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材料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卷-【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九 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 单元测试 2019 统编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九单元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共共 20 小题小题)1.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 20 世纪 50 年代的年画入社 ,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景。它主要反映了()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B 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行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A 带动其他部门发展B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 提高中国国防实
2、力D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主要是为了()A 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 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C带动相关部门发展,实现经济腾飞D 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解放农村生产力,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其实行的范围是()A 少数民族地区B 全国C 新解放区D 内陆地区5.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实力已超越美国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消失C
3、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D 中国推行灵活正确的外交政策6.一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说:“万隆会议对彻底摧毁殖民主义和促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块不朽的丰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万隆会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B 万隆会议彻底摧毁了 15 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世界体系C 万隆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 万隆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 土地改革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 粉碎“四人帮”D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8.下面漫画爆炸
4、声中除旧创作于 1966年,该漫画反映出当时中国()A 成功步入航天时代B 尖端科技领先美苏C 国防能力已大大加强D 开始打破大国核垄断9.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进入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A B C D 10.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 B C D 11.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5、()A 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B 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C 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 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2.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共八大提出了 ()A 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B “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3.“作为新中国一项重要的外交原则,它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既
6、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这一原则的核心是()A 求同存异B 和平共处C 不结盟D 独立自主14.以下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的是()A 土地改革的开始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三大改造的进行15.分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C 新中国完成土地改革D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6.国务院批复自 2016 年起,将每年 4 月 24 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下列科技成就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7、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D “南优 2 号”杂交水稻首次培育成功17.20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8.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
8、协议的签署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 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19.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20.1971 年 10 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
9、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 7 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 西欧欧各国已摆脱美国的控制B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 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D 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5 小题小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摘编自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
10、边倒”方针的形成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 4 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哪些因素。
11、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 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 1952 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58 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
12、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3(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6 分)23.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9 年 1 月,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
13、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
14、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呈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并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
15、内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反应及原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 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二1952、1957 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材料三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
16、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人民日报社论(1957 年元旦)(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归纳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 1956 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