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doc》由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课外阅读 能力 过关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课内、课外阅读能力过关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读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16 分)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文的作者是_代的_,我们还读过他的诗_。(4 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 分)(1)一日曝书画曝:_(2)拊掌大笑拊掌:_(3)今乃掉尾而斗乃: _(4)尾搐入两股间搐: 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文中的“_”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4 分)二、读穷
2、人片段,完成练习。(18 分)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1.渔夫觉得“是个问题”,联系全文说一说这个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4 分)_2.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对这个句子中的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 分)A. “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要抚养两个孩子,这会加重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B. “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
3、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3.渔夫最终的决定是_,这反映了渔夫_的品质。(6 分)4.把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把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画上横线。(4 分)三、读丁香结片段,完成练习。(12 分)丁香结(节选)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
4、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1.用“”画出文中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呢?写出你的看法。(4 分)_2.文中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用是()(4 分)A. 作者经历的春光是和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作者有独特的感受。B. 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3.阅读时,我们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5、丁香结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呢?谈谈你的理解。(4 分)_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4 分)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俄:一会儿。依:依照。1.解释加点的词。(6 分)(1)初竖执之执: _(2)遂依而截之遂: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计无所出。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_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4 分)_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 分)这是一本发黄的日记。 它的主人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 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
6、 日记没有记完, 它最末的一页上写着:“体温很快到三十九度五。”“胃剧痛。”“燥热、耳鸣、睁开眼时眼皮疼”“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笔迹,越往下越不规整,一个个字母歪歪扭扭、颤颤巍巍。可以看出,这是由一个正在(剧烈热烈)颤抖的人书写下来的。原来,那天下班后,施密特仍兴致勃勃地留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一不小心,毒蛇猛地从玻璃缸里伸出头来咬了一下他的手指。不好!施密特迅速地将它关回去,然后急忙挤出伤口内的败血。 头晕眼花的他, 想打电话通知医院, 偏偏室内的电话刚坏,别的办公室都锁了门, 而此时再要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 呼天天不应, 唤地地不灵。 施密特
7、斜靠在座椅上,只能长叹一声。蓦地,从幼年时起的求学、投考、从师、做动物解剖、写学术论文一幕幕情景交替在脑海中快速(闪现凸现)。 “难道我的科研生涯就此结束了?难道我就这样坐以待毙?”这位知道死神已经叩门的 67 岁的科学家痛苦地思索着。 突然, 一个念头(突现浮现)出来了:还可以再做一番贡献,记录自己垂死时的感觉,这是一个中毒者临死前的不可多得的自我记录,对后人一定有研究价值。他顶住了,支撑着,记录下去。周围是静静的夜,许多人应该都进入梦乡了, 谁都不知道在博物馆大楼深处的这个房间里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搏斗。 在被毒蛇咬伤五小时之后, 施密特因脑溢血与世长辞。日记的最后一段记录是:“血从鼻子和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