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 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 同步练习.docx

  • 上传人(卖家):大布丁
  • 文档编号:2015421
  • 上传时间:2022-01-0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0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 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 同步练习.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 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 同步练习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2.3 喀斯特 海岸 冰川 地貌 同步 练习 下载 _必修 第一册_湘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桂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地貌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下图为桂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岩石、光照B气候、土壤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2017 年 10 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国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图 a 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 b 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

    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ABCD4大窝凼属于A流水堆积地貌B断块山地C火山活动遗迹D喀斯特洼地5图 b 示意大窝凼A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B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C地质构造与泰山相似D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 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第 3页 共 14页第 4页 共 14页6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

    3、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7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岩浆岩、风力侵蚀B岩浆岩、流水堆积C沉积岩、冰川侵蚀D沉积岩、流水侵蚀七百弄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由 5000 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图中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8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BC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笋形成于溶洞的顶部B裂隙水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C深洼地两侧坡度较缓D溶洞属于地面喀斯特天坑(下图)是碳酸盐岩地区的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不小于百米,或容积大于一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

    4、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推断我国有大量可溶性岩及天坑分布的省份简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云、贵、黑B鄂、桂、滇C吉、冀、川D新、青、琼11推测有利于天坑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B温暖湿润C炎热干燥D寒冷湿润“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 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13下列地貌与“蓝窗”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沙滩B海蚀崖C风蚀柱D石钟乳送别角(CapeFarewell

    5、)是位于4030S,17241E的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 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A岩石硬度较大B层理构造显著C断裂构造发育D以花岗岩为主15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物理风化C冻融风化D海浪侵蚀16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A海蚀崖、海蚀柱B海滩、滩涂C渴湖、海积阶地D沙坝、沙嘴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7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BCD18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欧洲地区的地质作用非常强烈,如冰岛和阿尔卑斯山的

    6、形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上的 U 型谷和角峰等都是第四纪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示意欧洲第四纪冰期冰川分布及海岸线变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 7页 共 14页第 8页 共 14页19推测冰岛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是A沉积岩B变质岩C花岗岩D玄武岩20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欧洲现代海岸线A向陆地推进,更加曲折B向海洋推进,更加曲折C向陆地推进,更加平直D向海洋推进,更加平直21阿尔卑斯山上的 U 型谷和角峰的形成过程是A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堆积B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冰川侵蚀C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堆积D板块张裂断裂上升冰川侵蚀下图为 30N 附

    7、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10 米。据图完成题22山峰 N 的最大海拔高度可能为A79 米B69 米C82 米D97 米23M 地貌的成因可能是A海浪侵蚀B人工海岸C珊瑚淀积D泥沙堆积24图中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ABCD读下图“贵州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25形成图中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流水沉积D流水搬运26该地所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是A地势平坦B气候湿热C植被稀少D黑土肥沃2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

    8、来自太阳辐射能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 1.6 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B海水堆积C风力堆积D风化作用29下列关于沙坝和潟湖的推测,最合理的是()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B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C沙坝的分割使得帕图斯湖湖底变浅D沙坝的分割使得帕图斯湖盐度变高读某种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0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31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32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流水侵

    9、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B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C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第 11页 共 14页第 12页 共 14页二、综合题二、综合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长 1850 千米,面积 75 万平方千米,半岛地质古老,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全半岛,厚度达到 3000 米。半岛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达数十万个。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水系分布。(1)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众多湖泊形成过程。(2)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湖泊众多的原因。(3)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对当地气候的影响。(4)河

    10、网密布,但水运不发达,分析其原因。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处塑造发育形成, 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2010 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

    11、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 100 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是在特定 地质、岩溶地貌气候、水文环境下形成的,被誉为“地表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我国已发现的天坑多分布在川滇黔等地,经过多年探索发现湖北也是一个天坑大省,那里分布着各种类型、不同发育阶段的天坑,还有着目前全世界已知最新诞生的天坑落溪天坑,这里堪称是天坑博物馆!材料二 落溪天坑位于利川市,隶属恩施自治州,属中国地势第二阶梯末端,云贵高原东延部分,鄂东北、鄂西北为变质岩,其余均为碳酸盐,在这里,隐匿着峰林峰丛、峡谷绝壁、溶洞暗河等无数精彩绝伦的喀斯特奇观。(1)据

    12、图乙描述湖北省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2)根据图丙说明落溪天坑的形成过程。(3)落溪天坑所在的恩施地区在经济上曾为全省倒数第一,有人认为是喀斯特地貌导致了这里的贫困,也有人认为喀斯特地貌是这里宝贵的财富,请说出你的观点及依据。答案第 1页,总 15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成因分析。1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其主要特

    13、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湿热的气候区,不会有冰川广布;顶平坡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平原地区的特征;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2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根据上题分析喀斯特地貌成因可知,与桂林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可溶性岩石、水。植被、土壤、地形不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条件。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3C4D5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答案第 2页,总 15页3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4、,所以射电望远镜对光照,空气质量要求不高,故 错误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占地面积大,对地形要求独特,天眼是凹形的,而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地势也是一个凹进去的形状,有利于天眼的安放,工程量小,故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为山区,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故正确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数据收集测量工具,可以进行远程操控与数据传输,不需要太多的高科技人才,故错误。综上,正确的是,故正确答案为 C。4根据“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可以看出,此过程是可溶性岩石与流水发生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洼地,故正确答案为 D。5A. 根据上题分析,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故 A 正确。B.

    15、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流水溶蚀有关,故 B 错误。C. 喀斯特地貌是外力流水作用形成,泰山是地堑,属于内力作用,二者地质构造不同。故C 错误。D. 喀斯特地貌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与人类过度放牧无关,故 D 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 A。6D7D【解析】【分析】6答案第 3页,总 15页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溶洞等,说明当地的主要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7据上题可知, 该地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长期的

    16、溶蚀(侵蚀)的结果,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所以,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8D9B【解析】【分析】8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等作用, 地表洼地变得越来越深, 地下溶洞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9读图可以看出,石笋形成于溶洞的底部,A 错误。裂隙水不断下渗,汇入地下河,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B 正确。深洼地是地表水随着垂直裂隙下渗,对垂直裂隙两侧的岩石

    17、不断侵蚀、溶蚀而成,两侧坡度较陡,C 错误。溶洞位于地下,属于地下喀斯特,D 错误。故选 B。【点睛】答案第 4页,总 15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10B11B【解析】【分析】10我国的可溶性岩和天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域, 其中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典型的区域。包括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湖北简称鄂,云南简称云或滇,广西简称桂,贵州简称贵或黔,结合选项,故选 B。11据材料可知,天坑是碳酸盐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一般形成天坑的气

    18、候条件为温暖湿润,B 正确。故选 B。【点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首先要有可溶性岩石, 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 在外力流水的溶蚀作用下,石灰岩被不断的溶解侵蚀,从而形成溶洞、暗河、峰林、天生桥、天坑等景观,形成喀斯特地貌。12C13B【解析】【分析】12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答案第 5页,总 15页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 符合题意。“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排除 A。“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

    19、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排除 B。“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排除 D。13 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 “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 沙滩是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 A。海蚀崖是海水侵蚀的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 符合题意。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 C。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 D。14A15D16A【解析】【分析】14送别角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条件是岩石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得以保留下来,形成送别角地貌,A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层理构造显著,断裂构造发育,但不是该地貌

    20、形成的物质基础;有层理构造不是花岗岩;故选 A。15结合上题结论,海浪侵蚀作用是形成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选项 D 正确;仅凭物理风化作用不会形成象鼻地貌的;受风力侵蚀作用和冻融作用影响小。故选 D。16海滩、滩涂、渴湖、海积阶地、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送别角主要为外力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A 正确。故选 A。【点睛】答案第 6页,总 15页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7B18C【解析】17读图可知,图表示新月形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图表

    21、示长江三峡,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表示海南岛南天一柱,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图表示三角洲,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由此判断,因此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和,B 符合题意,排除 A、C、D。故选 B。18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一般形成于干旱多大风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高山阻挡,水汽少,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且临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因此西北地区是新月形沙丘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C 符合题意。我国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为主,地表水分较丰富,不易形成沙丘地貌,排除 A、B、D。故选 C。19D20A21B【解析】19材料信息表明,冰岛的形

    22、成是内力作用的重要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大洋中脊) ,属板块张裂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冰岛是岩浆喷出形成的火山岛,由此推测冰岛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是玄武岩,选项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20与第四纪冰期时的海岸线相比,现在的气温较高,大量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欧答案第 7页,总 15页洲现代海岸线向陆地推进,排除 B、D。第四纪冰川活动时,形成了许多冰川谷,古冰川融化后,海水进入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中,使得海岸线更加曲折,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C。故选 A。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U 型谷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不是冰川堆积的结果,排除 A、C。阿尔卑斯山

    23、上角峰的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碰撞,岩层褶皱隆起抬升,形成海拔较高的山脉,然后形成山岳冰川,受冰川侵蚀,形成 U 型谷和角峰,选项 B 符合题意。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边界,排除 D。故选 B。【点睛】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山岳冰川源头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 角峰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U 形谷称冰蚀谷, 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 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的 U 形谷或槽谷;冰蚀湖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游移动,同时侵蚀地表使其成为洼地,

    24、冰川融化后洼地内积水成湖;峡湾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22C23A2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22注意图中的海岸基线的海拔高度为 0,再结合图中的等高距为 10 米,可以看出图中的山峰 N 处的海拔处在 80H90,故最大的可选 C。23M 的地貌为陡崖,地处海边,其形成可能是海浪侵蚀。答案第 8页,总 15页24河流的地势比周围的地势低,等高线应该凸向高值,故只有图中的两处的山谷可以发育成河流,两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点睛】本组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掌握海岸基线的海拔为 0 米这一特性, 再结合题目中所给定的等高距,完成第(1)题,同时对等高线地图的基本判

    25、读是完成本题的基本能力所在,试题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25A26B27B【解析】【分析】25图中景观为瀑布,是受流水溯源侵蚀形成的,A 正确。故选 A。26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植被茂盛,土壤多为红壤,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7地球外部圈层中只有水圈的分布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 错误。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崎岖的喀斯特地貌、 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植被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B 正确。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C 错误。地球岩石圈内部的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

    26、球内能,D 错误。故选 B。答案第 9页,总 15页28B29C【解析】【分析】28流水堆积形成的沙坝应沿河水流向方向延伸,而图中沙坝与河水流向垂直,因此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不是流水堆积作用,A 错误。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因此,沙坝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B 正确。风力堆积和风化作用不可能在水下堆积,因此不可能形成沙坝,C、D 错误。故选 B。29沙坝是由波浪堆积而成的砂坝或砾石坝,波浪能够到达的高度有限,且沙坝到了一定高度,侵蚀作用则会加剧,因此沙坝的高度不可能不断增加,A 错误。沙坝阻挡了河流带来的泥沙,且沙

    27、坝外围海浪具有一定的侵蚀力,因此沙坝很难向海洋方向扩展,B 错误。沙坝把帕图斯湖与海洋分开, 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海浪通过缺口带来的泥沙很容易在帕图斯湖湖底沉积,从而使得湖湖水变浅,C 正确。沙坝把帕图斯湖与海洋分开,海水进入帕图斯湖的机会减小,使得湖泊盐度降低,而不是变高,D 错误。故选 C。【点睛】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介质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能起隔离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岛、沙坝、沙滩、沙丘、鲕滩等。潟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 在潮湿地区因河水大量注入而发生淡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强烈蒸发而发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条件下,这种盐度变化可相当

    28、大。30A31B【解析】答案第 10页,总 15页【分析】30图示地貌为冰斗、角峰、U 型谷,根据邻角分明的角峰,可以判断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选 A。31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貌为冰蚀地貌, 在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的地区分布较广, 据此选 B。【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 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 形成戈壁、 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 形谷

    29、,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 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答案第 11页,总 15页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 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

    30、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32C【解析】【详解】据图景观可知,第一幅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第二幅图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第三幅图为高海拔地区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第四幅图海边的沙滩应为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符合该顺序的是 C。ABD错误。33 (1)由于半岛上地质基础有差异,在冰川的重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慢;冻土厚,下渗少,地表径流多;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

    31、水也多。答案第 12页,总 15页(3)山脉大致呈南北(东北-西南)走向,该地盛行西南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坡为迎风坡, 降水多, 东坡为背风坡, 降水少;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岸流经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阻止了暖湿气流的进入。(4)河流短小,流速较快;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人口稀少,运输需求量小。【解析】【分析】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背景,考查冰碛湖的形成过程,西北欧冰碛湖众多分布的原因,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河运价值的评价等; 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详解】(1)由材料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纬度高,第四纪时

    32、期冰川覆盖全半岛。由于半岛地质基础不一,在冰川的重力作用下,半岛上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凹坑,并在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2)由图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高,气温低,蒸发作用弱;冻土分布广且厚度大,地表水不易下渗。且该半岛西侧为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多,故湖泊众多。(3)由图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河流的流向判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大致呈南北(东北-西南)走向。该地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南风,故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为大西洋,其西部地区受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显著,温暖湿润;而半岛东部,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阻挡,来自大西洋的

    33、暖湿气流的难以进入。(4)由图可知,该半岛河流流程短,流速快,不利于发展河运;地处高纬地区,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该地气候条件较差,人口分布稀疏,客、货运输需求不高,故河运不发达。34 (1)旧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任答 2 点)答案第 13页,总 15页(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

    34、缺乏。(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 可发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解析】【分析】本题以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的相关材料为背景, 考查海岸地貌的成因、海岸带的开发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所学地理基本原理,灵活分析作答。【详解】(1)其泥沙来源结合该沙脊群的地理位置回答。根据材料“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以及“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处塑造发育形成”等信息可知,其泥沙来源主要

    35、有三方面,一是旧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二是现代长江入海的泥沙,三是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2)面积缩小表明沉积物来源减少,同时外力侵蚀作用加强,中部淤高表明泥沙运移方向发生变化。首先,由于黄河的改道,导致泥沙来源减少,沉积物来源减少,同时,边缘受海浪侵蚀作用,所以面积缩小;其次,根据图中 19732004 年东沙轮廓信息可推测,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内部推移,从而使得东沙中部逐渐淤高。(3)修建人工岛的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需要结合图示信息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抓住东沙的地理位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沙为潮流浅滩,填海工程量较小,且潮流浅滩的面积较大,同时,东沙距离江苏较近,建设过程中有利于设备和材料

    36、的运输,建设完成后人答案第 14页,总 15页工岛的利用也较为方便。但是,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不利于工程施工;同时,该地为潮滩环境,受海洋咸水的影响强,淡水资源缺乏。(4)该地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知,一方面,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发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另一方面,该地区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该地又临近江苏,因此可以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业,同时依托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等;最后,该区域海岸景观独特,生态环境较好,距离客源市场较近,可发展滨海旅游业。35 (1)分布特征:分布不均,由

    37、南向北减弱;西南部分布最广泛;东北部分布最少,成因:岩性南部碳酸盐广布,东北和西北部为变质岩,岩性坚硬,不易被流水侵蚀;水热条件由南向北递减,流水侵蚀减弱。(2)该地为碳酸岩广布,地表水易下渗,径流下渗过程中沿岩壁进行溶蚀或侵蚀形成落水洞,当地降水丰富,地表水不断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在地下径流的持续侵蚀(溶蚀)搬运作用下,落水洞变深、变宽,表层越来越薄,直至塌陷形成天坑。(3)贫困原因: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土层薄、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下渗作用强,地表水缺乏。财富:与天坑相连通的地下溶洞及其内部有多种地貌形态如石笋、石钟乳等,有美学价值可以发展旅游业,多种地貌也具有地质

    38、地貌研究的科学价值。天坑的形成与地下河密不可分,可以通过天坑找寻水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湖北喀斯特地貌分布、成因,落溪天坑的成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着重考查成因分析。【详解】(1)从图甲可以看出,湖北省喀斯特地貌的分布特征:西南部分布最广泛;东北部分布最少,分布不均,由南向北减弱。成因主要从岩石性质和气候状况差异分析。从材料可知,西南部为云贵高原东延部分, 岩性碳酸盐广布, 易被溶蚀; 东北和西北部为变质岩, 岩性坚硬,不易被流水侵蚀;气候条件差异明显,水热条件由南向北递减,流水侵蚀减弱。答案第 15页,总 15页(2)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特有形态,是流水侵蚀(溶蚀)的结果。该地碳酸岩广布,

    39、裂隙多,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下渗过程中沿岩壁进行溶蚀或侵蚀形成落水洞;当地降水丰富,地表水不断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在地下径流的持续侵蚀(溶蚀)搬运作用下,落水洞变深、变宽,表层越来越薄,由于表层岩石失去底部的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形成天坑。(3)这是开放性题目,认为是贫困的理由(从交通、土壤、水源方面分析) :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土层薄、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下渗作用强,地表水缺乏。认为是财富的理由(从旅游开发、提供水源等分析) :天坑是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有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可以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天坑地貌具有地质地貌研究的科学价值;天坑的形成与地下河密不可分,可以通过天坑找寻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2021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 喀斯特、海岸、冰川地貌 同步练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015421.html
    大布丁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