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ppt课件-(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材料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ppt课件-【新材料】2019新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 1、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195619491956年)年)2 2、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5719661966年年)3 3、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十年(1966197619661976年)年)4 4、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1978年底年底今)今)第第2626课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历史条件历史条件(1 1)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前提条件。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前提条件。(2 2)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3 3)1949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具体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准备。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具体
3、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准备。一届政协一届政协:1949.9.21 :1949.9.21 ,北平,北平内容:内容:决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决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主主义国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部分)2.2.过程过程(1)(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府宣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告成立。(2)(
4、2)标志:开国大典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1949.10.1。3.3.意义: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开国大典阅兵现场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1.追歼残敌追歼残敌: :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 ,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2.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P157
5、P157(1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 2)合理调整合理调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商业(3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 背景: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尚有约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尚有约2/32/3的农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概况:概况:19501950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1952年底,土改基本完成。年底,土改基本完成。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生产力得到解放,为逐步实现工业化
6、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生产力得到解放,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扫除了障碍。u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 4)稳定物价稳定物价背景背景: :财政困难财政困难, , 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措施措施: :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银元之战战”和和“米棉之战米棉之战”; 结果结果: :到到19501950年春年春, ,全国物价
7、趋于稳定全国物价趋于稳定, , 政府赢得人民信任。政府赢得人民信任。(5 5)统一财经统一财经措施: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措施: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济的统一。结果:到结果:到19521952年底年底, ,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材料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3.3.抗
8、美援朝抗美援朝 (1 1)背景:)背景:1950.6.251950.6.25,朝鲜内战爆发;,朝鲜内战爆发;美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美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联合国军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2 2)概况:)概况:1950.101950.1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1953.71953.7,美在,美在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上签字。(3 3)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抗美援朝运动杨
9、根思罗盛教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1、外交环境、外交环境(1 1)国际环境:国际环境:两大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2 2)国内环境:政治还不稳固,经济亟待恢复。)国内环境:政治还不稳固,经济亟待恢复。2 2、外交任务:打破孤立、封锁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创造条件,结束中国、外交任务:打破孤立、封锁的局面
10、,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创造条件,结束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的屈辱外交,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同时,同时,新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3 3、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外交政策4 4、外交方针:、外交方针:“一边倒一边倒”“”“另起炉灶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P159P159历史纵横)历史纵横) 内容内容 含义含义 意义意义 “另起炉灶另起炉灶”“打扫打扫干净干净屋子再屋子再请客请客”“一边倒一边倒”不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
11、新的基础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之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之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平等外交关系。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再特权,再考虑与西考虑与西方方国家建交。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在保障革命成果
12、,保卫和平的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平的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孤立地位。地位。5 5、外交成就:、外交成就:(1 1)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19501950年年2 2月月1414日,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日,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 2)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时间:19541954年年4 4月月背景:背景: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目的:和平解决目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
13、度支那问题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的国际会议。国际会议。结果: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结果: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 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作用: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作用: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3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背景:背景:195
14、3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为争取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提出:提出:1953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提出; 1954 1954年年6 6月在月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中确认;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15、和平共处。特点:包容性、开放性、时代性、创新性特点:包容性、开放性、时代性、创新性意义: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成为我国;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实践: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实践: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表明新中国的外交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一边倒到注重与邻近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关系)方针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一边倒到注重与邻近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关系)(4 4)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时间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时间:19551
16、955年年4 4月月背景: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高涨内容: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成果:成果:“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同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都曾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任共同任务务: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共同愿望共同愿望:反对殖民霸权,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霸权,维护世界和平。“异异”:指与:指与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