举例、学生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教师小结:师板书“在不断变化”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且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仔细观察四种物质的变化,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3)比较不同的变化教师活动:出示 ppt 图片:烧开的水、慢慢融化的冰块、咬过后放置的苹果、生锈的铸铁锅。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变化中,物质的体积、
7、形状、状态、温度有发生变化吗?有新物质产生吗?请你分析后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中,学生活动:对上述物质变化进行分析并记录在表格中。烧开水和冰融化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和状态;咬过的苹果缺了一块,是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放久后颜色会变黄,是因为苹果被氧化了;铁锅如果长期接触水就会生锈。教师提出问题:比较以上物质变化,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活动:烧开水和水结冰,只是水的温度和状态发生改变,本质还是水,没有产生新物质;苹果咬掉一块,只是形状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但不一会儿颜色变黄是因为它被氧化了,产生了新物质;铁锅生锈,颜色发生变化,也产生了新物质。教师活动:师板书四幅图片,边总结边板书烧开水和水结冰的
8、共同点是“温度变化” 、 “状态变化”和“不产生新物质” ,苹果氧化和铁锅生锈的共同点是“颜色变化”和“产生新物质” 。教师总结:我们的把产生了新物质的改变叫作化学变化;只改变物质温度、形态,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教师提问:上述四种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学生活动:烧开水、水结冰是物理变化,苹果氧化和铁锅生锈是化学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不同物质变化,思考: “这些物变化中,物质的体积、形状、状态、温度有发生变化吗?有新物质产生吗?”让学生归纳出变化特点,再总结四种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由教师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教师询问学生四种物
9、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便于课堂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3 研讨教师活动:出示 ppt 图片:正在燃放的烟花、生锈的铜狮、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提问学生这些变化改变的是什么?有新物质的产生吗?学生活动:思考上述三种现象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教师活动:播放烟花、泡沫灭火器的制作原理视频,引导学生注意到烟花点燃后黑火药会发光发亮,泡沫灭火器是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气体,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上述三种物质变化均有新物质产生。3学生活动:能从图片、视频中关注到物质发生了变化,且有新物质产生。设计意图通过物质的前后变化对比,学生较为容易地找到证据说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从而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类型。【教学后记】2.
10、2.产生气体的变化产生气体的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围绕“产生气体的变化”设计了三个活动:首先是将食盐、白糖、小苏打与水、白醋两两混合,发现有些物质无明显变化,如食盐和水;而有些会产生气体,如小苏打和白醋;其次,仔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并收集气体;第三,观察其他与白醋产生气体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白醋浸泡过的鸡蛋壳、白醋浸泡过的贝壳。【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食盐、白糖、白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三年级的溶解实验中,认识了食盐、白糖、小苏打。通过实验及日常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可溶于水;也认识了小苏打,知道其溶解能力比较弱。但是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的学生就
11、很少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白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会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没有经验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感官观察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现象,并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难点知道
12、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及其特点【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板书贴; “观察产生气体的变化”和“收集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指导视频;科学家研究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气体使蜡烛熄灭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的 用途:鸡蛋壳与白醋反应的视频:【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复习巩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展示 PPT 图片,教师讲解:通过上节课,4我们从厨房中观察到很多物质的变化,有些是物理变化,有些是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问学生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活动:图
13、 1:水烧开后有很多气泡,还有很多白雾,但这些白雾本质还是水,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图 2:苹果切开后颜色会慢慢变黄,这些黄色物质是不同于苹果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图 3:铁锅用久了或生锈,颜色会变红,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图 4:燃放烟花时会有声音、有光可以使天空很亮、有呛鼻的气味等。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展示多幅物质变化图片(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判断物质变化类型。4 探索(1)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教师活动:出示白糖、食盐、小苏打、水、白醋的图片,师讲述:大家认识这些物质吗?这些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
14、?你在变化中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活动:白糖、食盐会溶解在水里,搅拌后会慢慢消失。教师过渡:那如果将白糖、食盐、小苏打和水、白醋两两混合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活动:老师准备了六个塑料瓶盖,分为两组。在两组的三个瓶盖中分别装上白砂糖、食盐、小苏打,往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加 5 滴水,往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加 5 滴白醋,观察现象,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活动:按要求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瓶盖 1:无明显变化瓶盖 2:无明显变化瓶盖 3:无明显变化瓶盖 4:闻到刺鼻的味道,无明显现象瓶盖 5:闻到刺鼻的味道,无明显现象瓶盖 6:闻到刺鼻的味道,小苏打慢慢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15、,发出呲呲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详细记录 6 个塑料瓶盖中发生的物质变化现象, 以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教师活动:刚刚大家在实验中都观察到往小苏打中滴加白醋产生了大量气体,这属于哪种变化?其他 5 个瓶盖又属于哪种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活动:白醋与小苏打产生的气体是不同于白醋和小苏打的物质,因此是化学变化;其他5 个瓶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判断 “是否产生新物质产生” , 从而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师过渡:提问学生白醋与小苏打接触时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2)收集产生的气体教师活动: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们需要先将产生的
16、气体进行收集,再做进一步的检验。提问学生请你想想办法,怎样做才能收集气体?学生活动:思考收集气体的办法,例如:用杯子罩住;让两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接触并发生反应。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收集气体”的问题,引导其从创造一个密闭空间进行思考,便于学生理解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密封塑料袋。教师活动:展示实验材料“密封袋和塑料瓶盖”图片,播放实验指导视频,讲解收集气体的方法:取一个密封袋,在里面滴加五滴管白醋;将装有小苏打的瓶盖小心的放入密封袋中;尽量排出袋内的空气,封好密封袋的封口,然后将瓶盖翻到,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现象。学生活动:明确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现
17、象:看:产生白色气泡;袋子鼓起,里面气体无色袋子里的;白色粉末逐渐消失听:呲呲声摸:袋子外壁发凉5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大家都成功地收集了这种气体,它到底是什么气体?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提供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气体是二氧化碳,通过实验知道该气体无色。教师活动:是的,我们只揭开气体神秘面纱的一角,为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其他实验认识了这种气体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装有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的视频。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有何发现。学生活动:可以灭火,比空气重,可以溶于水。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18、的特点,完成研讨 1 的学习任务。教师活动:讲解可乐等汽水的制作也与这种气体有关系,介绍该气体是我们很熟悉的二氧化碳。师展示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提问学生二氧化碳气体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我们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器等。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完成研讨 2 的学习任务。(3)进一步观察产生气体的其他实验教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我们一起通过视频看一看。师播放鸡蛋壳、贝壳分别与白醋反应的视频。学生活动:观察到鸡蛋壳、贝壳与白醋
19、反应均有气体产生。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它属于哪一类物质变化。学生活动:鸡蛋壳、贝壳与白醋反应均产生气体,且这个气体是不同于白醋、鸡蛋壳、贝壳的物质,所以它们都是化学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活动:提问学生那么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与贝壳(或蛋壳)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同一种气体吗?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或自己在家进行实验探究设计意图延伸课堂,使学生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并于课后继续探究。【教学后记】3.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教材分析】在前一课中,学生观察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体。在此基础上,本
20、课继续集中于观察物质的变化,寻找蜡烛燃烧、加热白砂糖过程中物质变化的证据。相对于醋和小苏打的混合,本节课研究的两种物质发生的变化具有不明显性、多维度性。蜡烛燃烧是日常常见的现象,大部分人只观察到有发光发热、蜡烛熔化的现象,需借助实验观察到还产生了水、炭黑等新物质。加热白砂糖能观察到状态、颜色、气味等变化,如固态白砂糖融化为液态、颜色由黄转黑、有特殊气味等,从而判断“改变颜色的物质” 、 “产生的气体”都是新物质。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到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最后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其他物质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情分析】学生已
21、经初步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物质。对于一些有明显新物6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学生可以较易判断;对于不明显的物质变化,在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特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特征科学态度目标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
22、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了解化学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蜡烛燃烧、加热白砂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难点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材料准备】实验记录单;板书贴;【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活动:展示小苏打和白醋在密封袋中反应的图片,询问学生“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属于哪一种物质变化?为什么?”学生活动: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 。教师活动:是的,化学变化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你能通过实验发现其他物质变化中新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吗?设计意图巩
23、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通过实验发现在其他物质变化中,新物质是怎么产生的” 。5 探索(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教师活动:展示蜡烛燃烧的动图,提问学生“你观察到蜡烛燃烧伴随着哪些现象?”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片及结合日常经验,发现蜡烛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蜡烛变短、蜡烛熔化等现象。教师活动: 询问学生 “那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呢?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想法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并与同学分享。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观察到蜡烛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蜡烛变短、蜡烛熔化等现象,但对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是不
24、太清楚的。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可以暴露出学生的一些前概念,教师也能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对该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活动: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播放实验指导视频。实验 1:将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注意玻璃杯需要悬空,不能把蜡烛封闭。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实验 2: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注意不要被烫伤,观察玻璃片的变化。学生活动:聆听教师讲解,明确实验步骤,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汇报实验结果。在实验 1 中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这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在实验 2 中玻璃片变黑,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黑色物质(学生可能不知道是炭黑)
25、 。可能还有学生会说到蜡烛熔化了。教师活动:通过实验我们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了蜡烛燃烧这一物质变化,现在我想请同学来说7一说: “蜡烛燃烧过程发生了哪种物质变化?” 。如果学生想不到物理变化,教师可以引导: “除了化学变化,还有其他类型的物质变化吗?”学生活动: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黑色物质“炭黑” ,这属于化学变化;固态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教师总结:是的,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炭黑” 。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可通过实验指导视频告诉学生,如“玻璃杯需要悬空,不能把蜡烛封闭,否则会导致蜡烛缺氧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