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415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5.3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新统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D行政效率降低2有学者认为北魏改革以公元 490 年为分期,前一阶段是冯太后主持,后一阶段是孝文帝主持;也有学者反对这种认识,认为北魏改革具有连续性,不能把孝文帝排除在前期改革之外。据此可知A北魏改革措施有阶段性区别B北魏改革措施具有连续性C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理解不同D史料类型决定史料证史的价值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

    2、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并存许多政权,也出现了短暂统一的局面。图示中口代表的政权是A西汉B三国C西晋D北魏4“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A改鲜卑姓为汉姓B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C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5十六国时期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 例如: 匈奴政权前赵的刘渊“ 史记 、 汉书 、 诸子, 无不综览”,鲜卑政权前燕的慕容觥“尚经学,善天文”,氐人政权前秦的苻坚“博学多才艺”等。这

    3、种现象A有利于巩固儒学的正统B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C导致了九品中正制确立D受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6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7下表是史籍有关于唐代互市的记载,据此可知,唐代互市是记述出处唐高祖武德八年(625) ,“吐谷浑、突厥各请互市,诏皆许之。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唐会要“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薔綵(綵,彩色丝织物) ,自外并不得交易。”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

    4、31)九月,吐蕃遣使入唐,“请于赤岭(今青海湟源县西日月山)为互市,许之。资治通鉴“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明史食货志A唐朝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贸活动B保障唐朝边境永久和平的方式C中原民族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商贸活动D民族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活动8“贞观七五年公主嫁到吐薔,加强了中原与吐幕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A唐蕃和亲的意义B唐太宗的开明C贞观之治的表现D中原与吐蕃的友好9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天宝元年(742 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 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北方373665286688776.836.

    5、52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10 新唐书载:“凡(官营)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至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正月为短功。雇者,日为绢三尺。”此举意在A遵循农耕规律B发展新型经济C保证官坊生产D垄断销售市场11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这反映出,当时A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B杜绝了考官的徇私

    6、舞弊C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D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12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13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 门下省掌驳正违失, 意在二者“以相检察”, 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监督宰相执政C明确三省分工D完善中枢体制14 北宋时期, 科举考试进行改革

    7、, 考试内容趋向多样化, 进土科由以诗赋为主转变为经义、诗赋、策论并重。读书人光凭背通儒家经典或擅长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只有开拓知识面、 培养独立见解和分析能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科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由此可知北宋科举改革A使人才的选拔得到保证B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力量C进一步提高了儒家经典地位D有利于选拔真正的治国人15唐朝应举者在参加礼部正式考试前,往往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以加深对己印象,称为“行卷”,亦称为“求知己”。这类行为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科举制度A有待进一步完善B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C注重公正公平原则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16下表所示为唐宋时期科举出身社会阶层统计情况。由表可知,唐宋时

    8、期类别士族小姓寒族武则天时期63.3%11.2%25.5%唐代晚期65.3%5.2%29.5%北宋时期13%28.6%58.4%A门阀政治开始走向衰微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C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增强D庶族地主权力日益增强17唐代科举考试没有出身门第的限制,考生可自行报名投考。这一做法A选拔了优秀官员B扩大了统治基础C强化了士族特权D固化了社会阶层18 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 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A科举制完全取代九品中正制B社会各

    9、阶层流动性增强C理学影响宗法观念日益淡薄D家谱社会功能逐渐衰退19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A小纂B隶书C楷书D草书20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了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A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C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D佛教逐渐儒家化发展二、材料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道武帝拓跋圭

    10、368409宣武帝元恪500515太武帝拓跋焘424452孝明帝元诩516527献文帝拓跋弘466471孝庄帝元子攸528531孝文帝拓跋宏471499孝武帝元修532534材料二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 ,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司法改革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分

    11、析北魏改革的显著特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详解】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 D。2C【详解】历史理解是人们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主观认识, 从材料信息来看, 对于北魏改革的分期存在不同看法,说明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理解不同,故答案为 C 项;A 项属于材料中的第一种观点,B 项属于第二种观点,均不是对材料信息的总体概括,排除 A、B 项;材料没有反映史料类型对于证史的价值,排除 D

    12、项。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结束了三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因此 C 正确,ABD 排除。故选 C。4B【详解】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规定,三十岁以下的朝中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止用鲜卑语,如故意不使用汉语,将给予降职或罢黜处分,据此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孝文帝改革中“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的内容,故 B项正确;材料与“改鲜卑姓为汉姓”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故 C 项错误;“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与材料主旨不符,

    13、故 D 项错误。5B【详解】依据“十六国时期到北朝, 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 一些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可见这种现象有利于增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有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减少民族隔阂,从而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B 正确;儒学只是这些北方政权君主具有汉文化造诣的表现之一,A 排除;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但题干没有体现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C 排除;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有利于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但是前赵、前秦、前燕这些政权都是在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之前,因此不能说都受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 排除。故选 B。6A【详解】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载地方

    14、官吏的薪俸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 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和唐代中期后,地方节度使掌握财政权有关,即地方势力膨胀,故 A 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故 B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官员薪俸的降低,故 C 项和材料无关;高出部分是合法收入,不能说明地方官吏贪腐,故 D错误。7D【详解】材料“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唯得用帛练(练,白色熟绢)薔綵(綵,彩色丝织物) ,自外并不得交易”体现的是唐代互市行为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发展,D正确;材料中的互市是民间行为,A 排除;B 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也有少数民族作乱,排除;吐蕃位于西南地区,

    15、C 排除。故选 D。8A【详解】根据题干中提到的“贞观十五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故材料中评述的是唐藩和亲的意义,A 正确;BCD 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 A。9D【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唐朝天宝到元和年间,南北方户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有关,说明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故选 D 项;材料不能体现人口的迁移,排除 A 项;从材料信息看,南方户数减少,排除 B 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 C 项。10C【详解】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的规定,这有利于保证官坊生产,

    16、故选C;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没有涉及农业,故排除 A;官营手工业不属于新型的经济形态,故排除 B;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 材料规定不是为了垄断市场, 故排除 D。11C【详解】根据“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可得出其强调科举考试的保密性,反映出其管理日益严密,C 正确;实现的说法错误,排除 A;B 项太绝对,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理学,排除 D。12D【详解】材料信息是, 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 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这实质上反映出进士的功名比举人的功名更具威望,故

    17、D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故 A 错误;材料没有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的信息,故 B 错误;出身等级不可能决定行政能力,故 C 说法错误。13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初设置中书省、门下省,分别掌管诏令的草拟颁发和对诏令的审核封驳,目的是使两个机构相互监督和协调,从而减少决策失误。但由于中书省和门下省各自不能“舍已从人”,运行不久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唐太宗又增设政事堂,让中书、门下两省先于政事堂共同议定,然后再去实行。政事堂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进而使中枢体制进一步完善,故 D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未体现强化君主专制,

    18、故 A 项错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中书、门下两省,未反映三省分工,故 C 项错误。14D【详解】材料强调由重视诗赋到诗赋、策论并重,并没有进一步提高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是有利于选拔真正的治国之才,D 正确,C 排除;AB 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 D。15A【详解】从材料反映的通过向达官贵人投呈作品加深印象, 从而影响录取结果来看, 说明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还存在可能损害公平公正的人为因素,有待进一步完善,故答案为 A 项;科举制不重视家世和道德,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平公正,排除 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能够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作用

    19、,排除 D 项。16C【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从武则天到北宋,士族出身的社会阶层比例下降,寒族的比例明显上升,说明科举制下,社会阶层流动加快,C 正确;A 错在“开始”,排除;题干涉及的是同一阶级,排除 B;题干只能说明阶层流动,不能得出权力强弱,排除 D。17B【详解】根据“唐代科举考试没有出身门第的限制,考生可自行报名投考。”可得出广大学子都能参加科考,这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故 B 项正确;科举并不一定能选拔优秀的官员,排除 A;科举制削弱了士族的特权,排除 C;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 项错误。1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修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

    20、功能已经逐渐丧失,这主要和科举考试促进了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强有关,故选 B;A 项中“完全取代”表述太绝对,错误;宋朝以后“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体现了血缘宗法观念,排除 C;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家谱的社会功能并没有衰退,排除 D。19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属于楷书,故 C 正确;小篆盛行于秦代,故 A 错误;隶书盛行于汉代,故 B 错误;唐代的张旭、怀素精于草书,故 D 错误。20D【详解】根据“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了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可以看出,当时的佛教中

    21、加入了中国传统的儒学的内容,反映了佛教逐渐儒家化发展,D 项正确;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排除 A;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 B;材料不能得出频繁,排除 C。二、材料题1 (1)变化:谥号多采用孝字;拓跋氏改姓为元氏。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 ;改汉姓。(2)措施:制订成文法;加强司法监督。特点:全面学习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法律,以法治国。【详解】(1)变化:从谥号变化来看,可归纳出谥号多采用孝字;从姓氏来看,可归纳出拓跋氏改姓为元氏。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变化体现的是的措施是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 ;改汉姓。(2)措施:根据材料“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可归纳出制订成文法;根据材料“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可归纳出加强司法监督。特点: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全面学习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法律,以法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415.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