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473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14.6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专题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2019 统编 高中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1 / 13专题专题一一中国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古代的政治制度专题专题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趋势:趋势:1.1.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2.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专题重点专题重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5.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6.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2 / 13重点重点 1 1:: :商周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王位世袭、公共权力2.商朝:神权政治、内外服制度(控制力有限)3.周朝(家国一体、族权政治)(1)分封制目的: 巩固

    2、西周的统治(封邦建国,以藩屏周)内容:“授土授民”对象:同姓亲族(主体) 、功臣、先代贵族义务:服从王室、派兵保卫、朝觐纳贡影响:形成森严等级序列;巩固王权,扩大西周统治区域;后期诸侯实力膨胀,割据混战(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注意: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影响: 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3)礼乐制度(周礼) :维系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形成森严的等级制

    3、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典题分析】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传贤”演化为“传子”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利用神权强化王权,故正确;夏朝王位世袭制标志着“传贤”演化为“传子” ,故错误;材料“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可见西周注重制度的创新,而非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故错误;材料西周宗法制是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正确;

    4、选择 A 项符合题意。3 / 13重点重点 2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前提:秦灭六国,统一中国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中央) :互不相属、互相牵制,权归于上(3)郡县制(地方)(4)选官与考核:军功授爵、殿最(5)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颁行秦律、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越族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4.影响: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典题分析】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

    5、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 ” 此处 “天下一大变局” 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答案】B【解析】从天下“共主”到君主“独制” ,体现了“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但这并非“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故 A 项错误;西周分封宗法社会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 ,而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皆由皇帝任免,体现出这一变局的本质是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故 B 项正确;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只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化,并

    6、非变局的本质内涵,故 C项错误;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只是这一变局的部分内容,而非本质内涵,故 D 项错误。重点重点 3 3:汉到汉到元元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演变(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汉代(1)汉初:郡国并行制(2)武帝:推恩削藩、酎金夺爵、设置刺史(3)东汉州成为地方行政单位,刺史成为军政长官割据混战2.隋:州县二级制4 / 133.唐:道州县三级制藩镇(割据)五代十国4.宋代:路府(州)县三级制(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地方精兵收归禁军,禁军一分为三:行政:派文臣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财政:置转运使,地方财赋除自留外运往中央及指定地点(2)影响: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

    7、权;形成“冗官” “冗兵” “冗费” ,国家积贫积弱5.元代:行省制(行中书省) ;宣政院管理西藏、宗教事务(二)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1.汉代:中外朝制度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唐代:三省六部制(1)内容: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2)影响: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代: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制4.元代:中书省一省制(最高行政机构)(三)选官制度与监察制度1.选官周:世卿世禄(标准:血缘)秦:军功授爵(标准:军功)汉(武帝后) :察举制、征辟制(标准:品德)魏晋:九品中正制(标准:门

    8、第)隋唐:科举制(标准:才学)明清:八股取士2.监察与谏议秦:御史大夫汉: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唐: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宋:中央设谏院;地方设通判【典题分析】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 (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5 / 13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两个中央设置的行政机构分别是汉代的

    9、中朝,清代军机处,二者都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出对地方统治和管理加强,故 A 项错误;二者都是辅助皇帝的中央机构,但军机处没有决策权,不是行政处置机构,故 B 项错误;军机处是跪受笔录,完全听从皇帝的命令,集权于皇帝一人,没有体现“分化事权”的制度,故 C 项错误;汉代中朝和清代军机处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有利于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故 D 项正确。重点重点 4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加强1.明代(1)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2)明成祖:设立内阁2.清代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注意:军机处非法定中央行政机构,是内侍机构;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内

    10、侍(秘书)机构往往演变成正式辅政机构。【典题分析】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 “御门听政” ()A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B 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D 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答案】B【解析】 “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故选 B 项; “御门听政”不一定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排除 A 项;内阁没有决策权,排除 C 项; “御门听政”体现了皇权对政务的参与,不利于减轻君主负担,排除 D 项。重点重点 5 5: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11、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汉代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与罗马、日本建立联系友好唐唐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唐与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之战宋宋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元元马可波罗来华6 / 13明前期明前期郑和下西洋明中后期明中后期至清中期至清中期倭寇侵扰沿海明军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冲突海 海禁闭关中俄雅克萨之战【典题分析】图 6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

    12、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 画不是材料关注的重点, 并且元朝时就已经出现文人画, 此画并不是新的类型, 故 A 项错误;明朝君臣将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解释为中国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 ,表明了朝廷用中国文化解读朝贡贸易贡品,故 B 项正确;明成祖虽派郑和下西洋,但并未解除海禁政策,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故 C 项错误;外国使臣进贡的奇珍异兽虽为外来物品,但却被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并没有形成新的观念,故 D 项错误。重点重点 6 6: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关系与边疆与边疆治理治理时期概况先秦以华夏民族为主体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秦汉1秦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汉初匈奴

    13、实力强大对其和亲汉武帝通过持续战争击败匈奴,初步统治西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元帝后通过和亲(昭君出塞)等方式与匈奴实现长期和平南北朝1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灭亡形成南北朝持续对立局面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7 / 13隋唐1突厥强大对北方边境形成威胁, 至唐太宗时击败突厥对其各部实现羁縻统治吐蕃统一青藏高原后与唐朝时而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时而战争争夺河西走廊两宋1北宋前期与辽、西夏持续战争形成多个政权对峙局面宋辽、宋夏议和(宋向辽夏交纳岁币) 后实现持续和平边境榷场贸易金灭北宋后与南宋时战时和两宋与云南大理政权维持和平与贸易关系元忽必烈改制汉化,民族不平等明与蒙古时战时和明末后金(清)崛起后与其

    14、持续战争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控制少数民族清与蒙古各部联姻、推行盟旗制度加强控制击败准噶尔部实现对西部的控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影响西南地区通过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和控制【典题分析】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A 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 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 实行家国同

    15、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 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答案】B【解析】据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选 B 项;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 A 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实施,体现不出“创新” ,排除 C 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控制的严格,排除 D 项。【重点突破【重点突破训练训练】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8 / 13的“天下” ,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

    16、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A 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 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 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 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220 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 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 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 法律制度非常严密3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

    17、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C 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D 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4明初开茶马互市后,私茶严重,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这些措施()A 改变了当地饮食习惯B 冲击了抑商政策C 旨在复兴古丝绸之路D 有利于稳定边疆5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 “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 内阁权势强大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 社会经济凋敝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6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

    18、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7 属国制度是两汉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的一种地方民族管理体制, 属国居民“因其故俗” ,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由政府任命属国都尉领护。这一制度()A 是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的延伸B 开创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先河C 使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向一体化D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8有学者把唐代的藩镇根据分布特点大致分为河朔型、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等,其中河朔型藩镇最基

    19、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 4 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这种藩镇()A 导致唐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 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C 形成源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大D 使唐朝迅速走向灭亡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9 / 139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

    20、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表 3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 2018 年全国高考历史 III 卷整理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6 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

    21、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8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4 分)10 (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 , “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 , “喜则连衡(横)10 / 13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

    22、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12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8 分)【突破训练答案与【突破训练答案与解析解析】1.【答案】D【解析】周天子是王权与神权的统一,而王室衰微后二者分离,到秦朝时淡化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这说明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故选 D 项;淡化天命观而不是逐渐消亡,排除 A 项;秦始11 /

    23、 13皇创皇帝名号,标榜自己功过三皇五帝,目的是淡化天命观,而不是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排除 B 项;只是淡化神权而不是神权不再与王权结合,排除 C 项。2.【答案】B【解析】根据“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可知,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详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 B 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与地方宗族势力无关,排除 A 项;秦代的竹简没有反映郡县制的具体推行范围,排除 C项;题干中竹简的内容主要与行政、财政相关,不能佐证秦代法律制度是否非常

    24、严密,排除 D 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可知,明经、进士出身的宰相越来越多,说明科举制逐渐得到认可,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这就进一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导致了世家大族的进一步衰落,故选 D 项;郡县制的设立已经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 A 项;科举出身的宰相数目增多不代表科举制完善并成熟,排除 B 项;题干只提及明经、进士出身者的数量增加,并未提及其主要负责的内容,排除 C 项。4.【答案】D【解析】据材料“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

    25、”说明明代通过控制茶马市,控制了重要的战略资源马匹,说明这一经济政策具有稳定边疆的重要战略意义,故选 D 项;据材料“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可知金牌信符是明朝用以控制边疆贸易的重要手段,没有涉及当地饮食习惯的改变,排除 A 项;抑商政策始终贯穿于封建王朝,排除 B 项;西宁并不在古丝绸之路上,排除 C 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 A 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

    26、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 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 D 项。6.【答案】B【解析】题干中先秦时期并未体现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 ”说明了“家天下”观念在各个时期都存在,故 B 项正确;先秦以后的朝代并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故 C 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族权与君主权力的关系,故 D 项错误。7.【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属国居民因其故俗 ,允许保留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这说明属国制度的实行缓和了游牧民族与中原

    27、政权的冲突,有利于缓解民族对立情绪,适应了边疆民族关系12 / 13复杂的形势,故选 D 项;材料中对属国制度的定义是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体制,而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主要是解决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冲突,排除 A 项;改土归流是明清以来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实行的废除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治理的改革,排除 B 项;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与材料中保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矛盾,排除 C 项。8.【答案】A【解析】据材料“河朔型藩镇最基本的特点是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由本镇拥立,如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前后凡五十七人,唐廷所任者仅 4 人,其余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或偏裨擅立” ,可知唐代时河朔型藩

    28、镇节度使大多自立,权力较大,中央集权削弱,故选 A 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发生的地方权力尾大不掉,与中央对抗的局面,排除 B 项;材料只提到地方节度使的任命情况,并不是地方经济实力,排除 C 项;藩镇割据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排除 D 项。9.【答案】(1)西汉,察举制。 (1分)魏晋:九品中正制。 (1分)相同点:选拔依据都注重品德; (2分)选拔途径都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 (2分)(2)积极: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2分)追求公平公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分)提升了从政士人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

    29、。 (任答点2分)消极: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分)(3)平衡利益;顺应民心;追求公平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与时俱进。 (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10.【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473.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