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docx》由用户(面朝大海h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备考 复习 策略 下载 _试题试卷_理综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 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届高考历史备考复习策略纵观近三年的历史全国卷高考试题,概括(概述)类试题已成为命题重点,其通常出现在第 41 题的位置。2018 年历史全国卷三套试题中,“概括(述)”设问的作答指令动词出现 8 次;2019 年历史全国卷三套试题中出现 8 次;2020 年历史全国卷三套试题中则出现 13次。由此可见,随着高考历史试题难度的降低,概括能力的重要性愈加明顯,甚至到了“得概括者得历史”的地步。本文将总结历史概括类主观题的基本做题方法,并以 2020 年历史全国卷第 41 题为例做具体剖析,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一、题型讲解归纳表格内容可知,历史概括类主观题的特点就是在
2、设问中出现“概括”或者“概述”等词,而具体的考查方向则主要为原因、措施、效果、变化、特点、异同等。其中,原因、措施、效果等设问难度较小,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得出;而变化、特点、异同等设问难度较大,答案需要在提炼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归纳、总结。二、方法提炼1.以“回答问题”为概括的方向概括是对信息的筛选与提炼,必须要有选择性与导向性,概括的内容要以问题的设置为方向。 传统的历史概括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通常从材料入手,遵循先读材料、再看设问的阅读顺序。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考生将材料反复阅读后仍然不能捕捉材料的关键信息,无法确定材料的中心主旨。因此,合理的阅读顺序应是先读
3、设问, 后读材料。 通过阅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严格区分“原因”“措施”“效果(作用)”“变化”“特点”“异同”等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以此强化阅读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并提高阅读效率。2.以“读懂材料”为概括的基础读懂材料的第一步是字词理解。就近三年历史全国卷的试题类型来看,历史全国卷第 41 题不再出现大段原始史料文言文,阅读难度明显降低,因此材料中的字词障碍较少。在阅读时,考生要注意勾画语句中的时间、人物、地点等关键信息。读懂材料的第二步是框架理解。历史全国卷第 41 题多以两段材料的形式呈现,每段材料的文字数量在 200 字左右。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转折句和结
4、论句,厘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材料进行合理分层。读懂材料的第三步是语境理解。这需要考生将卷面上的具体材料放置于宏观的历史语境之中, 联系材料描述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跳出材料读材料,对材料进行深度理解。字词理解、框架理解和语境理解不仅是层层递进的理解逻辑关系,在具体的阅读行为中也是交错推进的关系。3.以“精准表述”为概括的成果精准表述是概括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地将提取的信息,用特定的历史术语来予以浓缩和提炼。这看似抽象,实则可以具象化,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查看分值,明确答案要点数量。在历史全国卷的阅卷标准中,要点数量与分值成正比。依据分值
5、大小确定要点数量,是种科学的做题技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考生应尽量多写一至两个要点,以避免因缺少要点而丢分。第二步,书写单个答案要点。文字的表述要准确使用应试语言和学科术语,切忌照抄材料原文和用不规范的口头语言表述,更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具体的文字表述要达到以下要求: 其一, 简洁性。舍掉一些重复的、冗余的话语,直至浓缩精简到“不能再减”,再减就会丢要点的情形,达到所谓“少一个字而不明,多一个字而无用”的程度。其二,抽象性。好的概括应当使用抽象的语汇,它需要用特定的概念性术语词汇对历史现象来进行浓缩和提炼,而不需要面面俱到、惟妙惟肖地展现细节。比如,在概括某一历史事物的变化趋势时,考生不
6、能定量描绘增减、进退的具体数额,而要使用“增多/减少”“变大/变小”“进化/退步”等趋势性表述语。第三步,遵循一定逻辑,书写全部答案要点。在该步骤考生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全面性是指每个答案要点都有明确的内涵,且要点与要点的内涵并不重复,因为重复的要点是无效的,分值只能按一个要点给。层次性是指各要点之间不仅内涵分明,还可以构成一个言之成理的话语序列(如果答案要点呈并列关系,则答案要点顺序不分先后)。三、技巧升炼1.读材料出处,挖掘隐藏信息。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明白材料出处也是重要的信息要素。一般来说,历史全国卷第 41 题的材料出处通常会注明是哪部著作与哪个作者。如果是第一手史料,出处
7、则隐藏着时代背景信息;如果是第二手史料,出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书写立场与角度。总而言之,材料出处有时也藏有解决问题的重要“钥匙”。2.答案序号化,条理一目了然。历史全国卷概括类主观题中,问题的设置往往会在一小题中出现多个小问, 例如 2020 年历史全国卷第 41 (1) 题“概述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这里就需要考生解答“变化”和“原因”两个小问。再如 2020 年历史全国卷第41(1)题“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这里也需要考生解答“措施”和“效果”两个小问。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考生如果将两个小问题混在一起解答,阅卷老师很难在较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