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信息窗二(平移和旋转)-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三年级上册数学(编号:205d6).zip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效果分析效果分析班级人数30参加考试人数30最高分10平均分8.37最低分3及格率94.86%达标成绩人数百分比%优秀(8-10分)2170%良好(5-7分)723.33%一般(5分以下)26.7%达标情况分析:达标情况分析:本次参加检测的同学共30人,其中达到优秀的同学有21人,占全班同学的70%,说明多数同学本节课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得57分的同学有7人,主要在检测题2和3中失分过多;5分以下的有2人,得3分的1人,得4分的1人,从整个卷面答题情况来看,这2位学生课堂上对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掌握不到位。检测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检测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三道检测题,由易到难,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测题1,所有学生均能答对。检测题2,失分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审题不够仔细,缺乏认真思考;二是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相混淆。检测题3,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图形旋转的方法掌握不当,导致画的长方形不是位置不对,就是大小不对,说明这些学生不会抓住图形旋转的要领进行旋转。课后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评测练习评测练习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难易程度检测知识要点(达成目标) 目 标 分 值 层 次题 型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数易中 难目标1、212目标1、225目标233合计分数10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1.填一填。( )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度。2.想一想,填一填。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 )度到图。图绕0点( )时针旋转90度到图。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 )。图绕0点( )时针旋转( )度到图。3.画一画。将长方形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度。【命题依据和意图命题依据和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为了达成检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既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 (时间:(时间:5 5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10分)分)1. 填一填。(2分) 1千克2.想一想,填一填。(51=5分) 90度 逆时针 顺时针 90度3.画一画。(3分)优秀:8-10分 良好:5-7分 一般:5分以下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观评记录观评记录执教本节课时,学校数学组教师分为两个观评课小组,分别从教师提问有效性与师生应答方式两个维度进行了观课与评课,具体记录如下:(一)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一)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可见,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设计得法,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对此,我们组选择的观察点是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就丁老师这堂课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做一简要分析。本节课,丁老师的提问总量达 46 个。其中,思考型的问题有 23 个,占 50%;启发型的问题有 14 个,占 30.43%;提醒型的问题有 7 个 ,占 15.22%;过易的问题有 2 个,占 4.3%。从上述记录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思考型的问题”和“启发型的问题”占据本节课提问的核心位置,分别占提问总量的 50%和 30.43%。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计非常注重拉长学生的思维。如“玩射击游戏,初步感知三要素”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如果我想打中这颗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各抒己见。接着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思辨中体验、感悟到旋转的三要素,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也顺利地引出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教学。又如“旋转三角形,深入体会旋转方法”环节,教师问道:“怎样证明他旋转的对不对?”学生谈到可以看这条直角边的旋转角度,教师追问:“只能看这一条边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很快想到还可以看那条斜边。教师继续追问:“怎样证明这条斜边也旋转了 90 度?”学生谈可以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一系列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抓住了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了对旋转方法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纵观本节课,丁老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 95.7%,目标达成率高,是一堂比较高效的课。最后,我们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商榷:在“对比沟通,提升理解”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能不能改成“仔细观察,这些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把问题拓宽,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提示,是不是学生也能发现这一特征。(二)师生应答方式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二)师生应答方式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下面结合“师生应答方式”观察量表,谈谈我们对丁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思考: 从量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师生互动应答总量达到 84 次。其中,学生应答方面:总量 48 次。主动个别回答 36 次,占 75%;集体性回答 6次,占 12.5%;自由回答 4 次,占 8.3%;讨论后汇报、帮助代答各 1 次,占 2.1%。教师应答方面:总量 39 次。鼓励评价 24 次,占 66.67%;追问 9 次,占 25%;忽视无评价 3 次,占 8.3%。结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丁老师课堂上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1.以生为本,重视思维训练。以生为本,重视思维训练。 从学生主动个别应答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丁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问题的难易度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了真正有效的互动交流。如“实践应用、巩固旋转”环节,从线段的旋转到含有曲线的图形旋转,再过渡到三角形的旋转,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课堂上,教师通过错例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围绕核心问题“看哪条边旋转了多少度”,相互辩驳、启发、释疑,引导学生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旋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没有实物帮助时,也能正确想象它旋转起来的样子,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让图形真正“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反思意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2.激励为主,促进可持续发展。激励为主,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丁老师的激励性评价占了 66.67%,可见丁老师非常注重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玩射击游戏”环节,面对学生的出色表现,教师大力赞扬:“大家真的好厉害,百发百中。”总结旋转三要素时,教师马上又评价道:“还很善于总结孩子。”又如“线段的旋转”环节,当学生回答说:“看两条线段间的夹角是多少度,线段就旋转了多少度。”教师马上评价:“你真的很牛孩子,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掌声送给他!”再如“三角形的旋转”环节,班上交流展示作品时,教师展示的都是孩子们错误的做法,反复被同学指出问题的孩子,相信此时他们的心里会很难过,却不曾想丁老师这样说:“非常感谢刚才这些同学的分享,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大家!”一句暖人的话语帮助学生再一次找回了自信,扬起灿烂的笑脸。“你不仅会观察,还很会思考问题。” “小眼睛真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总是伴随着教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图形”本质 凸显“运动”变化执教执教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一课引发的思考一课引发的思考图形的旋转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在小学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学习。初读教材后,我发现本节课有两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二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90。而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无疑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抓住图形旋转的本质?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我发现,图形旋转的关键点是看边的旋转,如果将“图形的旋转”内化为“边的旋转”不就变得很容易了吗,为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做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回归图形本原,再现旋转场景一、回归图形本原,再现旋转场景课始,我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一个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出复杂图形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都是怎样形成的” ,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表象,对旋转的含义初步建模,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接着,再现生活中的“射击游戏”场景,变“扶”为“放” ,抛出问题“要想打中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旋转的三要素。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变换多种不同的射击方式,不仅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要想准确地说出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必须要说清楚旋转的三要素,培养了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二、预留教学空间,挖掘旋转本质二、预留教学空间,挖掘旋转本质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这个难点,我从射击盘抽象出钟盘模型,让学生把发射器想象成一条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是多少度,线段就旋转了多少度。然后出示含有曲线的半圆旋转,学生通过想象 、操作、验证等活动,画出半圆旋转后的位置,这时我继续追问:从哪里能看出半圆正好旋转了 90 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半圆直的边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形成了 90 度的夹角,说明半圆整个图形旋转了 90 度。接着过渡到三角形的旋转,通过错例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围绕核心问题“看哪条边旋转了多少度”,相互辩驳、启发、释疑,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旋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没有实物帮助时,也能正确想象它旋转起来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图形真正“运动”起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反思意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三、发现运动奥秘,开启旋转之旅三、发现运动奥秘,开启旋转之旅学生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方法后,我及时设计了“旋转学具,创作图案”的教学环节,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课堂上,我利用课件回放导入环节欣赏过的一幅图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由这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由于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本质,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个图形是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90 度,连续旋转 4 次得到的。接着孩子们做起了小小设计师,在学具袋中选出喜欢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运用旋转设计出了很多漂亮的图形,并给这些图形起了富有创意的名字,大家在互相欣赏作品中体验到创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当然,每堂课都不会是完美的,总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如射击环节,活动安排的有点少,学生参与率不够,如果给每个小组发一个游戏盘模型,让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尽情参与射击游戏,教学效果会更好。画图环节,一开始学生操作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尽管前面有了一定的操作铺垫,但仍有个别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还需要根据学情对教法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O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O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O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O OO同桌合作:将半圆绕 O点逆时针旋转90度 O三角形绕 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O从3时到6时,时针绕O点( )旋转( )度。快乐填写快乐填写三角形OAB绕O点( )旋转( )度。顺时针90逆时针90下面的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图形是(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火眼金睛火眼金睛图1图2图3左边的图形是右边哪一幅图绕红色的中心点旋转得到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 1.填一填。 ( )千克的物品可以 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度。2.想一想,填一填。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 )度到图。图绕0点( )时针旋转90度到图。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 )。图绕0点( )时针旋转( )度到图。3.画一画。 将长方形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度。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为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本节课内容有多少认知基础,于是我进行了相关的学情调查。一、调查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内容及方法本次学情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1. 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 ”,是旋转的画“ ”。2. 想一想,填一填。0 分针从12走到3,绕( )点( )方向旋转( )度。【设计意图:问题1旨在了解学生对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与旋转的掌握情况,同时看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问题2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认知基础。】调查结果如下:题号总人数正确人数正确率问题12020100%问题220315%二、调查结果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参与问卷的学生有20人。问题1,20名学生全部答对,正确率为100%。问题2,只有3名学生能借助旋转的基本要素正确表述图形的旋转,8名学生填对两个要素,9名学生填对一个要素。由此看来,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但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还比较陌生,感知不深。总体来看,图形的运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课前问卷发现由于有了三年级对旋转的初步认识,学生对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已有初步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对于旋转的三要素认识也比较模糊。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中(如下图)。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在编写上精心选取了一些美丽的图案为素材,情境图中呈现的是一幅小风车图案,通过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教材还提供了钟面和画有三角形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钟面来理解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在格子图上旋转三角形得到图案,学习旋转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等活动,在学习旋转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第二个红点,8891 页。【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能从旋转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前两个分句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认识” 、 “会” ,同类词“理解” ,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图形的旋转” ,第二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 。第三个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能” ,同类词“掌握” ,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词是“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观察图形、操作学具等活动,进一步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二是借助学具,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90 度;三是学会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设计简单的旋转图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中(如下图)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在编写上精心选取了一些美丽的图案为素材,情境图中呈现的是一幅小风车图案,通过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教材还提供了钟面和画有三角形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钟面来理解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在格子图上旋转三角形得到图案,学习旋转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等活动,在学习旋转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 ,为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本节课内容有多少认知基础,于是我进行了相关的学情调查。一、调查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内容及方法本次学情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1. 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 ” ,是旋转的画“ ” 。2. 想一想,填一填。 0 分针从 12 走到 3,绕( )点( )方向旋转( )度。【设计意图:问题 1 旨在了解学生对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与旋转的掌握情况,同时看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问题 2 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认知基础。 】调查结果如下:题号总人数正确人数正确率问题 12020100%问题 220315%二、调查结果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参与问卷的学生有 20 人。问题 1,20 名学生全部答对,正确率为100%。问题 2,只有 3 名学生能借助旋转的基本要素正确表述图形的旋转,8 名学生填对两个要素,9 名学生填对一个要素。由此看来,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但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还比较陌生,感知不深。总体来看,图形的运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课前问卷发现由于有了三年级对旋转的初步认识,学生对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已有初步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对于旋转的三要素认识也比较模糊。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 数学关键能力分析:数学关键能力分析:本节课着重渗透的核心素养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以现实生活中儿童积累的丰富的几何体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强化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策略应当是多元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本节课空间观念的培养,主要是在图形旋转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演示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旋转运用的特点,通过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分析变化前后图形间的位置和对应关系,并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图形,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画旋转 90 度后的图形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经历观察、猜测、想象和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的能力。数学品格分析:数学品格分析:本节课承载的主要学科德育渗透点是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数学文化价值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本节课理性精神的渗透策略,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想象、讨论、操作、画图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在探索三角形旋转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思考方法的对比反思,帮助学生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学生对旋转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反思意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钟表,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探索图形旋转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 90 度。3.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探索图形旋转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 90 度。教学难点:学会图形旋转的方法并设计图案。【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钟盘模型学具准备:三角板、半圆片、1 号学习单、2 号方格纸、3 号方格纸、简单图形、彩笔【评价设计评价设计】1.通过探索特征环节中的射击游戏、小组练习、自主总结环节,检测目标 1 的达成。2.通过实践运用、旋转学具、巩固练习环节,检测目标 2 的达成。3.通过旋转学具,创作图案环节,检测目标 3 的达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旋转一、创设情境,引出旋转师:孩子们,我这里有一组非常漂亮而神奇的图形,想看吗?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要边看边想这些图形都是怎样形成的?(课件动态播放)学生看完谈想法。师评价:同意吗?真会观察,这些图形确实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想不想设计这么漂亮的图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旋转的奥秘。 (师板贴课题:图形的旋转)【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课始,欣赏一组由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美丽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通过思考“这些图形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既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表象,对旋转的含义初步建模,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二、探索特征,认识旋转二、探索特征,认识旋转1.“射击游戏射击游戏”:初步感知三要素。:初步感知三要素。师:(出示射击盘)你们玩过射击游戏吗?瞧,这是发射器,如果我想打中这颗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 生各抒己见。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说说你的理由。生谈,师随机点明旋转方向和角度。 (师板书:方向 顺时针 角度)师:你不仅会听,还特别善于思考,老师为你点赞。刚才大家提到了顺时针方向,什么是顺时针方向?生谈。师:说的好孩子, (出示钟表模型)像这种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我们叫它顺时针旋转。来,小手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学生动手比划顺时针旋转。师:那反过来旋转呢?就是预设生:逆时针旋转。 (师板书:逆时针)学生随教师口令做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师:下面我来射击,发射器顺时针旋转 90 度(课件)有问题吗?生谈。你是说要绕着下面中心点来旋转,你来指指。这个点数学上叫它旋转中心, (板贴)一般用字母 0 表示。 (课件)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吗?生谈。【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本环节,教师变“扶”为“放” ,抛出问题“要想打中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旋转的三要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2.小组练习:变换不同游戏方式,体会三要素。小组练习:变换不同游戏方式,体会三要素。师:(课件出示: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 )你们想不想玩?那好,咱们来个小组对抗赛。一组说出旋转方法,其它小组竞猜打中什么球?看哪个小组思维最敏捷,反应最快!学生互动玩竞猜。师:(移动发射器的位置)来,换一种玩法,一组说出想打中什么球,其它小组说出旋转方法。学生继续互动玩竞猜。3.自主总结:旋转的三要素。自主总结:旋转的三要素。大家真的好厉害,百发百中。回想一下,在刚才一次次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想准确地说出发射器是怎样旋转的,必须要说清楚哪几个方面?生谈。师小结:你很善于总结孩子,看来只要有了旋转中心、方向、角度这三个要素,就能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得既具体又准确。【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本环节,在初步认识旋转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变换多种不同的游戏方式竞猜,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及时的巩固,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要想准确地说出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必须要说清楚旋转的三要素。培养了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三、实践应用、巩固旋转三、实践应用、巩固旋转1.1.旋转线段,初步体会旋转方法。旋转线段,初步体会旋转方法。师:你们觉得这个射击盘像什么?生谈。仔细看如果变成这样(课件出示表盘操作模型) ,把发射器想象成一条线段, (课件出示线段)从这儿顺时针旋转到这儿,怎样能知道旋转了多少度?生谈。师小结:你的意思是说,线段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所形成的角是多少度,线段就旋转了多少度,是这样吗?2.2.旋转含有曲线的图形,进一步体会旋转方法。旋转含有曲线的图形,进一步体会旋转方法。师:你真的很牛孩子,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掌声送给他。 (课件出示半圆)如果将这个半圆绕 O 点逆时针旋转 90 度,想一想,它会在什么位置呢?来,同桌合作一起完成在 1 号学习单上。可以借助桌上的这个半圆转转看。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作品。他们在汇报的时候,你们都是小评委,仔细看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旋转的?从哪里能看出半圆正好旋转了 90 度? 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半圆直的边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形成了 90 度的夹角,说明半圆整个图形旋转了 90 度。3.3.旋转三角形,深入体会旋转方法。旋转三角形,深入体会旋转方法。师:半圆难不倒你,如果换成它呢?(课件出示三角形)三角形绕 O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又会转到哪个位置呢?想象一下,想好了就独立完成在 2 号方格纸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有代表性的错例作品。预设错例一:没有连接旋转中心的直角边画短了。师:小评委们请看这里,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生 1:这条边画短了,应该占 3 个格。预设生 2:这条斜边从这儿旋转到这儿,夹角也不是 90 度。师:应该怎样改?生谈。师:大家同意吗?哎,你们从哪儿看出来这个三角形旋转了 90 度?预设生 1:这条长直角边,它旋转到这儿后,中间正好是一个直角,正好旋转了 90 度。师评价:好眼力。只能看这一条边吗?预设生 2:这条斜边,从这里旋转到这里,中间的夹角也是 90 度。师:怎么证明?预设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师:那好,你来操作一下。生操作。师:他操作的对吗?谢谢你孩子。预设错例二:斜边的旋转角度有误。师:这位同学的有没有问题?预设生:这条斜边的旋转角度不对,这两条边的夹角不是 90 度。师:这位同学画得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生谈。看来,只看这条长直角边,还不能说明三角形旋转了 90 度,还要观察哪条边?为什么不看这条边?看来连接旋转中心的边是最容易的。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辩论,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方法的理解。师评价:非常感谢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享,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大家!师小结:(课件动态播放)孩子们,刚才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了 90度,转到了这里。你们说可以看三角形的这条边从这里旋转到这里,正好绕 O 点顺时针旋转了 90 度。再看这条边,从这里旋转到这里,也正好绕 O 点顺时针旋转了 90 度。这样看来,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度,三角形上的每一部分都要跟着顺时针旋转 90 度。来,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想象一下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的样子。师:睁开眼睛,再来个难点的,如果将三角形绕 O 点逆时针旋转90 度,你还可以吗?来继续画在 2 号方格纸上。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情况。班上展示交流,针对错例进行辩论,加深都图形旋转的理解。4.对比沟通,提升理解。师(课件出示所有操作):孩子们,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这些图形,仔细观察,这些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预设生:图形的大小、形状没变,图形的位置变了。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思考得也很到位。【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本环节,从线段的旋转到含有曲线的图形旋转,再过渡到三角形的旋转,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通过错例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围绕核心问题“看哪条边旋转了多少度”,相互辩驳、启发、释疑,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旋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没有实物帮助时,也能正确想象它旋转起来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图形真正“运动”起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反思意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四、旋转学具,创作图案四、旋转学具,创作图案师(课件出示):回想一下,前面我们欣赏的(课件)这个图形,它是由这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呢?学生谈。师:瞧,图形旋转的奥秘你已经发现了,现在我们就来做小设计师。拿出课前老师给你发的基本图形,在 3 号方格纸上运用旋转设计出漂亮的图形,再给这个图形起个好听的名字,明白了?学生设计图形,师巡视挑选几幅好的作品,张贴于黑板上。师:我们来看,这是谁的作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生谈。师评价:真的是非常富有想象力,掌声送给他!这些同学的作品也都很有创意,值得赞扬!【学学科德科德育育(理(理性精性精神)神)渗透渗透点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风车旋转的奥秘,并运用旋转大胆进行创意设计,体验到创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五、巩固练习,升华旋转五、巩固练习,升华旋转1.1.快乐填写。快乐填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大本营。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班上交流。2.2.火眼金睛。火眼金睛。(1)下面,我要挑战你们的观察力。抽生读题。 (课件出示)师:用手势告诉我答案。我们来看。 (课件演示答案)答对了举手?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慧眼。(2)继续看,抽生读题。 (课件出示)师:用手势告诉我你的答案。仔细看,答案马上揭晓。 (课件依次演示图一至图三经过旋转得到的图形)答案是?答对了的举手,好极了。想一想,为什么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不一样呢?预设生:因为它们的旋转中心不同。师评价:你很会思考孩子,看来,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不同。3.3.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师:接下来的“奇思妙想” ,可不简单!抽生读题。 (课件出示)学生思考并交流。师:到底是几分之几呢?瞪大眼睛仔细看!(课件出示旋转后的图形)找到答案了吗?(四分之一)怎么样,旋转的作用大不大?【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较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奇思妙想,旋转的拓展应用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另一扇窗,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师小结:(课件梳理)这节课我们在玩“射击游戏”的过程中,知道了旋转的三要素;借助旋转的三要素又发现了图形旋转的奥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地研究图形的旋转,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绕点旋转,其实有的图形还是绕轴旋转的呢,它们又会形成怎样的图案呢,一起欣赏下!(课件播放图形绕轴旋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更多旋转的奥秘。【学科学科德育德育(理性(理性精神)渗透点精神)渗透点】全课梳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然后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产生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科学、合理的理性精神。绕轴旋转的出示,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 中中 心心 顺时针顺时针 方方 向向 逆时针逆时针 角角 度度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课标分析课标分析【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从旋转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前两个分句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认识”、“会”,同类词“理解”,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图形的旋转”,第二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第三个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能”,同类词“掌握”,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词是“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观察图形、操作学具等活动,进一步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二是借助学具,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三是学会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设计简单的旋转图案。
收藏
编号:197272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2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2-20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效果分析效果分析班级人数30参加考试人数30最高分10平均分8.37最低分3及格率94.86%达标成绩人数百分比%优秀(8-10分)2170%良好(5-7分)723.33%一般(5分以下)26.7%达标情况分析:达标情况分析:本次参加检测的同学共30人,其中达到优秀的同学有21人,占全班同学的70%,说明多数同学本节课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得57分的同学有7人,主要在检测题2和3中失分过多;5分以下的有2人,得3分的1人,得4分的1人,从整个卷面答题情况来看,这2位学生课堂上对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掌握不到位。检测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检测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三道检测题,由易到难,能够很好地检测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测题1,所有学生均能答对。检测题2,失分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审题不够仔细,缺乏认真思考;二是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相混淆。检测题3,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图形旋转的方法掌握不当,导致画的长方形不是位置不对,就是大小不对,说明这些学生不会抓住图形旋转的要领进行旋转。课后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评测练习评测练习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双向细目表难易程度检测知识要点(达成目标) 目 标 分 值 层 次题 型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分数易中 难目标1、212目标1、225目标233合计分数10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1.填一填。( )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度。2.想一想,填一填。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 )度到图。图绕0点( )时针旋转90度到图。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 )。图绕0点( )时针旋转( )度到图。3.画一画。将长方形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度。【命题依据和意图命题依据和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为了达成检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既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旋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 (时间:(时间:5 5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1010分)分)1. 填一填。(2分) 1千克2.想一想,填一填。(51=5分) 90度 逆时针 顺时针 90度3.画一画。(3分)优秀:8-10分 良好:5-7分 一般:5分以下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观评记录观评记录执教本节课时,学校数学组教师分为两个观评课小组,分别从教师提问有效性与师生应答方式两个维度进行了观课与评课,具体记录如下:(一)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一)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可见,提问在数学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设计得法,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对此,我们组选择的观察点是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就丁老师这堂课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做一简要分析。本节课,丁老师的提问总量达 46 个。其中,思考型的问题有 23 个,占 50%;启发型的问题有 14 个,占 30.43%;提醒型的问题有 7 个 ,占 15.22%;过易的问题有 2 个,占 4.3%。从上述记录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思考型的问题”和“启发型的问题”占据本节课提问的核心位置,分别占提问总量的 50%和 30.43%。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计非常注重拉长学生的思维。如“玩射击游戏,初步感知三要素”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如果我想打中这颗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各抒己见。接着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思辨中体验、感悟到旋转的三要素,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也顺利地引出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教学。又如“旋转三角形,深入体会旋转方法”环节,教师问道:“怎样证明他旋转的对不对?”学生谈到可以看这条直角边的旋转角度,教师追问:“只能看这一条边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很快想到还可以看那条斜边。教师继续追问:“怎样证明这条斜边也旋转了 90 度?”学生谈可以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一系列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抓住了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了对旋转方法的理解,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纵观本节课,丁老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 95.7%,目标达成率高,是一堂比较高效的课。最后,我们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商榷:在“对比沟通,提升理解”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能不能改成“仔细观察,这些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把问题拓宽,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提示,是不是学生也能发现这一特征。(二)师生应答方式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二)师生应答方式观察量表及观课分析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时时闪现生命的灵性和活力,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下面结合“师生应答方式”观察量表,谈谈我们对丁老师这节课的一点思考: 从量表中可以看出,本节课师生互动应答总量达到 84 次。其中,学生应答方面:总量 48 次。主动个别回答 36 次,占 75%;集体性回答 6次,占 12.5%;自由回答 4 次,占 8.3%;讨论后汇报、帮助代答各 1 次,占 2.1%。教师应答方面:总量 39 次。鼓励评价 24 次,占 66.67%;追问 9 次,占 25%;忽视无评价 3 次,占 8.3%。结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丁老师课堂上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1.以生为本,重视思维训练。以生为本,重视思维训练。 从学生主动个别应答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丁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问题的难易度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了真正有效的互动交流。如“实践应用、巩固旋转”环节,从线段的旋转到含有曲线的图形旋转,再过渡到三角形的旋转,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课堂上,教师通过错例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围绕核心问题“看哪条边旋转了多少度”,相互辩驳、启发、释疑,引导学生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旋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没有实物帮助时,也能正确想象它旋转起来的样子,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让图形真正“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反思意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2.激励为主,促进可持续发展。激励为主,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丁老师的激励性评价占了 66.67%,可见丁老师非常注重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玩射击游戏”环节,面对学生的出色表现,教师大力赞扬:“大家真的好厉害,百发百中。”总结旋转三要素时,教师马上又评价道:“还很善于总结孩子。”又如“线段的旋转”环节,当学生回答说:“看两条线段间的夹角是多少度,线段就旋转了多少度。”教师马上评价:“你真的很牛孩子,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掌声送给他!”再如“三角形的旋转”环节,班上交流展示作品时,教师展示的都是孩子们错误的做法,反复被同学指出问题的孩子,相信此时他们的心里会很难过,却不曾想丁老师这样说:“非常感谢刚才这些同学的分享,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我们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大家!”一句暖人的话语帮助学生再一次找回了自信,扬起灿烂的笑脸。“你不仅会观察,还很会思考问题。” “小眼睛真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总是伴随着教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挖掘“图形”本质 凸显“运动”变化执教执教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一课引发的思考一课引发的思考图形的旋转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在小学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学习。初读教材后,我发现本节课有两个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二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90。而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无疑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抓住图形旋转的本质?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我发现,图形旋转的关键点是看边的旋转,如果将“图形的旋转”内化为“边的旋转”不就变得很容易了吗,为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做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回归图形本原,再现旋转场景一、回归图形本原,再现旋转场景课始,我利用课件动态展示一个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出复杂图形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都是怎样形成的” ,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表象,对旋转的含义初步建模,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接着,再现生活中的“射击游戏”场景,变“扶”为“放” ,抛出问题“要想打中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让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旋转的三要素。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变换多种不同的射击方式,不仅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要想准确地说出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必须要说清楚旋转的三要素,培养了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二、预留教学空间,挖掘旋转本质二、预留教学空间,挖掘旋转本质为了突破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这个难点,我从射击盘抽象出钟盘模型,让学生把发射器想象成一条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是多少度,线段就旋转了多少度。然后出示含有曲线的半圆旋转,学生通过想象 、操作、验证等活动,画出半圆旋转后的位置,这时我继续追问:从哪里能看出半圆正好旋转了 90 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半圆直的边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形成了 90 度的夹角,说明半圆整个图形旋转了 90 度。接着过渡到三角形的旋转,通过错例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围绕核心问题“看哪条边旋转了多少度”,相互辩驳、启发、释疑,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旋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没有实物帮助时,也能正确想象它旋转起来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图形真正“运动”起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反思意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三、发现运动奥秘,开启旋转之旅三、发现运动奥秘,开启旋转之旅学生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方法后,我及时设计了“旋转学具,创作图案”的教学环节,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课堂上,我利用课件回放导入环节欣赏过的一幅图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由这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由于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本质,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个图形是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90 度,连续旋转 4 次得到的。接着孩子们做起了小小设计师,在学具袋中选出喜欢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运用旋转设计出了很多漂亮的图形,并给这些图形起了富有创意的名字,大家在互相欣赏作品中体验到创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当然,每堂课都不会是完美的,总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如射击环节,活动安排的有点少,学生参与率不够,如果给每个小组发一个游戏盘模型,让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尽情参与射击游戏,教学效果会更好。画图环节,一开始学生操作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尽管前面有了一定的操作铺垫,但仍有个别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还需要根据学情对教法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O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O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O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O OO同桌合作:将半圆绕 O点逆时针旋转90度 O三角形绕 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O从3时到6时,时针绕O点( )旋转( )度。快乐填写快乐填写三角形OAB绕O点( )旋转( )度。顺时针90逆时针90下面的图形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图形是( )。火眼金睛火眼金睛火眼金睛火眼金睛图1图2图3左边的图形是右边哪一幅图绕红色的中心点旋转得到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 1.填一填。 ( )千克的物品可以 使指针顺时针旋转90度。2.想一想,填一填。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 )度到图。图绕0点( )时针旋转90度到图。图绕0点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 )。图绕0点( )时针旋转( )度到图。3.画一画。 将长方形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度。达标检测题达标检测题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为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本节课内容有多少认知基础,于是我进行了相关的学情调查。一、调查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内容及方法本次学情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1. 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 ”,是旋转的画“ ”。2. 想一想,填一填。0 分针从12走到3,绕( )点( )方向旋转( )度。【设计意图:问题1旨在了解学生对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与旋转的掌握情况,同时看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问题2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认知基础。】调查结果如下:题号总人数正确人数正确率问题12020100%问题220315%二、调查结果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参与问卷的学生有20人。问题1,20名学生全部答对,正确率为100%。问题2,只有3名学生能借助旋转的基本要素正确表述图形的旋转,8名学生填对两个要素,9名学生填对一个要素。由此看来,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但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还比较陌生,感知不深。总体来看,图形的运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课前问卷发现由于有了三年级对旋转的初步认识,学生对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已有初步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对于旋转的三要素认识也比较模糊。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中(如下图)。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在编写上精心选取了一些美丽的图案为素材,情境图中呈现的是一幅小风车图案,通过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教材还提供了钟面和画有三角形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钟面来理解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在格子图上旋转三角形得到图案,学习旋转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等活动,在学习旋转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第二个红点,8891 页。【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能从旋转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前两个分句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认识” 、 “会” ,同类词“理解” ,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图形的旋转” ,第二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 90 度” 。第三个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能” ,同类词“掌握” ,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词是“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观察图形、操作学具等活动,进一步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二是借助学具,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90 度;三是学会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设计简单的旋转图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中(如下图)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教材在编写上精心选取了一些美丽的图案为素材,情境图中呈现的是一幅小风车图案,通过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教材还提供了钟面和画有三角形的方格纸,引导学生借助钟面来理解顺时针与逆时针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在格子图上旋转三角形得到图案,学习旋转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等活动,在学习旋转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 ,为了解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本节课内容有多少认知基础,于是我进行了相关的学情调查。一、调查内容及方法一、调查内容及方法本次学情调查采用的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1. 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 ” ,是旋转的画“ ” 。2. 想一想,填一填。 0 分针从 12 走到 3,绕( )点( )方向旋转( )度。【设计意图:问题 1 旨在了解学生对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与旋转的掌握情况,同时看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问题 2 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认知基础。 】调查结果如下:题号总人数正确人数正确率问题 12020100%问题 220315%二、调查结果分析二、调查结果分析参与问卷的学生有 20 人。问题 1,20 名学生全部答对,正确率为100%。问题 2,只有 3 名学生能借助旋转的基本要素正确表述图形的旋转,8 名学生填对两个要素,9 名学生填对一个要素。由此看来,学生对图形的旋转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但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还比较陌生,感知不深。总体来看,图形的运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通过课前问卷发现由于有了三年级对旋转的初步认识,学生对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已有初步了解,但认识比较肤浅,对于旋转的三要素认识也比较模糊。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 数学关键能力分析:数学关键能力分析:本节课着重渗透的核心素养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以现实生活中儿童积累的丰富的几何体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强化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策略应当是多元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本节课空间观念的培养,主要是在图形旋转的探索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演示等活动,进一步感受旋转运用的特点,通过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分析变化前后图形间的位置和对应关系,并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图形,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画旋转 90 度后的图形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经历观察、猜测、想象和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的能力。数学品格分析:数学品格分析:本节课承载的主要学科德育渗透点是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数学文化价值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本节课理性精神的渗透策略,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想象、讨论、操作、画图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在探索三角形旋转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思考方法的对比反思,帮助学生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学生对旋转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反思意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钟表,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探索图形旋转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 90 度。3.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探索图形旋转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 90 度。教学难点:学会图形旋转的方法并设计图案。【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钟盘模型学具准备:三角板、半圆片、1 号学习单、2 号方格纸、3 号方格纸、简单图形、彩笔【评价设计评价设计】1.通过探索特征环节中的射击游戏、小组练习、自主总结环节,检测目标 1 的达成。2.通过实践运用、旋转学具、巩固练习环节,检测目标 2 的达成。3.通过旋转学具,创作图案环节,检测目标 3 的达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旋转一、创设情境,引出旋转师:孩子们,我这里有一组非常漂亮而神奇的图形,想看吗?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要边看边想这些图形都是怎样形成的?(课件动态播放)学生看完谈想法。师评价:同意吗?真会观察,这些图形确实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想不想设计这么漂亮的图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旋转的奥秘。 (师板贴课题:图形的旋转)【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课始,欣赏一组由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美丽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通过思考“这些图形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既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表象,对旋转的含义初步建模,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二、探索特征,认识旋转二、探索特征,认识旋转1.“射击游戏射击游戏”:初步感知三要素。:初步感知三要素。师:(出示射击盘)你们玩过射击游戏吗?瞧,这是发射器,如果我想打中这颗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 生各抒己见。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说说你的理由。生谈,师随机点明旋转方向和角度。 (师板书:方向 顺时针 角度)师:你不仅会听,还特别善于思考,老师为你点赞。刚才大家提到了顺时针方向,什么是顺时针方向?生谈。师:说的好孩子, (出示钟表模型)像这种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我们叫它顺时针旋转。来,小手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起来。学生动手比划顺时针旋转。师:那反过来旋转呢?就是预设生:逆时针旋转。 (师板书:逆时针)学生随教师口令做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师:下面我来射击,发射器顺时针旋转 90 度(课件)有问题吗?生谈。你是说要绕着下面中心点来旋转,你来指指。这个点数学上叫它旋转中心, (板贴)一般用字母 0 表示。 (课件)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吗?生谈。【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本环节,教师变“扶”为“放” ,抛出问题“要想打中红球,发射器应该怎样旋转?”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说法既具体又准确?”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旋转的三要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2.小组练习:变换不同游戏方式,体会三要素。小组练习:变换不同游戏方式,体会三要素。师:(课件出示:发射器绕 点 旋转 度。 )你们想不想玩?那好,咱们来个小组对抗赛。一组说出旋转方法,其它小组竞猜打中什么球?看哪个小组思维最敏捷,反应最快!学生互动玩竞猜。师:(移动发射器的位置)来,换一种玩法,一组说出想打中什么球,其它小组说出旋转方法。学生继续互动玩竞猜。3.自主总结:旋转的三要素。自主总结:旋转的三要素。大家真的好厉害,百发百中。回想一下,在刚才一次次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想准确地说出发射器是怎样旋转的,必须要说清楚哪几个方面?生谈。师小结:你很善于总结孩子,看来只要有了旋转中心、方向、角度这三个要素,就能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得既具体又准确。【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本环节,在初步认识旋转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变换多种不同的游戏方式竞猜,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及时的巩固,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要想准确地说出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必须要说清楚旋转的三要素。培养了学生善于反思的习惯。三、实践应用、巩固旋转三、实践应用、巩固旋转1.1.旋转线段,初步体会旋转方法。旋转线段,初步体会旋转方法。师:你们觉得这个射击盘像什么?生谈。仔细看如果变成这样(课件出示表盘操作模型) ,把发射器想象成一条线段, (课件出示线段)从这儿顺时针旋转到这儿,怎样能知道旋转了多少度?生谈。师小结:你的意思是说,线段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所形成的角是多少度,线段就旋转了多少度,是这样吗?2.2.旋转含有曲线的图形,进一步体会旋转方法。旋转含有曲线的图形,进一步体会旋转方法。师:你真的很牛孩子,这可是了不起的发现,掌声送给他。 (课件出示半圆)如果将这个半圆绕 O 点逆时针旋转 90 度,想一想,它会在什么位置呢?来,同桌合作一起完成在 1 号学习单上。可以借助桌上的这个半圆转转看。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作品。他们在汇报的时候,你们都是小评委,仔细看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旋转的?从哪里能看出半圆正好旋转了 90 度? 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半圆直的边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形成了 90 度的夹角,说明半圆整个图形旋转了 90 度。3.3.旋转三角形,深入体会旋转方法。旋转三角形,深入体会旋转方法。师:半圆难不倒你,如果换成它呢?(课件出示三角形)三角形绕 O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又会转到哪个位置呢?想象一下,想好了就独立完成在 2 号方格纸上。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有代表性的错例作品。预设错例一:没有连接旋转中心的直角边画短了。师:小评委们请看这里,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生 1:这条边画短了,应该占 3 个格。预设生 2:这条斜边从这儿旋转到这儿,夹角也不是 90 度。师:应该怎样改?生谈。师:大家同意吗?哎,你们从哪儿看出来这个三角形旋转了 90 度?预设生 1:这条长直角边,它旋转到这儿后,中间正好是一个直角,正好旋转了 90 度。师评价:好眼力。只能看这一条边吗?预设生 2:这条斜边,从这里旋转到这里,中间的夹角也是 90 度。师:怎么证明?预设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师:那好,你来操作一下。生操作。师:他操作的对吗?谢谢你孩子。预设错例二:斜边的旋转角度有误。师:这位同学的有没有问题?预设生:这条斜边的旋转角度不对,这两条边的夹角不是 90 度。师:这位同学画得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生谈。看来,只看这条长直角边,还不能说明三角形旋转了 90 度,还要观察哪条边?为什么不看这条边?看来连接旋转中心的边是最容易的。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辩论,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方法的理解。师评价:非常感谢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分享,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谢谢大家!师小结:(课件动态播放)孩子们,刚才我们把这个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了 90度,转到了这里。你们说可以看三角形的这条边从这里旋转到这里,正好绕 O 点顺时针旋转了 90 度。再看这条边,从这里旋转到这里,也正好绕 O 点顺时针旋转了 90 度。这样看来,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度,三角形上的每一部分都要跟着顺时针旋转 90 度。来,闭上眼睛,我们再来想象一下三角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 度的样子。师:睁开眼睛,再来个难点的,如果将三角形绕 O 点逆时针旋转90 度,你还可以吗?来继续画在 2 号方格纸上。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情况。班上展示交流,针对错例进行辩论,加深都图形旋转的理解。4.对比沟通,提升理解。师(课件出示所有操作):孩子们,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这些图形,仔细观察,这些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相比,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预设生:图形的大小、形状没变,图形的位置变了。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思考得也很到位。【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本环节,从线段的旋转到含有曲线的图形旋转,再过渡到三角形的旋转,学生思维逐步走向深入。通过错例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围绕核心问题“看哪条边旋转了多少度”,相互辩驳、启发、释疑,抓住图形旋转方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加深对旋转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没有实物帮助时,也能正确想象它旋转起来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让图形真正“运动”起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反思意识,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四、旋转学具,创作图案四、旋转学具,创作图案师(课件出示):回想一下,前面我们欣赏的(课件)这个图形,它是由这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呢?学生谈。师:瞧,图形旋转的奥秘你已经发现了,现在我们就来做小设计师。拿出课前老师给你发的基本图形,在 3 号方格纸上运用旋转设计出漂亮的图形,再给这个图形起个好听的名字,明白了?学生设计图形,师巡视挑选几幅好的作品,张贴于黑板上。师:我们来看,这是谁的作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设计的?生谈。师评价:真的是非常富有想象力,掌声送给他!这些同学的作品也都很有创意,值得赞扬!【学学科德科德育育(理(理性精性精神)神)渗透渗透点点】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风车旋转的奥秘,并运用旋转大胆进行创意设计,体验到创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五、巩固练习,升华旋转五、巩固练习,升华旋转1.1.快乐填写。快乐填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大本营。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思考,班上交流。2.2.火眼金睛。火眼金睛。(1)下面,我要挑战你们的观察力。抽生读题。 (课件出示)师:用手势告诉我答案。我们来看。 (课件演示答案)答对了举手?看来大家都有一双慧眼。(2)继续看,抽生读题。 (课件出示)师:用手势告诉我你的答案。仔细看,答案马上揭晓。 (课件依次演示图一至图三经过旋转得到的图形)答案是?答对了的举手,好极了。想一想,为什么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不一样呢?预设生:因为它们的旋转中心不同。师评价:你很会思考孩子,看来,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不同。3.3.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师:接下来的“奇思妙想” ,可不简单!抽生读题。 (课件出示)学生思考并交流。师:到底是几分之几呢?瞪大眼睛仔细看!(课件出示旋转后的图形)找到答案了吗?(四分之一)怎么样,旋转的作用大不大?【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学科德育(理性精神)渗透点】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较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奇思妙想,旋转的拓展应用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另一扇窗,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师小结:(课件梳理)这节课我们在玩“射击游戏”的过程中,知道了旋转的三要素;借助旋转的三要素又发现了图形旋转的奥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地研究图形的旋转,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绕点旋转,其实有的图形还是绕轴旋转的呢,它们又会形成怎样的图案呢,一起欣赏下!(课件播放图形绕轴旋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更多旋转的奥秘。【学科学科德育德育(理性(理性精神)渗透点精神)渗透点】全课梳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然后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产生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科学、合理的理性精神。绕轴旋转的出示,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 中中 心心 顺时针顺时针 方方 向向 逆时针逆时针 角角 度度 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课标分析课标分析【课标解读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从旋转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课标解读:课标解读:前两个分句的行为动词分别是“认识”、“会”,同类词“理解”,都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一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图形的旋转”,第二个分句的核心词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第三个分句的行为动词是“能”,同类词“掌握”,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词是“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观察图形、操作学具等活动,进一步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旋转;二是借助学具,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三是学会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能设计简单的旋转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二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信息窗二(平移和旋转)-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青岛版(五四)三年级上册数学(编号:205d6).zip》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二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_信息窗二(平移和旋转)_ppt课件_(含教案+视频+素材)_部级公开课_青岛版(五四)三年级上册数学(编号:205d6)
青岛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