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每课一测-(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20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 变化 课一测 2019 统编 高中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试卷第 1页,总 9页第第 20 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 (2021广东高三月考)1971 年,苏共二十四大后,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就不用“改革”一词了,而改用“完善”一词,这种认识A表明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成功B导致苏联经济改革陷入停滞C顺应了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D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传统2 (2021江西抚州市高一期末)1989 年 11 月,东德政府发言人因口误将政府放宽私人出境限制的命令,说成“柏林墙”立即开放。此命令一出,民众如潮水一般涌向“柏林墙”,并高呼“开放边界,打开大门”的口号。边防军不知所措,顷刻
2、间,人潮就推倒了“柏林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柏林墙倒塌导致苏联解体B“冷战”结束改写了世界格局C霸权主义政策彻底失败D两德统一是民心所向的结果3 (2021河南高二期末)1990 年 11 月 21 日,有 34 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 。它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 新欧洲巴黎宪章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两国开始进入了关系缓和的时期B欧洲联盟成立后不断东扩C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欧洲政治秩序崩溃D欧洲内部社会矛盾已消除4 (2021山西高二期末)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时期苏联建成的
3、社会主义,“占上风的是僵硬的甚至残酷的极权主义制度。 这种制度当然是在演变的,在斯大林死后,它的残酷性略有削弱,变得缓和些,但它的实质依然没有改变”。戈尔巴乔夫A辩证地评价斯大林模式B全盘否定苏联建设成果C认为苏联模式是一成不变的D从发展的角度评价体制改革试卷第 2页,总 9页5 (2021山西吕梁市高三一模)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观点:“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建设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及其危险的结论”。这种观点可以更好的说明A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很有必要B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政治路线出了问题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D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很次要的因素6 (2021广西北海市高一期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根安久加诺夫指出:“苏联和苏共的垮台是由于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它断送了国家并导致国家上层的腐化和变质,直接出卖了民族利益。”据此可知,根安久加诺夫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激化B领导人改革损害了人民利益C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美苏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7 (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从 1954 到 1958 年,苏联政府投资 67 亿卢布,动员数十万志愿者,共开尽荒地四千多万公顷,
5、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 50%以上,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B克服了农业集体化弊端C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农业领域成为改革重点8 (2021江苏泰州市高二期末)克林顿曾说:“在新的危险与机会交替的时代里,我们最大的目标必须是扩大、强化全世界以市场为基础的民主社会。冷战期间,我们寻求遏制威胁,以保存自由体制。现在,我们寻求扩大生存在自由体制下的国家圈。”此言论主要是基于A中美关系的改善B两极格局的瓦解C日本经济的复兴D德国的再次统一9 (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一期末)1990-1992 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试卷第 3页,总 9
6、页形势。他们发现有 20 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东欧剧变引起的变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世界格局的剧烈变动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0 (2021河南许昌市高一期末)1989 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11 (2021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高一期末)1989 年 8 月,波兰议会通过决议,团结工会领袖瓦文
7、萨任总理,出现了战后东欧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政府。1990 年 1月,统治 45 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告停止活动。同年的总统选举,瓦文萨成为总统。这表明A波兰的政治制度发生转变B社会主义实践在世界的失败C波兰的社会日益走向动荡D波兰统一工人党成为非法组织12 (2021湖北武汉市高二期末)下表是苏联 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该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类别1961 年对 1970 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 年实际产量钢1.45 亿1.15 亿煤3.9 亿3.35 亿肉2500 万1230 万蔬菜与瓜类4700 万1300 万试卷第 4页,总 9页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扩大国企的经
8、营自主权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13 (2021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高三月考)下表是苏联“八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经济增长率情况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当时苏联时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年增长率1966 年1970 年(“八五”计划)85%54%77%1971 年1975 年(“九五”计划)74%41%57%1976 年1978 年(“十五”计划)44%28%37%A改革重点转向工业B“新经济体制”成效显著C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发展积重难返14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表为 19611982 年苏联经济增长表(单位:%) 。19611
9、965 年19661970 年19711975 年19761980 年1982 年社会总产值6574634233国民收入6578574326工业总产值8685714428农业总产值2239251740试卷第 5页,总 9页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B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C人民生活得到缓慢改善D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15 (2021江西省遂川中学高三月考)1968 年,美国学者杜兰特在著作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寻求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B开始对不合理经济环节进行调整C强化了市场在经济中的主导作
10、用D注意运用经济手段改善经营管理16 (2020江苏盐城市高二学业考试)斯蒂芬科恩认为,在苏联倡导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保守的官僚力量不愿放弃行政命令式的领导方式”,阻挠了经济改革的施行。倡导“新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17 (2020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期中)下表反映了 1953 年、1965 年苏联集体农庄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苏联时间1953 年1965 年集体农庄数(个)9330036300平均农户数(户)211426平均农业用地(公顷)41706100A经济模式进一步僵化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C改革推动农业的发展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18 (
11、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试卷第 6页,总 9页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材料意在说明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19 (2020沧州市民族中学高三月考)1970 年时任西德总理的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1995 年统一后德国总理科尔再次跪在二战死难者纪念碑前,2013 年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负有永恒责任”。 德国
12、领导人的行为有助于其A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B消除战争影响,承担历史责任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20 (2020全国高二)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取向和制度选择的意识形态冲突已告终结,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于是自由民主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这一观点形成的背景是A二战结束B“北约”建立C欧共体建立D苏联解体21 (2021全国高三月考)1955 年 8 月,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规定工厂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接受其他企业和组织的订货,可自由出售多余的物资。这一规定A旨在提高工
13、人的生产积极性B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秩序C给企业经营注入了市场因素D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22 (2021甘肃兰州市高一期末)“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 40 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一极自行坍塌”指的是A华约解散B两德统一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二、论述题二、论述题23 (2021江苏南通市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试卷第 7页,总 9页材料中外大事年表(部分)1825 年欧文创办新和谐公社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44-1949 年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 8 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1948 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
14、立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9 年古巴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89-1991 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17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据吴于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2)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梳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三、材料分析题三、材料分析题24 (2021开封北大培文东信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予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
15、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据杜鲁门总统 1947 年 3 月 12 日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试卷第 8页,总 9页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据 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98 年 2 月 8 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
16、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请回答:(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从国际角度,分析导致该特征的主要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25 (2021福建三明市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结束伊始,南斯拉夫建成了高度集权,行政管理的社会主
17、义经济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等弊端日渐凸显、由子苏联和南斯拉夫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巨大分歧,1948 年,苏联宣布将南斯拉夫共产党开除出情报局,而且还采取严厉的经济封锁。加上自然灾害和为了对付入侵威胁而增加的军费开支,南斯拉夫出现了国内社会危机南共首先进行了理论创新, 以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的论点作为实行自治的理论依据,借鉴战时工人管理企业的经验,独立探索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建立了一种以工人自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南新拉夫形成工人自治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制, 企业经营好坏同员工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物质激励,六十年代南斯拉夫
18、推行社会自治,基本取消了联邦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地方权利大大加强,形成多中心的地方集权主义,加剧了南斯拉夫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南斯拉夫解体。摘编自钱澄试论前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斯拉夫改革的背景试卷第 9页,总 9页(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基评价有斯拉夫的改革。答案第 1页,总 8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B【详解】苏共二十四大后, 苏联共产党认为原有的体制已不需要改革,这种认识导致勃列日涅夫后期的改革陷入停滞,故 B 正确;赫鲁晓夫早已下台,故 A 错误;显然,这未顺应世界的科技革命潮流,故 C 错误;苏联一直没有改变片面发展重工业的传统,故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