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2)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572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PPTX
  • 页数:52
  • 大小:360.6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2)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2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期中 复习 单元 练习 ppt 课件 2019 统编 高中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原因1.劳动力与技术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自然环境: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3.社会环境: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实行改革(2)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2、3)积极影响: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1)从大乱到大治(2)发展经济、稳定政局(3)发展文化、重视人才(4)重视反腐倡廉(5)开明君主的个人作用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唐朝的民族政策(1)设立军事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2)实行册封制度,改善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3)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中央与地方文化交流(4)实行任用少数民族人才的政策,巩固中央政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作用(1)特点

    3、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中央允许自由报考以成绩定取舍(2)历史作用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作用(1)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分明,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3)相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节制君权(4)宰相集体议政,集思广益,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两税法1.背景:土地买卖兼并盛行,在籍户口大幅减少,均

    4、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内容: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3.意义: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弊端: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交往领域全面交往渠道众多交往内容明显不同在交往过程中,中华

    5、文化圈形成1.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能够战胜其他割据政权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故A正确;当时南方和北方地区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故B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此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破坏,故D错误。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

    6、“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从材料“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主要原因是北人因逃避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故C项正确。3.国史十六讲评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在于“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以下直接推动此现象出现的措施是()A.规定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B.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C.鼓励鲜卑族

    7、贵族和汉族士族通婚D.改汉姓,确定鲜卑贵族门第高下解析材料信息“原先胡人与汉人的差别,逐渐转化为士人与庶人(庶人:无官爵的平民)的差别”说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社会等级由民族等级演变为士人与庶人的等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孝文帝改革确定了鲜卑贵族门第高下,故D正确;“鲜卑贵族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推动了鲜卑人对洛阳的认同,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学说汉话,穿汉服,移风易俗”推动了风俗习惯的变革,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鼓励鲜卑族贵族和汉族士族通婚”则大大推动了民族融合,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4.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8、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A.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B.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军粮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解析大运河的开通与当时南北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是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故选A项。5.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劳动力充裕C.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D.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解析解答本题要特别

    9、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如A、B两项,不是贞观之治的经济条件,而是贞观之治的表现或结果,不具备因果关系;C项和D项相比,C项是条件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古代历史上的治世不是工具改进的产物,而是政策调整的结果。6.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解析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

    10、和总结;同时,可从材料的出处帝范中寻找突破口,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7.“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解析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可知,其反映的是唐代的藩镇割据;据“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可知,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出现在西汉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使中央

    11、集权遭到削弱,而非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8.据史料记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表明隋文帝时()A.恢复实施察举制B.道德品行成为选才的唯一标准C.科举制全面实施D.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解析由材料“ 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说明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故选D;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排除A;由材料“清平干济”,排除B;由“曾下诏举贤良”,可见科举制尚未全面实施,排除C。9.新唐书中记载:“(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

    12、此记载可用于证明唐代科举制()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解析材料中“(卢商)早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此人家境贫寒,做官是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之后才进入仕途的,证明唐代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选C。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的原则是依据门第,排除A。题干无从体现偏重人才道德品行,排除B。D表述过于绝对化,如唐宋时还有恩荫制选官。10.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13、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解析根据材料所说,政事堂的由来是因为要克服“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的弊端,唐太宗“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中设立政事堂无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A项错误;政事堂的设立并没有扩大三省长官的权力,B项错误;设立政事堂为的是解决三省议政程序中存在的弊端,不是要终结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11.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

    14、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下列对两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简化了税收名目改变了自西周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是在均田制遭到破坏的背景下实行的A.B.C.D.解析唐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正确;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简化了税收名目,正确;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正确;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错误;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C项正确。12.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

    15、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天人感应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解析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是韩愈的做法,不是目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天人感应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三教合一和儒学吸收佛道精髓的信息,C项错误;据材料“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可知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D项正确。13.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

    16、:“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B.柳公权C.王羲之D.王献之解析根据材料“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的王羲之擅长行书,且是兰亭集序的作者,故C项正确。14.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其中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等方法B.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C.是北方民族交融在文化上的反映D.是实用价值很

    17、高的综合性著作解析材料介绍的酱、豆豉等烹饪是关于食品加工与贮藏的方法,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该书汇集的烹饪技术程度,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食物烹饪的方法等不能得出民族交融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介绍饮食烹饪的相关情况,不能说明该书是综合性著作,故D项错误。15.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解析“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说明对外管理贸易机构增多,体现出对外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18、B正确;贸易税收难以看出是主导,A错误;文化影响力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唐朝时期属于开放大国心态,D错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

    19、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1)主要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后果:北方民众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为以后北方统一南

    20、方及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3)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的文字“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由此可知北方民众大量南迁的原因是北方各政权之间不断征战,战乱频繁;结合课本所学,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的文字“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得出魏晋以来内迁

    21、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消除了民族隔阂,促进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第(3)题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和“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

    22、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判断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第二小问科举制的进步性在于“能破朋党之私”,即破除结党营私之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科举制“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考试内容是文学和儒家的伦理纲常,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政治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说明科举制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2)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572.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