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自考)公关心理学(自考过关宝典20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健康教育自考)公关心理学(自考过关宝典20页).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健康教育自考 自考过关宝典20页 心理健康 教育 自考 公关 心理学 过关 宝典 20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领会】公关四特征(心理学角度)1、公关是一种人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或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2、公关是公关主体为自身的根本利益利益或特定利益而追求追求沟通、理解、支持的建立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关系的过程。3、公关是主客体双方互动主客体双方互动的活动。4、既然公关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可能是个体的人,那么就不能够完全排除个人之间的交往包括个人之间私底下的交往私底下的交往。(二)公关心理学研究原则【领会】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实践的原则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公众态度的原则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心理的原则4、勇于开拓创新创新的原则(三)公关心理学的研究
2、内容【掌握】1、公关的客体公众的心理2、公关的过程公关活动中的心理(1)四个基本环节:一是摸清情况情况,把握把握动态的活动环节二是确定目标目标,制定计划计划的活动环节三是落实任务,任务,开展传播传播的活动环节四是检查评估评估,总结总结经验的活动环节(2)公共关系过程特点和规律公共关系过程是主体主动主体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公关过程是在内外环境内外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下,由环境因素参与其中的过程,主体的作用只有在同内外环境的作用协调一致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对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公关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相互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沟通或相互斗争的过程,客体在公关活动中发挥着能动的反
3、作用,主体充分地认知认知客体,并充分地被被客体所认知认知是公关活动取得理想成果的保证。3、公关的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1)组织团体不一定是公共关系主体(2)公共关系主体并不一定是组织团体 p8(四)公关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掌握】1、提高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管理水平2、提高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3、推动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开展4、创建创建和完善完善我国的公关心理学可利用的有利条件:(1)改革改革、开放开放的路线、方针,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我们有丰富的现代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可资借鉴借鉴、运用,这有助于我们创建一个新的公关心理学体系。(3)人民人民群众的
4、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为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心理学提供活水绵绵的源头。(五)公关心理的含义和特点【熟练掌握】1、公关心理含义:和公关行为以及公关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现象和心理规律规律。2、公关心理特点:(1)可知性可知性:(2)情感性情感性:公关活动的情感性决定了公关心理的情感性。(3)自利性自利性:主客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自然要求(4)广泛性广泛性:第一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公众心理特征的含义【领会】1、 心理特征是通过行为表现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领会】1、指表现于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能力、气质气质和性格性格。(1)个体在能力上的
5、特征能力是保证公众个体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潜能系统。在公关活动中,主体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操作能力客观标准:处理解决问题的质量质量;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种类种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速度速度;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代价代价。良好操作能力的能力特征:针对性、技术性、变通性。针对性、技术性、变通性。交往能力(2)个体在气质上的特征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速度、强度、稳定性和内外倾向性内外倾向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四种典型气质a胆汁质胆汁质:兴奋过程特别强,抑制过程受很大压抑。表现:精力过人、不易疲劳;争胜好强、不怕挫折;大喜大怒、难以控制;办事果断但容易急躁;外倾性。b多血质多血质:兴奋
6、过程强,但转换灵活,反应快。表现:精力充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适应性强;兴趣广泛、善于交际;容易轻浮、不够踏实;外倾性。c黏液质黏液质:兴奋过程较强,但反应不灵活。表现:沉静、稳重稳重;工作时坐得住、不喜欢表现自己;忍耐性强、情绪不易外露;办事容易拖拉、比较固执;内倾性。d抑郁质抑郁质:兴奋过程弱,抑制过程为主导。表现: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内倾型。气质是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个体在性格上的特征性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互适应的习惯化习惯化的行为的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区别a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
7、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直接表现。性格: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系统联系系统。b气质:由生理生理特点决定。性格:主要在社会实践实践中形成。c气质:其动力特征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性格:性格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变气质。性格的分类摩擦摩擦型 A:性格外露,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摩擦。社会适应性最差。逃避逃避型 E:性格内倾,不善交际,与世无争。社会适应性最差。平常平常型 B:态度、意志、情感、理智等性格特征均表现一般,中间型性格。平稳平稳型 C:被动适应,善结人缘。社会适应性较好。领导领导型 D:自主主动适应,影响公众。社会适应性较好。(二)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掌
8、握】(1)三个组成部分公众的个性个性心理特征稳定性,独立性。公众的角色角色心理特征(假设群体)变换性、伸缩性公众的群体群体心理特征(实际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凝聚性、排他性(2)地位底层:个性心理及其个性心理特征中层:角色心理及其角色心理特征高层:群体心理及其群体心理特征(三)性别心理差异的评价【掌握】(1)女子或男子的心理特征,只是就其一般性和总体性而言的,并非每个女子和男子都一定有这样的表现。有些女子的心理像“假小子” ,有些男子的心理像“娘娘腔” ;那女的心理各有其长短,两种性别心理特征总体上没有好坏之分,更不存在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2)女子和男子的心理特征,是历史的,发展的。(
9、3)男女的性别心理特征只反映男女的共性共性的特点,它不应成为一种刻板印象,而代替对具体对象的具体分析具体对象的具体分析。(四)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熟练掌握】(1)军人军人1整肃性2奉献性3坚毅性(2)工人工人1群体性2娱乐性3外露性(3)农民农民1对土地和家乡的眷恋2对现代化生活的渴望3求实用、讲实惠(4)服务员服务员1善于观察人2反应灵敏3自尊和自卑交织(五)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熟练掌握】(1)认同认同意识1大群体内部认同程度相对低,小群体内部的认同程度相对高。(2)归属归属意识1自愿感(增强凝聚) 、被迫感(增强离散)(3)整体整体意识1整体意识强,维护群体意识强;整体意识弱,维护群体意
10、识弱。2不能把行为独立性强的人等同于没有整体意识或整体意识不强。(4)排外排外意识1越是把自己看做小群体的成员,排外意识就越是强烈。2非正式群体一般没有层次,排外意识更鲜明,更强烈。3正式群体有层次,排外意识是相对的,是可移的。(六)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熟练掌握】p35(1)自然领袖(非正式群体) ;各级领导(正式群体)(2)区别:1非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往往凭借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吸引力而成为自然领袖,没没有合法有合法地位、合法权利和明确职责产生的领袖心理。正式群体中的领袖具有这类心理。2正式群体的领袖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关系上。非正式群体的领袖注重对群体中成员的了解、沟通和
11、尊重。3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只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正式群体领袖更多考虑对上级负责。4非正式群体领袖为维护自己地位往往迎合其他成员的要求得罪得罪正式群体的领袖,但正式群体的领袖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往往迎合上级而得罪群众。5非正式群体中,一般没有刚愎自用、主观主义、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不良作风,正式群体这种作风作风很容易发生。6自然领袖服从服从群众,合法领袖要群众服从自己。(3)自然领袖没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乃至正式群体中具有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事实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保持和增长反过来又会推动自然领袖向往合法的地位和权利。(4)另一类非正式群体,只具有个性心理方面的特征。 (比如通
12、过业余特长而组成的)(5)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补充:1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和非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一样,是以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的。2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受制于本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3对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和非正式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不能简单的好与坏比较。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是随他本人的地位和职责的变化而变化的。(七)群体、群体领袖和公共关系领袖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群体的状况,因而也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共关系主体或客体的状况。第二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一)兴趣的含义【领会】兴趣是人脑对特定事物的特定反应。(二)需要的含义、特点和类别【领会】(1)含义需要是有机体缺乏某种东西时
13、,或受到某种刺激、特别是受到强烈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有机体特有的一种寻求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2)特点(6)广泛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发展性、差异性。(3)类别(6)按作用作用分: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按性质性质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按范围范围分:个人需要、公共需要按时间时间分:眼前需要、将来需要按强度强度分:刚性需要、弹性需要按可能可能分:能满足的需要、不能满足的需要(三)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领会】(1)价值(心理学) :周围事物周围事物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在人的心目中的轻重、主次轻重、主次地位。(2)价值观:人对事物的是非是非、善恶善恶及其
14、重要性的判断判断、评价评价以及行为取向行为取向构成人的价值观。(四)自我倾向和公共关系的关联【领会】p61(1) 自我倾向的分化:主我、客我三种低层次境界:生理生理自我、社会社会自我、精神精神自我。(2) “我能不能够”的问题(公众对自己做一种能力估价)公众是主我倾向明显的人。采取方法:方法一:不理睬。方法二:批评和惩罚。公众是客我倾向明显的人。(五)兴趣的个别差异【掌握】(1) 指向指向差异(2) 范围范围差异(3) 主导主导差异:哪种兴趣作为主导兴趣的差异(4) 程度程度差异:通过主动、被动、积极、消极来反映。(5) 迁移迁移差异:扩展和转移上。在兴趣转移方面表现为个体或团体在耐久性方面的
15、差异,在兴趣扩展方面,表现为个体或团体在灵活性方面的差异。(六)需要的层次【掌握】P48 层次图(七)价值取向的六种类型【掌握】(1) 功名型功名型(2) 安稳型安稳型(3) 享乐型享乐型(4) 储蓄型储蓄型(5) 事业型事业型(6) 模糊型:模糊型:综合、多变。(八)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熟练掌握】(1) 公众的兴趣对公共关系目标目标发挥导向导向作用。(2) 公众的兴趣对公共关系过程过程发挥能动能动作用。(3) 公众的兴趣对公共关系主体主体发挥启迪和诱导启迪和诱导作用。(九)了解公众需要类别的意义【熟练掌握】p49(1) 公众的需要既有公共的需要,又有个人的需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需
16、要的双重性。(2) 公众的需要既有眼前的需要又有将来的需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又一种需要的双重性。.(3) 公众的需要既有刚性的需要,又有弹性的需要,强度有根本的不同。.(4) 公众的需要有能满足的需要,也有不能满足的需要。.(十)自我的四个境界【熟练掌握】p58(1) 生理自我的境界:低水平、低层次,注重自己的生理属性,强调自己的物质要求,以生理和物质方面的优越与否作为评价自己的依据以生理和物质方面的优越与否作为评价自己的依据。人与人交往中偏重于自我表现,当感到自己这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卑。(2) 社会自我的境界:较高水平、较高层次,强调人的社会属性,是以个人是以个人是否能与周围的环境
17、否能与周围的环境、与环境中的人和睦相处为评价自己的依据的与环境中的人和睦相处为评价自己的依据的。自我掩饰的能力比较强。(3) 精神自我的境界: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受自己的精神方面的信念、 支配,是一种自我比较,即把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作比较。注重自己的心理卫生和心理修养。(4) 和谐自我的境界:是充分发掘个体生理和物质方面潜力的自我;是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期望的自我;是精神上有寄托、有追求的自我。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定势(一)心理定势的含义和作用【领会】(1)含义: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或反向的推动推动作用。(2)作
18、用:两重性两重性:有时是公众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因而产生效果不良;有时对公众正确地认识事物起推动作用,因而产生满意的效果。(二)心理定势的类别【掌握】(1)微观微观心理定势: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当事人心理素养的心理定势。特点:易受暗示,情感性强,理智往往被情感所抑制。例子:首次次效应,晕轮轮效应,经验经验效应,移情情效应。(2)宏观宏观心理定势:一定范围内人群的、积淀深厚的、作用广阔的心理定势。特点:人数众多,根深蒂固,作用广阔。例子: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心理(3)流行流行心理定势:特点是在内容上和指向上有较强的可变性。例子:时尚、流言、骚乱时尚、流言、骚乱。(三)宏观心理定势【掌握】(
19、1)社会刻板印象社会上的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共同的、固定固定的、笼统笼统的看法和印象。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籍贯扩大一些就是国籍,所以对不同国籍的人野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还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社会刻板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2)地域文化心理1以乡土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亲缘心理。2以地域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依从依从心理。(3)民族文化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习惯(代表性)(四)心理定势的特点【熟练掌握】(1)潜在性潜在性(不自觉性)(2)固着性固着性(习惯性)1存在上的固着,
20、它一经产生就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不会轻易消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功能上的固着,只要它存在就要发挥作用(3)综合性综合性心理定势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诸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合成,而不仅仅是认识领域中的独有的现象。(五)各种微观心理定势的含义及其表现【熟练掌握】(1)首次效应(第一印象)“有色眼镜” ,有意无意的把以后的印象同第一印象相联系,把以后的印象当做第一印象的补充。第一印象具有层次性、广泛性、推延性。因此难免以偏概全,妨碍人们准确的、全面的认识事物。例:买洗衣机有问题,对这一牌号,生产厂家就有坏印象。第一印象不一定是第一次直接接触的印象,
21、是指第一次形成对某事物的印象。 (有的可能来自于传播媒介的介绍)例:没有去过黄山。4印象产生三要素:b 印象的产生和公众当时的情绪、兴趣、智力状况、注意力等有关。c印象的产生和当时的情境有关。d 印象的产生和对象的表现范围和表现程度有关。与公共关系:公众因首次效应上当,不会利用首次效应主动开展宣传和利用首次效应欺骗公众的也存在。因此需要重视首次效应。(2)晕轮效应1定义: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2与首次效应区别与联系a区别:首次效应是从时间上来说,由于前面的印象深刻,后面的印象往往成为前面印象的补充;而晕轮效应是从内容上来说的,由于对对象的部分特征印象
22、深刻,这部分印象泛化为全部印象。b 联系:互相交叉,两者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树木代替深林;首次效应往往是晕轮效应的前奏,但晕轮效应本身不等于首次效应,它也不一定以首次效应为前提,甚至有的时候它还是首次效应的“前效应” 。 (粗劣工棚,乡镇企业的工棚)3晕轮效应既是无意识的,又是固执的。4与公共关系:利用晕轮效应实事求是的自我宣传无可厚非,制止利用晕轮效应来蒙骗人、坑害人的现象。(3)经验效应1定义:公众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2经验具有局限性局限性,社会在发展。 (没有虫咬的青菜,残留农药)3充实经验、更新经验、发展经验。
23、4经验效应在公关中最典型的表现是怀疑怀疑。 (公关中不能忽视公众的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1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而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爱屋及乌) 。2移情效应的表现:a人情效应:以人为情感对象而迁移到相关事物的效应。b 物情效应:以酒会友c事情效应:对抽烟深恶痛绝,所以对抽烟的人也抱有成见。在公共关系中不胜枚举,如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六)流行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熟练掌握】(1)时尚1时尚具有时间性时间性,有些时尚在流行过后会被保存下来,不过那时已不再是时尚,而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成为另一类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2时尚反应一个社会文明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时尚更替速度越快,人们的思
24、想越开放,生活越充实。3时尚本身并不是心理定势,只是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隐藏在时尚背后推动时尚形成和流行的、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才是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的特点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2)流言1定义:流言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新闻。2具有煽动性煽动性,传播时间比时尚短,被证实或证伪后自然消泯。3流言的传播内容分类:a是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利益相关的。 (物价、地震)b 和人们有着间接关系间接关系的(国际关系,国家的人事变动)c和一般人没有直接关系的奇闻趣事奇闻趣事(明星丑闻、自然界怪事)4流言能在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心理依据。a流言是
25、一种情绪反映情绪反映,反映人们一种惶惶不安或愤恨不满的情绪。b 流言是一种愿望的反映愿望的反映5流言是不确切的消息,但不一定是不正确的消息。制止流言唯一手段是澄清事实澄清事实。(3)骚乱1定义:骚乱是在某一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2一般来说,骚乱具有突发性、发泄型、交互感染性、破坏性、短暂性的特点。3骚乱发生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循着躁动激动激情疲惫平静的路线高涨和低落。第四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领会】(1)从外部特征判别公众心理1相貌2体型、肤色3发型、服饰(2)从言语、动作了解公众心理(二)对内部、社区和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