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442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35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新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上册第七单元1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单选题1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无亡日,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也端赖报章之力。据此可知A 舆论宣传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B 五四运动是报纸宣传掀起的革命C 报刊宣传有利于民族进一步觉醒D 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21919 年 3 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A 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B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C 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D 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31919 年以前, 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 ,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1920 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这说明A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 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4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A 独立工人运动

    3、的兴起B 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C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D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5有学者认为,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材料主要说明A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B 五四运动推动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C 先进的中国人采用多种形式救国道路D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处于混乱迷茫6下表是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思想观点的变化情况。五四运动前五四运动后对帝国主义的看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一好人”,大同盟(国际联盟)果然成立

    4、,那秘密条约,不正当的借款,过分的军备,强国的跋息,都不能够存在。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都成了空话。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即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即资本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对人民群众的看法群众意识,每喜从同,恶德浊流,惰力甚大。非有先觉哲人,力抗群言,独标异见,则社会莫由进化。必有一班糊涂的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 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以上变化表明五四运动A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B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C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D 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71919 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在上海讲演时倡导:

    5、学生自主自治,注重平民教育,实行社会服务,遭到不少教师和官员的消极抵制。1920 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长沙讲演时认为:改革中国政治最好是采用苏俄方法,不宜用西洋民主政治,一时大受欢迎。两人演讲的遭际不同,原因不包括A 杜威学生自治的主张挑战了教师的权威地位B 罗素的演讲契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传播趋势C 中国外交失败使国人对西方的民主深感失望D 国人尚未意识到平民教育是救国的当务之急8五四运动的爆发给列强尤其是日本极大的震撼。“5 月 5 日的大阪朝日新闻发表了排日学生暴动等文章;6 月 7 日的报道,更是将中国学生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这表明五四运动上册第七单元2A 体现了盲目的排外意识B 目标直

    6、指日本的侵略行径C 彰显了空前的民族团结D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9青年毛泽东曾著文指出,辛亥革命只是留学生、会党、新军等所为,与“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还算不上是一种“民众的联合”,而五四运动则产生了全国民众“大联合”的动向和趋势。毛泽东旨在A 肯定民众力量B 批判国内舆论C 反省辛亥革命D 推进五四运动10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不可”,“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旨在A 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B 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C 抨击军阀的黑暗统

    7、治D 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11据统计,从 1919 年 5 月到 1920 年 12 月,前后有 20 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 1900 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A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B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C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D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12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说明李大钊A 纠正了马克思主义失误

    8、B 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C 进行了理论中国化探索D 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1320 世纪 20 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 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发展本身的长处。 二梁都督促国人: “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A 新文化运动启蒙B 一战的理性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播D 西学东渐的深入14五四运动后,全国成立了多个马克思主义社团,如新民学会“以俄国事情急待研究”,遂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希望通过考察、研究,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来改造中国社会,开辟一个“黄金时代”。这反映了当时A 俄国革

    9、命形势十分危急B 探索救国道路出现新突破C 学习俄国革命已成共识D 共产主义小组已广泛建立15有学者认为 1917 年到 1921 年中国人“改信马克思主义既涉及信仰者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涉及其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同时又与其对学说的理解相关。”对“中国现实的认识”理解最准确的是A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鼓舞B 亟需对中国的国民性进行改造C 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近代中国和俄国基本国情相同161945 年,边区推广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讲义对唐太宗评价颇高。但很多教员认为 “从人民的立场去看,评价不能只讲一面”“唐太宗出发点是为了巩固统治,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仍被剥削得很厉害”。这反映出A 边区

    10、的阶级斗争形势极其严峻B 讲义作者的立场偏向于国民政府C 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历史教学D 历史教育服务于抗战形势的需要17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激荡下,重觅价值理想和社会改造道路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俄国为目标,开始了探求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善最美最新最合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尝试。这一“尝试”A 由工农无产阶级领导发起B 符合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C 放弃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D 仅局限于学术思想的介绍18影响下表中革命纲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会议时间革命纲领(节选)中共一大19217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中共二大19227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11、,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上册第七单元3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 已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C 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实践D 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19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最终取得胜利。下列能够反映这一趋势的是ABCD20在 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材料说明当时A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间的关系十分紧张B 共产党对当时国民

    12、党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C 资产阶级已经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D 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判断严重错误211922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中国共产党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 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B 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C 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D 系统地阐述革命动力问题221929 年 4 月,红四军第四军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发布了 134 条标语,主要包括“针对国民党以及帝国主义、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及任务、目前时局、共产青年团和青年妇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这些标语的发

    13、布A 有利于土地革命斗争顺利开展B 壮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C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D 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23下表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地农户(占全部农村人口 45%)的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成分占有亩数占人口百分比(%)占地百分比(%)有地人口农村人口(一)贫农110441986(二)中农10302410813(三)富农3050188119(四)中小地主50100940519(五)大地主100 以上512543A 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B 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性减弱C 拥有土地者成为国民革命对象D 国民大革命导致土地集中较严重2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

    14、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国共关系破裂后,该观念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谈出,而共产党则继续高举反封建的旗帜开展反缠足运动。这反映出A 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B 新文化运动对国共两党的影响不同C 国民党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反对放足D 中共坚持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统一25下面为近代中国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这一战争上册第七单元4A 表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B 行动上实践了新三民主义思想理论C 成为敌后根据地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 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261926 年 8 月,国民政府重申,北伐各军设立党代表,党代表原则上由文人和中共代表担任。党代表的任免权归属于以

    15、蒋介石为部长的军人部,而总党代表注精卫不再拥有任免权。同时规定各军命令需党代表和军事长官同时签署,方才有效。这一举措A 使国共两党革命目标完全趋向一致B 缓和了国民党内各派势力的矛盾C 削弱了国民党在国民革命中的影响D 破坏了国民革命的党派合作基础27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神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柚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 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B 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C 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D 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28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92

    16、4 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中则提出要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用民族精神来救国。这一转变A 突显了反帝反封的斗争目标B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 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D 体现了其民族平等的观念291926 年 1 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通过了规定最高租额及最低谷价的决议,对地租做了一定的限制。同年 10 月举行的国民党中央与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又通过了国民党政纲决议案,以“减轻佃农佃租百分之二十五”为国民党政纲。这些决议A 改变了土地制所有权的归属B 有利于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 贯彻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 满足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30下图是某一时期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一元面值纸币。这一发行货币的

    17、举措A 巩固了苏维埃的政权B 维护了江浙金融稳定C 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D 抵制了美国经济侵略311928 年 7 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A 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B 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C 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D 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32下表为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上册第七单元5时间活动结局1928 年中国与比、意、丹、

    18、葡、西签订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执行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废除与德日意的不平等条约执行1942 年多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进行谈判未果1943 年中国与美英多国签订新约,废除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运权、驻兵权等和辛丑条约执行A 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B 从法理上结束了列强在华特权C 通过法律手段抗击外国侵略D 积极以外交途径维护国家权益331934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海关出口税则规定:果类、火柴、棉织物等 88 种产品免税,蛋类、油类等 50 种产品减税。这次修订税则的历史背景是A 围剿红军即将完成B 各国争夺国际市场C 日本大

    19、举侵略中国D 国内局势和平安定34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部分),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1930 年374 万317%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1933 年3 万487%A 国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妇女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B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轻工业获得迅速发展D 清朝末年废止缠足等法令的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35下表为民国二十年至二十四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进出口时间国别进出口时间美英日进口民国二十年71%44%55

    20、%民国二十一年66%40%56%民国二十二年17%70%39%民国二十三年2664%16%87%民国二十四年45%50%84%出口民国二十年80%939%3189%民国二十一年47%99%2727%民国二十二年37%79%61%民国二十三年58%58%16%民国二十四年50%11%79%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出版A 国家干预政策助推美国扩大对华的进出口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英国贸易受阻主因C 国力下降导致日本对华贸易遭受列强挤压D 列强侵略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萎缩36土地革命时期,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之工具,消灭封建势力是反帝的必由之路;抗战时期,提出凡反法西斯、援华

    21、国家都不是帝国主义;“二战”结束后,认为应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与美帝国主义斗争。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 根据时局调整策略适应革命形势变化B 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断深化与成熟C 主张联合民主力量建立反帝统一战线D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内涵不断变化371934 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践行B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走向高潮上册第七单元6C “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全党共识D 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38下表是中

    22、国革命档案里收藏的一份文件(1)组织并巩固苏维埃中央政府,以此作为号召群众与国民党政权相对抗的一面旗帜; (2) 使红军强大到在将来依照军事、 政治的环境而能够占领一个或几个工业的、行政的中心城市;(3)把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浪潮扩大到新的区域去;(4)加紧组织和推动城市工人的大规模政治斗争。这一文件精神的贯彻A 阻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 强化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 脱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D 巩固了根据地红色政权的地位39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A 论

    23、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B 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C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D 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401935 年 10 月,在吴起镇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明确指出:“一个历史时期已经完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新的任务就是“要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要把土地革命与反帝直接结合起来。”这说明A 红军长征实现了胜利会师B 民族矛盾促使中共拥蒋抗日C 中共仍实施民主革命纲领D 土地革命是中共的核心任务41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支部组织建设。此后,像贺龙这样的革命军人和大批农民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内农民比例从中共五大(1927)的 187%激增至六大(1928)的

    24、776%。这一情况说明A 中央重视扩大群众基础B 土地革命取得重大成效C 党的阶级基础发生转变D 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42“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这一现象推动了A 工人运动走向新高潮B 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 南方革命根据地巩固D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43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 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B

    25、 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C 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D 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441928 年 6 月,斯大林在会见瞿秋白、苏兆征、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时指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不断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现在的形势不是高潮,而是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斯大林的这一看法A 希望中国借鉴苏维埃革命的经验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创新C 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性质和形势D 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和支持451933 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 1/3 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 9

    26、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A 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 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C 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 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461927 年 12 月,工农革命军在宁冈砻市创办了军官教导队,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井冈山红军学校,主要负责训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员,其中政治课占 40%,军事课占 60%,除此之外,还设有识字课。据此可知,当时的红军学校A 开创培养军事人才的先例B 巩固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 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 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外交人才47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会议,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27、。材料表明红军长征实现了上册第七单元7A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民族革命任务的转变C 革命发展区域的转移D 革命领导核心的调整48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 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B 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 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D 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二、材料阅读1(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战以前,“以主张仿效西

    28、洋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固守中国习惯者为旧”,之后一变而为“以主张创造未来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维持现代文明者为旧”。到 1919 年底,谈论、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才成为一种时髦。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恋爱自由”“劳工神圣”的口号,都开始普遍出现于社会。五四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主义时代”。1920 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改造中国需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一个西潮冲击下的反应,还是一个更多带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从戊戌维新起中国人就在寻求根本性的改变,则那一系列阶段性转变,应是对何为文化之“根本”的认识在步步深入,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文化的认知。据罗志田体相和

    29、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等材料二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 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人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

    30、期名人谈五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9 分)(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4 分)2(13 分)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 月 4 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

    31、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在 6 月 3 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

    32、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6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4 分)(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3 分)上册第七单元83(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运动按下面 3 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

    33、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中国的一场灾难;共产党的解释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洪晓楠、 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 3 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 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4(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

    34、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挽救国家危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间断过。然而,历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也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好,鼓吹爱国救亡和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也好,一次次奋起,又一次次失败。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孙中山曾经描述当时中国的状况,“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辛亥革命前革命党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仍未

    35、超越狭隘的国内民族矛盾的视野。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原本中国国内激烈的阶级斗争、党派斗争、派系斗争统统退而成为社会次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全体同胞必须共同面对的首要任务。抗日英雄杨靖宇处在日军的包围之中,宁死不降。1938 年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但是中国军队伤亡的热血男儿也有两万之众。工农兵和广大海外侨胞、民族企业家、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社会士绅、少数民族等等,都有爱国的表现。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觉醒角度概括五四运动“里程碑”的意义。(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民族觉醒的影响。(6 分)5(12 分)近代以来,中国

    36、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材料二这以前, 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 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

    37、,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 年 10 月)(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民族觉

    38、醒的主要表现。(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主要影响。(5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是如何推动“真正的新中国国家”走向形成的?(3 分)6(16 分)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册第七单元9材料一从 1904 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 1910 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 24 个。工商业者在拥护政府“振兴工商”政策的同时,强烈反对政府的害商行为,要求“速开国会”、分享政权。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

    39、社会教育变革。摘编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武汉成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 年底,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轰动世界的大革命在这里进入高潮,继而大革命在这里彻底失败,继而土地革命又从这里开始。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曾是赤都材料三1957 年 10 月 15 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

    40、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 年 2 月 6 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轰动世界的大革命”能够在武汉进入“高潮”的历史条件。(6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6 分)7(14 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

    41、的点名批评。1930 年 6 月 9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 甚至能够夺取城市, 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 因此, 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 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美】费正清伟大的

    42、中国革命(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8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4 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2 分)8(16 分)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 1 月到 3 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

    43、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乌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渡,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匪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材料二1936 年 2 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

    44、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材料三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 月初在从卓上册第七单元10克基翻阅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 2 师第 6 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 6 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

    45、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统区报纸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特点及原因。(6 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有何不同?(4 分)(3)依据材料,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6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CDCC6-10DDDAD11-15CCBBC16-20CBABB21-25BAADB26-30DCBBA31-35BDBBA36-40AACAC41-45ACDCA46-48BCC二、材料阅读1.答案:(1)新进展: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主张得以流行与普及;

    46、“新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不再视新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从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主到多元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文化的整体转型加快。(任答三点,6 分)原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持续探索。(任答三点,6 分)(2)(国民党)观点: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答成“五四运动是国民党促成的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学生参加政治运动不利于教育发展”亦可)。立场:一党专政

    47、的立场。(3 分,观点 2 分,立场 1 分。下同)(中共)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3 分)(胡适)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立场:自由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3 分)(3)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全面、多角度;比较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揭示因果关系;阶级分析法。(言之成理即可,任答两点,4 分)2.答案:(1)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群众基础广泛。(3 分)成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 分)(2)事件:工人阶级

    48、登上政治舞台。(1 分)影响: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3 分)(3)理解: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 (3 分)3.答案:看法:五四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五四运动诠释的多元性。(2 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上册第七单元11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之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激进反传统运动,自然遭到文化保守主义派、有传统情结的人的批判和反对,认为它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裂,是中国的

    49、一场灾难;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而“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说法具有合理性。由于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社会改造运动,是各种力量合力推动的一场运动,这就决定了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对五四运动诠释与评价呈现出多元性。(10 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答案:(1)意义:凝聚了前所未有最广泛的革命力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任答三点,6 分)(2)影响:增强了中

    50、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了国人牺牲小我的献身精神,促进了民族觉醒;国内各政治势力合作抗日,拓展了民族主义视野。(6 分)5.答案:(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浅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3 分)表现:兴起救亡图存运动,进行政治变革(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1 分)(2)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彻底反帝反封建。(2 分)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创造条件。(3 分)(3)抗战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中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任答三点,3 分)6.答案:(1)历史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442.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