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4)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570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PPTX
  • 页数:52
  • 大小:345.6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4)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4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期中 复习 单元 练习 ppt 课件 2019 统编 高中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丞相,权分六部原因:a.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b.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宰相职权扩大。c.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专权擅政。d.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措施:a.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b.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影响:a.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b.缺少制约皇权机制,没有法定辅臣,以致宦官专政。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设立内阁性质: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3)宦官专权第14课清朝前中期

    2、的鼎盛与危机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皇帝勤政(2)奏折制度影响: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3)中枢机构背景:清初,设内阁,置六部,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限;康熙帝时,设南书房,皇帝集权。目的:办理西北军务(直接);加强君主专制(根本)。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简”);办事效率高(“速”);地处内廷,保密性好(“密”)。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文字狱第14课清朝

    3、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清朝前期统治危机的表现(1)人口激增带来严重的资源压力。(2)阶级矛盾日益激化。(3)面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压力越来越大。(4)统治者闭关锁国和闭目塞听。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地主、商人把赚来的钱往往用来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市场因素:官府、地主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第

    4、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4)劳动力因素:小农经济体制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手工业的发展缺少自由劳动力。(5)政策因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6)观念因素: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提倡经世致用。(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5、时代要求。1.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解析明初设置巡抚,深受君主信赖,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说明巡抚的设置是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故选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根据“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可知,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统治,并非完善监察体系,排除D。2.明太祖曾

    6、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A.出现宦官专权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D.中央集权的强化解析明太祖时期没有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而不是减轻,故B项错误;材料“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体现了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3.在论述古代某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下列史实与该朝代相符的是()A.

    7、西南地区开始进入中央版图B.设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管辖C.西藏由宣政院管理D.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解析秦朝在西南地区设郡,西南地区开始进入中央版图,故A项错误;设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B项错误;元朝时西藏由宣政院管理,故C项错误;由“有卿而无公”可知卿是具体办事的大臣,无实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为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重用宦官,导致政治日益黑暗,故D项正确。4.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颁布诏令:“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十月又规定:“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沿海地区稳定B.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C.政府独占

    8、对外贸易D.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解析明朝初期实行海禁,原因是明太祖担心海外敌对势力与倭寇勾结,危及统治,故维护沿海地区稳定是其主要目的,故A项正确;海禁没有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而是禁止民间私自与外国贸易,官方朝贡贸易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明朝的对外贸易以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为主,故政府独占对外贸易不是实行海禁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当时欧洲殖民者对中国侵略行为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故防御欧洲殖民者侵略不是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5.明朝末年爆发了明末农民战争,有关明末农民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黑暗,天灾流行是起义爆发的重要原因B.农民军首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C.明末农民战争

    9、为清军入关提供了有利机会D.清朝摄政王努尔哈赤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解析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是清朝摄政王多尔衮,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符合史实,正确,不合题意。6.清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密折奏事制度。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C.造成官员相互猜忌,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D.提高了决策效率,避免了决策失误解析密折奏事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

    10、设立,B项错误;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密折奏事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可能避免决策失误,D项错误。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解析通政司是明代设置的机构,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可知,密折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

    11、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故B项正确;枢密院是军事机构,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不对应,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是清朝时期的中枢秘书机构,与材料中“密陈朕前”“为朕之耳目”不对应,故D项错误。8.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制度,遵循“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原则,其中的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他们成为皇帝依赖的群体,也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由此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A.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B.表明清初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C.恢复了西周的宗法体制D.是清朝集权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解析根据材料“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亲王皆是太祖、太宗子孙”可知,议政王

    12、大臣会议制度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项正确。清初满洲贵族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带有明显的奴隶主贵族军事民主的习俗,并非满族贵族享有民主权利,故B项错误;西周的宗法体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有较大区别,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清朝前期皇权的重要分享者”可知,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故D项错误。9.清朝应蒙古族游牧为主、部落林立的特点,把蒙古族划分为两百多“旗”,若干“旗”又组成一“盟”,于每旗设札萨克(旗长),由蒙古王公贵族出任,此职多为世袭;“盟”也置盟长,由各旗札萨克推选,再向清廷请旨确认。盟内的事务通常由盟长负责,惟重大事务须由理藩院裁决。以下对清朝盟旗制度认

    13、识正确的是()A.制度创新,史上首次因俗而治B.体现“齐其政而不易其宜”C.造成离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D.高度自治化解了民族矛盾解析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C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的机构,A项错误;军机处不是专门管理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B项错误;伊犁将军是清朝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D项错误。10.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A.海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C.清廷海外贸易占据优势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14、解析根据材料“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结果每岁通市不绝”可知,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制还是相对宽松的,故A项正确。1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下列史实能佐证该观点的是()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诞生了最早的纸币A.B.C.D.解析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区域间长途和大额贸易获得了发展,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说法错误;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正确;诞生了最早的纸币是宋朝,错误;选B;A、C、D错误。12.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

    15、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解析题干中提到海关货税十分繁重,有利于减少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从而体现出了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正确。13.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这表明李贽()A.主张个性解放

    16、,思想自由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解析“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体现了思想自由的特点,故A项正确。1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解析题干信息不涉及陆王心学的传播,故排除A项;昆曲并没有吸取京剧的元素,相反,京剧是在吸取昆曲元素的

    17、基础上形成的,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根据题干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是被官方推崇的“雅乐”,在上层社会广为流传,说明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D项正确。15.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入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等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A.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B.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D.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解析西方传教士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即对中国文化习俗的尊重,

    18、故C项正确。16.明代,中国传统政治发生了重要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

    19、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1)特点:制度传承和体制创新相结合。说明:传承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革中书省(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2)地位变化: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参政优势:大多具进士资格,

    20、政治素养高(顾全大局,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意义:缓冲皇帝与国家机构的矛盾,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各部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第(1)问,据材料一“仍元制,设中书省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得出制度传承和创新相结合。说明即明朝沿用了宋代殿阁制和元代中书省制;废宰相、权分六部,设内阁。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得出内阁拥有票拟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第二

    21、小问,据材料二“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得出内阁成员大多具有进士资格,他们熟悉政令,处事能力强,协调能力好。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明代的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缓冲皇帝和国家机器的矛盾。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央各部的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7.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

    22、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二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民间当妇女不

    23、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借无倚以迫胁。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2)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1)变化:轻视学问;趋势求利。原因:轻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盛行。意图:以儒家思想重建风俗。(2)好学劝学;奖励廉洁爱民;推崇名声。(3)说明: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有所动摇。变化:批判地继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当今年少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以趋势求利为先”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从材料一中“学问为本”“孝悌清修为首”可得出答案。第(2)问,材料二显示的是顾炎武主张为官者要以儒家思想来教化百姓,从而得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作者看到对待妇女贞洁的两种不同的做法,有人同情,有人残忍,说明在当时封建礼教的地位没有以前牢固了,从而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期中复习 单元练习(4)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570.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