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longfei1026
  • 文档编号:1986592
  • 上传时间:2021-12-2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2.2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longfei102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精选 答案 解析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1.(2012 单)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这一重要论述,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故选 A。2.(2012 单)马克思主义具有A.理论创新的理论品质B解放思想的理论品质C.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D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答案解析

    2、: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基础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就会归于失败,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有害的。故选 C。3.(2013 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熟读基本原理 B.背诵马列原著 C.密切联系群众 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 D,要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靠精读、熟记,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注重调查研究而

    3、忽视理论指导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故选 D。4.(2012 判断)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错误)答案解析: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故本题错误。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答案解析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4、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心论和唯物论两大派别。故选 A。【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的先秦时期即

    5、所谓的轴心时代,这时所说的物质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风、水、火等具体的物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 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如水、土、金、气、原子(虚空)等。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其原因是受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影响)旧唯物主义最大的缺陷:不彻底性,即“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即自然界的发展时唯物的, 社会发展却是唯心的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

    6、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要是宗教)6.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 ,这种观点属于(C)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

    7、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心外无物”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 C。7.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答案解析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故选 C。8.(2013 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绝对运动性 B.自觉能动性 C.客观实在性 D.唯物辩证性答案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

    8、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不同的客观事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故选 C。9.(2014 判断 1)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N)解析: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10.(2014 多项选择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意识依赖于(BCD)A.思维的发展B.人的感觉器官C.客观事物D.人的大脑解析: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应,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依赖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9、,也依赖于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11.(2010 单)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 必须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弊端,是因为()A.只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做事情就能获得成功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答案解析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其能动作用也要具体分析。故选 D。12.(2013 研 单)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

    10、【答案】A【解析】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 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 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

    11、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13. (2014 单 3)庄周日: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D)A.形而上学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C.绝对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解析:意思是说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开始,世间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生、死、可、不可,都是相对的,并且是会相互转化的。但是这种相对是有条件的,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答案解析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 特点是一维性。故选 C。15.(201

    12、2 判断)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间接现实性。 ()答案解析错误。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因此,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16.(2012 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解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

    13、会的发展,说明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趋势。故选 D。17.(2012 单)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他们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 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大多数的承认答案解析: 哲学上的新事物和旧事物并不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界定的而是以其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来进行区分的。故选 B。18.(2014 判断 2)发展就是运动和变化。 (N)解析: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与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本质是事物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 ,向着更高的层次不断前进。故本命题错误。19.(2012 研单) “沉

    14、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答案解析BCD 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新事物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因此,答案是 BCD。20.

    15、(2014 多项选择 4)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在于新事物(ACD)A.增添了新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B.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D.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解析: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就是因为在内容上更加具有优越性,是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有没有新形式则并不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根本原因。21.(2014 判断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Y)解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显然夸大了外因的影响作用,不承认内因才是事务变化发展的根据。故属于形而上学观点。22.(2014 单 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16、”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解析:白马非马,马是共性,白马是特性,这道题考察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特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矛盾观点认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特殊性体现着普遍性。 “白马非马”割裂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因此选 D。23.(2011 判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解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

    17、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 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24.(2014 判断 3)物质和事物的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Y)解析: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这就是说,质与事物是直接联系在一

    18、起的,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故题目中的命题正确。25.(2011 判断)所谓“注意分寸” 、 “掌握火候” 、 “适可而止”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客观的原则。 (正确)答案解析: “注意分寸” 、 “掌握火候” 、 “适可而止”等,都是要求坚持适度的原则。故本题正确。26.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B)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C.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解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渐进过程中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

    19、变的根本标志。27.(2012 单)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 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量变质变规律原理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达到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产生质变。题干中,对于消极腐败的东西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就是防止消极腐败的东西经过一定程度的积累使社会变质。故选 B。28.(2012 年,单选)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 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

    20、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本题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 90%,5 个 90%连乘结果是约为 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 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分析题干可以看出,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29.(2014 单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

    21、物发展变化的(C)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规律的作用。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各自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质量互变规律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30.(2014 年多选)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BC)A.功到自然成B.水涨船高C.读

    22、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电闪雷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 “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故选 ABC。31.(2012 判断)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Y)答案解析对。第一,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关系。第二,规律是必然的联系:规律性与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在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第三, 规律又是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

    23、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32. (2012 判断) 人工智能的出现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错误)答案解析: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板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为模拟,这种模拟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 因此人工智能也坚持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本题错误。33.(2011 单)马克思说: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句话表明(D)A.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B.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客观事物的能力D.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24、,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解析: 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能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造世界。D 项正确。故选 D。34. (2011 单) 漫步田野, 水稻专家与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月光下散步,艺术家与天文学家的感受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D)A.在现实社会中,对同一事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B.个人是认识的最小单位,但却是认识的直接承担者C.个人的认识不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D.个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答案解析:个体的认识活动受到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和阅历、个人的生理状况等主观因素和活动范围、所处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

    25、,漫步田野,水利专家与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在月光下散步,艺术家与天文学家的感受是不同的。故选 D。35.(2014 单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A.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B.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C.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物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解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指的是最能干的妇女没有米也不能做出米饭来,比喻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做保证,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办成。这正道出了一条重要的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人们无论怎样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都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故选 A。36.(2013

    26、 判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正确】答案解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也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故本题正确。37.(2012 单)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彼岸。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

    27、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惜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动力答案解析:题干中“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正是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选 B。38.(2014 研 单)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

    28、考查的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 选项正确39.(2013 判断)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对】答案解析: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主张物质、自然界第一性,精神、意识第二性,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

    29、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故本题正确。40.(2013 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BD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起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故选 BD.41.(2012 判断)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 在意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

    30、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应是知觉。 (对)答案解析: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的过程。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故本题正确。42.(2011 单)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C.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解析: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只有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才能获得正确反

    31、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党要实事求是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也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故选 A。43.(2011 判断)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二者之间绝对不可转化。 (错误)答案解析: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统一, 又相互依存,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本题错误。44.(2014 年 单)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B.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没有原则

    32、区别解析: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统一的。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选 C。45.(2012 多)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的制约。A. 主观认识B. 真理尺度C. 主观能动性D. 价值尺度答案解析选 BD。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价值目标。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46. (2012 多)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

    33、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进行了准确的表述。 其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 反对教条主义答案解析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故选 ABC。47.(2014 判断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错误)解析: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8.(2011 单;2014 年单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

    34、准在于是否承认 CA 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 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答案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可见,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 C。49.(2010 单)当前生产力发展中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A.劳动者素质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管理答案解析选 B。ABC 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因素,科学技术渗透于其中。科学技术直接改进生产工具,要求改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劳动者

    35、。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50.(2014 单 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准时(A)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解析:生产力包括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中最活跃的是劳动者,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51.(2014 单 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产品的分配和交换解析: 在生产关系中,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最基本的、 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故选 A。52

    36、.(2010 多)以下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D.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53.(2014 判断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Y)解析: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因此,本命题正确。54. (2013 多)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 主要包括 (

    37、ABCD )A.政治思想B.道德、艺术C.宗教、哲学D.法律思想55.(2010 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在(AB)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基本内容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方向C.经济基础的变化和上层建筑的变化是完全同步的D.经济基础的变化立即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现在: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变化不一定完全同步,不会因经济基础的变化立即发生变化。故选AB。56.(2010 单)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

    38、形态,这种划分方法的依据是 B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生产力的不同水平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答案解析: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故选 A。57.(2010 判断)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因而,题目中的观点正确。58.(2011 单)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BA.社

    39、会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答案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故选 B。59.(2012 单)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C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60.(2014 单 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 ,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这是(C)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解析:马克思一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将唯物的观点引入历史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 因此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强调人民的创造作用。另外,历史

    40、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61.(2013 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是( B ) 。A. 要从社会关系的存在中来把握人的本质B. 要全面完整地理解作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的总和C. 人的本质总是随着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D. 生产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答案解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所固有的抽象物,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 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条件下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在其现实性上”对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做出了限定,就是要全面完整地理解

    41、作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故选 B。62.(2014 研 多)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答案】AD【答案解析】在社会发展中,

    42、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AD选项正确。63.(2013 研 多)1.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答案】ABD【解析】人民群众是一

    43、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64.(2012 单)2.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社会生产方式B 领导人的水平C 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D 国际环境答案解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即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其中,经济条件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着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题干中 A 项即为经济条件范畴。故

    44、选 A。65.(2010 单)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 价值答案解析选 B 商品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想要交换,首先需要商品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66.(2014 判断 8)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正确)解析: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因此通常情况下价格和价值成正比关系。67.(2014 判断 9)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N)解析: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资本化的地租。和地租量成正比变化,和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变化。68.(2013单)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

    45、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 ,这样只有因为无论谁穿A上衣都起到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到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因此无论是裁缝自己穿(只作为劳动产品)还是顾客穿(作为商品) ,上衣的使用价值对于二者都是一样的,A 为正确答案。69.(2012单)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 、 “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 ,示意价值在“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 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C

    46、D)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答案解析: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商品的价值, 但它本身并不是价值, 只有在商品经济关系下,商品生产者相互之间要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 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和比较他们的劳动的经济关系,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故选 CD。70.(2014 判断 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剩余价值。 (错误)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

    47、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析: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 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具体劳动。71.(2010 单)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A 也随之提高B.不变C.降低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答案解析选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但是单位时间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社会总财富 。7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 它具有计量单位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之

    48、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故选 B。73.(2011 单)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B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答案解析: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故选B。74.(2014 多项选择 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BD)A.失去人身自由B.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C.成为被统治阶级D.具有人身自由解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

    49、件:一是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二是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到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所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75.(2012 单)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C )A 原料和燃料B 辅助材料C 机器设备D 商业设施76.(2012 单)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A m:vB v:mC m:(c+v)D (c+v):m77.(2013 单 研)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每次投资所得

    50、的利润是 15 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A15%B75%C100%D125%【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是考查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 m=m/v,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都是 25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 c:v=4:1,全部预付资本 c+v 为 100 万元,所以可变资本 v 为 20 万元,因此剩余价值率 m=25/20=125%,D 为正确答案。78. (2014 单 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B)A.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C.不变资本D.使用价值解析: 剩余价值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剩余价值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精选及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865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