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综合练习二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481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7.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综合练习二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综合练习二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综合 练习 2019 统编 高中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综合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综合练习二二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在古代中国,“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幸了。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在他们看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这种现象源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3.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下

    2、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时期客卿主要事迹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睢献“远交近攻”之策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该表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D.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4.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A.导致儒学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

    3、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5.南朝刘裕建宋之后,封诸皇子为王,并且兼任州郡最高长官,带兵出镇战略要地;后又从寒人之中选拔若干亲信,出任中书通事舍人,虽仅位居八品,但因其出宣诏命,参与决策,因而成为重要职务。刘裕的这些做法旨在( )A.确保皇族与士族共治天下B.强化专制皇权C.抑制统治阶层内争权夺利D.加强中央集权6.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泽被后世,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C.指出了隋朝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7.钱穆认为,中国政制之演进,约得

    4、三级。第一级,“由封建而跻统一”;第二级,“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第三级,“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从演进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A.政权统治基础逐步扩大化和民众化B.推行科举制是士人政府形成的标志C.共同趋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儒家思想正统化影响三级政制演变8.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 92 篇,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有 25 篇,包括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等。据此可知,齐民要术( )A.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任技术B.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C.是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D.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相关技术9.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

    5、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0.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从中可以看出( )A.辽朝的统治机构效率比较低下B.辽朝官制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C.辽朝政治制度深受地理环境影响D.辽朝的政治制度确保了军事实力的强大11.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

    6、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12.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在历史上没有取得积极作用B.宋话本属口述历史的范畴,能全面反映变法的实际,可大胆采信C.宋话

    7、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不可采信D.宋话本在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13.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情况( )年限1 年以下12 年25 年510 年1015 年1520 年20 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内阁不具有辅助作用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

    8、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15.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B.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C.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D.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16.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 1900 年 8 月 12 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 月 23 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 )A.与

    9、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17.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法性D.推动了变革思想的传播18.186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 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这说明( )A.洋务

    10、派重视与洋人商战B.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C.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成熟D.中国成为近代海军强国19.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B.坚持国共合作的道路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坚持农村与城市相结合的道路20.1930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

    11、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思想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D.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基本正确21.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记载:“截至 1930 年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土地革命B.实施了游击战术C.建立了民主政权D.获得了苏联支持22.据统计,1927 年 11 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这说明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12、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23.1937 年 3 月,国民政府提出将敌人拒之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并分别以甲、乙两案,拟订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以及全面的备战部署。国民政府此举( )A.规划了对日防御战略的方针B.确立了对日消极抗战的构想C.完成了全面抗战的准备工作D.创造了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24.“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将日军全部歼灭。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对哪一战役的描述(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2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

    13、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战略大决战26.“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7.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

    14、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B.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8.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29.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A.民族独立B.救亡图存C.民族复兴D.民主革命30.革命先驱孙中山曾指出:“今日

    15、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习近平则提出了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他们共同主张( )A.重视公有经济,反对私人资本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倡导市场经济,防止两极分化D.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二、材料题二、材料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

    16、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材料三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

    17、“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

    18、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 70 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

    19、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材料二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

    20、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 从新石器时期直至汉代,长江流域一直地广人稀,即使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农业发展仍然极为缓慢。直至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虽然起步较晚,但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却极为迅速, 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摘编自刘馨秋、王思明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材料二材料二 孙中山在

    21、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一个振兴国家的实业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长江流域。他指出,“长江为全国中枢,关系极重”。实业计划里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共分五部,即:(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 (四)改良扬子江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摘编自雷浩、李敏昌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三材料三 长江水利委员会 1959 年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系统规划随着人们对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1990 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

    22、要报告编制完成,提出长江流域重点解决防洪、航运、灌溉、引水、 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等六方面的问题,并推荐了一批主要工程项目,包括三峡等干支流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1992 年,国家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长江流域开发思路。摘编自吴传清等长江流域地区发展规划的演变与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长江流域农业发展超越北方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的特点,并说明该计划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90 年代长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的历史背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综合练习中外历史

    23、纲要上册综合练习二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源于宗法制而形成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故选 C项。孔子倡导的“克已复礼“以及儒家倡导的礼乐制度,都是维护宗法制的一种表现,排除 A、 D 两项。道家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B 项。2.答案:C解析:调用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都主张奖励耕战,以实现富国强兵,这为秦实现统一提供了理论准备,故 C 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强调“仁”“礼”“德治”和“仁政”,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需要,因而不能为秦统一提供理论基础,故 A 项错误;道家思想强调因循自然,无为而治,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

    24、侯争霸的需要,因而不能为秦统一提供理论基础,故 C 项错误;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节葬”等,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需要,因而不能为秦统一提供理论基础,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秦国不断引入其他诸侯国的人才,推动了秦国的强盛和最终完成统一,故 B 正确;材料信息内容的主旨不是秦的改革,排除 A;材料信息体现了秦国笼络人才,但其主要目的是发展秦国而不是削弱其他国家,排除 C;D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答案:C解析:“高标入世的姿态”“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是先秦儒家的特点,其含义是以高于现实的姿态关注现实。而从汉代起,这种现象“始有缺失”指的是因

    25、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更加注重服务于统治者,具有了更多的功利性,因此选 C。从汉代起,儒学作为正统思想服务于社会发展,并没有脱离社会实际,A 错;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主要是由于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并非由于“这种缺失”,B 错;儒家信仰理论亟须重建是在唐代后期,D 错。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诸皇子兼任州郡最高长官,带兵出镇战略要地”体现了“家天下”,“从寒人之中选拔若干亲信参与决策”则可以削弱相权。这些做法均有利于强化专制皇权,故 B 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削弱了士族权力,故 A 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本身就是争权夺利,故排除 C。D项理解片面,故排除。故选:B。6.答案:D解析

    26、:隋场帝的许多措施泽被后世,没有违背时代潮流, 故 A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隋场帝的许多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 B 项错误;材料指出隋场帝“把许多措施放在一起做”,急于求成是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7.答案:A解析: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第一级是分封制结束,郡县制出现,第二级察举制,第三级是科举制。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基础进一步扩大,由封建政权走向士人政权再走向科举选官,这有利于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体现了政权基础,逐渐走向大众化民众化的特点。故选 A。推行科举制从隋朝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历史上即被称为士人政府,所以 B 错误。C 趋向只是第一级分封制向

    27、郡县制过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能代表全部,排除 C。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就成为正统思想,当时处于第二级,不能影响到第一级,故 D 错误。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著作。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的相关技术,故 D项正确。A 项中的“最高超”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只涉及了饮食烹饪方面,无法说明齐民要术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排除 C项。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南宋经济发展的困境。材料“富家巨室”“赁金日增”说明不了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故排除 A 项;据材料“赁金日增” 说明南宋租赁经济盛行,但这是

    28、表象不是深层次的反映,故 B项错误:材料表明南宋租赁经济发展,说明富家巨室将财富投资到土地而不是投入再生产,表明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故 C 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指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材料没有南北方经济总量对比,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 D项。10.答案:B解析:从材料“枢密院”及其职责等相关信息可以看出,辽朝官僚体系设置较细致,官员职责分工明确,说明辽朝的官制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故 B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辽朝北面官分工的情况,但是无法看出效率高低,故 A项错误。南北面官是因其官署分设皇帝牙帐南北而得名,与地理环境无关,故 C 项错误。军事实力的高低从材料无法看出,故 D项错误。11.

    29、答案:C解析:宋代科举制,处理中的糊名、誊录使主司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目的就是防止考试舞弊,弄虚作假,反映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更加的完善,从而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故选 C12.答案:D解析: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由材料可知内阁大臣在职多为 5 年以下,其中 1 年以下也有较大比例,由所学可知频繁更换内阁大臣不利于国家政策的稳定,故选 D项;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大臣在职年限而非官吏年龄,排除 A项;材料只反映了内阁大臣而非整个官僚机构队伍,排除 B项;内阁对皇权专制起辅助作用,排除 C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

    30、,排除 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D。15.答案:A解析:材料“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即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表明王阳明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故 A 项正确;材料是王阳明对“致知格物”的解释,无法体现王阳明“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排除 B;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属于认识论问题,无法体现“颠覆

    31、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排除 C;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故 D项排除。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难度中等。义和团的“扶清”与太平天国斗争“反清”目标不一致,故 A 项错误;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 B 项错误;马克吐温认为“义和团是爱国者”的主要依据是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 头对准帝国主义,故 C 项正确;马克吐温认为“义和团是爱国者”与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无关,故 D 项错误。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难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削弱了儒家思想”,故排除 A 项;维新变法最终失

    32、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虽然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但并未推动社会的深刻变革,故排除 B项;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通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使“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故 C项正确;“推动了变革思想的传播”与题干材料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排除 D 项。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难度较大。制造近代海轮、培养相关人才以及海军衙门的成立,均表明中国人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加强海防,说明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觉醒,故选 B 项;早期维新派主张与洋人商战,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成熟,排除 C 项;中国没有成为近代海军强国,D项

    33、不符合史实,排除。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难度中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 C项正确,D 项错误;城市中心道路是国民革命时期的路线,故 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故 B 项排除。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左”倾思想,难度中等。根据材料中“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打破游击 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等信息可知,结合中国 1930 年的国内革命发展形势可知,本通告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过于乐观,因为当时中共军队的力量相对比较弱

    34、小,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表现,故 A 项正确;本通告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估计得过于乐观,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B 项错误;材料仍然是城市中心论,不属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项 错误;材料是党内“左”倾的表现,D 项错误。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的纲领,难度中等。材料中说明的是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建立,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是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故 A 项正确;游击战术属于军事策略,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民主政权是政治因素,不符合材料主旨,C 项错误;苏联的支持并不是材料中红军和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

    35、展的最主要原因,D 项错误。2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难度中等。依据材料中“1927 年 11 月”“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区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共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是对革命方式的新认识,故A 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此时中共中央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革命方式的新认识,并未体现中共积极开展农村土地革命,C 项错误;中共开始重视农村阶级力量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D 项错误。23.答案:D解析:材料“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 说明国民政府制定了反攻的方针,故 A

    36、项错误;材料“拟订 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只是设想两种作战方针,并没有说要执行消极抗战策略,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出抗 战的方针而不是完成全面抗战的准备工作,故 C 项错误;材 料中“将敌人拒之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的信息说明国民党的备战为全面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故 D项正确。2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难度中等。根据“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平型关大捷的描述,故选 A 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胜利,枣宜会战不是发生在华北战场上,百团大战不是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故排除B、C、D 三项。25.答案:

    37、A解析:“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在此情况下,为了缓解被进攻解放区的压力,同时把战线引到国统区,中共中央做出了战略反攻的决策,揭开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故选 A 项。2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难度中等。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选 B 项;“大跃进”是“左”倾错误指导下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运动,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C 项错误;“大跃进

    38、”是一次严重挫折,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项错误。2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难度中等。万隆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共产主义的误解,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 D项正确;印度支那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议题,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毛泽东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美、苏是第一世界,西欧、曰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其他国家是第三世界,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1953 年,周恩 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C 项错误。2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难度中等。题干强调展现三幅图片的共同信息,中国积

    39、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即中国积极参与不同层面的合作活动,与三幅图片内容相符,故 A 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 B项错误;第一幅图片没 有反映 C、D两项内容,故排除。2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梦,难度中等。邓小平与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梦想不包括民族独立,故 A项错误;救亡图存是孙中山与毛泽东两位领导人的梦想,故 B 项错误;四位领导人虽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希望摆脱中国落后面貌,实现民族复兴,故 C项正确;习近平所处的时期已经建 立了民主国家,民主革命不是习近平领导人的梦想,故 D项错误。3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五位一体”发展目标,难度中等。从材料“措施自由,产业勃兴”可

    40、知,孙中山强调的是发展实业经济方面的内容;“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说明孙中山同时非常注重避免资本的过度扩张造成的社会不公。习近平的“创新”“共享”的发展目标同样也体现了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的理念,故 D 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B 项忽视了社会公平的内容,孙中山的话看不出倡导市场经济,故 A、B、C 三项错误。31.答案:(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

    41、求准确。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解析:(1)根据材料“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可知儒生参政注重品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察举制推行的原因。根据材料“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可知东汉察举制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结合材料“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可知又增加了考试环节。(2)根据材料“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可知,科举制体现出公开性和公正性。关于科

    42、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进步需要结合科举制的影响来进行作答。(3)根据材料可知“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宋朝对官员的课绩考核注重实绩,根据材料“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知考查力求准确。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意义结合材料可知需要从选贤任能、公平公正、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等角度分析。32.答案:(1)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包括武装斗争、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带有自发性质。意义:“十四年抗战”充分肯定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抗日战争

    43、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它进一步昭示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解析:(1)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和“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得出中

    44、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由材料一“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和“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得出包括武装斗争、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据材料一“东北爱国军民”和“上海军民进行了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得出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据材料一“东北爱国军民”和“上海军民”可知抗战带有自发性。第二小问可从局部抗战对整个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角度分析,据材料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得出肯定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等等。(2)根据材料二“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

    45、”得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由材料二“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得出中国陆续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由材料二“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得出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根据材料二“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参与国际事务,等等。33.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充足 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水利工程的兴修;大运河的开通。(2)特点:突出长江的重要性;注重水运交通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利用原有基础与新开发相结合。意义:开发长江流域, 带动全国经济的振兴;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对后来开发 长江流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背景:对长江流域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 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上海浦东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综合练习二 -(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481.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