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34392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材料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西汉 东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巩固 2019 统编 高中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第 4 4 课课 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单元单元课标课标要求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的特征;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孔子、老子学说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认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一、西汉的建立与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1 1、西汉建立:、西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2 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含义含义:汉初统治集团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

    2、治”。 “与民休息与民休息”的原因的原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3 3、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西汉初在地方上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后果:给汉王朝的统治稳定埋下了隐患。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发生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直因(直因: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 结果结果:三个月内被平定)。二二、西汉的强盛:、西汉的强盛:1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 1)政治政治上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设置中朝,削弱相权;察举制选官;设置刺史,监察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2 2)经济经济上上:改革币制,制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3、;抑制工商业,征收财产税。(3 3)思想思想上:上: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影响影响: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并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 2、汉武帝稳固边疆汉武帝稳固边疆、开拓疆域开拓疆域:措施措施:三次出击匈奴:将领河西走廊设郡:哪些张骞出使西域:意义设置西域都护府:时间东南沿海和西南民族地区。 效果: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三三、东汉东汉的兴衰的兴衰:1 1、西汉灭亡西汉灭亡:时间、原因2 2、王莽改革王莽改革:目的、结果及原因3 3、绿林绿林、赤眉起义赤眉起义:4 4、东汉建立:、东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5 5、光武中兴:含义、光武中兴:

    4、含义: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原因原因/ /措施措施:政治上: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清查全国肯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思想上:重视儒学。6 6、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根源、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根源于于专制皇权的强专制皇权的强化);清议;党锢之祸。化);清议;党锢之祸。7 7、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豪强地主势力发展:8 8、黄巾军起义:、黄巾军起义:时间、人物、宗教、结果及影响四四、两汉的文化:、两汉的文化:1 1、史学:、史学:史记史

    5、记 :时间、作者、概况汉书:汉书:时间、人物、地位2 2、文学:、文学:汉赋:汉赋:含义、特点、代表作家乐府诗:乐府诗:含义、特点、代表作五言诗:五言诗:特点3 3、科技:、科技:黄帝内经:时间、地位神农本草经:时间、地位九章算术 造纸术:时间、人物、意义其它:周髀算经、候风地动仪、伤寒杂病论、“麻沸散”、汜胜之书 、四月民令。【教材点拨教材点拨】1.阅读教材 P20“史料阅读”:分析“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提示:汉初减轻苛捐杂税,与民休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2.阅读教材 P21 的“思考点”: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提示: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

    6、权。为此,汉武帝建立刺史监察制度。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3.阅读教材 P21“史料阅读”:分析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原因及实质目的。提示:原因:各种学说盛行,扰乱人们的思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实质目的:用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和国家的统一。4.阅读教材 P23“学思之窗”: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提示:(1)汉赋辞藻华丽,将汉代的恢弘气势发挥到了极致。(2)汉乐府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3)五言诗语言朴实押韵。【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

    7、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8、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

    9、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6.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髙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7.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 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 “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部科技著作是()

    10、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授时历D.本草纲目8.后汉书宦者列传中记载“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对郑众封侯信任。”此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者决定政局。这表明()A.皇帝在与外戚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B.皇帝唯有借助宦官势力才能把控政局C.宦官干预朝政的制度化、合法化D.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9.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二、材料题二、材料题10.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12、。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秩序稳定,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发展, 因此马匹大量增加, 故 A 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引进西域良马的信息, 故 B 项错误;游牧民族大规模移居中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13、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C 项错误; 马匹增加主要是经济发展,百姓也能养得起马,并不是因为战马消耗减少,故 D 项错误。2.答案:B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 A 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 B 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仁爱思想,故 C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3.答案:C解析:由

    14、材料可知,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的“千户侯”参加献礼时,必须购买 40万钱一张的“皮币”用来置放礼物,朝廷的这种做法会使诸侯王的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对货币的管理情况,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通过实行儒学独尊,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故B 项错误。朝廷的这种做法是加强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故 D 项错误。4.答案:C解析:义利观是指如何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道义理念的变化, 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且西汉实行重农

    15、抑商政策,朝廷不可能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 B 项错误;根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 C 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也不能说明控制了郡县,故 D 项错误。5.答案:C解析: 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逐渐激化, 由此排除 A 项。 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由此排除 B 项。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央集权更加巩固,王国控制区域越来越小,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6.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始于商鞅

    16、变法时期,封建社会基本沿用这政策,由此排除 A 项。由材料“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货币税收加重了富商对自耕农的剥削,因而影响到其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税收情况而非农民生产热情,由此排除 C 项。由材料“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可知,D 项表述错误,故排除。7.答案:B解析:材料谈论的是数学著作,由此选 B 项。石氏星表是天文学著作,与题干无关,由此排除 A 项。授时历是天文历法,由此排除 C 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由此排除 D 项。8.答案:D解析:古代宦官当政是皇帝借用身边的亲信宦官控制政权,宦官专权反映的是君主专制加强,故选 D 项。皇帝在与外戚的斗争中直处于劣势,与

    17、材料“东汉自和帝利用宦者诛除外戚窦宪”不符,排除 A 项。皇帝唯有借助宦官势力才能把控政局,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不符,排除 B 项。C项错在制度化,宦官干预朝政并未形成制度。9.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道家和儒家学说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主要是因为西汉初年,国家经济面临困难,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而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盛,董仲舒吸收法家等思想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汉武帝时,王国势力受到严重的削弱,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 B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思想专制,不是兼收并蓄,故 D项错误。10.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渊源:承袭秦制。(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3)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案-(新材料)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34392.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