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件练习(共9份打包).zip
-1-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本章整合-2-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知识网络整合构建-3-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4-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5-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2)社会经济因素-6-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例1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京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7-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水陆交通便利使得东京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第(2)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为政治中心,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答案:(1)D(2)A-8-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2.城市合理规划(1)合理布局功能区重点是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住区的合理布局: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住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堵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染。(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9-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例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区占地面积最大。(2)现拟在四地中选一地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地,试简述其理由。(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10-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指的是文化建设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体育场馆用地等,文教区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居住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最大。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要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其占地面积大,所以应建在距离城镇中心较远的地方,那里地价较低,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所以最佳选址是地。第(3)题,化学工业有水污染,所以要布局在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根据风频图可知,东北方向位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向,化学工业园区建在东北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选择支持建在东北部或支持建在西南部任一方案进行分析。支持建在东北部的理由:根据图例可以判断,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支持建在西南部的理由: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流经城镇的河流上游,水质好;从风频图看,西南部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这里污染少,环境较好;西南部多荒地,利用荒地则占用耕地少。-11-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答案:(1)文教居住(2)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4)东北部。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或西南部。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流经城镇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可利用荒地多,占用耕地少。- 1 -第二章章末检测第二章章末检测(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读图,完成 12 题。1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2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答案 1.B2.D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 34题。- 2 -3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4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解析第 3 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 4 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答案 3.A4.B读某城镇略图,完成 56 题。- 3 -5 5.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6 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解析第 5 题,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答案 5.B6.C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7 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 曲线B.b 曲线C.c 曲线D.d 曲线- 4 -8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居住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解析第 7 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 c 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 C 项。第 8 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 C 项。答案 7.C8.C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 910 题。9 9.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经济B.社会、资源C.历史、行政D.社会、自然1010.影响超市分布差异的主要是()A.交通便捷程度B.居住人口密度C.地价差异D.环境质量- 5 -解析第 9 题,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说明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小,可能受历史或行政因素影响导致在市中心没有出现商业区,故选 C 项。第 10 题,商场和购物中心规模较大,一般布局在交通便捷、地租较高的地区。而超市的规模较小,一般以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一般布局在居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故选 B 项。答案 9.C10.B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 1 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 2 示意地租变化曲线。据此完成 1113 题。图 1图 2111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B.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C.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6 -D.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1212.图 2 中曲线能反映图 1 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A.B.C.D.1313.影响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经济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解析第 11 题,重化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布局在东南方向合理可以判定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故选 A 项。第 12题,地租高低受距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的影响,甲乙一线越靠近城市中心,与交通线的交会点地价越高,故选 D 项。第 13 题,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组合取决于各功能区的实际付租能力,也就是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 B 项。答案 11.A12.D13.B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镇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 1416 题。1414.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镇的用地规模B.城镇的人口数量C.大中小各级城镇总体数量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515.从图中可以看出()- 7 -A.1990 年两省城镇人口总数相同B.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C.2000 年城镇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D.江苏省 2000 年后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161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区域发展B.地域文化C.气候条件D.城市布局解析第 14 题,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选 D 项。第 15题,2000 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为 40%,贵州省为 28%,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比贵州省高,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贵州省,故选 C 项。第 16 题,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导致二者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区域发展的差异,故选 A 项。答案 14.D15.C16.A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 19502050 年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 1718 题。1717.2007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 25 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 31 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8 -B.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1818.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 年世界城镇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第 17 题,20072050 年预计世界城镇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 6 亿,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故 B 项正确。第 18 题,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以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 年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故选 D 项。答案 17.B18.D2018 年 5 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 1921 题。- 9 -1919.推测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位于()A.中心商务区内 B.市区与郊区之间C.行政文化区内 D.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2020.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A.满足通勤需求B.减少交通事故C.缓解市区拥堵D.方便休闲观光2121.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解析第 19 题,结合材料可知,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大型社区回龙观公交服务不便捷,说明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市区和郊区。第 20 题,由材料“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可知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区和郊区的通勤需要。第 21 题,据图可知,线路二经过的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答案 19.B20.A21.D地图热力图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为基础,通过叠加在网络地图上的不同色块来实时描述城市人群分布情况。下图为某日上午 9 时上海市(局部)地图热力图。据此完成 2223 题。- 10 -2222.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 和 GISB.GPS 和 GISC.RS 和 GPSD.GPS 和数字地球2323.图中的热力高值区最有可能是()A.工业区B.居住区C.行政区D.商业区解析第 22 题,据材料可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的获取,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数据叠加在网络地图上,是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故选 B 项。第 23 题,据材料可知,热值最大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程度高,再结合材料中时间为上午 9 时,最有可能是商业区,故选 D 项。答案 22.B23.D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自 2018 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据此完成 2425 题。- 11 -2424.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A.鄂尔多斯B.邯郸C.包头D.石家庄2525.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B.城镇人口迁入C.拆除改造需求D.住房建设收益解析第 24 题,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数值越大,表示匹配度越高。根据图例,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鄂尔多斯,住房匹配度约 00.2,故选 A 项。第 25 题,住房供需匹配度主要受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影响,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住房建设收益,故选 D 项。答案 24.A25.D二、综合题(共 50 分)2626.(12 分)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1)图中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别为:区、区、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镇外围的是区(填代表数字)。(4 分) (2)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及,该类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4 分) 人口流量大人口密度较小交通便捷对外联系不便地租水平高土地利用集约A.B.C.D.(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镇中的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普通的分化现象。如果图中城镇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镇部(按地理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4 分) 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回答。第(2)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位于城镇中心,人口流量大,土地租金高,建筑物高大稠密,土地利用集约。第(3)题,高级居住区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地势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答案(1)商业居住工业(2)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D(3)西南位于城镇盛行风的上风向,城镇河流上游(上风上水处)。2727.(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简述其优点。(4 分)(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简述 W 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5 分)(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 分)解析第(1)题,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W 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所以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第(3)题,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理由: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镇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镇用地。2828.(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巴黎地处法国北部,是法国最大的城市(见图 1),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整个巴黎大区面积约为 12000 平方千米,人口近 1200 万人。- 14 -材料二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见图 2),从 1900 年开始运行,至今地铁长度已达 215 千米,有 14 条主线和 2 条支线,另有两条线路还在规划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投入力度大,据统计大城市的地铁平均造价约为 7 亿8 亿元/千米,有的城市甚至高达 12 亿元/千米。(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4 分)(2)试分析巴黎大力发展地铁的原因。(3 分)(3)我国一些中小城市欲发展地铁,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试阐述其理由。(3 分)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大力发展地铁,使得平面交通变成立体交通,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且能减少城市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等。第(3)题,主要从中小城市发展地铁的经济可行性(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交通需求的迫切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城市发展所需用水能得到满足;位于中纬度,离海洋近,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空间扩展。(2)减少地面交通拥堵;引领城市空间的扩展;方便出行(速度快、运量大、时间准);减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3)地铁建设成本高,中小城市财政支付困难;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需求较小;地铁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2929.(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 -材料一2017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 年年末城镇化率达到 52.57%。按照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的“诺瑟姆曲线”,城镇化进程分为 3 个阶段:城镇化率在 25%以下的为初级阶段,城镇化率从 25%增长到 50%乃至 70%的为加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0%的为成熟阶段。材料二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65%以上,城镇人口达到 10 亿人左右,形成 1个世界级城镇群,2 个国际级城镇群,7 个国家级城镇群,若干个区域性的中小城镇群。材料三北京城镇化水平及三类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统计图。材料四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 4 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温差/5.26.05.46.0 5.5- 16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由现在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有何特点?(6 分)(2)据材料三说明 1990 年以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6 分)(3)据材料四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4 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可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由 2016 年的 52.57%上升到 2030 年的 65%,据此判断我国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其特点结合城镇化中期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化特点是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故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因热力环流受到影响。答案(1)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大,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2)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影响: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农业用地(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2)位置: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2.乡村(1)土地类型: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2)内部土地分化: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问题思考为什么乡村内部土地分化相对比较简单?提示:乡村一般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落后,对聚会、娱乐、商业等公共设施需求相对较少。-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功能区类型:城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2.特点: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问题思考商业区的建筑物为什么多呈现出“高大稠密”的特点?提示: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这些地区的地价昂贵,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分担成本,建筑物多设计为高层,且布局比较紧凑。-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2.发展变化(1)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北部的白河城市森林公园日前正式开工,这个离市中心城区70千米的密云最大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120.1公顷,林地绿化面积将占公园面积的90%以上,预计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在北京市建设这一公园主要作用有哪些?提示:可从改善北京市的环境状况的角度进行分析。-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1.乡村只有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没有其他功能用地。()2.城镇内部各个功能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3.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4.不同城镇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形成城镇地域结构。()5.距离城镇中心越远,地租一定越低。()答案: 1.2.3.4.5.-9-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收入高低C.知名度D.种族和宗教解析:城镇功能分区的实质是各种经济活动对城镇土地利用的竞争,导致了同类经济活动聚集,而不同经济活动相分类的城镇功能分区,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故选A项。答案:A2.一般城镇中广泛分布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D.文化区答案:B-10-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城镇某功能区沿街道垃圾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功能区最可能为()A.文化区B.商业区C.居住区D.工业区-1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图中能够反映该功能区付租能力的是()A.B.C.D.解析:第3题,根据楼房层数,该功能区建筑物高大密集,且占地面积较小,说明该功能区地价高。高大建筑物和垃圾桶沿交通主干线密集分布,交通便利,最可能为商业区,B项对。第4题,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付租能力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付租能力越低,能够反映商业区付租能力的是,A项对。答案:3.B4.A-1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 乡村空间结构问题探究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壕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1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半坡遗址为什么建在浐河河流阶地上?(2)半坡遗址包括哪些功能区?它们是怎么分布的?提示:(1)地势较高,无洪涝之患,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较方便。(2)乡村中心多是公共空间,其周围是居住区,再往外是生产区。-1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一般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乡村的空间形态及其成因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乡村的空间形态有关。乡村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集聚型和散漫型。-1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读甲、乙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甲、乙两个地区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作用尤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交通(2)甲图乡村聚落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A.南方丘陵山区B.北方平原地区C.青藏高原地区D.荒漠地区-1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乡村聚落的形态及分布,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从甲、乙两幅图中可以发现,甲聚落呈椭圆形,规模大,较集中;乙聚落规模小,较分散。这两种聚落类型明显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故A项正确。第(2)题,甲图所示聚落呈团块状且规模较大,应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故B项正确。答案:(1)A(2)B-19-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城镇三大功能区位置及特征问题探究香港是一个陆地面积只有1 078平方千米,却拥有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到达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大楼,令人沉醉的维多利亚湾,寸土寸金却还有供市民爬山的长梯和休闲放松的公园结合材料探究:(1)城镇中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可以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香港著名的商业街是铜锣湾,一般城镇中的商业区位置有何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20-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个功能区内往往以一种功能活动用地为主,其他的一些功能活动也会占有一定的土地,因此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不能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2)一般城镇中的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因交通便捷,消费人口众多,对各种商业活动和服务活动产生了集聚效应,逐渐形成了商业区。-2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城镇功能区的形成-2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城镇三大功能区的对比分析 -2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镇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城镇中心的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密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区转移;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转移的趋势,但转移规模较小,在城镇中心上升幅度较大。-2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读南亚某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B.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C.居住区工业区旅游区D.居住区绿化区工业区(2)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B.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C.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D.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2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城镇的主要功能区及位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功能区的用地面积最小,应为商业区;乙功能区的用地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丙距离城镇中心较远,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处,应为工业区。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处属于风景区,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不适合建中心商务区;大型仓库应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处有公路和河流经过,但距离风景区近,地价较高;处距离城镇中心较近,消费市场广阔,适宜建食品加工厂。答案:(1)B(2)C-2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问题探究电视上经常报道,我国某一线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数万元的高价购买。城镇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距城镇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可影响城镇空间结构(如图所示)。-2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OA、AB、BC对应的城镇功能区的名称是什么?(2)说明地租高低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提示:(1)OA商业区,AB居住区,BC工业区。(2)-29-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30-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如下图所示。-3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城镇地租变化规律大致从城镇中心向外逐渐降低(主要受距离城镇中心远近的影响),在城镇中心形成地租最高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形成地租次高峰(主要受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微课透析土地付租能力示意图的判读 该土地付租能力示意图力求表达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的两个具体表现,即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由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3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总之,该图判读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1)判断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可知距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2)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趋势。根据图中三条直线斜率的变化判断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都在下降。根据斜率变化的大小可判断商业最陡,住宅次之,工业最缓;三者的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3)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如图,A段商业付租能力最强,B段住宅付租能力最强,C段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因此,A段可能成为商业区,B段可能成为居住区,C段可能成为工业区。-3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的方法(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2)合理布局居住区、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镇环境的污染:高级居住区一般布局在城镇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3)绿化带的设置:绿化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城镇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其可增加城镇绿化面积,改善城镇环境。(4)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5)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3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下图中,正确表示间地租水平变化曲线的是 () (2)四地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A.地B.地C.地D.地-3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间自西向东经过了工业区、居住区、
收藏
- 资源描述:
-
-1-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本章整合-2-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知识网络整合构建-3-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1.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4-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5-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2)社会经济因素-6-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例1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京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7-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水陆交通便利使得东京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第(2)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为政治中心,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答案:(1)D(2)A-8-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2.城市合理规划(1)合理布局功能区重点是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住区的合理布局: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住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堵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染。(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9-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例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区占地面积最大。(2)现拟在四地中选一地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地,试简述其理由。(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10-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指的是文化建设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体育场馆用地等,文教区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居住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地面积最大。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要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其占地面积大,所以应建在距离城镇中心较远的地方,那里地价较低,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所以最佳选址是地。第(3)题,化学工业有水污染,所以要布局在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根据风频图可知,东北方向位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向,化学工业园区建在东北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以选择支持建在东北部或支持建在西南部任一方案进行分析。支持建在东北部的理由:根据图例可以判断,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支持建在西南部的理由: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流经城镇的河流上游,水质好;从风频图看,西南部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这里污染少,环境较好;西南部多荒地,利用荒地则占用耕地少。-11-本章整合知识网络整合构建核心归纳思维深化核心归纳思维深化答案:(1)文教居住(2)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4)东北部。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或西南部。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流经城镇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可利用荒地多,占用耕地少。- 1 -第二章章末检测第二章章末检测(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读图,完成 12 题。1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2 2.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答案 1.B2.D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 34题。- 2 -3 3.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4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解析第 3 题,这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 4 题,华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但是不种植春小麦,而种植冬小麦。答案 3.A4.B读某城镇略图,完成 56 题。- 3 -5 5.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6 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解析第 5 题,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居住区;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答案 5.B6.C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78 题。7 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 曲线B.b 曲线C.c 曲线D.d 曲线- 4 -8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居住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解析第 7 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但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如城市主要干道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 c 曲线地租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 C 项。第 8 题,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产生商业区,故选 C 项。答案 7.C8.C下图为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 910 题。9 9.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经济B.社会、资源C.历史、行政D.社会、自然1010.影响超市分布差异的主要是()A.交通便捷程度B.居住人口密度C.地价差异D.环境质量- 5 -解析第 9 题,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说明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小,可能受历史或行政因素影响导致在市中心没有出现商业区,故选 C 项。第 10 题,商场和购物中心规模较大,一般布局在交通便捷、地租较高的地区。而超市的规模较小,一般以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一般布局在居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故选 B 项。答案 9.C10.B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 1 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 2 示意地租变化曲线。据此完成 1113 题。图 1图 2111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B.西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C.东南风;自西北向东南流- 6 -D.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流1212.图 2 中曲线能反映图 1 中甲乙一线(虚线)地租变化的是()A.B.C.D.1313.影响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经济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解析第 11 题,重化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图中重化工业布局在东南方向合理可以判定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故选 A 项。第 12题,地租高低受距城市中心远近、交通是否便利的影响,甲乙一线越靠近城市中心,与交通线的交会点地价越高,故选 D 项。第 13 题,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组合取决于各功能区的实际付租能力,也就是受经济因素影响,故选 B 项。答案 11.A12.D13.B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镇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 1416 题。1414.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镇的用地规模B.城镇的人口数量C.大中小各级城镇总体数量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515.从图中可以看出()- 7 -A.1990 年两省城镇人口总数相同B.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C.2000 年城镇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D.江苏省 2000 年后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161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区域发展B.地域文化C.气候条件D.城市布局解析第 14 题,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选 D 项。第 15题,2000 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为 40%,贵州省为 28%,江苏省城镇化水平比贵州省高,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贵州省,故选 C 项。第 16 题,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导致二者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区域发展的差异,故选 A 项。答案 14.D15.C16.A下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 19502050 年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读图,完成 1718 题。1717.2007205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 25 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 31 亿。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8 -B.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1818.据图可知()A.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镇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 年世界城镇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第 17 题,20072050 年预计世界城镇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 6 亿,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故 B 项正确。第 18 题,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以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城镇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 年欠发达区域城镇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故选 D 项。答案 17.B18.D2018 年 5 月北京市研究建设全程无红绿灯的封闭式自行车“高速路”,计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规划了两条线路(如图)。读图,完成 1921 题。- 9 -1919.推测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位于()A.中心商务区内 B.市区与郊区之间C.行政文化区内 D.工业区与商业区之间2020.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A.满足通勤需求B.减少交通事故C.缓解市区拥堵D.方便休闲观光2121.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二的优势在于()A.沿线绿化带多,穿越路网少B.途经商业区,便于人们购物C.造价更低,可利用已有车道D.经过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解析第 19 题,结合材料可知,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大型社区回龙观公交服务不便捷,说明位于城市郊区,因此北京市规划的自行车“高速路”连通市区和郊区。第 20 题,由材料“连通公交服务不便捷的大型社区回龙观和中关村产业园”可知北京市建设自行车“高速路”最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区和郊区的通勤需要。第 21 题,据图可知,线路二经过的站点多,道路利用率较高。答案 19.B20.A21.D地图热力图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数据为基础,通过叠加在网络地图上的不同色块来实时描述城市人群分布情况。下图为某日上午 9 时上海市(局部)地图热力图。据此完成 2223 题。- 10 -2222.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 和 GISB.GPS 和 GISC.RS 和 GPSD.GPS 和数字地球2323.图中的热力高值区最有可能是()A.工业区B.居住区C.行政区D.商业区解析第 22 题,据材料可知,手机用户地理位置的获取,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数据叠加在网络地图上,是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故选 B 项。第 23 题,据材料可知,热值最大的地区大多位于城市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程度高,再结合材料中时间为上午 9 时,最有可能是商业区,故选 D 项。答案 22.B23.D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自 2018 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据此完成 2425 题。- 11 -2424.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A.鄂尔多斯B.邯郸C.包头D.石家庄2525.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B.城镇人口迁入C.拆除改造需求D.住房建设收益解析第 24 题,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数值越大,表示匹配度越高。根据图例,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鄂尔多斯,住房匹配度约 00.2,故选 A 项。第 25 题,住房供需匹配度主要受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影响,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住房建设收益,故选 D 项。答案 24.A25.D二、综合题(共 50 分)2626.(12 分)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1)图中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别为:区、区、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镇外围的是区(填代表数字)。(4 分) (2)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镇中心及,该类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4 分) 人口流量大人口密度较小交通便捷对外联系不便地租水平高土地利用集约A.B.C.D.(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镇中的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普通的分化现象。如果图中城镇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镇部(按地理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4 分) 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回答。第(2)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位于城镇中心,人口流量大,土地租金高,建筑物高大稠密,土地利用集约。第(3)题,高级居住区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地势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答案(1)商业居住工业(2)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D(3)西南位于城镇盛行风的上风向,城镇河流上游(上风上水处)。2727.(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简述其优点。(4 分)(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简述 W 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5 分)(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 分)解析第(1)题,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W 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减少运输成本,所以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第(3)题,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答案(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2)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理由: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镇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镇用地。2828.(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巴黎地处法国北部,是法国最大的城市(见图 1),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整个巴黎大区面积约为 12000 平方千米,人口近 1200 万人。- 14 -材料二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见图 2),从 1900 年开始运行,至今地铁长度已达 215 千米,有 14 条主线和 2 条支线,另有两条线路还在规划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投入力度大,据统计大城市的地铁平均造价约为 7 亿8 亿元/千米,有的城市甚至高达 12 亿元/千米。(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4 分)(2)试分析巴黎大力发展地铁的原因。(3 分)(3)我国一些中小城市欲发展地铁,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试阐述其理由。(3 分)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大力发展地铁,使得平面交通变成立体交通,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且能减少城市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等。第(3)题,主要从中小城市发展地铁的经济可行性(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交通需求的迫切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城市发展所需用水能得到满足;位于中纬度,离海洋近,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空间扩展。(2)减少地面交通拥堵;引领城市空间的扩展;方便出行(速度快、运量大、时间准);减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3)地铁建设成本高,中小城市财政支付困难;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需求较小;地铁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2929.(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 -材料一2017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 年年末城镇化率达到 52.57%。按照美国学者诺瑟姆提出的“诺瑟姆曲线”,城镇化进程分为 3 个阶段:城镇化率在 25%以下的为初级阶段,城镇化率从 25%增长到 50%乃至 70%的为加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0%的为成熟阶段。材料二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65%以上,城镇人口达到 10 亿人左右,形成 1个世界级城镇群,2 个国际级城镇群,7 个国家级城镇群,若干个区域性的中小城镇群。材料三北京城镇化水平及三类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统计图。材料四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 4 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温差/5.26.05.46.0 5.5- 16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由现在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有何特点?(6 分)(2)据材料三说明 1990 年以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6 分)(3)据材料四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4 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二可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由 2016 年的 52.57%上升到 2030 年的 65%,据此判断我国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其特点结合城镇化中期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化特点是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故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因热力环流受到影响。答案(1)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大,出现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群。(2)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上升。影响: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3)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农业用地(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2)位置: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2.乡村(1)土地类型: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2)内部土地分化:当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问题思考为什么乡村内部土地分化相对比较简单?提示:乡村一般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落后,对聚会、娱乐、商业等公共设施需求相对较少。-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功能区类型:城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市还会形成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2.特点: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问题思考商业区的建筑物为什么多呈现出“高大稠密”的特点?提示: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这些地区的地价昂贵,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分担成本,建筑物多设计为高层,且布局比较紧凑。-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2.发展变化(1)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2)后期: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3.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北部的白河城市森林公园日前正式开工,这个离市中心城区70千米的密云最大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120.1公顷,林地绿化面积将占公园面积的90%以上,预计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在北京市建设这一公园主要作用有哪些?提示:可从改善北京市的环境状况的角度进行分析。-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判断题1.乡村只有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没有其他功能用地。()2.城镇内部各个功能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3.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4.不同城镇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形成城镇地域结构。()5.距离城镇中心越远,地租一定越低。()答案: 1.2.3.4.5.-9-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选择题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 B.收入高低C.知名度D.种族和宗教解析:城镇功能分区的实质是各种经济活动对城镇土地利用的竞争,导致了同类经济活动聚集,而不同经济活动相分类的城镇功能分区,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故选A项。答案:A2.一般城镇中广泛分布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D.文化区答案:B-10-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城镇某功能区沿街道垃圾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功能区最可能为()A.文化区B.商业区C.居住区D.工业区-1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前篇自主预习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图中能够反映该功能区付租能力的是()A.B.C.D.解析:第3题,根据楼房层数,该功能区建筑物高大密集,且占地面积较小,说明该功能区地价高。高大建筑物和垃圾桶沿交通主干线密集分布,交通便利,最可能为商业区,B项对。第4题,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付租能力最高,距离市中心越远,付租能力越低,能够反映商业区付租能力的是,A项对。答案:3.B4.A-1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 乡村空间结构问题探究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壕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1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半坡遗址为什么建在浐河河流阶地上?(2)半坡遗址包括哪些功能区?它们是怎么分布的?提示:(1)地势较高,无洪涝之患,且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较方便。(2)乡村中心多是公共空间,其周围是居住区,再往外是生产区。-1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一般乡村内部空间结构-1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乡村的空间形态及其成因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乡村的空间形态有关。乡村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集聚型和散漫型。-1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1读甲、乙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甲、乙两个地区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作用尤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交通(2)甲图乡村聚落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A.南方丘陵山区B.北方平原地区C.青藏高原地区D.荒漠地区-1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乡村聚落的形态及分布,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从甲、乙两幅图中可以发现,甲聚落呈椭圆形,规模大,较集中;乙聚落规模小,较分散。这两种聚落类型明显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故A项正确。第(2)题,甲图所示聚落呈团块状且规模较大,应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故B项正确。答案:(1)A(2)B-19-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城镇三大功能区位置及特征问题探究香港是一个陆地面积只有1 078平方千米,却拥有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到达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大楼,令人沉醉的维多利亚湾,寸土寸金却还有供市民爬山的长梯和休闲放松的公园结合材料探究:(1)城镇中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可以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2)香港著名的商业街是铜锣湾,一般城镇中的商业区位置有何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20-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个功能区内往往以一种功能活动用地为主,其他的一些功能活动也会占有一定的土地,因此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不能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2)一般城镇中的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因交通便捷,消费人口众多,对各种商业活动和服务活动产生了集聚效应,逐渐形成了商业区。-2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城镇功能区的形成-2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城镇三大功能区的对比分析 -2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镇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城镇中心的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密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区转移;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转移的趋势,但转移规模较小,在城镇中心上升幅度较大。-2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2读南亚某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B.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C.居住区工业区旅游区D.居住区绿化区工业区(2)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B.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C.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D.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2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城镇的主要功能区及位置,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功能区的用地面积最小,应为商业区;乙功能区的用地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丙距离城镇中心较远,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处,应为工业区。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处属于风景区,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不适合建中心商务区;大型仓库应建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处有公路和河流经过,但距离风景区近,地价较高;处距离城镇中心较近,消费市场广阔,适宜建食品加工厂。答案:(1)B(2)C-2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问题探究电视上经常报道,我国某一线城市位于市中心的地块被房地产商以每平方米数万元的高价购买。城镇中每块土地上最终形成的功能区,是由从事各项功能活动的主体所付租金的高低决定的,租金仅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付租能力是决定因素。距城镇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不同,可影响城镇空间结构(如图所示)。-2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图中OA、AB、BC对应的城镇功能区的名称是什么?(2)说明地租高低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提示:(1)OA商业区,AB居住区,BC工业区。(2)-29-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30-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2.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如下图所示。-31-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城镇地租变化规律大致从城镇中心向外逐渐降低(主要受距离城镇中心远近的影响),在城镇中心形成地租最高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形成地租次高峰(主要受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2-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微课透析土地付租能力示意图的判读 该土地付租能力示意图力求表达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的两个具体表现,即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由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3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34-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总之,该图判读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1)判断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可知距市中心越近,地租水平越高。(2)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趋势。根据图中三条直线斜率的变化判断商业、住宅、工业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都在下降。根据斜率变化的大小可判断商业最陡,住宅次之,工业最缓;三者的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3)判断三类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如图,A段商业付租能力最强,B段住宅付租能力最强,C段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因此,A段可能成为商业区,B段可能成为居住区,C段可能成为工业区。-35-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方法技巧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的方法(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既要保证各功能区都有便捷的交通,又要在各功能区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2)合理布局居住区、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镇环境的污染:高级居住区一般布局在城镇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3)绿化带的设置:绿化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城镇绿地,带内可以植树造林,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其可增加城镇绿化面积,改善城镇环境。(4)占地面积大的功能区(尤其是工业区)要有充足的土地,土地租金低。(5)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3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7-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下图中,正确表示间地租水平变化曲线的是 () (2)四地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地方是()A.地B.地C.地D.地-38-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解析:第(1)题,间自西向东经过了工业区、居住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