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期末复习检测.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15512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期末复习检测.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第二 地球表面 形态 期末 复习 检测 下载 _必修 第一册_湘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湘教版高中地理期末复习检测(必修一第二单元)湘教版高中地理期末复习检测(必修一第二单元)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每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60 分分)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溶蚀作用堆积作用ABCD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ABCD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洪积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ABCD4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汊流较少波浪

    2、作用明显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多沙洲、沙岛发育ABCD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试卷第 2页,总 10页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A加重洪涝灾害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D缩短航运里程6关于该裁弯取直河段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A裁弯取直发生在河流的源头B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北岸C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比较大D裁弯河道的侧向自由发展大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7导致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3、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8河流裁弯取直可以()A增加航运距离B增加河道淤积C减弱洪水灾害D减小河流流速“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右图是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乙处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冲积扇B牛轭湖C峡谷D河漫滩10“古岸崩欲尽”的发生处及原因是()A甲处侵蚀岸,水位高,易泛滥B乙地沉积岸,水流缓,泥沙沉积严重C甲处侵蚀岸,水流急,岸坡陡D乙地沉积岸,泥沙沉积,多新增土地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状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

    4、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12图中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试卷第 4页,总 10页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上图中 Q 点与 P 点的相对高度(H)可能是()A40 米B69 米C59 米D60 米14该地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下图示意我国内陆地区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地貌的名称是()A峰林B沙丘C石林D风蚀柱16推测该地貌分布区()风力大气候干旱风力小气候湿润ABCD我国的黄土高原海拔 10002000 米。来自沙漠地区的细小粉尘沉积在高原上形成100

    5、多来厚的黄土层,黄土高原也因此得名。读“黄土高原景观圈”(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17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A地壳抬升B风力沉积C地壳下沉D流水侵蚀18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成因是()A地壳张裂B流水沉积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19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盐碱化B水土流失C沙漠化D水污染读下面人民币版面图案,完成下面小题。20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哪类地貌景观()A石林B喀斯特地貌C峡谷D河口三角洲21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溶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 岩溶地貌,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圈心,四面绝壁,东西长 650m,南北宽

    6、490m,深 208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2“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C喀斯特地貌DV 形谷23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堆积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试卷第 6页,总 10页24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分布区位于()A东南丘陵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25该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A降水稀少B土层保厚C地表水缺乏D岩石坚硬2020 年 5 月 27 日,我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对珠峰高程新一轮测量。下图为本次珠峰高程测量拟定

    7、登顶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在()A河谷中BU 形谷中C冰斗中DV 形谷中27图中大本营处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读某地海岸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8上图地貌属于()A海蚀平台B海蚀崖C海蚀柱D离岸堤29关于右图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属于基岩海岸属于海积地貌属于海蚀地貌属于砂质海岸ABCD30下列关于喀斯特地貌中独特的地貌景观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石林风力侵蚀B石钟乳冰川沉积C溶洞流水侵蚀D石笋风化作用二、综合题二、综合题(每题(每题 10 分,共分,共 40 分分)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 A

    8、 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图 C 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填序号,下同) ,乙_,丙_,丁_。(2)分别指出图 C 中的地貌名称,_、_,若两类地貌在图 B 中均试卷第 8页,总 10页有分布,则最可能位于_处(填字母) ,最可能位于_处(填字母) 。(3)试写出图 C 中的地貌特征_,的地貌特征_。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 图表示的是在_作用下形成的_地貌。(2)B 图是_地貌,往往形成于_地区(3)甲图为_地貌一般分布在_,一般是在_作用形成的。(4)简述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_?33读“长江流域图及四地景观图”,回答问题。(1)长江上游以流水_作用为主,

    9、剖面多呈_字形;下游以流水_作用为主。(2)长江三峡属于_地貌;喜马拉雅山的角峰属于_地貌。(3) 形成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分别是_、_。(4)云贵高原的溶洞是典型_地貌。溶洞的地貌还可以具体划分:溶沟、溶斗属于_地貌;石钟乳、石笋属于_地貌。(5)图中西南部地区多地震、泥石流和_地质灾害,躲避泥石流应向泥石流沟_方向(侧上、侧下)跑。预防泥石流的常见的生物工程措施是_。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

    10、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材料二:下图所示为西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 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试卷第 10页,总 10页(1)据下面短文,填写相关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_作用。在过去的 1000 万到 2000 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

    11、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_,后来其顶部在海浪侵蚀下发生倒塌,形成_,其外侧的岩石最终与海岸岩体分离形成“十二使徒岩”。(2)与图 a 比较,指出图 b 的明显变化,其变化的自然原因是_。(3)据材料推测,PQ、QR 两河谷中,流速较快的是_。(4)试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冬季河流水量小,河床沙滩裸露,在强烈的_风吹送下,沙滩上的沙子在河谷_岸堆积形成沙丘。答案第 1页,总 8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2C【分析】1由图可看出,该河段为河流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A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 由图乙可知, P 岸堆积, T 岸侵蚀, 图甲中的

    12、和符合此特征。 不符合此特征。C正确。ABD 错误。故选 C。【点睛】 结合材料, 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 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B4C【分析】3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并非只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存在,错,正确;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也并非只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存在,错,正确。故选 B。4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汊流较多,地处河流入湖口或入海口附近,受波浪的影响明显,错,正确;三角洲地处河流入湖口或入海口附近,受海洋或湖泊(有时候为咸水湖)的影响较强,土壤盐碱化明显,土壤并不肥沃,而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土层深厚,土壤较为肥沃,错;三角洲地区

    13、沙洲、沙岛发育,正确。故选 C。【点睛】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由于地势低平,加之海水顶托,流速变慢而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5D6D【分析】5河道“裁弯取直”可以增强洪水下泄能力,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减轻河床淤积,缩短航运里程,对上游来水无影响。故 D 正确,A、B、C 错误。6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A 错误;“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由天鹅洲故道的位置可推知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南岸,B 错误;河曲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

    14、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因此河道裁弯取直说明河道受到河岸的约束比较小,C 错误;河道裁弯取直后,流水对河岸的影响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则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裁弯河道的侧向自由发展大,D 正确。故选 D。【点睛】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可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曲流呈“”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当河流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称为牛轭湖。答案第 2页,总 8页7A8C【分析】7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

    15、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 C、D,故选 A。8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D。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排除 A。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排除 B。所以选 C。【点睛】本题考查流水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9D10C【分析】9冲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A 错误;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

    16、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B 错误;峡谷是流水侵蚀的结果,C 错误;乙处位于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显著,形成河漫滩,D 正确。故选 D。10“古岸崩欲尽”是指古岸收到水流的侵蚀作用较大,有被冲毁的可能。体现的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在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甲处位于凹岸,水流急,侵蚀作用强,岸坡陡。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11A12C【分析】11据图可知,石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是由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风化物,并将侵蚀的物质带离原地,最终形成风蚀蘑菇, A 正确,故选 A。12图中所

    17、示沙丘是由于风速降低,携带的泥沙堆积,在风力的堆积作用下形成,故 C 正确,选 C。【点睛】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察了外力作用下对地表的影响,通过给出景观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地貌的形成过程,考察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利用学过的知识推测地理事物形成过程。13C14D【分析】13根据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公式:(n-1)d H (n+1)d ,可计算出 Q 点与 P 点间的相对高度。图中的等高距 d 是 10 米,两地间的等高线条数 n 是 5,相对高度(H)应为:40H60。故选 C。答案第 3页,总 8页14图示等高线表示的地表形态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迎风坡的

    18、坡度较缓,背风坡的坡度较陡,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盛行风向是西北风(如下图) 。故选 D。【点睛】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 n 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 d 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 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例证:如图所示,求 A、B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 两点之间有 3 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米,利用公式可得 A、B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 200 米H400 米。15D16A【分析】15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较强。读图可知,该景观属于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D 正确;该地貌不是峰林、沙丘

    19、或石林。故选 D。16该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较强,正确,错。故选 A。【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其次,需要加强对该景观图的判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17B18C19B【分析】17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质史上由于气候干燥而寒冷,狂风肆虐,漫天飞扬的沙尘落到湖泊,沉入湖底,在时间的推移下,湖水变得越来越少,黄土被抬出水面,而渐渐形成高原。地壳运动不是主要原因,不是流水侵蚀形成。选 B 正确。18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黄土地质疏松,遇水易崩解,植答案第 4页,总 8页被破坏、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

    20、强度大, 流水侵蚀加剧, 长时间的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壳张裂形成大的裂谷不是沟壑;流水沉积形成平原;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选 C 正确。19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 正确;盐碱化主要是不合理灌溉造成的,沙漠化是干旱环境下植被破坏造成的,水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排污大有关。故选 B。【点睛】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

    21、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由于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地表径流,而且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这种土壤本身的土质就十分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对土壤的保护,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形成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20B21A【分析】20图中所示风景为桂林山水的孤峰和漓江,不是石林,A 错误; 属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B 正确;峡谷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两岸谷坡陡峻,与图中地貌不符, C 错误; 河口三角洲是在河流入

    22、海口位置由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 地势平坦开阔,D 错误。故选 B。21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而形成。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峰丛、峰林、孤峰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石笋、石柱、石钟乳等。22C23A【分析】22据材料“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即为喀斯特地貌,故 C 正确;丹霞地貌是内力和水蚀作用而逐渐形成的,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V 形谷为流水侵蚀地貌,均与题意不相符,故 ABD 错误;所以该题选 C。23根据上题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

    23、蚀)侵蚀作用形成的,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地貌:答案第 5页,总 8页24D25C【分析】24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故选 D。25降水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与地貌无关,A 错。喀斯特地貌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B 错。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暗河,地表水缺乏,C 对。岩石为可溶性岩石,D 错。故选 C。【点睛】喀斯特地貌所在地区的岩石一般都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

    24、蚀过程。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26B27C【分析】26本题主要考查冰川地貌相关知识。读图可知,由大本营到甲地的过程中,攀登队行进路线经过的地区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山谷地形。图中显示该山谷中冰雪覆盖,有冰川移动侵蚀,故形成 U 形谷,B 正确。由于当地海拔很高,水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没有形成河谷,答案第 6页,总 8页A 错误。冰斗是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与图中线路上的地形形态不符,C 错误。V 形谷一般是由流水强烈侵蚀形成,当地气候寒冷,没有明显的水流,不会形成 V形谷,D 错误。故选 B。27本题主

    25、要考查沉积物的特点,由上题可知,攀登队行进路线经过的地区为 U 形谷中。U形谷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搬运能力比较强,通过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等,使沉积物棱角明显,C 正确。故选 C。28B29D【分析】图示地貌景观为海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海浪侵蚀一般在基岩海岸形成海蚀柱和海蚀崖, 海水堆积形成沙滩等,属于砂质海岸。28由图可知,左图示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右图为海水沉积形成的海滩。故选 B。29右图为海水沉积形成的海滩,属于海积地貌,属于砂质海岸,正确;错误。故选 D。【点睛】海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海浪遇到倾斜海岸,速度减缓,形成海积地貌,如

    26、沙滩、潟湖等。30C【详解】喀斯特地貌中石林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与风力侵蚀无关,A 错误;溶洞内的石钟乳是流水中碳酸钙沉积形成,与冰川沉积无关,B 错误;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流水溶蚀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一种方式,C 正确;溶洞内的石笋是流水中碳酸钙沉积形成,与风化作用无关,D 错误。故选 C。31 冲积扇 (或洪积扇)河口三角洲FE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或“V”形谷)平坦(或地势低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甲地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以下蚀为主,多 V 型谷,对应;乙位于河流

    27、出山口,多冲积扇地貌,对应;丙位于河流中游,河道弯曲,河曲发育,多冲积平原,对应;丁位于河流入海口,多河口三角洲地貌,对应。(2)根据上题分析以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貌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地带,即图 B 中的 F 处,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即图 B 中的 E 处。(3)图 C 中为 V 型谷,河谷较深,岸壁陡峭,谷底狭窄,河谷呈“V”字型;为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地势低平。答案第 7页,总 8页32 流水沉积三角洲 (平原)沙丘干旱、 半干旱冲积扇山麓地带流水沉积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起伏小, 河流堆积作用强; 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

    28、,(中游)流经(植被覆盖较差或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黄河注入的渤海相对封闭【分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的特点、成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根据形态特征和位置判断,A 图表示的是三角洲地貌,三角洲一般是在河口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而形成。(2)根据形态特征判断,B 图表示沙丘地貌,风力沉积作用形成,风力沉积作用往往在降水少、风力较大的地区比较明显,沙丘往往形成于干旱和干旱地区。(3)根据形态特征和位置判断,甲图表示冲积扇地貌,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流速明显减慢,大量泥沙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地貌,因此冲积扇一般分布

    29、在山麓地带。(4)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可以分环节表述: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黄河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以及渤海相对封闭,泥沙大量在河口处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33侵蚀V沉积流水侵蚀冰川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喀斯特喀斯特溶蚀喀斯特沉积滑坡侧上植树种草(植树造林)【分析】 本题以长江流域图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了常见的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及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剖面

    30、多呈 V 字形;下游地势平坦,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2)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 喜马拉雅山的角峰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3) 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4)云贵高原的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由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其中溶沟、溶斗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是由淀积(沉积)作用形成的。(5)图中西南部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而且多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因此多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躲避泥石流应向泥石流沟的侧上跑(顺着坡面的方向向高处跑) ;预防泥石流的生物措施是

    31、植树种草,利用植被保护坡面。34侵蚀拱桥海蚀柱海蚀柱数量减少,有一根已成碎石,海水波浪长期侵蚀海蚀柱的根基,使该石柱倒塌和破碎PQ偏北南【分析】本题考查了海岸地貌及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答案第 8页,总 8页【详解】(1)结合材料分析,“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 1000 到 2000 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的巨浪, 不断地侵蚀于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持续侵蚀,其面积不断变大,以致发展成拱门,并最终倒塌,结果就是今天所看到的这些形状各异的,最高达 45 米的岩石从海岸岩体分离出去。(2)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图 b 与图 a 比较,明显变化是石柱数量减少,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是由于海水波浪长期的侵蚀石柱与海水接触部分,石柱的根基不断变细,不稳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读图可知,PQ 段河谷狭窄,为峡谷,QR 段河谷较宽阔,为宽谷;说明 PQ 段河流流速快,下切侵蚀能力强;QR 段地势平坦,流速慢,以侧蚀为主。(4)由题干可知,冬季,该地盛行偏北风;如图所示,甲地上风向紧邻河流宽谷;冬季枯水期,河谷中的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时,受南侧山地阻挡,风速减小,大量沙子在河谷南岸堆积形成沙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期末复习检测.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15512.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