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学案 201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第第 1 17 7 课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过程、影响2.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要点要点核核心心素素养养一一、法西斯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源地的形成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
2、不平衡性;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史证:史料史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分析 1929 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内涵;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绥靖政策的内涵与实质;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内涵。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树立珍爱
3、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认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精神。二二、第二次世界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三三、战后国际秩序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的建立【复习】【复习】凡尔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局限性局限性:由于没有公平原则,帝国主义在许多安排上往往出于各自的私利,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凡尔赛体系不仅没有使许多旧有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还滋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
4、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的平衡。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名词解析】“法西斯”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古罗马的共和国,不再有王,也不再有独裁,由执政官负责管理国家事务。执政官是全国最高荣誉的官职。执政官履行职责的时候穿着
5、暗红边的紫袍子,坐在象牙宝座上,由仪仗队护送着。执政官外出的时候,带着 12 名侍卫官。每位侍卫官肩上扛着一束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子,象征着国家最高长官的最高权力。这种象征着最高暴力和权力的标志,主要表现为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便声若洪钟地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立即从肩上解开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时,再拉他跪在地上,从法西斯中抽出斧头,当场砍下他的头颅。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
6、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法西斯主义是在帝国主义陷入全面危机期间 (一战和十月革命爆发到 50 年代中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主要在一些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浓厚的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的,以克服危机、对抗革命、2实行扩张为目标的反动社会思潮的政治运动和政权形式。”(朱光庭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它否定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鼓吹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和国家主义,镇压劳动人民和进步势力,实行扩张政策和战争政策,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及意识形态全面危机的产物;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主义的特征】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
7、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名词】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煽动民族仇恨。极端民族主义的实质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利益之上,以各种方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太人。德国纳粹党的极端民族主义则深深植根于种族主义,宣扬雅利安种族是对人类进步做出显著贡献的唯一民族,理应统治世界,而把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视为劣等民族。1.法西斯主义的形成(1919-1923):在什么时间、哪些国家由谁发动成立了法西
8、斯组织?A.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产生了 法西斯组织。(1)原因(背景):一战带来的社会大动乱、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引发的危机(财政、经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战败国德国;战胜国意大利、日本)在一些国家中出现的激烈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红色”革命的深深恐惧,意大利、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国家时间人物标志事件意大利1919 年墨索里尼成立的 “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 ,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国家法西斯党”(1921 年 11 月 7 日)。19
9、22 年(10 月 31 日组织内阁),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德国1920 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纳粹党”(纳粹是德文“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缩写的音译),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 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巴登巴登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以改变日本军事政治局面,实现军国主义目标),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拓展】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背景:一战后初期,意大利出现严重财政危机,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工人运动高涨;民众对意大利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产生强烈
10、的民族主义情绪【史料】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意大利文:Partito Nazionale Fascista,简称 PNF)又名棒喝党、黑衫党,是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政党,1922 年至 1943 年间意大利的执政党,由本尼托墨索里尼创建并控制。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是“属于一个民族的”,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
11、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抵制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拓展】日本为何没有法西斯政党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立宪制国家,对外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政府及军部一切都服从3于天皇。以天皇为首的国家就是策动战争的有力组织者,无需政党。B.法西斯势力建立政权1.背景: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史料】大危机影响:经济上经济上:1929 年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 各国企业大批破产, 失业人数激增, 失业率高达 30%以上。 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主要资
12、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展开了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以争夺国争夺国际市场际市场(它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出现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国际货币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际关系日趋恶化。政治政治: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资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这次经济大危机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面对经济大危机,各国应对
13、方式?建立法西斯政权,侵略扩张:如 德日改革:如 美国罗斯福新政2.德日法西斯政权 建立德国日本背景经济大危机使德国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济落入低谷(1932 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 年下降了近 40%,农业产量下降了近30%,失业人数超过 600 万),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纳粹党根据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蛊惑宣传;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 农民负债累累, 国内外矛盾
14、激化;对阻碍其建立亚太霸权的华盛顿体系严重不满, 认为德国发动一战是正当的, 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德国一样要求打破现状, “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 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他们声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 (1931 年) ,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标志1933 年,希特勒出任总理(标志),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6 年,(受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知识对比】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德德国国日
15、日本本不同点主体力量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斯专政日本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无法西斯政党)建立方式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增强势力,在1932年议会选举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 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表现形式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对国家政治体制做了彻底改变,逐步废除了议会民主制,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法西斯党独揽国家权力。日本是军部在天皇的名义下控制政府,实行军事法西斯专政,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范围。相同
16、点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德国受宰割;日本建立亚太霸权的计划遭受重大挫折。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思考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4法西斯主义是 20 世纪上半期特有的现象。在一战前,是不存在的,在一战后几乎同时产生于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一战带来的社会大动乱、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引发的危机(财政、经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战败国德国;战胜国意大利、日本)在一些国家中出现的激烈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红色”革命的深深恐惧,192
17、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影响(政治危机)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重大事件】罗斯福新政是指 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目的:为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基本做法:是国家通过(方式)(方式)立法立法的形式,(特点)(特点)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主要内容: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影响: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经济在
18、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发展,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新政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91936)1.背景:面对 1929 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德、意、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满。1929 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德日受
19、到沉重打击。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转嫁危机。2.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亚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欧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1931 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 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3 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 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总结】德日成为战争策源地的共同原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制裁
20、,日本一战中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因此,德、日有不满情绪。历史传统: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日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经济实力:德、日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面对经济危机,只有更多地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使经济复苏。政治危机:由经济危机导致的政治危机空前严重,同时,德国纳粹党已羽翼丰满,日本军部成5为法西斯势力的大本营,德、日企图通过战争转嫁国内矛盾。【知识拓展】“军部”“军部”一词最初只指独立于政府、拥有军令大权的国家军事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当时日本庞大军事官僚机构的总称。军部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以及陆军最高指挥部陆军参谋
21、本部和海军最高指挥部海军军令部等机构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军部不对议会负责,直属于天皇。在控制了国家政权后,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势力对进步活动实行残酷镇压,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将全部国家机器纳入战争轨道。【知识拓展】轴心国1936 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后,获得德国承认。10 月 25 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协定。11 月 1 日,墨索里尼声称:“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后来常说的“轴心国” 一词,即来源于此。11 月 25 日 ,德国与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于 1937 年
22、11 月 6 日加入,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1940 年 9 月 27 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还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名词解释】战争策源地策:即策划;源:即源头。也就是说战争策划的源头,或战争主谋地。但不一定是战争最先爆发的地方。3.德国的侵略扩张:【结合 102 页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找出重大事件】1936 年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1938 年 10 月德国占领苏台德等
23、地区1939 年 3 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知识拓展】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利益,采取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以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实质就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纵容侵略,维护本国既得利益。影响:最大的影响是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24、,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是他们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加速二战的全面爆发。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英法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法国的沦亡是法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结果。原因:一战后英法两国实力日益削弱,经济恢复、发展非常缓慢;受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这使得统治集团中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试图通过对侵略者作出部分让步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外交政策的坚定性、连续性;(英国对外策略:扶德抑法,保持欧洲均势)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对立、斗争);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及对社会主义的仇
25、视,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以德反苏,实现祸水东引。英法无视小国利益,不战而和,维护霸主权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 (法西斯国家竭力造成惟有共产国际, 惟有苏联才是法西斯的敌人的假象。 ) 。英法等国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的影响和制约:一战的残酷性使得英法等国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在法国尤其严重。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特点(认识):6绥靖政策是英法两国实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目的是通过部分满足侵略者的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二、第二次世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