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

  • 上传人(卖家):青草
  • 文档编号:1997998
  • 上传时间:2021-12-29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6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由用户(青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惠州市 2022 届高三 第二次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资源描述:

    1、惠州市惠州市 20222022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 语文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本解读

    2、肯定要进入文本的内部,倾听文本语言非常细微的声响。但是,由于文本的意 蕴隐藏得很深,有时仅从“这一篇”中无法发掘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意义,这时就需要我 们放开视野,本着基于文本、超越文本而又不偏离文本的原则,尝试在“这一篇”的基础上 进行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就是分析, 而分析就是揭示问题和矛盾。 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 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例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为 人所忽视、也令人费解的细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为什么操蛇之神“惧其不 已”,而帝则“感其诚”呢?也就是说,同样是神,在对待愚公的态度上为何呈现出如此

    3、大 的差异?对此, 东晋玄学家张湛在 山海经 中这样注释, 操蛇之神就是山海之神, 他们“惧 其不已”就是怕愚公如此坚持下去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无山,山神居何处?无海,海神 司何海?因此,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如此一来,单就文本本 身所传达的信息看,只强调“愚公精神”的观点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文本隐含着的 多重信息、意义的表达。而通过张湛的阐释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还可以读出这则寓言蕴含 保护自身居住环境生态的意义。 利用互文性文本解读,得出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互文性意义并不 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 从这个层面上讲, 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

    4、与文本之间的差 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 本充满了复义。因此,互文性理论,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 傍,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摘自张斗和互文性文本解读和互文本类型)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 “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 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 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 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

    5、一个 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是形 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 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 人, 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 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 唐朝诗僧皎然 诗 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 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一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 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

    6、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 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 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 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 取景、 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 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 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事实上, 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局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 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 照后人

    7、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为语 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文学史上的拟古或摹仿历来就是缺乏独创性的同义词, 很少得到正面的评价。 但严格地 说, 如果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理解文学文本构成的某种特殊要求的话, 互文已不是摹仿而是用 经过压缩的语码来替代一个经典表现。 这就是互文性理论所要揭示的问题:文本可以通过吸 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 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无不善于利用文本的这一特性,而文本 的文学意味也往往就在这不同文本的关系之中。 明白了这一点, 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 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

    8、字概之, 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 增殖。 (摘自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玄学家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如果不能借助互文性的解读,文本隐含的多重 信息和意义就不会得到合理的阐释。 B梁代钟嵘在诗品中根据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揭示历代诗人之间的传 承和影响关系,实质上就是对互文性的体认。 C沈佺期在偷意方面对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的刻意摹仿已不止局限于语句的范围, 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的更高层面。 D贺裳的载酒园诗话卷一在内涵上了扩展了皎然的“三偷”之说,认为“三偷”就 是对语词、主题、结构三

    9、方面的摹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海之神怕愚公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而移走了大山,这种对愚公移山的解读消 解了文本的中心意义,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 B文本的“互文性意义”并不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但它能为文本的多元解读提供 新的解读视角和支撑。 C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已成为经典形成以后的一种普遍风气。陆机、谢灵运、江淹、 李白等诗人的创作都反映了这种时尚。 D既然文本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本来实现意义的增殖,那么我们对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 本间的相似就不应因“摹仿”而加以藐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

    10、词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B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唐王若虚评东坡山谷四绝 C学尽百禽语,终无自己声。宋张舜民百舌 D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学习鸿门宴时,授课老师不仅带领学生阅读项羽本纪,还引导学生阅读高祖 本纪,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授课老师这样做的用意。(6 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秦腔贾平凹 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 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

    11、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别的剧种可以各 省走动,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 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这使多少人大惑而不得其解。如果是 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北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 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 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干粗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 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 的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上身又稍稍 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

    12、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 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 蹲在立的卧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 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挖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愣”的 民众! 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 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妊娠, 五里一村, 十里一镇, 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八百里秦川,以西安为界,咸阳,兴平,武功,周至,凤翔,长武,岐山,宝鸡,两 个专区几十个县为西府。秦腔,就源于西府。这里民性敦厚,说话多用去声,一律咬字沉重, 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又一呼三叹,呼喊远人更是特

    13、殊:前声拖十二分的长,末了方极快地 道出内容。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 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 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 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 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美给了别人享受, 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 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 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 常说

    14、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那 古寺庙里去。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瞪眼,古寺庙成了古今真 乐府,天地大梨园。寺庙里有窗无扇,屋梁上蛛丝结网,夏天蚊虫飞来,成团成团在头上旋 转,薰蚊草就墙角燃起,一声唱腔一声咳嗽。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火当中架起,一出 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都有观众看,有抱 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 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一出戏排成

    15、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到演出,半下午人 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 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 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 叫卖不绝。 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 大幕只是不拉, 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 下边就喊: “开 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 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

    16、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 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 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哗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 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 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 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 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 台,人

    17、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 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 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节选自贾平凹秦腔,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第一段揭示出秦腔的缺点“死不离窝”,隐含了作者对它的发展的担忧。 B作者以一个南方人的视角观察八百里秦川大地,让读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C通过对比,作者表达了对大吼大叫的秦腔的赞美和对那些空虚的都市人和讴歌爱情的 诗人的鄙视。 D从秦腔的排演到上演,村民们都热情高涨,秦腔使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极大的

    18、满足和慰 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文以“秦腔”为线索展开,笔墨却多在秦腔之外的秦地秦人,很少写秦腔艺术本身, 写作角度独特。 B八百里秦川的厚重辽阔孕育了高亢宏大的秦腔,而秦腔又展现了秦川的厚重悠长,两 者巧妙地融合为一,相互关联。 C文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秦人唱秦腔“快板”时的高兴、狂喜之情比作“像被烈 性炸药爆炸了一样”,生动形象。 D结尾呼应标题,强调只有也只能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流露出作者对秦 人生存状态的理解和对秦腔文化的欣赏。 8从排戏、盼戏到演戏,文章多次通过场景描写来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请选取一处简 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9、。(4 分) 9为什么秦腔“死不离窝”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 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 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 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 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

    20、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 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 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 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 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 “母置 之,吾已决矣! ” 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

    21、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 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 之。赵括乘胜追造 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 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 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 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资治通鉴周纪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 之拔:攻克 B母置 之,吾已决矣!置:放下不管 C悉更 约束更:改变 D赵括乘胜追造 秦壁造:攻破 11下列对文

    22、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B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C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D 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 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国的蔺相如、赵奢以及赵括的母亲都向赵

    23、王提出过赵括不适合担任赵国的将军的意 见,但赵王固执己见,坚持任用赵括为将军。 B赵括被任命为将军后,把赵王赏赐给他的金帛运回家中收藏,并忙于购置田宅,与他 父亲当年接受任命后一心奉公、不问家事的表现截然不同。 C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当了将军,便对秦军的主帅作了调整,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并将 这一调整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命令军中任何人不得泄露。 D武安君认为赵国的士卒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这些人会成为后患,所以, 秦军只将赵国降兵中少数年纪小的人放回赵国,其余的全部活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4 分

    24、) (2)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4 分) 14本文所反映赵国大败损失数十万大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题目指诗人郑谷在扬子江北岸淮上(瓜洲渡)留别友人,点明事件。 B一二句诗人既用淡墨点染景色,又用重笔抒写愁绪,但景与情并无冲突。 C一二句一处“扬”、两处“杨”同音重复,使得声情宛转,情意低

    25、回。 D末句“君”“我”对举,“向”字重迭,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16明代谢榛改此诗为:“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 不见春。”你认为改得好吗?试简述意见。(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烘托 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2)李白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山寺高 耸云霄,他的蜀道难中“,”两句也运用了这 种手法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3)“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

    26、气旧亭台”, 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古诗词名句还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红岩,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影响最广的 一部。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形成了的红岩文化。 长篇小说红岩在 1961 年正式出版后。小说一出,出版后不到两年 时间, 就多次重印。 北京所有的宣传机构几乎地行动起来, 纷纷著文介绍。 书店门前, 人们排着长队争买红岩。有读者说道:“我不只一次地在大街上、公园里、电车上听

    27、到 朋友们在谈论着红岩,他们时而谈到威武不屈的许云峰,时而谈到坚韧倔强的江姐,时 而谈到勇敢沉着的成岗,也时而谈到为了党的事业而长期装疯的华子良” “红岩热”还 带来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热潮, 长期以来, 红岩故事在舞台上常演不衰。 围绕小说 红岩 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 弘扬得以彰显。红岩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久负盛名赞不绝口千金难买不约而同 B赫赫有名赞不绝口洛阳纸贵殊途同归 C久负盛名好评如潮洛阳纸贵不约而同 D赫赫有名好评如潮千金难买殊途同归 19文中画

    28、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 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B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 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 C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 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 D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 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29、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 。 他发现师父雕的花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固定的样 式,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于是就搞了些创新,()。起 初只是试探,没想到雕出来的新品颇受大家欢迎。 这种经历让他对国画有了强烈的兴趣, 但没有人教他画, 而他能看到的国画画册也是比 较初级的,所以一直无法真正入门学画。 直到 20 岁的一天,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芥 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一个想学画的人看到一套画谱,就如同一个想学 武的人看到了一套武功秘籍。,在当时又

    30、很稀少珍贵,他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 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照着原画一笔一笔勾描。他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了 16 册, 才悉数描完。 接下来的 5 年, 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 芥子园画谱 做木雕, 闲时也反反复复临摹, 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出了名,。接 受了专业指导后,齐白石画技更上一层楼,终成一代国画大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把国画里的一些如虫草、花鸟等的元素,迁移到木雕里。 B把国画里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 C国画里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被迁移到木雕里。 D国画里的一些如虫草、

    31、花鸟等的元素,被迁移到木雕里。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1 年 7 月 30 日晚, 2020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 马龙以 4:2 战胜樊振东夺得 冠军,樊振东获得亚军。 2021 年 9 月 21 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樊振东以 3:2 战胜马龙,帮助 广东队夺得男团冠军。 班上同学就马龙、 樊振东谁实力上更胜一筹的问题展开议论。你觉得根据他们这两次交 手的成绩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吗?请联

    32、系高中学生的学习、 考试成绩实际,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 惠州市惠州市 20222022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1(3 分)*B【A 项,对象颠倒。不是借助愚公移山阐释张湛对山海经的注 释说明,而是借助张湛对山海经的注释说明来阐释愚公移山语言隐含的多重信息和 意义。C 项,“已不止局限于语句的范围,还上升到了主题与立意

    33、的更高层面”于文无据, 原文只说“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 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D 项,“认为“三偷”就是对语词、 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理解偏差,原文说“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并非贺裳认为, 且“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相关”不能说成“就是”。】 2(3 分)*C【原文“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标明了时间 范围】 3(3 分)*A【A 项,“不薄今人爱古人,清丽词句必为邻”强调不论今人、古人, 还是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与材料二观点一致。】 4(4 分)【参考答案:材料二开端以“人类的一切活

    34、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 样也不例外”提出观点:文学创作始于摹仿,“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 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然后围绕中心论点,以钟峡、皎然等历代文论家的有关论述和事例为论据,揭示“诗歌史 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挖掘“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的内涵。 最后论述互文性的增殖作用, 即“文学史上的因袭或文本间的相似就不能简单地以摹仿二 字概之,而首先应该从互文性的立场去审视其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全文采用递进式的论 证结构,思路清晰,论证充分。(每答对 1 点得 1 分,全对给 4 分。意思相符即可。)】 5(6 分)【参考答案: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

    35、(1 分)通过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 (1 分)发掘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文本意蕴。(1 分) 利用互文性文本解读, (1 分) 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傍, (1 分)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1 分) 采用互文性文本解读,(1 分)审视文本间意义的实现与增殖。(1 分)“互文性文本解 读”不重复给分。意思对即可。(例如如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1 分)、更立体地认识人 物形象(1 分)、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观点态度(1 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6 分)分) 6(3 分)*D【A 项“担

    36、忧”理解错误,结合文本主题可知,作者对秦腔所折射的乡 土文化和秦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充满理解和情感上的认同。B 项“作者以一个南方人的 视角”理解错误,原文表述是“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八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 原文是一种“假设”,且指的并非“作者”本人。C 项“鄙视”理解错误,曲解文意。】 7(3 分)*C【不是“比喻”修辞,而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唱秦腔“快板” 所流露出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8(4 分)【答案示例:(示例一)排戏的场景描写:“冬天里四面透风,柳木疙瘩 火当中架起,一出场一脸正经,一下场凑近火堆,热了前怀,凉了后背。排演到什么时候, 都有观众看,有抱着二

    37、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排演到三更 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分析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如场景一里面的“抱” “趴”,说明喜爱秦腔的人, 从年龄来看,上至老叟下至童稚都有。此外,运用环境描写“冬天里四面透风,热了前怀, 凉了后背”,着力刻画排戏环境的恶劣,来反衬“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这 个事实,环境恶劣与秦人观看排戏时的执着,二者表现出来的张力,极力地反衬了秦人对于 秦腔的痴迷程度。 (示例二)盼戏的场景描写:“一到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 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

    38、、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 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 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 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 分析效果:以一言一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出秦人盼戏时的拥挤场面、热闹非凡, 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和渴求描写的淋漓尽致。 (示例三)演戏的场景描写:“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 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 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

    39、起来。”“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 叫,声如炸雷豁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 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分析效果:运用动作描写,抓住了演员动作与观众动作惊人的一致性,刻画了观众和演员已 经融为一体,十分投入,由此感受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演员的 演唱,声如炸雷,全场每一个观众都为之震撼;迷醉于演唱的感觉,传遍每一个观众的全身 上下。这句话,写出了秦腔演员唱腔的高亢雄壮,震撼之大、传播之广,更写出了秦人对秦 腔的痴迷和热爱。(具体的场景描写给 1 分,分析效果给 3 分,满分 4 分。没有单独点明场 景描写,但分析效果

    40、时所指的场景明确,也不影响得分。)】 9(6 分)【(1)八百里秦川的厚重辽阔孕育了高亢宏大的秦腔并提供了秦腔的生存 空间。 地平线是“辽阔的”;一处一处的土屋“粗笨而庄重”;白杨“冲天而起”;苦楝、紫槐“枝 干粗壮如桶”。“八百里秦川大地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 (2)秦腔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秦人粗犷豪迈洒脱的性格特点。 秦人实在,他们“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粗大”,常常“端着脑袋般大 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石磙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秦人“敦厚”,他们“说话多用去 声,一律咬字沉重,对话如吵架一样,哭丧又一呼三叹”。他们“呼喊远人更是特殊:前声 拖十二分地长,

    41、末了方极快地道出内容”。他们的质朴、粗犷和说话习惯,都决定了他们只 有在秦腔的高亢嘹亮与撕心裂肺中才能获得共鸣。 (3)秦腔是秦人生命中的一种必需的存在,是秦人表达喜怒哀乐的载体。 “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 素。”“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能使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 民喜怒哀乐。” (4)秦人对秦腔的痴迷与热爱使秦腔文化生生不息,处处折射着秦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面 貌和生命意识。 秦人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 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痛苦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

    42、,揪心裂肠的唱 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的愁苦的皱纹。” 收获的时候,更要唱秦腔,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 可以让“伟大的永恒的爱情”都显得“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在秦人眼里,有了秦腔, 生活便有了乐趣。 (5)秦腔是秦地的文化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 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只要秦腔不离开秦地、秦人,秦腔就“死 不离窝”,即使“死不离窝”,“却没有被淘汰,被沉沦”。(答对一点给 2 分,满分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

    43、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10(3 分)*D【造:至,到】 11(3 分)*B 12(3 分)*A【赵奢没有建议赵王不要让赵括任将军,赵奢的话是以前对赵括的母 亲说的,并没有直接向赵王说。】 13(8 分)【(4 分)(1)秦国所怕的,只是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而 已!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啦!(“独”“与”“且”各 1 分,大意 1 分。) (2)(4 分)大王您根据赵奢的名声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弦柱粘住后再去弹瑟般不知 变通。赵括只能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灵活应变。(“胶柱鼓瑟”“徒”“合变”各 1 分,大意 1 分。对“胶柱鼓瑟”不作具体解释或解释

    44、不准确,但出现了“不知变通”意思的 (例如“像胶柱鼓瑟般不知变通”),算对。)】 14(3 分)【赵王(1 分)中了秦国反间计(1 分),不听蔺相如和赵母的意见(1 分),任用(1 分)只会纸上谈兵(1 分)的赵括(1 分)代替了廉颇(1 分)做赵军将领(1 分),还对秦国将领的变化情况一无所知(1 分)。本题最多得 3 分。】 【参考译文】 秦国左庶长王龁攻下了上党。上党的百姓逃到赵国。赵国廉颇的军队驻扎在长平,屯兵 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王龁于是进攻赵国。赵军多次应战都没有取胜,廉颇坚守营垒拒不出 战。赵王认为廉颇部下损失伤亡过多而变得胆怯不敢出战,很生气,多次指责廉颇。秦国宰 相应侯又派人

    45、用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说: “秦国所怕的,只是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 括担任将军而已!廉颇容易对付,他将要投降啦!”赵王于是让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将军。蔺 相如说: “大王您根据赵奢的名声任用赵括, 就好像用胶把弦柱粘住后再去弹瑟般不知变通。 赵括只能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知道灵活应变。”赵王不听从蔺相如的意见。从前,赵括从 少年时就学习兵法,认为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比;曾经跟他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不能难 倒他,然而并不认为他擅长用兵。赵括的母亲问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 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轻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 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

    46、”等到赵括将要出发的时候,他的母亲向赵王上书,说不 能任用赵括为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呢?”她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父亲 担任将军,亲自捧饭敬请进餐的人有十多位,结交的朋友有上百位,大王赏赐的东西,全部 分给军中官吏、士大大;从接受任命的那天起,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被任命为将 军,就面向东方而坐接受拜见,军中官吏没有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银布匹,他运回 家里私藏,而且每天察看有利可图的田地房宅,能买的就买下。大王以为他像他父亲,其实 他们父子的想法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遣他去!”赵王说:“你不要管这件事,我已经决定 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假如以后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希

    47、望不受株连治罪。”赵王同 意了她的请求。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当了将军,于是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任上将军,王龁担任副将,下令军 中: “有胆敢泄露武安君做大将军的人,杀头!”赵括来到赵国军营中,更改了全部的规章, 更换军中官吏,然后出兵攻打秦军。武安君假装战败逃走,设置两支奇兵挟制赵军。赵括乘 胜追击到秦军营垒,营垒坚固,秦军据守其中,赵括无法攻入;奇兵中两万五千人切断了赵 军的后路,另外五千骑兵截断了赵军营垒间的联系。赵军被分切为两股,并且运粮的通道也 被切断了。赵军断粮四十六天,赵括亲自出战,率领精锐士卒与秦军搏杀,秦军射死了他。 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武安君说:“赵国军人反复无常,不全部

    48、杀掉他们,恐怕 要作乱。”于是用计谋把赵国的降兵全部活埋,留下其中年纪小的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前 后共杀死赵国俘虏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大为惊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15(3 分)*A【结合“君向潇湘我向秦”,不是留别。】 16(6 分)【改得不好。原诗“君向潇湘我向秦”放在最后,耐人寻味,余韵无穷。 改诗把这句放在开头,使整首诗直白寡味。原诗“扬子江头杨柳春”点染景色,以乐景反 衬离愁,益增愁情,更有美感;改诗“落日空江不见春”结束全诗,疲乏无力,有似蛇足。 (表明态度 1 分,解释理由每点 3 分,本题最多得 6 分。只表明态度

    49、而未作解释,不给分。 认为改得不好而从其他方面鉴赏解释的、以及认为改得好的,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3)题的答案不局限于推荐背诵的范围,只要是含有“酒”的意象的名句即可,如“主 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军置酒饮 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

    50、字运用(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1 分)分) 18(3 分)*C 19(3 分)*D 20 (5 分) 【排比句是由 “时而谈到时而谈到时而谈到也时而谈到” 的句式构成的, (1 分) “威武不屈的许云峰” “坚韧倔强的江姐” “勇敢沉着的成岗” “长 期装疯的华子良”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1 分)四个句子句式结构一致。(1 分) 第一问答对最多给 2 分。 将红岩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优秀品质简练而集中地写了出来。(2 分)句式整齐,结构 相同,节奏感强,(1 分)读起来朗朗上口,文意贯通,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1 分)第 二问答对最多给 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考试语文试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979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