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465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3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立与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初年,武王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封姜尚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周初所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姬姓者五十五人,然其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稳定了政治局面B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以同姓分封为主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列历史图表中你能获取的主要历史信息是时间人物主要活动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给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 651 年齐桓公首先称霸公元前 356

    2、 年商鞅进行变法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文明的多样性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开放与繁荣的时代3 我国现代考占学诞生的标志是 1921 年对仰韶文化遗迹的考察。 仰韶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4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A私有财产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发展C农业畜牧业产生D阶级和国家产生5春秋时期,天子正妻称为后,庶妻被称为次妃、嫔、世妇等。诸侯之正妻称夫人、元妃,庶妻为如夫人、次妃或二妃、下妃等。这一规定A反映出周天子大宗地位逐渐丧失B有利于家国内外的宗法化管理C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已名存实

    3、亡D说明权力继承世袭化开始形成6 孔子说: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万民7韩非子认为,作为君主,应具备虚静之德,才能以静制动,才能用众,才能公正执法。同时他还主张“赏罚可用, 则禁令可立治道具矣, 君执柄以处势, 故令行禁止”。 由此可知,韩非子的主张A适应了建立君主专制的需要B代表了下层劳苦大众的利益C传承了儒家的政治传统D强调统治者要无为而治8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

    4、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9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10西周时“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使

    5、用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11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C较早建立了官僚制D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12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13在秦汉到明清的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中,县级政府是封建

    6、国家的基础,职能齐备,担负着贯彻执行朝廷的法规政令,向朝廷提供度支、物资及兵源任务,承担着平赋役、听诉讼、兴教化、劝农桑、教孝道、签仿风俗、鼓励节俭、祈神祭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切具体事务,由此可知县制A导致地方势力极力膨胀B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权力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D破坏了中央与地方的平衡14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是宗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D实现了对全国

    7、的直接管辖15对于“地不过千里”的秦国来说,横扫六合之后秦朝面对的是一个地域广周、民风复杂的国家为此,秦朝A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B沿袭了前代政治制度C强化了中枢管理体系D推行郡县制监察地方16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17下表为史籍中有关汉代经济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记述出处鲁人曹邴氏,“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史记货殖列传“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汉书伍被传“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

    8、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A商业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B商品经济取得一定发展C交通便利推动了商业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繁荣18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科技发明的工艺流程,该发明是浸沤捣碎石灰水浸泡 舂捣成浆洗涤打槽 压平晾晒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印刷术19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实行“告缉”,鼓励民间相互告发,规定将所没收违法商人资产的一半奖励给告发者。这种做法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B开启了抑商思想先河C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D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20中国古代许多杰出人物如司马迁、霍去病、张骞、班超等,他们的事迹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熔铸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生活的时代是A汉

    9、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二、材料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期,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迟,多在边地。战国时期,边地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统一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汉承秦制,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州”。此时的州仅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察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属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宫僚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

    10、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 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 年第 3 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至东汉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实质所具有的特征。(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详解】材料中西周初年所封的诸侯,或因德行高尚、或因功勋卓著,所封之地域较大,而后所封的诸侯, 虽贵为宗室, 但“地上不过百里, 下三十里”, 说明西周分封制下有严格的等级

    11、限制,故选 B 项;稳定政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 项;齐国并非周的宗室,且周初所封诸侯有几百人, 同姓者也只有五十五人, 排除 C 项; 材料不能反映宗法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信息,排除 D 项。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C 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原始人类,A 排除;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样性,B 排除;D 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故选 C。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仰韶文化遗迹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B 项正确; 仰韶文化因 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并非辽河流域的文化遗迹,A 项错误;仰韶文化

    12、分布在黄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C 项错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不在珠江流域,D项错误。4C【详解】人类文明产生前,在一些地方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等动物,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并传播开来,故选 C 项;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排除 A 项;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在农业畜牧业产生之后,不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排除 B 项;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和国家,排除 D 项。5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天子正妻及庶妻的称呼与诸侯之正妻及庶妻称呼不一样,结合知识可知,这是宗法制下尊卑、等级的严格体现,这一规定有利于家国内外的宗法化管理,故选

    13、 B;综上所述可知 ACD 的说法都与题干无关。6A【详解】材料反映出孔子、孟子主张君主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不能过度剥削和压迫百姓,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主张,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法治、礼法并用等方面内容,故排除 B 项;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排除 C;教化万民是孟子的主张,其强调统治者要从思想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D。7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韩非子主张强化君主的权威,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A 正确;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 排除;材料与儒家思想无关,C 排除;D 是道家的主张,排除。故选 A。8C【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人们

    14、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 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C 项正确;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 A;对天的观念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天道观的衰落,排除 B;成熟的说法不能体现,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人性论,排除 D。9C【详解】孔子重新诠释周礼, 通过强调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 这是为了使礼制与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相适应,故答案为 C 项;孔子主张“贵贱有序”“爱有差等”,并没有淡化礼制中的等级观念,排除 A 项;孔子重新诠释礼制来规范社会秩序,不是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排除 B 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墨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排除 D 项。10B

    15、【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使用,使生产力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越,因此出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现象,B 正确;ACD 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B。11C【详解】材料所述政治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 秦之所以能够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在于秦国彻底实行了统治机制转变,即较早实行了官僚制,用之取代了传统的贵族世袭政治,从而比较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故选 C 项;三公九卿制是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来的中央官制,排除 A 项;材料并未反映出秦统一过程中来自内外挑战的信息,排除 B 项;D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夸大了秦实行官僚政治的影响,故排除。12D【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

    16、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该制度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可知,该制度为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被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影响深远,故项正确;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故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封邦建国,维护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项排除;君主专制是强调君主独裁的统治方式,与材料不符,故项排除。13C【详解】由材料可知,县级政府协助中央管理地方,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 C 正确;材料

    17、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 导致地方势力极力膨胀、 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权力和破坏中央与地方的平衡说法错误,ABD 排除。故选 C。14B【详解】根据“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可以看出,其不允许臣子给皇帝定谥号,反映出皇帝的无上权威,B 正确;古代谥号制度仍然存在,排除 A;材料不能得出与宗法制有必然的联系,排除 C;材料与地方无关,排除 D。15A【详解】根据“横扫六合之后秦朝面对的是一个地域广阔、民风复杂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应对这一复杂形式,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 A;秦朝没有沿袭前代政治制

    18、度,排除 B;强化中枢管理体系与加强地方管理无关,排除 C;郡县制是地方行政体制,不是监察地方的体制,排除 D。16C【详解】根据所学,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都是维护统治的手段,C 项正确;分封制并没有中央集权,排除 A;周代不是封建社会,排除 B;D 项不符合西汉,排除 D。17B【详解】根据“俯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遍郡国”。齐刁间“逐渔盐商贾之利”“连车骑,交相守”“起富数千万”“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可得出汉代商业有所发展,富商众多,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排除 A;材料与交通无关,排除 C;材料涉及到商业,并没有指长途贩运,排除 D。

    19、1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这项科技发明的工艺流程是:从“浸沤捣碎石灰水浸泡”到“舂捣成浆洗涤打槽”再到“压平晾晒”。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流程,故 B 项正确;指南针用于指示方向,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A 项错误;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这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这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19C【详解】根据材料“鼓励民间相互告发, 规定将所没收违法商人资产的一半奖励给告发者”可知, 汉武帝时期鼓励民间告发违法商人, 并没收违法商人资产, 这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 C 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主要针对的是私营工商业者, 不是针对

    20、地方割据势力, 并且工商业者与地方割据势力无直接关系,A 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抑商的思想,但“开启了”的表述错误,B项错误;材料所述措施主要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而不是针对对外贸易,不能抑制对外贸易的发展,D 项错误。2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霍去病、张骞、班超等杰出人物生活在汉朝时期,A 项正确;唐朝并非司马迁、霍去病、张骞、班超等人生活的时代,B 项错误;司马迁、霍去病、张骞、班超等人生活在汉朝而非宋朝,C 项错误;司马迁、霍去病、张骞、班超等人不是明朝时期的杰出人物,D 项错误。二、材料题1 (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出现郡县制雏形;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

    21、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继续实行州、郡、县三级制。(2)实质: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特征: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官员由世袭到君主任命。(3)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 ;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详解】(1)演变: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春秋时期,郡县制开始萌芽”得出春秋战国时出现郡县制雏形;根据“秦统一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到东汉时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得出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继续实行州、郡、县三级制。(2) 实质: 根据“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得出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特征: 根据“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得出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根据“在官僚制时代都必须通过任命”得出官员由世袭到君主任命。(3)积极作用:根据所学,可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确立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基本模式等角度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465.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