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讲义+测试) (共7份打包).zip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致病性的 R 型和加热致死的有致病性的 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有致病性的 R 型无致病性的 R 型有致病性的 S 型无致病性的 S 型A B C D答案C解析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无致病性的 R 型细菌都转化成了有致病性的 S 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有无致病的 R 型和有致病的 S型两种细菌存在。2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认为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B体内转化实验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C艾弗里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格里菲思实验遵循对照原则,艾弗里实验不遵循答案A解析格里菲思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A 正确;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使小鼠死亡的是 S 型活菌,而不是 S 型细菌的DNA,B 错误;艾弗里实验根据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设置各实验组,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D 错误。3将下列混合物加入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只出现表面光滑的一种菌落的是()A加热致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B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CDNA 酶处理的 S 型菌 DNA 与 R 型活菌DDNA 酶处理的 R 型菌 DNA 与 S 型活菌答案D解析加热致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部分 R 型活菌转化成 S 型活菌,既有表面光滑的菌落,也有表面粗糙的菌落,A 错误;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部分 R型活菌转化成 S 型活菌,既有表面光滑的菌落,也有表面粗糙的菌落,B 错误;DNA 酶处理的 S 型菌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不发生转化,只有表面粗糙的菌落,C 错误;DNA 酶处理的 R 型菌 DNA 与 S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S 型活菌繁殖,所以只有表面光滑的菌落,D 正确。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5 个实验: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 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 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以上 5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死亡、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死亡、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死亡、死亡、存活D死亡、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C解析根据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果,组 R 型细菌可转化为 S 型细菌,组不能转化,S 型细菌具有致病性,小鼠死亡,R 型细菌无致病性,小鼠存活,C 正确。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 DNA 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A 正确。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A可以用含32P 或者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可以用同时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含32P 或者35S 的大肠杆菌D让噬菌体同时侵染含有32P 和35S 的大肠杆菌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要先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 或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这样就可得到 DNA 含32P 标记或蛋白质含35S 标记的噬菌体,C 正确。7用噬菌体去侵染内含32P 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 的应该是()A全部子代噬菌体 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 DNA答案A解析由于噬菌体 DNA 的元素组成为 C、H、O、N、P,而蛋白质中含有C、H、O、N、S 等元素,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2P 的细菌时,会利用细菌中的原料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都会含有32P,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8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B在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C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若用噬菌体侵染3H 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答案B解析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A 错误;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上清液中不应该出现放射性,若上清液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到上清液中,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B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说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因此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 错误。知识点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如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 ,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答案D解析图中重建的“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而蛋白质外壳来自甲病毒。由于病毒丙侵入植物细胞中的是核酸,所以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均与乙病毒相同。10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B只含有 RNA 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RNAC既有 DNA 又有 RNA 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答案C解析病毒只含有 1 种核酸,含有 D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含有R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A 正确;只含有 RNA 一种核酸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 RNA,B 正确;既有 DNA 又有 RNA 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C 错误;所有细胞生物都含有 DNA 和 RNA,其遗传物质是 DNA,D 正确。能力提升11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 S 型肺炎链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A肺炎链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B在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观察发现只有 S 型细菌菌落C该实验的自变量控制的方法为“减法原理”D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答案B解析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 正确;因为 S 型细菌的 DNA 能够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因此添加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后,有 S 型细菌菌落长出,但也有大量没有转化的 R 型细菌菌落,B 错误;艾弗里实验中自变量控制的方法为“减法原理” ,C 正确;实验结论是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能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即蛋白质不遗传物质,D 正确。12为证明蛋白质和 DNA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 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A、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 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 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知,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应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A 错误;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质和 DNA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是一个“不知”结果的探究性实验,因此,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B 正确;噬菌体和细菌都没有染色体,也没有等位基因,所以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 错误;本组实验离心后得到的 B(上清液)中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造成的,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而由于缺少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实验作为对照组,则不能证明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13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的特点。(2)通过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 或35S 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变化。(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 1 min 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证明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否则细胞外_放射性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_起着重要作用。答案(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核酸)(2)用分别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或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较低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4)DNA解析(1)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是生物界最小的一种非细胞生物,并且结构简单,组成物质中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2)赫尔希和蔡斯在实验时,由于噬菌体不能直接生活在培养基中,因此用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 和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获得被32P 和35S 标记的噬菌体。其中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 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3)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过短时,含有放射性的蛋白质外壳就会留在细菌表面,留在沉淀物中,从而使得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4)由于 DNA 进入细菌中并且产生子代噬菌体,因此本实验证明病毒遗传物质复制和传递的过程中 DNA 起着重要作用。1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原理:_。(2)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 酶、RNA 酶、小白鼠及其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3)实验步骤如下,将空白处补充完整。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按下表所示配制注射溶液,然后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组别ABCD注射溶液_和 RNA 酶_和_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4)结果预测及结论:A、C 组发病,B、D 组未发病,说明 D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_,说明_。(5)实验分析:_组和_组对照,能说明 D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A 组和 C 组对照,能说明_。C 组和 D 组在实验对比时起到_作用。答案(1)酶具有专一性(3)该病毒核酸提取物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 酶该病毒核酸提取物(4)B、C 组发病,A、D 组未发病R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5)BCR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对照解析(1)根据酶的专一性,用不同的酶去处理遗传物质,找出可以使遗传物质失去功能的酶,即可以得出该物质的本质。(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实验原理,A 中应加 RNA 酶和核酸提取物,B 中加 DNA 酶和核酸提取物,C、D 为对照实验,应该分别加核酸提取物和生理盐水。(4)根据可能的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中结论是 D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结论就应该是 RNA 是其遗传物质,由结论得出实验结果应该是 B、C 发病,A、D 未发病。(5)根据题意应该用加 DNA 酶和核酸提取物的组和只加核酸提取物的组,进行对照,判断 DNA 是否是遗传物质。用加 RNA 酶和核酸提取物的组和只加核酸提取物的组对照可判断 R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第 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想。2.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3.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4.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知识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 世纪 20 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 世01 纪 30 年代,人们认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02 03 观点仍占主导地位。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类型易漏边角2格里菲思的实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问题探究提示:肺炎链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问题探究的 S 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从死亡小鼠中是否只分离出 S 型活细菌?提示:不是,分离出 S 型活细菌和 R 型活细菌,且 R 型活细菌数量多。(2)结论: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16 17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18 3艾弗里的实验体外转化实验(1)自变量:不同处理的细胞提取物因变量:培养基中活细菌的种类(2)实验过程及现象预处理: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破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19 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分析细胞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发现这些特性与 DNA 的极为相似。25 (3)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26 三、自变量控制的原理1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如“比较 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01 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 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2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如“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02 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其中格特别提醒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而艾弗里的实验则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S 型细菌体内的 DNA。细胞提取物DNA 水解酶R 型活菌培养基中只有 R 型细菌特别提醒生长,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 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这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例 1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B说明了 R 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C说明了 R 型活细菌不具有致病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D说明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解题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能够证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内存在促进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B 正确;将 R 型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证明其没有致病性,将 S 型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 S 型细菌有致病性,C 正确;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能够存活,证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D 正确。答案A例 2艾弗里和其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内容可知()A培养皿中只出现 R 型菌B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加法原理” ,因为不同组中加入了不同的酶C该实验说明 S 型菌的 DNA 很可能是转化因子D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题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经不同处理的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因变量是培养皿的活细菌种类。、两两对比,说明转化因子很可能是 DNA,C 正确;说明 DNA 可能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减法原理” ,B 错误。答案C题后归纳 1.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2.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原因是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了 R 型细菌体内,与 R 型细菌的 DNA 发生了重组。3体内转化实验中使小鼠致死的是具有致病性的 S 型细菌,不是 S 型细菌的 DNA。4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 型细菌被转化。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01 02 2实验材料:T2 噬菌体。03 (1)结构与成分(2)生活方式: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06 (3)增殖方式: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07 08 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大量的噬菌体。09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10 4实验过程及现象(1)标记 T2 噬菌体(2)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13 性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18 本实验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为什么用32P 和35S问题探究进行标记?提示:S 是噬菌体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 几乎都存在于 DNA 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以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 T2 噬菌问题探究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大肠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所以应先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问题探究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2)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19 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20 根据放射性结果说明:DNA 进入了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21 22 面。(3)检测新形成的噬菌体的放射性进一步观察,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 标记的23 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 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说明亲子代之间24 25 26 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5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 才是噬菌27 28 体的遗传物质。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问题探究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例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 和32P 的细菌B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D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解题分析标记噬菌体需要用含35S 或32P 的细菌培养噬菌体,A 正确;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但大多数噬菌体仍侵入,不影响实验结果,B 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C 错误;以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上清液中含有较高的放射性,以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中含有较高的放射性,D 错误。答案A例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3 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 标记的细菌,短时间保温后离心,检测到以上 3 个实验中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解题分析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被侵染的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2P 只能标记噬菌体的 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 DNA 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答案D例 3如果用3H、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 和35SB可在 DNA 中找到3H、15N 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 DNA 中找到15N、32P、35S解题分析噬菌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中含有C、H、O、N、P,而蛋白质中含有 C、H、O、N、S 等元素。用3H、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其 DNA 中含有3H、15N、32P,蛋白质中含有3H、15N、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 DNA 进入细菌内,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3H、15N、32P。答案B技法提升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知识点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遗传物质的依据(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组成为RNA 和蛋白质。01 02 烟草(2)侵染过程(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05 2不同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及遗传物质的区别3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11 12 遗传物质。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问题探究RNA,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均是 DNA,不是 RNA。对于某一生物能不能说它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例如问题探究人、噬菌体、酵母菌等生物?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如何理解?提示:不能。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说是 DNA(例如人、噬菌体、酵母菌)或是 RNA(艾滋病病毒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所有生物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是 RNA。例 1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过程表示用 TMV 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 TMV 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Bb 过程表示用 HRV 的 RNA 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具有侵染作用Cc、d 两过程表示用 TMV 的外壳和 HRV 的 RNA 组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烟叶感染 HRV 的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 HRV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 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不是遗传物质解题分析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侵染烟叶,因此无法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不是遗传物质。答案D例 2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杨树的遗传物质是 DNAA B C D解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能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错误;核酸包括了 DNA 和 RN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如大肠杆菌和杨树等,、错误,正确。答案B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对 DNA 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存在差异,故推测蛋白质是遗传物质,A、D 正确;当时对生物大分子 DNA 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而且与蛋白质相比,DNA 更耐高温,故 DNA 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B 正确,C 错误。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A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 BR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CS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 DS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答案A解析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因此发生转化的细菌是 R 型细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是 S 型细菌。3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经蛋白酶、RNA 酶、酯酶、DNA 酶处理的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有 S 型细菌的是()A3 和 4 B1、3 和 4C1、2 和 3 D2 和 3答案C解析根据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果可知,1、2、3 试管中含有 S 型细菌。4关于 T2 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都含 S 元素BT2 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 和 DNA 都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答案D解析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不是 RNA,C 错误;DNA 中不含 S 元素,A 错误;T2 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中,B 错误。5赫尔希和蔡斯通过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噬菌体侵染细菌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 BC D答案C解析该实验首先要用32P 和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搅拌,离心分离,然后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最后进一步对子代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检测,以此来判断 DNA 和蛋白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情况。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DNA答案B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 正确;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有硫元素,C 错误;H1N1 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D 错误。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下列关于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建立在 DNA 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的基础上,这 4 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A、T、G、C 4 种碱基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对 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DNA 呈螺旋结构C沃森和克里克曾尝试构建了多种模型,但都不科学D沃森和克里克受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的启发,构建出科学的模型答案B解析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 DNA 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 DNA 呈双螺旋结构。知识点二DNA 的结构2.关于 DNA 的描述错误的是()A每个 DNA 都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缠绕而成B两条链的碱基严格的遵循互补配对原则CDNA 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D两条链反向平行排列答案A解析DNA 一般是由 2 条链组成,有的 DNA 是单链 DNA,A 错误;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正确;双链 DNA 上互补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C 正确;双链 DNA 的两条链从方向上看是反向平行的,D 正确。3在下列 DNA 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一看 DNA 外侧的基本骨架是否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据此可知,D 错误;二看两条单链是否反向平行,据此可知,B 错误;三看内侧碱基之间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出现“同配” “错配”均不正确,C 错误。4如果某 DNA 的一条链上的某段碱基排列顺序是 5AGATCGAT3,则另一条链上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5AGATCGAT3B5GAGTCGTA3C3TCTAGCTA5D3CTCGCTAT5答案C解析DNA 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 与 T 配对,C 与 G 配对,可对应写出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应该为3TCTAGCTA5。5在 DNA 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 A 与 T 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氢键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肽键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含氮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的 1C,其 5C 连接的磷酸基团,磷酸基团连接在另一个脱氧核糖的 3C 上,因此 DNA 单链中,相邻碱基应通过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连接。6下面为 DNA 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A和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 的基本骨架B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占的比例越大,DNA 越稳定DDNA 中依次代表 A、G、C、T答案D解析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表示 AT 碱基对。DNA 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A 错误;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和碱基分别连在脱氧核糖的 5C 和 1C 上,因此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由组成,B 错误;A 与 T 之间的氢键有两个,G、C 间的氢键有三个,G、C 含量越多,氢键越多,DNA 越稳定,C 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次代表 A、G、C、T,D 正确。7关于 DNA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双链 DNA 的脱氧核苷酸可以只有 1 种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双链 DNA 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D双链 DNA 中,ATGC答案C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组成双链 DNA 的脱氧核苷酸至少有 2 种,A 错误;位于 DNA 单链 3端的脱氧核糖上只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构成,因此双链 DNA 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C 正确;双链 DNA 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 AGTC,ACTG,AT 不一定等于CG,D 错误。知识点三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及 DNA 相关计算8在 DNA 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A 和 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C 和 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 DNA 双螺旋的整条模型()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答案A解析A 和 G 都是嘌呤碱基,C 和 T 都是嘧啶碱基,在 DNA 分子中,总是AT,GC,依题意,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A 和 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C 和 T,则 DNA 的粗细相同。9下列关于双链 DNA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上 A 和 T 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 A 和 T 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上 A 的数目大于 T,则另一条链上 A 的数目小于 TC若一条链上 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1234D若一条链上 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2143答案C解析A 与 T 互补,所以一条链中的 A、T 相等,另一条链也相等,一条链中 A 大于 T 则互补链中 T 大于 A,A、B 正确;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互补链中 ATGC2143,C 错误,D 正确。10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双链 DNA 中含有 A 碱基 600 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4%。那么,该双链 DNA 片段中 C 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A24%,600 个 B24%,650 个C26%,600 个 D26%,650 个答案D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双链中,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 AC50%,则 C 占 26%,C 的数量为60024%26%650(个),D 正确。能力提升11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 a 和 bB图中每个五碳糖都只有 1 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D该核苷酸链的 5端具有 1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A解析核苷酸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五碳糖和 1 分子碱基组成,且磷酸连接在五碳糖的 5C 上,碱基连接在五碳糖的 1C 上,图中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 a,b 中的磷酸不属于该核苷酸,A 错误;由题图可知,每个五碳糖都只有 1 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B 正确;一个核苷酸的磷酸与另一个核苷酸的五碳糖的 3C 相连,形成磷酸二酯键,故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表示磷酸二酯键,C 正确;核苷酸链的 5端具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端具有一个羟基(OH),D 正确。12在一个双链 DNA 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为 n,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形成 2 个氢键。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为 nG 的数量为 mnA BC D答案D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中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故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因 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形成 2 个氢键,故氢键数为 2n3(m2n)/2(3m2n)/2,正确;因两条链中 AT 的总量为 2n,故一条链中的 AT 的数量应为 n,正确;G 的数量为(m2n)/2m/2n。13如图为 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是 DNA 片段的_结构,图乙是 DNA 片段的_结构。(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 中的_和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4)连接碱基对的是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_与_配对;_与_配对。(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 DNA 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 DNA 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结构。答案(1)平面立体(或空间)(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腺嘌呤脱
收藏
编号:202181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1-06
2
文币
- 资源描述:
-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致病性的 R 型和加热致死的有致病性的 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有致病性的 R 型无致病性的 R 型有致病性的 S 型无致病性的 S 型A B C D答案C解析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无致病性的 R 型细菌都转化成了有致病性的 S 型细菌,因此在小鼠体内有无致病的 R 型和有致病的 S型两种细菌存在。2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认为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B体内转化实验的实质是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死亡C艾弗里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格里菲思实验遵循对照原则,艾弗里实验不遵循答案A解析格里菲思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A 正确;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使小鼠死亡的是 S 型活菌,而不是 S 型细菌的DNA,B 错误;艾弗里实验根据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设置各实验组,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都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D 错误。3将下列混合物加入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只出现表面光滑的一种菌落的是()A加热致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B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CDNA 酶处理的 S 型菌 DNA 与 R 型活菌DDNA 酶处理的 R 型菌 DNA 与 S 型活菌答案D解析加热致死的 S 型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部分 R 型活菌转化成 S 型活菌,既有表面光滑的菌落,也有表面粗糙的菌落,A 错误;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部分 R型活菌转化成 S 型活菌,既有表面光滑的菌落,也有表面粗糙的菌落,B 错误;DNA 酶处理的 S 型菌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不发生转化,只有表面粗糙的菌落,C 错误;DNA 酶处理的 R 型菌 DNA 与 S 型活菌混合,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S 型活菌繁殖,所以只有表面光滑的菌落,D 正确。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 5 个实验: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 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酯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 酶R 型细菌注入小鼠以上 5 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死亡、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死亡、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死亡、死亡、存活D死亡、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C解析根据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果,组 R 型细菌可转化为 S 型细菌,组不能转化,S 型细菌具有致病性,小鼠死亡,R 型细菌无致病性,小鼠存活,C 正确。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 DNA 复制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A 正确。6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A可以用含32P 或者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可以用同时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含32P 或者35S 的大肠杆菌D让噬菌体同时侵染含有32P 和35S 的大肠杆菌答案C解析噬菌体是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要先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 或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这样就可得到 DNA 含32P 标记或蛋白质含35S 标记的噬菌体,C 正确。7用噬菌体去侵染内含32P 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 的应该是()A全部子代噬菌体 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部分子代噬菌体 DNA答案A解析由于噬菌体 DNA 的元素组成为 C、H、O、N、P,而蛋白质中含有C、H、O、N、S 等元素,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2P 的细菌时,会利用细菌中的原料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都会含有32P,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放射性。8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B在32P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较强放射性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C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若用噬菌体侵染3H 标记的细菌,离心后可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答案B解析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A 错误;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上清液中不应该出现放射性,若上清液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分布到上清液中,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B 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说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因此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 错误。知识点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9.如图甲、乙表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 ,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答案D解析图中重建的“杂种病毒丙”的核酸来自乙病毒,而蛋白质外壳来自甲病毒。由于病毒丙侵入植物细胞中的是核酸,所以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均与乙病毒相同。10下列有关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B只含有 RNA 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RNAC既有 DNA 又有 RNA 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答案C解析病毒只含有 1 种核酸,含有 D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含有RN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A 正确;只含有 RNA 一种核酸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 RNA,B 正确;既有 DNA 又有 RNA 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C 错误;所有细胞生物都含有 DNA 和 RNA,其遗传物质是 DNA,D 正确。能力提升11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 S 型肺炎链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 ,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A肺炎链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B在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观察发现只有 S 型细菌菌落C该实验的自变量控制的方法为“减法原理”D该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答案B解析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 正确;因为 S 型细菌的 DNA 能够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因此添加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后,有 S 型细菌菌落长出,但也有大量没有转化的 R 型细菌菌落,B 错误;艾弗里实验中自变量控制的方法为“减法原理” ,C 正确;实验结论是 DNA 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能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即蛋白质不遗传物质,D 正确。12为证明蛋白质和 DNA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 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A、C 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 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 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知,亲代噬菌体已用32P 标记,应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A 错误;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质和 DNA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是一个“不知”结果的探究性实验,因此,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B 正确;噬菌体和细菌都没有染色体,也没有等位基因,所以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 错误;本组实验离心后得到的 B(上清液)中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造成的,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而由于缺少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实验作为对照组,则不能证明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13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具有_的特点。(2)通过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 或35S 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变化。(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 1 min 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 和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证明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否则细胞外_放射性会增高。(4)本实验证明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_起着重要作用。答案(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核酸)(2)用分别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或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较低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4)DNA解析(1)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是生物界最小的一种非细胞生物,并且结构简单,组成物质中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2)赫尔希和蔡斯在实验时,由于噬菌体不能直接生活在培养基中,因此用含32P 和35S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 和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获得被32P 和35S 标记的噬菌体。其中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 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3)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过短时,含有放射性的蛋白质外壳就会留在细菌表面,留在沉淀物中,从而使得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4)由于 DNA 进入细菌中并且产生子代噬菌体,因此本实验证明病毒遗传物质复制和传递的过程中 DNA 起着重要作用。1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相关内容。(1)实验原理:_。(2)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 酶、RNA 酶、小白鼠及其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3)实验步骤如下,将空白处补充完整。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按下表所示配制注射溶液,然后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组别ABCD注射溶液_和 RNA 酶_和_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4)结果预测及结论:A、C 组发病,B、D 组未发病,说明 D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_,说明_。(5)实验分析:_组和_组对照,能说明 D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A 组和 C 组对照,能说明_。C 组和 D 组在实验对比时起到_作用。答案(1)酶具有专一性(3)该病毒核酸提取物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 酶该病毒核酸提取物(4)B、C 组发病,A、D 组未发病R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5)BCR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对照解析(1)根据酶的专一性,用不同的酶去处理遗传物质,找出可以使遗传物质失去功能的酶,即可以得出该物质的本质。(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实验原理,A 中应加 RNA 酶和核酸提取物,B 中加 DNA 酶和核酸提取物,C、D 为对照实验,应该分别加核酸提取物和生理盐水。(4)根据可能的情况得出相应的结论。中结论是 D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结论就应该是 RNA 是其遗传物质,由结论得出实验结果应该是 B、C 发病,A、D 未发病。(5)根据题意应该用加 DNA 酶和核酸提取物的组和只加核酸提取物的组,进行对照,判断 DNA 是否是遗传物质。用加 RNA 酶和核酸提取物的组和只加核酸提取物的组对照可判断 RNA 是否是其遗传物质。第 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想。2.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3.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4.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知识点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 世纪 20 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 世01 纪 30 年代,人们认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02 03 观点仍占主导地位。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类型易漏边角2格里菲思的实验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问题探究提示:肺炎链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问题探究的 S 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从死亡小鼠中是否只分离出 S 型活细菌?提示:不是,分离出 S 型活细菌和 R 型活细菌,且 R 型活细菌数量多。(2)结论: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16 17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18 3艾弗里的实验体外转化实验(1)自变量:不同处理的细胞提取物因变量:培养基中活细菌的种类(2)实验过程及现象预处理: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破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19 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分析细胞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发现这些特性与 DNA 的极为相似。25 (3)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26 三、自变量控制的原理1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如“比较 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01 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 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2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如“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02 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 DNA 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其中格特别提醒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而艾弗里的实验则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S 型细菌体内的 DNA。细胞提取物DNA 水解酶R 型活菌培养基中只有 R 型细菌特别提醒生长,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 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这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例 1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B说明了 R 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C说明了 R 型活细菌不具有致病性,S 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D说明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解题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能够证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内存在促进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B 正确;将 R 型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证明其没有致病性,将 S 型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 S 型细菌有致病性,C 正确;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能够存活,证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D 正确。答案A例 2艾弗里和其同事用 R 型和 S 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内容可知()A培养皿中只出现 R 型菌B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加法原理” ,因为不同组中加入了不同的酶C该实验说明 S 型菌的 DNA 很可能是转化因子D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题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经不同处理的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因变量是培养皿的活细菌种类。、两两对比,说明转化因子很可能是 DNA,C 正确;说明 DNA 可能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该实验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减法原理” ,B 错误。答案C题后归纳 1.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2.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原因是 S 型细菌的 DNA 进入了 R 型细菌体内,与 R 型细菌的 DNA 发生了重组。3体内转化实验中使小鼠致死的是具有致病性的 S 型细菌,不是 S 型细菌的 DNA。4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 型细菌被转化。知识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01 02 2实验材料:T2 噬菌体。03 (1)结构与成分(2)生活方式: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06 (3)增殖方式: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07 08 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大量的噬菌体。09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10 4实验过程及现象(1)标记 T2 噬菌体(2)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13 性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18 本实验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为什么用32P 和35S问题探究进行标记?提示:S 是噬菌体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 几乎都存在于 DNA 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可以单独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 T2 噬菌问题探究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大肠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所以应先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问题探究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2)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19 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20 根据放射性结果说明:DNA 进入了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21 22 面。(3)检测新形成的噬菌体的放射性进一步观察,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 标记的23 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 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说明亲子代之间24 25 26 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5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 才是噬菌27 28 体的遗传物质。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问题探究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例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 和32P 的细菌B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实验失败C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D的结果是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解题分析标记噬菌体需要用含35S 或32P 的细菌培养噬菌体,A 正确;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但大多数噬菌体仍侵入,不影响实验结果,B 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C 错误;以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上清液中含有较高的放射性,以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中含有较高的放射性,D 错误。答案A例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3 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 标记的细菌,短时间保温后离心,检测到以上 3 个实验中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解题分析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被侵染的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2P 只能标记噬菌体的 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 DNA 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答案D例 3如果用3H、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 和35SB可在 DNA 中找到3H、15N 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 DNA 中找到15N、32P、35S解题分析噬菌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中含有C、H、O、N、P,而蛋白质中含有 C、H、O、N、S 等元素。用3H、15N、32P、35S 共同标记噬菌体,其 DNA 中含有3H、15N、32P,蛋白质中含有3H、15N、35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 DNA 进入细菌内,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3H、15N、32P。答案B技法提升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知识点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 是遗传物质的依据(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组成为RNA 和蛋白质。01 02 烟草(2)侵染过程(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05 2不同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及遗传物质的区别3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11 12 遗传物质。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问题探究RNA,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均是 DNA,不是 RNA。对于某一生物能不能说它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例如问题探究人、噬菌体、酵母菌等生物?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如何理解?提示:不能。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说是 DNA(例如人、噬菌体、酵母菌)或是 RNA(艾滋病病毒等)。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所有生物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是 RNA。例 1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过程表示用 TMV 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 TMV 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Bb 过程表示用 HRV 的 RNA 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具有侵染作用Cc、d 两过程表示用 TMV 的外壳和 HRV 的 RNA 组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烟叶感染 HRV 的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 HRV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 R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不是遗传物质解题分析由于该实验中并没有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侵染烟叶,因此无法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不是遗传物质。答案D例 2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和 RNA杨树的遗传物质是 DNAA B C D解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能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错误;核酸包括了 DNA 和 RN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如大肠杆菌和杨树等,、错误,正确。答案B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 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对 DNA 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C蛋白质比 DNA 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由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故推测不同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可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存在差异,故推测蛋白质是遗传物质,A、D 正确;当时对生物大分子 DNA 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而且与蛋白质相比,DNA 更耐高温,故 DNA 的热稳定性大于蛋白质,另外蛋白质也不能自我复制,B 正确,C 错误。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A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 BR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CS 型细菌和 R 型细菌 DS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答案A解析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因此发生转化的细菌是 R 型细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是 S 型细菌。3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经蛋白酶、RNA 酶、酯酶、DNA 酶处理的 S 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有 S 型细菌的是()A3 和 4 B1、3 和 4C1、2 和 3 D2 和 3答案C解析根据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结果可知,1、2、3 试管中含有 S 型细菌。4关于 T2 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 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都含 S 元素BT2 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 和 DNA 都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 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答案D解析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不是 RNA,C 错误;DNA 中不含 S 元素,A 错误;T2 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中,B 错误。5赫尔希和蔡斯通过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噬菌体侵染细菌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 BC D答案C解析该实验首先要用32P 和35S 分别标记 T2 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搅拌,离心分离,然后对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进行检测,最后进一步对子代噬菌体进行放射性检测,以此来判断 DNA 和蛋白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情况。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DNA答案B解析豌豆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B 正确;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不含有硫元素,C 错误;H1N1 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D 错误。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下列关于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建立在 DNA 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的基础上,这 4 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A、T、G、C 4 种碱基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对 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DNA 呈螺旋结构C沃森和克里克曾尝试构建了多种模型,但都不科学D沃森和克里克受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的启发,构建出科学的模型答案B解析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 DNA 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 DNA 呈双螺旋结构。知识点二DNA 的结构2.关于 DNA 的描述错误的是()A每个 DNA 都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缠绕而成B两条链的碱基严格的遵循互补配对原则CDNA 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D两条链反向平行排列答案A解析DNA 一般是由 2 条链组成,有的 DNA 是单链 DNA,A 错误;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正确;双链 DNA 上互补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C 正确;双链 DNA 的两条链从方向上看是反向平行的,D 正确。3在下列 DNA 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一看 DNA 外侧的基本骨架是否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据此可知,D 错误;二看两条单链是否反向平行,据此可知,B 错误;三看内侧碱基之间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出现“同配” “错配”均不正确,C 错误。4如果某 DNA 的一条链上的某段碱基排列顺序是 5AGATCGAT3,则另一条链上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5AGATCGAT3B5GAGTCGTA3C3TCTAGCTA5D3CTCGCTAT5答案C解析DNA 的两条单链反向平行,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 与 T 配对,C 与 G 配对,可对应写出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应该为3TCTAGCTA5。5在 DNA 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 A 与 T 之间的连接结构是()A氢键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肽键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其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含氮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的 1C,其 5C 连接的磷酸基团,磷酸基团连接在另一个脱氧核糖的 3C 上,因此 DNA 单链中,相邻碱基应通过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连接。6下面为 DNA 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描述是()A和交替排列,构成了 DNA 的基本骨架B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占的比例越大,DNA 越稳定DDNA 中依次代表 A、G、C、T答案D解析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表示 AT 碱基对。DNA 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A 错误;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和碱基分别连在脱氧核糖的 5C 和 1C 上,因此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由组成,B 错误;A 与 T 之间的氢键有两个,G、C 间的氢键有三个,G、C 含量越多,氢键越多,DNA 越稳定,C 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次代表 A、G、C、T,D 正确。7关于 DNA 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双链 DNA 的脱氧核苷酸可以只有 1 种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双链 DNA 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D双链 DNA 中,ATGC答案C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组成双链 DNA 的脱氧核苷酸至少有 2 种,A 错误;位于 DNA 单链 3端的脱氧核糖上只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错误;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构成,因此双链 DNA 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C 正确;双链 DNA 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 AGTC,ACTG,AT 不一定等于CG,D 错误。知识点三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及 DNA 相关计算8在 DNA 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A 和 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C 和 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 DNA 双螺旋的整条模型()A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B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C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D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答案A解析A 和 G 都是嘌呤碱基,C 和 T 都是嘧啶碱基,在 DNA 分子中,总是AT,GC,依题意,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A 和 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 C 和 T,则 DNA 的粗细相同。9下列关于双链 DNA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一条链上 A 和 T 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的 A 和 T 数目也相等B若一条链上 A 的数目大于 T,则另一条链上 A 的数目小于 TC若一条链上 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1234D若一条链上 ATGC1234,则另一条链上ATGC2143答案C解析A 与 T 互补,所以一条链中的 A、T 相等,另一条链也相等,一条链中 A 大于 T 则互补链中 T 大于 A,A、B 正确;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互补链中 ATGC2143,C 错误,D 正确。10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双链 DNA 中含有 A 碱基 600 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24%。那么,该双链 DNA 片段中 C 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A24%,600 个 B24%,650 个C26%,600 个 D26%,650 个答案D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 双链中,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即 AC50%,则 C 占 26%,C 的数量为60024%26%650(个),D 正确。能力提升11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 a 和 bB图中每个五碳糖都只有 1 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连接起来的D该核苷酸链的 5端具有 1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A解析核苷酸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五碳糖和 1 分子碱基组成,且磷酸连接在五碳糖的 5C 上,碱基连接在五碳糖的 1C 上,图中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 a,b 中的磷酸不属于该核苷酸,A 错误;由题图可知,每个五碳糖都只有 1 个碱基与之直接相连,B 正确;一个核苷酸的磷酸与另一个核苷酸的五碳糖的 3C 相连,形成磷酸二酯键,故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表示磷酸二酯键,C 正确;核苷酸链的 5端具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3端具有一个羟基(OH),D 正确。12在一个双链 DNA 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为 n,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形成 2 个氢键。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为 nG 的数量为 mnA BC D答案D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中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故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因 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A 与 T 之间形成 2 个氢键,故氢键数为 2n3(m2n)/2(3m2n)/2,正确;因两条链中 AT 的总量为 2n,故一条链中的 AT 的数量应为 n,正确;G 的数量为(m2n)/2m/2n。13如图为 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是 DNA 片段的_结构,图乙是 DNA 片段的_结构。(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 中的_和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4)连接碱基对的是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_与_配对;_与_配对。(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 DNA 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 DNA 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结构。答案(1)平面立体(或空间)(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腺嘌呤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讲义+测试) (共7份打包).zip》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讲义+测试)
(共7份打包)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
基因
本质
本色
讲义
测试
打包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