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基础知识点汇总.docx》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人教版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生物 稳态 调节 基础知识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_人教版(2019)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选一第 1 页 共 32 页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血浆:血液中除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称细胞间隙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小部分组织液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二、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2、淋巴液、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液、血浆选一第 2 页 共 32 页三、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组成: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等) 、 各种代谢废物 (尿素等)、有特定作用的细胞分泌物(激素、抗体等)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3、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是由 Na+和 Cl-决定的。选一第 3 页 共 32 页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等渗溶液: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很多缓冲对如 HCO3-、H2CO3。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 11 层膜。二氧化碳从产生场所排出体外至少跨过 9 层膜。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跨过 6 层膜,
4、12 层磷脂分子,6 个磷脂双分子层。内环境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实质: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选一第 4 页 共 32 页血浆 PH 调节的过程: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 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5、调节第 1 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选一第 5 页 共 32 页1、中枢神经系统2. 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与脑相连,人的脑神经共 12 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 31 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2)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可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脑功能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大
6、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选一第 6 页 共 32 页运动神经)。(3)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人体兴奋时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人体安静时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三、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
7、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2.神经胶质细胞: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 1050 倍。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选一第 7 页 共 32 页2.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破坏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
8、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有感觉无效应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一个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3.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就具有的反射。选一第 8 页 共 32 页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
9、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种类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的反射 生活过程中“学习”来的,后天性的反射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 固定,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适应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环境举例缩手反射、膝跳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10、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传导过程:选一第 9 页 共 32 页传导特点: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正常机体内或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二、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原理1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刺激 a 点,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 点(bccd),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若膜外的 Na浓度升高, 则膜内外 Na浓度差会增大, 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升高(曲线中 C 点上移);反之,会下降(曲线中 C 点下移)。若膜外的 K浓度降低,则膜内外 K浓度差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曲线中 A 点下移
11、);反之,会减小(曲线中 A 点上移)。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结构与类型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选一第 10 页 共 32 页主要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其他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传递过程图解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
12、形成的小体。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的和抑制性的;作用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释放方式:胞吐(体现流动性,需要能量);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降解或回收。传递特点:a.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b.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被前膜回收。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作用机制:a
13、.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b.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c.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四、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1)刺激 b 点(abbd),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刺激 c 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选一第 11 页 共 32 页第四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 大脑皮层是大脑的灰质,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有丰富的沟回,沟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大脑有丰富的沟回的意义:使得大脑在有限体积的颅腔内,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3.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
14、脑干传到脊髓。4.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5.刺激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中部,则会引起手部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6.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7.在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是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8.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的结构基础: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2.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
15、神经系统支配的。 交感神经兴奋, 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因而有利于储尿;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因而有利于排尿;2. 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尿意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3. 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脊髓可以完成简单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4.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选一第 12 页 共 32 页脑干中的重要基本中枢主要包括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
16、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下丘脑可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第五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1.概述:2.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3.学习与记忆概念: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选一第 13 页 共 32 页4.(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
17、种类蛋白质的合成。(2)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要想长久地记住信息,可以反复重复,并将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整合。5. 情绪: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第三章体液调节第一节激素和内分泌系统一、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1)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统称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再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2)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消化道、体外)。常见的有各种消化腺、汗腺、皮脂腺、乳腺等。2.
18、激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结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一种化学物质。3. 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选一第 14 页 共 32 页二、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激素种类化 学 本质内 分 泌腺靶器官 (靶细胞)主要功能促激素释放激素多肽下丘脑垂体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和相应的促(甲状腺、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多肽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促激素多肽或蛋白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甲状腺(或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
19、甲状腺(或性腺)合成和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细胞,特别是骨细胞促进生长发育, 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胰岛素蛋白质胰岛 B 细胞全身细胞,主要为肝脏、肌肉、脂肪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多肽胰岛 A 细胞主要为肝促进肝糖原分解, 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几乎全身细胞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醛固酮、皮质醇类固醇肾上腺皮质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髓质几 乎 全 身 细胞,主要是肝脏
20、心脏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性激素雄激素脂质(类固醇)睾丸全身细胞,主要是睾丸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精子的生成和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雌激素卵巢全身细胞,主要是卵巢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卵细胞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选一第 15 页 共 32 页第二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平衡2.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胰岛素是目前所知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4. 反馈调节: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
21、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例:血液凝固、排尿反射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例: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调节选一第 16 页 共 32 页5. 激素之间的关系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升高血糖浓度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6. 糖尿病(1)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2) 发病机理:1 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 型糖尿病:可能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乏或异常,胰岛素并
22、不缺乏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分级调节过程(1)三级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2.调节机制(1)分级调节: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应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体轴,靶腺体还有肾上腺皮质、性腺。(2)负反馈调节(3)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4)微量和高效选一第 17 页 共 32 页激素并不提供能量,也不组成
23、细胞结构、不起催化作用,更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只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激素发挥作用后,迅速转移或被酶灭活。项目激素酶神经递质化学本质蛋白质、多肽、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NO 等产生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活细胞神经细胞作用部位 靶细胞或靶器官细胞内外突触后膜作用后被灭活不发生改变被降解或移走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另外,CO2、H+、组织胺等也属于体液调节)联系:(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二者联
24、系系统的调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二、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放能2.产热与散热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选一第 18 页 共 32 页3.体温调节的过程(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相关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4)有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5)产热量=散热量5.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