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15618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30.2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ppt课件.ppt》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第五 地球 植被 土壤 第二 形成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 第一册_湘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地理地理(湘教版)(湘教版) 成土因素 寻乌的古民居1. 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故在农耕时期吸引山外百姓迁移至此。2. 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携带周围山地中的硒元素运送至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1.什么是土壤?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

    2、些?3.什么是成土母质?它对土壤有什么影响?4.气候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5.生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何影响?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有何影响?导学问题:一、成土因素影响有哪些?1.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 成土母质:1.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 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3.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

    3、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示:(1)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性,这是其与土壤的本质区别。(2)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成土母质中,风化物颗粒大小不一。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

    4、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例如,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的岩浆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地高于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65%以上的岩浆岩)母质上的土壤,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而硅、钠、钾的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二)气候 气候对影响 :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气温对影响 : 温度越高,化合物的分解速率越快,微生物活动越旺盛,有机质含量越少。 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以及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腐

    5、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为什么东北地区会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北地区夏秋高温多雨,黑土地带草本植物生长量大,进入土壤上部的植物残体多,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温度与土壤有机质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多,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呈暗黑色)土壤呈暗黑色)海南砖红壤海南砖红壤(腐殖质含

    6、量少,(腐殖质含量少,呈暗红棕色)呈暗红棕色)气温!(三)生物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随着苔藓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此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的土壤上逐渐生长起来,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植被具有重要作用,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例如,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带的暗棕壤,是

    7、在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等,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则

    8、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四)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地形和时间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1.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1) 在山区: 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2)陡峭的山坡上: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在平坦的地方: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

    9、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千水稻须根的发展。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洲的部分地区,我国的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华北、东北分布则相对分散。水稻土的肥力,因其所分布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各异。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2.时间对土壤的影响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影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发

    10、育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生物可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地形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较薄;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深

    11、厚时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人类活动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提示:没有道理。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但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另外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示: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好于江南丘陵红壤和青藏高原寒漠土。黄河三角洲冲积土是黄河携带来的

    12、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黄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发育程度较好。江南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作用强烈,地表物质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形成时间短,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发育程度较差的寒漠土。提示:海南岛黄壤成土过程分析:黄壤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地,当地气温较低。又因中部山地对夏季风有较强的抬升作用,故降水较多,土壤水分充足,使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而导致土壤颜色变黄,表现为淀积层中土壤颜色为黄棕色。当地木本植物居多,少部分有机物以枯枝落叶方式归于土壤表层,所以枯枝落叶层较厚。另外土壤中的蚯蚓等动物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示: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对土壤的作用表

    13、现为人类在利用土壤时对土壤的影响。若合理利用,则土壤向良性方向发展;若利用不合理,则容易引起土壤退化。如在南方丘陵红壤区,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针对土壤的酸性特征,可以种植茶树等;若乱砍滥伐,则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壤退化。1.什么是土壤剖面?2.土壤剖面分层是如何划分的?3.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的剖面有何差异?导学问题:二、土壤剖面:1.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2.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土壤层 特 点有机层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

    14、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淀积层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剖面 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在我国,森林土壤主要分布于东半部广大地区,西部山地的一定高度上也有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

    15、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

    16、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土壤 特 点棕壤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红壤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黑土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黑钙土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提示:海南岛土壤中砖红壤面积最

    17、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燥红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提示: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燥红壤有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雨季中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旱季中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相对积累。提示: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发育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提示:泰国是

    18、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提示:泥岩土质较差,因颗粒微小,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根系密集发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地茅在雨季时能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受到冲刷侵蚀;旱季时能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提示: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地带。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会受到其他圈层的影响。气候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也可以通过影响植被、水源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进行频繁的水分、热量等的

    19、迁移和交换,对地区气候产生直接影响。土壤圈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大气降水通过土壤进入水圈。土壤是直接在岩石圈表层的风化产物上发育形成的,这些风化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土壤覆盖于岩石上,能够减少外力对母质的破坏。土壤圈是陆地生物圈的载体,土壤支撑绿色植物,为其供应水分、养分;而植被是土壤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提示:提示:有道理。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的规律。希施金的风景画真实地反映有道理。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的规律。希施金的风景画真实地反映了森林景观。而通过真实的森林景观,科学家们能够判断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了森林景观。而通过真实的森林景观,科学家们能够判断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20、,进而推断当地的气候类型。同时,结合绘画中的地形、水文等条件,人们能进而推断当地的气候类型。同时,结合绘画中的地形、水文等条件,人们能够判断当地土壤的性质,最后根据土壤与岩石圈的关系,推断出土壤下方岩够判断当地土壤的性质,最后根据土壤与岩石圈的关系,推断出土壤下方岩石的性质。石的性质。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 .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A成土母质 B土壤质地 C生物 D基性岩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3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

    21、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和化学性质B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AAc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4. 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C. 生物 D. 人类活动5. 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A. 厚度增加 B. 养分减少C. 物质迁移加快 D. 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DD如图示意某土壤剖面,甲、乙、丙代表不同的土壤区域,丁代表底层基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该土壤剖面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7土壤有机质来源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BC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 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 )A. 东北地区 B. 南方地区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9. 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华北地区红色 B. 南方地区红色C. 四川盆地青色 D. 北方地区紫色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土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土壤肥力高B.黑钙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 C.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肥力较低 棕壤发育在草甸草原植被下,自然肥力较高 ABc 再再 见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15618.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