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ppt课件.ppt》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第五 地球 植被 土壤 第二 形成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 第一册_湘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地理地理(湘教版)(湘教版) 成土因素 寻乌的古民居1. 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故在农耕时期吸引山外百姓迁移至此。2. 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携带周围山地中的硒元素运送至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人类活动等。1.什么是土壤?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
2、些?3.什么是成土母质?它对土壤有什么影响?4.气候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5.生物对土壤的形成有何影响?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有何影响?导学问题:一、成土因素影响有哪些?1.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一) 成土母质:1.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 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3.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气候与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成土母
3、质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示:(1)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性,这是其与土壤的本质区别。(2)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成土母质中,风化物颗粒大小不一。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
4、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例如,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45%52%的岩浆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地高于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在65%以上的岩浆岩)母质上的土壤,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而硅、钠、钾的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二)气候 气候对影响 :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气温对影响 : 温度越高,化合物的分解速率越快,微生物活动越旺盛,有机质含量越少。 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它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以及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形成的腐
5、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为什么东北地区会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北地区夏秋高温多雨,黑土地带草本植物生长量大,进入土壤上部的植物残体多,冬季寒冷漫长,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温度与土壤有机质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多,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呈暗黑色)土壤呈暗黑色)海南砖红壤海南砖红壤(腐殖质含
6、量少,(腐殖质含量少,呈暗红棕色)呈暗红棕色)气温!(三)生物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生物,它们依靠雨水中溶解的微量矿物质得以生长,同时产生大量分泌物,对岩石进行化学、生物风化。随着苔藓的大量繁殖,生物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土壤。此后,一些高等植物在“年幼”的土壤上逐渐生长起来,进一步促进土壤的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植被具有重要作用,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例如,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带的暗棕壤,是
7、在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不同的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养分归还方式,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不同的。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这是因为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 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等,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则
8、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四)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地形和时间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1.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1) 在山区: 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2)陡峭的山坡上: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3)在平坦的地方: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
9、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千水稻须根的发展。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及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洲的部分地区,我国的水稻土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一带,华北、东北分布则相对分散。水稻土的肥力,因其所分布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而各异。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2.时间对土壤的影响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影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自然因素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发
10、育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生物可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地形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较薄;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深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1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