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知识简介.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知识简介.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教育自考 心理健康 教育 自考 社会心理学 知识 简介
- 资源描述:
-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导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简答、选择)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个体社会心理学、群体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差法(问卷法,访问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4、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名族心理学 法国群众心理学 英国本能心理学5、 (名解)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观察和记
2、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a,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指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b,非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也称为一般观察法,是观察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6、 (名解)实验法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情境之下,实验者有系统地操纵自变量,使之发生改变,然后观察因变量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受到的影响,也即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7、 (选择、简答)实验法可以分成:实验法可以分成:实验室实验法、自
3、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三种。a,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研究者在严格控制较多外部变量的情况下,通过操纵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从而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b,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一种介于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之间的方法,是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况对人心理及行为的影响。c,现场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实验者把现场当作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由实验者操纵自变量,尽可能地控制额外变量,观察因变量的情况。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优点: (1)更好的控制自变量。 (2)结果更可靠。 (3)可以随机安排被试。缺点:结果缺乏概括力。8、自然实验法优缺点自然实验法优缺点:优点:减少了人为性,结论有较高的效度
4、。缺点:实验控制不严,比较费时。9、现场实验法优缺点现场实验法优缺点:优点是实验中被试反应客观真实,可以控制自变量。缺点是很难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难以保护被试的权利与安全。10、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研究方法。11、 (简答、选择)调查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问卷法和访谈法。1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时,多半要追溯个案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生活经历,又称为个案历史法。13、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14、其他的研究方
5、法: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档案研究法、相关研究法、非强迫性测量法等。15、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 被试的偏向16、 (简答)解决研究者偏向的问题方法解决研究者偏向的问题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采取实验中的“双盲法” ,即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者只是按照实验规定的程序发出指令,第二种方法是使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如同使用统一的字体写字,就无法从字体上发现个人性格上的差异了。17、 (简答)被试的偏向有几种被试的偏向有几种:一是被试因为知道自己在充当被试的角色,而使他的行为表现得不自然,不客观;二是被试害怕自己在实验中表现不好,会
6、尽量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使其行为表现不客观。18、 (简答)如何解决被试偏向的问题如何解决被试偏向的问题:1、可以采用不暴露被试的身份。尽量保持实验情境的自然,或者在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的反应等方法。第二章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化与自我意识1、 (名解)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化: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下,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涉及了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简、多选)社会化可分为: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这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2、 (名解)基本社会化基本社会化:是指发生在童年期的社会化。3、 (名解)预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主要是学校的社会教育,学校
7、进行的各种教育。4、 (名解)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个体在实现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内容,将会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接受新的期待和责任。5、再社会化再社会化:即当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因素发生显著变化时,个体需要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所表现出的适应过程。6、 (选择)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有(主动再社会化)与(被动再社会化)之分。主动再社会化主动再社会化即个体主动自觉地适应新的生活。被动再社会化被动再社会化即有些人因其行为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7、 (名解)反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即年轻的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其前辈的过程。8、道德社
8、会化的主要内容;道德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遗传物质基础;自我意识概念。9、 (选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社会化的主要内容: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10、 (名解)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11、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12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13、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社会化理论)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社会化理论)(1)儿童
9、的道德判断会随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改变和提高(2)研究发现道德发展呈现三水平六阶段,后又发展为七阶段。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处罚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第七阶段人已经超出了前 6 个阶段的“人生主义”道德观,他们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1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15、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内容,是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16、柯尔伯格对性别认同的
10、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性别认同即儿童将男性和女性进行性别分类是认知发展的结果,这一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亲长认同(选择或简答) 。17、论述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论述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答: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形成,是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基础与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的共同社结果。在个体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中,也是人的遗传物质基础提供了社会化的潜在的可能性,环境与教育则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一、内在途径遗传物质基础,遗传是子代从父代那儿获得父代性状的过程。二、外在途径社会环境与教育(简答)(1)社会文化,通俗一点说就是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不同的文化因素
11、,对个体的社会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家庭,在任何社会中,家庭无疑都是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3)学校,学校是学龄期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4)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18、 (选择) 家庭家庭 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个体的社会化可以说是从 家庭家庭开始的。19、 (选择) 学前期学前期 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20、为什么说父母对子女社会化重要性或重要影响为什么说父母对子女社会化重要性或重要影响?(1)童年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期。(2)儿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
12、家庭的依赖是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3)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家庭这个中介反射到儿童身上21、学校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学校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1)作为重要的社会机构之一(2)学校还是一个独特的结构,使儿童由家庭开始进入社会。(3)在学校首次接受与他人比较的系统评价22、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具有权威性和榜样的作用。其次,教师的鼓励和期待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23、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的
13、效应,指的是教师的鼓励和期待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效应。24、 (名解)个性化是指个性化是指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的独特的过程。25、 (名解)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即“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26、 (简答)自我意识可划分自我意识可划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意识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 (选择)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27、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选择) 自
14、尊心、自信心自尊心、自信心 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我意志自我意志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28、孩子出现了(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词)的掌握,这也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形成。29、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物质基础:遗传素质是决定个体的社会角色,进行社会化的前提条件30、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个性作为一个人决定其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内部动力系统,是个人的社会共同性和自身独特性的有机统一体。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同时实现的。个人的社会共同性通过个性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及一定的与社会、文化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得到体现,而个人的独特性则通过带有高度个人色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5、通过稳定而特殊的个人能力、气质与性格等特点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从个体的角度看,每个人不仅有与其他同辈相互一致的共同社会生活,还有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生活经历等。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第三章第三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2、(选、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过程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知觉,2 社会印象,3 社会归因3 3、(选、简)社会认知的途径社会认知的途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人际距离4、社会印象社会印象:是指在社会知
16、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主要指人们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成对他人的印象。5、(简)印象形成的加工模式印象形成的加工模式:认知加工模式(累加模式,平均模式, ) ,第一印象的首印效应,近因效应,个人好恶的评价,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消极否定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6、累加模式:累加模式:是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先入为主的作用,叫做首因效应。7、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的是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8、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在现实生活
17、中,人们都很关心如何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印象管理。9、印象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的。(选)10、(选)印象管理可分为印象管理可分为(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和(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1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先入为主的作用12、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是指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策略。13、简述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简述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是指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策略;1、讨好技术,2、自我宣传 3、威慑 4、恳求14、简述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简述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是指尽可能弱
18、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看待自己的防御性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口和辩解 2、事先申明 3、自我设障 4、道歉 5、15、社会认知偏见社会认知偏见是指对于社会刺激的不正确的认识达到了固定化的程度。16、偏见的特征偏见的特征?(1)偏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的。(2)偏见就是刻板印象。(3)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4)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17、个人偏见个人偏见: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社会刺激形成了不正确的、固化了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个人偏见。18、(简)个人偏见的种类个人偏见的种类:晕轮效应,宽大作用积极性偏见,投射作用,隐含人格理论19、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 是一种
19、影响个人偏见的心理因素, 个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它的品质。20、投射作用投射作用: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术语,是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因此,又称为相似假定作用。21、社会偏见社会偏见,社会偏见就是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22、如何避免对他国国发的刻板印象如何避免对他国国发的刻板印象: (简或选)1、接触 2、再分类第四章第四章社会态度社会态度1、社会态度的定义社会态度的定义:心理学中普遍使用的“态度”这一术语是指我们对现实社会世界所有方面的评价。2、(简、选
20、)态度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选)态度的认知因素,规定了态度的对象。3、(简)态度的特征态度的特征:社会性、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协调性、系统性4、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的情绪功能、态度的动机功能5、(简选)【HC凯尔曼 (HCKelman) 】提出了态度形成的三阶段论,即(服从、同化、内化)6、服从服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上的行为称为服从。同化同化: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资源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内化内化:只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
21、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选择)内化在态度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是最持久,最难转化的7、强化理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看成是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按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的,强调在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联想、强化以及模仿。其中强化是基本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理论称为强化理论。(也可以换种说法)行为主义关于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称为强化理论。8、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将联成一体的两对象间的关系称为单元关系,个体对单元两个对象的态度通常是一个方向的。不平衡的状态产生紧张,并产生恢复平衡的力量。海德平衡理论P.O.X
22、模型9、(简答)试述试述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费斯汀认为,认知因素之间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是相互关联的。有相互关系的认知因素之间有的呈协调关系,有的呈不协调关系。(2)、当人们认知体系呈协调关系时,应付设法保持这种关系,避免接触与已有认知因素矛盾的信息。(3)、当人们认知体系不协调时,应付设法减轻或解除这种不协调的关系。10、论述态度转变的具体方法?论述态度转变的具体方法?态度的转变有两方面,即方向与强度。转变个人态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说服宣传说服宣传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淡、参观访问、看电视或电影等方式来改变人们的偏见及某些观念,从而改变其态度。(1)说服宣
23、传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2)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必须把握好存分,(3)要有针对性.(4)要逐步提出要求,有时也可先提出大的要求。(二)积极参加活动能够有助于人们态度的转变。(三)强迫接触强迫个体与态度对象接触,有助于态度的改变。(四)群体规定,群体的公约、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态度。11、(个人的态度测量个人的态度测量)主要是指其(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单选或多选)12、(选简)测量的方法测量的方法:总加量表法、社会距离尺度法、主义分析法、投射法、生理反应法。(名解)投射法投射法:投射法是通过间接方法来了解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态度,这是通过分析人们某个刺激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
24、,这种联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想象愿望、要求及思想方法等无意识的反应。(选简)投射法有两种方式投射法有两种方式:、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总加量表法总加量表法:由李克特创出,测量每一种态度就用一个态度量表,态度量表是针对某个态度对象而设计的, 由若干问题组成,根据被测者对各个问题所做的反应而给予分数,以代表该人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态度的强弱语义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目的在于分析人们对于特定的对象所给予的意义,是分析对象所具有的形象,以测定和判断其态度的一种方法。生理反应法生理反应法:是通过检查被测者的生理状况来测定其态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测定人们态度的情感因素,因为情感对人们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25、。社会距离尺度法社会距离尺度法: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是测量人与人之间亲疏态度的一种技术,最早用来测量种族之间的亲疏关系,但对于测量一般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也有参考价值。第五章第五章 侵犯侵犯1、侵犯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即侵犯是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2、侵犯的特点侵犯的特点:1、侵犯是有意图的行为。2、侵犯是外显的行为。3、侵犯是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3、侵犯的种类:侵犯的种类:侵犯行为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以是否反社会规范为依据【(此为选择题)可分为反社会侵犯,亲社会侵犯,被社会认可的侵犯】2、以最终目的为依据的分类【(此为选择题)手段性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