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课件+精练) (共19份打包).zip
单元复习课第八单元【时空坐标】【知识体系】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美苏的冷战:(1)含义:冷战是指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2.两极格局的形成:(1)表现。美国苏联政治1947 年3 月,_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1947年9 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杜鲁门主义美国苏联经济美国实施_,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马歇尔计划美国苏联军事1949 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 年,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2)标志:20 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_正式形成。(3)认识: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两极格局【情境在线】下图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图片。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哪一世界格局?提示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多极力量的成长:(2)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万隆会议1955 年,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_国家参加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_”不结盟运动是_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西方殖民万隆精神发展中国家(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情境在线】下图关于日本的漫画【注】 UN是联合国英文United Nations的缩写。漫画反映了日本的什么要求?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要求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根本原因: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1)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着手实施“_”,企图拖垮苏联。战略防御计划(2)1985 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有:_。(填写正确序号)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 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德国统一 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2.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2)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情境在线】201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也不甘示弱,表示无惧美国撕毁中导条约,你知道材料中的“中导条约”是怎样产生的吗?提示 :1987 年美苏签署 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_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3.措施:_。(填写正确序号)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干预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4.结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调整:(1)原因:20 世纪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_,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滞胀”现象6.国际协调:通过建立_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情境在线】下图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某一经济政策图片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经济政策?提示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干预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20 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下列属于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的是:_。(填写正确序号)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冲击了基督教理论牛顿经典力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2)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2.兴起:兴起于20 世纪40 年代中期。3.内容:(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4.影响: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情境在线】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根据材料,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提示 :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 (航天 )技术突飞猛进。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1)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情境在线】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0年7.0%38.0%55.0%1980年2.5%33.4%64.1%上表反映了1980年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评价。(3)调整:20世纪80 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运动:(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情境在线】下面漫画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某项制度漫画反映了哪一制度?有何消极影响?提示 :制度 :福利国家。消极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发展及存在的问题:(1)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_”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新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承认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改革: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却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_。(填写正确序号)a.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市场调节abcb.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c.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影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兴起。3.解体:(请连线)【情境在线】下图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照片苏共二十大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1956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但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_。苏联模式2.社会主义改革:(2)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内容建立了_制度影响积极: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改革导致_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社会主义自治地方主义(3)东欧其他国家改革。成效波兰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局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东欧剧变:(2)含义: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_,19891992 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多元化【情境在线】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指的是什么?提示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经济制度: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1)背景: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_的伟大决策。(2)过程: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成就:2010 年,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_;到2018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第二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_次全国代表大会,激励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十九【情境在线】读右图。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中国对内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进行改革 ,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2)亚洲殖民体系瓦解: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2.非洲的民族独立:(2)阿尔及利亚:1954 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_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_年,阿尔及利亚独立。(3)非洲殖民体系崩溃:_年有17 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20 世纪60 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法国19621960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国家过程古巴_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 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_国家巴拿马经过人民的斗争,巴拿马在1999 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959社会主义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 -1991 年,全世界有90 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情境在线】右图反映了近代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某一事件。这是哪一事件?提示 :1947 年英国实行 “分而治之 ”政策 ,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成就: (2)产油国:_、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沙特阿拉伯(3)非洲。时间概况19601975年经济发展较快,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4)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_、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巴西【情境在线】1974年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提出建立拉美经济合作和协调机构的设想。1975年埃切维里亚总统和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发表联合公报并致函拉美各国首脑,正式倡议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1975年拉美和加勒比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材料体现拉美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面临的问题:地区问题结果措施亚洲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金融危机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地区问题结果措施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发展经过改革,20 世纪90 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发展最不平衡贫困人口近一半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2.面临的挑战:(1)不平等的_: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3)自身存在的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国际经济旧秩序【情境在线】下图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漫画据图片分析这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亚洲国家是如何应对的?提示 :原因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应对: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主题整合主题整合创新迁移创新迁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1.原因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配合,亚非会议更是鼓舞了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斗争。2.2.过程过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45 年至 50 年代初)亚洲、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取得胜利,一系列国家独立。(2)第二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3)第三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90 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3.3.特点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2)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4)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4.4.影响影响: : (1)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的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创新思维】某同学以“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后,关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殖民势力遭到严重削弱 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提高了觉悟,发展了民族解放力量联合国的支持 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鼓舞A.B.C.D.【解析】选 B。战后初期联合国是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没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错误,故选 B。二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演变时间特点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双方既有缓和又有争夺(1)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1959 年赫鲁晓夫访美;(2)紧张:1961 年柏林墙修筑,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1)苏联在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2)美国从越南撤军,1979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而苏联全面收缩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放弃 70 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创新思维】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解析】选 A。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两大阵营的对峙,除此以外,双方内部关系、新兴民族国家关系也是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故 A 正确,C 错误;B、D 不符合题意,表述不完整,只是反映了两层信息的一层。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素养探究】1.1.背景背景史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史料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思考:据史料一、二归纳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分别提炼一个要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美国将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2.2.表现表现史料思考:结合史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表现。(史料实证)【点拨】从图片中“杜鲁门主义” “美帝国主义援助西欧” “北约” “华约”结合所学进行归纳。提示: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3.3.影响影响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史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思考:据史料一、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冷战?谈谈你的认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点拨】注意评价历史事件和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从中信息归纳其消极影响;从中信息归纳其积极影响。提示:坚持辩证的观点。消极:军备竞赛使美苏付出高昂代价;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冷战推动了科技发展。【史论阐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和影响1.1.特点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2.影响影响: :(1)积极性。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性。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两强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主题二多极力量的发展与两极格局的瓦解【素养探究】1.1.多极力量的发展多极力量的发展史料20 世纪 50 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全球通史思考:据史料概括“多元化社会”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元化”社会出现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依据中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概括。提示:含义:多极力量的成长。原因:美国实力的下降;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西欧的联合;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2.2.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的演变史料德国的分与合【注】 1945 年德国被分区占领,陷入分裂;1961 年,柏林墙修建;1990 年柏林墙被推倒,德国实现统一。思考:结合史料图片,简述战后德国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时空观念)【点拨】由图片的时间“1945 年” “1961 年” “1990 年”并结合所学分析。提示:图一:两人分离,无法握手,表示德国分裂。图二:两人对立,各为其主,中间的隔离带变得高大,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两极对峙加剧。图三: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表示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两极格局逐渐瓦解。【史论阐释】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1.原因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2.特点特点: :(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3.3.影响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2)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素养探究】1.1.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史料一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史料一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积极作用?(史料实证)【点拨】依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示:变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史料二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经济“滞胀” ,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世界通史(2)据史料二,分析英国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整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点拨】调整,可结合中“出售” “削减” “减少”这些程度词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可结合进行回答。提示: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2.2.科学技术新发展科学技术新发展史料一19141938 年的 25 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 52%;战后从19461970 年,同样是 25 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 4 倍。思考:(1)史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到数据的变化,从生产力角度回答。提示:科学技术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史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_,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级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2)史料二中现代科技发展引起什么变化?(历史解释)【点拨】由内容进行分析。提示: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史料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思考:史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点拨】从画线部分信息概括其现象。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角度分析。提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4.4.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史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 年,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8 年,工党政府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 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思考:(1)据史料一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特点。(史料实证)【点拨】从中归纳。提示: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特点: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史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根据史料二,归纳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消极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从中进行归纳。提示: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社会不满。【史论阐释】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表现1.1.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 :科学技术新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2.2.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关系调整: :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3.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4.4.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 :“中间阶层”增加。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1.特点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3)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2.影响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三、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1.1.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2.2.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1)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3.3.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4.实质实质: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5.5.评价评价: :(1)积极: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2)消极:导致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素养探究】1.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史料一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苏联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点拨】从图片中“1953 年至 1963 年” “1963 年至 1983 年”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示: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史料二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2)依据史料二,归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历史解释)【点拨】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提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不断探索。2.2.东欧的改革东欧的改革史料一1950 年至 1963 年,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经济制度,把集中于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企业财权,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点拨】依据画线部分信息“实行自治经济制度,把集中于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结合所学分析。提示:特点: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史料二这些国家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2)据史料二,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从中进行概括。提示: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明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对东欧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3.3.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料 思考:史料中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从两幅图片中信息“20 世纪 60 年代” “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和“21世纪初” “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结合经济体制的变化分析。提示:现象:由 20 世纪 60 年代物质匮乏到 21 世纪初物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史论阐释】一、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1.1.相同点相同点: :(1)背景:都面临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2)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3)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等。(4)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但都冲击了苏联模式。2.2.不同点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的原因1.1.内因内因: :(1)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建设的失误;未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2)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中盲目照搬西方模式。2.2.外因外因: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攻势。(2)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三、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启示(1)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我们在学习中既有成功,也会有暂时的失败,但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毫不妥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方式、方法,取得好的成绩。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素养探究】1.1.亚洲的民族独立亚洲的民族独立史料1947 年 8 月,尼赫鲁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赫鲁为什么说“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历史解释)【点拨】从材料信息“1947 年” “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示:1947 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2.2.非洲的民族独立非洲的民族独立史料今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说思考:史料反映了哪一事件?有何意义?(史料实证)【点拨】从史料信息“真正的主权”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示:事件:1956 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意义:有利于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3.3.拉美的民族独立拉美的民族独立史料这个被称为“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说自己是“属于已经过去了的世纪的人”,但他在各种场合中铿锵有力地发出古巴的声音,从来都是一身军装的
收藏
- 资源描述:
-
单元复习课第八单元【时空坐标】【知识体系】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美苏的冷战:(1)含义:冷战是指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美、苏2.两极格局的形成:(1)表现。美国苏联政治1947 年3 月,_的出台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1947年9 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杜鲁门主义美国苏联经济美国实施_,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马歇尔计划美国苏联军事1949 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 年,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2)标志:20 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_正式形成。(3)认识: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两极格局【情境在线】下图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图片。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哪一世界格局?提示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2.多极力量的成长:(2)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万隆会议1955 年,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_国家参加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_”不结盟运动是_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西方殖民万隆精神发展中国家(3)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情境在线】下图关于日本的漫画【注】 UN是联合国英文United Nations的缩写。漫画反映了日本的什么要求?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要求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根本原因: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1)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着手实施“_”,企图拖垮苏联。战略防御计划(2)1985 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有:_。(填写正确序号)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 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德国统一 苏联与中国关系正常化2.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2)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情境在线】201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也不甘示弱,表示无惧美国撕毁中导条约,你知道材料中的“中导条约”是怎样产生的吗?提示 :1987 年美苏签署 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_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3.措施:_。(填写正确序号)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干预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4.结果: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调整:(1)原因:20 世纪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_,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滞胀”现象6.国际协调:通过建立_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情境在线】下图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某一经济政策图片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一经济政策?提示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干预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20 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下列属于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的是:_。(填写正确序号)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冲击了基督教理论牛顿经典力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2)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科技发展。2.兴起:兴起于20 世纪40 年代中期。3.内容:(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4.影响: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情境在线】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根据材料,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提示 :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 (航天 )技术突飞猛进。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表现:(1)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情境在线】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0年7.0%38.0%55.0%1980年2.5%33.4%64.1%上表反映了1980年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福利国家”:(1)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2)评价。(3)调整:20世纪80 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2.社会运动:(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情境在线】下面漫画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某项制度漫画反映了哪一制度?有何消极影响?提示 :制度 :福利国家。消极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发展及存在的问题:(1)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_”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新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承认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政治改革: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却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_。(填写正确序号)a.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市场调节abcb.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c.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影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兴起。3.解体:(请连线)【情境在线】下图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照片苏共二十大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1956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但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多采取_。苏联模式2.社会主义改革:(2)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内容建立了_制度影响积极: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消极:改革导致_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社会主义自治地方主义(3)东欧其他国家改革。成效波兰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匈牙利国民收入、人民消费水平都迅速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局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3.东欧剧变:(2)含义: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_,19891992 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多元化【情境在线】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指的是什么?提示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经济制度: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2)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2.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成就:(1)背景:1978 年, 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_的伟大决策。(2)过程: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成就:2010 年,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_;到2018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第二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第_次全国代表大会,激励中国人民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十九【情境在线】读右图。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中国对内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进行改革 ,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2)亚洲殖民体系瓦解: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2.非洲的民族独立:(2)阿尔及利亚:1954 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_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_年,阿尔及利亚独立。(3)非洲殖民体系崩溃:_年有17 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20 世纪60 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法国19621960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国家过程古巴_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 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_国家巴拿马经过人民的斗争,巴拿马在1999 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1959社会主义4.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945 -1991 年,全世界有90 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情境在线】右图反映了近代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某一事件。这是哪一事件?提示 :1947 年英国实行 “分而治之 ”政策 ,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1.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成就: (2)产油国:_、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沙特阿拉伯(3)非洲。时间概况19601975年经济发展较快,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4)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_、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巴西【情境在线】1974年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提出建立拉美经济合作和协调机构的设想。1975年埃切维里亚总统和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发表联合公报并致函拉美各国首脑,正式倡议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1975年拉美和加勒比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成立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材料体现拉美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面临的问题:地区问题结果措施亚洲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导致金融危机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地区问题结果措施拉丁美洲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发展经过改革,20 世纪90 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非洲发展最不平衡贫困人口近一半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2.面临的挑战:(1)不平等的_: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3)自身存在的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国际经济旧秩序【情境在线】下图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漫画据图片分析这次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亚洲国家是如何应对的?提示 :原因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应对: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主题整合主题整合创新迁移创新迁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1.原因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配合,亚非会议更是鼓舞了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斗争。2.2.过程过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45 年至 50 年代初)亚洲、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取得胜利,一系列国家独立。(2)第二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3)第三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至 90 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3.3.特点特点: :(1)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2)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3)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4)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4.4.影响影响: : (1)直接导致了野蛮的殖民主义制度的最终瓦解,搬掉了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绊脚石,是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支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壮大与发展。 (3)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奉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的政策,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4)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相继走上世界政治舞台,为第三世界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并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创新思维】某同学以“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后,关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殖民势力遭到严重削弱 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提高了觉悟,发展了民族解放力量联合国的支持 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鼓舞A.B.C.D.【解析】选 B。战后初期联合国是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没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错误,故选 B。二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的演变时间特点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年代初双方既有缓和又有争夺(1)缓和:苏联签订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1959 年赫鲁晓夫访美;(2)紧张:1961 年柏林墙修筑,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1)苏联在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2)美国从越南撤军,1979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而苏联全面收缩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放弃 70 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创新思维】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 。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解析】选 A。冷战是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两大阵营的对峙,除此以外,双方内部关系、新兴民族国家关系也是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故 A 正确,C 错误;B、D 不符合题意,表述不完整,只是反映了两层信息的一层。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素养探究】1.1.背景背景史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史料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思考:据史料一、二归纳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分别提炼一个要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美国将社会主义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2.2.表现表现史料思考:结合史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和两极格局的表现。(史料实证)【点拨】从图片中“杜鲁门主义” “美帝国主义援助西欧” “北约” “华约”结合所学进行归纳。提示: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美国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3.3.影响影响史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史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思考:据史料一、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冷战?谈谈你的认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点拨】注意评价历史事件和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从中信息归纳其消极影响;从中信息归纳其积极影响。提示:坚持辩证的观点。消极:军备竞赛使美苏付出高昂代价;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冷战推动了科技发展。【史论阐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和影响1.1.特点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2.影响影响: :(1)积极性。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性。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两强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主题二多极力量的发展与两极格局的瓦解【素养探究】1.1.多极力量的发展多极力量的发展史料20 世纪 50 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全球通史思考:据史料概括“多元化社会”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元化”社会出现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依据中信息并结合所学进行概括。提示:含义:多极力量的成长。原因:美国实力的下降;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西欧的联合;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2.2.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的演变史料德国的分与合【注】 1945 年德国被分区占领,陷入分裂;1961 年,柏林墙修建;1990 年柏林墙被推倒,德国实现统一。思考:结合史料图片,简述战后德国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时空观念)【点拨】由图片的时间“1945 年” “1961 年” “1990 年”并结合所学分析。提示:图一:两人分离,无法握手,表示德国分裂。图二:两人对立,各为其主,中间的隔离带变得高大,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两极对峙加剧。图三: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表示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两极格局逐渐瓦解。【史论阐释】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1.原因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2.特点特点: :(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3.3.影响影响: :(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2)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素养探究】1.1.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史料一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史料一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积极作用?(史料实证)【点拨】依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示:变化: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史料二20 世纪 70 年代,面对经济“滞胀” ,英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世界通史(2)据史料二,分析英国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政策是怎样调整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点拨】调整,可结合中“出售” “削减” “减少”这些程度词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可结合进行回答。提示: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2.2.科学技术新发展科学技术新发展史料一19141938 年的 25 年中,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 52%;战后从19461970 年,同样是 25 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 4 倍。思考:(1)史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到数据的变化,从生产力角度回答。提示:科学技术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史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_,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级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2)史料二中现代科技发展引起什么变化?(历史解释)【点拨】由内容进行分析。提示: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史料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思考:史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点拨】从画线部分信息概括其现象。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角度分析。提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4.4.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史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 年,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8 年,工党政府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 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思考:(1)据史料一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特点。(史料实证)【点拨】从中归纳。提示: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特点: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史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2)根据史料二,归纳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消极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从中进行归纳。提示: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社会不满。【史论阐释】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表现1.1.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 :科学技术新发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2.2.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关系调整: :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3.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4.4.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 :“中间阶层”增加。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1.特点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3)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2.影响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三、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1.1.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2.2.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1)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3.3.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4.4.实质实质: :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5.5.评价评价: :(1)积极: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展示了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2)消极:导致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的沉重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素养探究】1.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史料一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苏联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点拨】从图片中“1953 年至 1963 年” “1963 年至 1983 年”数据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示: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史料二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2)依据史料二,归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历史解释)【点拨】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提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不断探索。2.2.东欧的改革东欧的改革史料一1950 年至 1963 年,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经济制度,把集中于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企业财权,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点拨】依据画线部分信息“实行自治经济制度,把集中于中央的权力下放到地方”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结合所学分析。提示:特点: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影响: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史料二这些国家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2)据史料二,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从中进行概括。提示: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明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对东欧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3.3.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料 思考:史料中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从两幅图片中信息“20 世纪 60 年代” “光有钱买不了东西”和“21世纪初” “握着钱不知买啥东西”结合经济体制的变化分析。提示:现象:由 20 世纪 60 年代物质匮乏到 21 世纪初物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史论阐释】一、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1.1.相同点相同点: :(1)背景:都面临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等问题。(2)都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3)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如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等。(4)改革均以失败告终,但都冲击了苏联模式。2.2.不同点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历史结果改革造成了苏联的混乱改革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改革不仅使经济继续滑坡,而且还导致了苏联解体二、东欧剧变的原因1.1.内因内因: :(1)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建设的失误;未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2)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中盲目照搬西方模式。2.2.外因外因: :(1)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攻势。(2)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三、苏联解体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启示(1)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我们在学习中既有成功,也会有暂时的失败,但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毫不妥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方式、方法,取得好的成绩。关闭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此套题为 WordWord 版,请按住版,请按住 Ctrl,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关键能力素养形成素养形成主题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素养探究】1.1.亚洲的民族独立亚洲的民族独立史料1947 年 8 月,尼赫鲁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赫鲁为什么说“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历史解释)【点拨】从材料信息“1947 年” “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示:1947 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2.2.非洲的民族独立非洲的民族独立史料今天,我们实现了真正的主权、真正的尊严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富已经归还我们了。 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说思考:史料反映了哪一事件?有何意义?(史料实证)【点拨】从史料信息“真正的主权”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示:事件:1956 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意义:有利于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3.3.拉美的民族独立拉美的民族独立史料这个被称为“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说自己是“属于已经过去了的世纪的人”,但他在各种场合中铿锵有力地发出古巴的声音,从来都是一身军装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