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tdj2000
  • 文档编号:1981377
  • 上传时间:2021-12-23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1.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doc》由用户(tdj200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人谈读书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语文 25 古人 读书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25 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 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 汉语意思。 4.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重点 1.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难点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教学策略 1.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读读中自中自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

    2、的文言文,在学 习课文前,教师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 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在读的 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 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 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又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 掌握其划分节奏。只有划分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 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

    3、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3.对照注释,解释文句。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 思,独立解释文句。对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同学帮助。对 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4.4.相互交流,深化主题。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 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特别是对一些难句应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

    4、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 5.5.熟读背诵,积累语言。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蕴含的寓意或道理后,再让学生 熟读文言文,要读出感情,练读,指名试读,自己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语言的意 境,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学生会进一步体会文言文的内在意蕴,同 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准备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1)认读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目标目标 1.1.会写、会认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

    5、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预设: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预设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

    6、课文,整体感知。 1.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 读两遍。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 盖

    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2.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第一部分的“识”与第三部分的“识”读音不同。 三、学习生字。三、学习生字。 1.1.师: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 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 耻 ch矣 y岂 q 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 预设:预设:“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2.2.学习会写字。 (1)找

    8、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预设:“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 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学习第一部分。四、学习第一部分。 1.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 预设:预设: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 及

    9、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 “四书五经”。 3.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 生:生: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 (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 出自这句话。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 生: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

    10、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 (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 生: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7)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是记住的意思,需 要大家多加注意。“厌”是“讨厌”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 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 4.4.课堂总结。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

    11、要偷懒。 (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 五、作业设计。五、作业设计。 1.1.抄写第一部分。 2.2.书写本课生字。 3.3.背诵第一部分。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目标目标 1.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 语意思。 2.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中得到启发。 3.3.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1.找同学回顾背诵第一部分。 2.2.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一)学习第二部分。 1.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论语中对待读书和学习的

    12、态度。这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看一下不同时期的人对于学习、读书的不同态度。 宋朱熹 2.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 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 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4.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 预设: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6.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

    13、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 预设: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 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7.7.所以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 性? 预设: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8.8.那么,“急”的意思是什么?与咱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 思。 9.9.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预设:预设: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0.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预设: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

    14、道会不到位吗? 11.11.也就是说思想既然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就会到位了。 12.12.那么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预设:预设:“心到、眼到、口到”。 13.13.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预设:预设: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14.14.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生生 1 1:漫无目的地读书,读完之后,没有记住多少。 生生 2 2:当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的时候,就会特别认真地读书,甚至于其他同学喊我 都听不见。 师:师:那就让我们用心齐读这一部分吧。 师师小结:小结: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 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

    15、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二)学习第三部分。(二)学习第三部分。 1.1.指名学生读第三部分。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 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2.2.这一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那么曾国藩是谁呢?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3.3.这段话出自曾国藩的家书,这位伟大的清代名臣给了我们怎样的读书方法呢?请同 学们在小组内读课文,借助注释理

    16、解本文的意思。 4.4.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预设:预设: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5.5.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预设:预设:就是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 6.6.非常正确,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预设:分层论述,从分号那里可以看出来。 7.7.那么咱们就一个分号一个分号地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论述的。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从 第一个分号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预设: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8.8.这里的“断”是“决不”的意思,与咱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一 下。所以,我们读书学习仅仅有志气就够了吗

    17、?还需要有什么? 预设:预设: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 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9.9.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河伯观海”,一个是“井底之蛙”,这两个典故 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河伯观海出自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 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 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所以“河伯观海”和“井底之蛙”的意思

    18、差不多,都是形容人见识短浅。 10.10.这里运用典故说明了没有见识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容易自满自足的道理。 11.11.有见识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无知,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了,却还是不坚 持学习,这样的人可以成功吗?这则小短篇里是怎么说的? 预设:预设:不可以,文中说“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 事情。 12.12.这三者可以缺少其一吗? 预设:预设:三者缺一不可。 13.13.只有“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成功。 14.14.现在请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段的意思。 15.15.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三、总结全文

    19、。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由三则小短文组成,第一则出自论语,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 勤学好问;第二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中, “心到”尤为重要;第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 不可。 我们知道了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明白了读书学习的要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运 用到实际中去,将会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读书与学习。 四、作业设计。四、作业设计。 1.1.学完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2.2.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自主探究与指导教学。自主探究与指导教学。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的关系。语文课

    20、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 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2.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设计以诵读为本,通过各种角度、各种方式诵读。以小组探究为主、教师指 导为辅,教师在引导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不同的反馈,使得学生学习的兴 趣有所提升,改变学习文言文枯燥乏味的看法。 3.3.读、思、读、思、悟悟相结合。相结合。 本课的文言文不是太难理解,只要结合注释,学生都能读懂文章大意。真正的难 点在于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应用本课学到的读 书方法、要领,来读书学习。 课题课题古人谈

    21、读书古人谈读书课型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授课 时间时间 2 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会认“矣、耻”等 3 个生字,会写“耻、诲”等 9 个生 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 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 度有所启发。 教学教学 重点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 思。 教学教学 难难点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

    22、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教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分钟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 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 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 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 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 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 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 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 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设计意图:通 过讲

    23、述古人读书 的小故事引入本 课,引起学生的 兴趣。】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分钟)分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 学是知 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 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 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 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 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 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2.求实3.勤 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 文。

    24、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 【设计意图:在 师范读的基础 上,让学生把握 重点字的读音, 并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然后指导 学生用各种方式 朗读,在朗读的 过程中了解课文 内容,达到对内 容的理解和把 握。】 【设计意图:采 用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的方式, 把握这两部分的 内容,并进一步 探讨这两部分所 蕴含的学习上的 态度和方法,使 学生尽快掌握主 要内容的同时, 还能理解其中的 含义,可谓一举 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两得,】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及拓展延 伸伸 () 分钟分钟 四、拓展。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

    25、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 思。 【设计意图:拓 展这个环节,能 拓宽学生的思 路,并对自己的 学习有所指 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 bchxiwn(),每个教育者 都要 hurnbjun()。 不用心 sngd()对我们来说 qbsh()浪 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2.余尝谓 ()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 诵读,决不能记。() 三、对号入座。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

    26、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2.3.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 目标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教具具 准备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 )分)分 钟钟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 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 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 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

    27、的要求。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 容,有利于夯实 基础,并为这节 课的学习打下基 础。】 新课新课 教学教学 ( ) 分钟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 【设计意图: 以自学为主,通 过自学把握课文 内容,提高学生 的自学能力。】 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 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 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 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 么要求: 生读课

    28、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 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 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 的?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 过问题引导,让 学生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有利于 降低文章的难 度,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 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 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 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 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

    29、启发? 生畅所欲言 课堂课堂 小结小结 及拓及拓 展延展延 伸伸 ( ) 分钟分钟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 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 能让学生扩大眼 界,扩大积 累。】 板书板书 内容内容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古人谈读书 二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从正反两 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加以论证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事要有 hngxn(),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 qudin(),

    30、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 改正。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 读书() 2.第三要有恒 。()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 _ 参考答案: 一、1.恒心2.缺点 二、1.读书人2.恒心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 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 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 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 有所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813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