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概念解释.docx(22页)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概念解释.docx(22页)》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统编)部编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概念 解释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一课文明 :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多元一体:文化存在多样性的同时又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文化:1) 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2)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3)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社会形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性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原始社会:指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从距今 170 万年前绵延到公元前 21 世纪,是建立在石器基础上的经济的原始公有制与政治的禅让制的统一体。原始文化: 原始社会的遗迹、遗物
2、的综合体。国家: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 300 万年到 距今约 1 万年,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新时期时代 :距今 1 万年前 到 距今 5000 多年至 2000 多年,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早期国家:指中国早期的传统社会,指国家刚刚诞生时期。奴隶社会: 私有制产生后,阶级出现,奴隶主阶级开始在经济和上层建筑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社会形态。封建国家: 地主阶级在经济和上层建筑上占主导地位,对农民实行政治统治的国家。仰韶文化 : 距今约 7000 年到 5000 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又叫彩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陕西山西河南
3、等多地发现,不下 1000 处,陕西半坡就属于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之一。大汶口文化:距今约 6500-4500 年,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为龙山文化的源头。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河姆渡文化:距今约 7000 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位于距浙江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分布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的。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龙山文化: 距今 4000 多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金石并用时代文化, 又叫黑陶文化。中
4、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红山文化:距今 6000-5000 年,红山指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良渚文化 : 距今 5300-4300 年。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陶寺文化 :距今约 4000-3900 年,中原地区龙山文化中规模最大的一处遗址。因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而得名,以陶寺文化为代表的邦国开创了后来中
5、原王国的先声。阶级分化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和不同阶级之间成员的流动。阶层分化:社会阶层的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和不同阶层之间成员的流动。氏族公社:按照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单位。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 距今约 5000 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距今 4000 年金石并用时代,男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按照父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母系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中,距今 20-30 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到距今 5000 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女子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按照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部落:原始社会有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成的集
6、体。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的部落结成暂时或者永久同盟的社会组织。私有制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对剩余产品的占有就是私有制。阶级:经济利益相同的集团三皇五帝:历史神话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三皇五帝时代跨越了良渚、大地湾、仰韶、龙山等文化时期,时间跨度长达 7600 多年,是古代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国家时代的过渡时期。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
7、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世袭制:王位、名号、爵位、财产等按照血缘关系世代相传的制度。二里头遗址:距今约 38003500 年,河南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众多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甲骨文:距今已 3000 多年,出土较晚,19 世纪末出土于殷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记载商王的活动:生活、祭祀、战争等,是中国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所记载的资料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目前,可以释读的仅有2000 余字,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距今 5000 年)、古埃及象形文字(距今 5
8、000 年)、古希腊象形文(距今 4000 年)共同记载了人类文明。铭文:也叫金文、钟鼎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与甲骨文同样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华夏文明的瑰宝。它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内外服制度:商代的政治制度,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外服指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用两种不同制度处理两个区域,商王与附属国无血缘关系。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各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商王事实
9、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外服制度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系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同。臣服于商族的部族,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被征服后,附属国接受封号,表示对商王承担义务,商王则承认附属国所拥有的土地和臣民。这种臣服关系的维持,是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的。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它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是 20 世纪中国“100 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干支纪日法:天干地支纪
10、录日序的方法。分封制: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西周灭商后,为了变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赏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是宗法制的外在表现。春秋战国时,随着铁犁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田外的私田大量的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开始瓦解,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宗法制: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
11、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而西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解决财产、王位继承等问题上的矛盾,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的王位继承制度。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继承方式和商已经不同。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在表现。西周宗法制下宗族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
12、,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在长子继承王位的政治制度。它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它是古代统治者王位继承方式的一次重大变化。 (商代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国人暴动:国人指居住在国都的人。公元前 841 年发生在西周都城镐京(今天陕西西安长安区西北)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掌,成为共和行政。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道路沟纵横交错,土地被分割为方块,状如井字,故得名。它形成于商朝,成熟于西周时期,春秋铁力牛耕出现而逐渐瓦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西周时候,制作礼乐和下令征讨的权力是从周天子那里发
13、出的。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生产力发展,私田开垦,诸侯实力不断强大,制作礼乐、下令征讨的权力变得从地方的诸侯发出,暗示着周天子实力的衰微,分封制的瓦解,社会的转型。于是演变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说法。定哥提醒:两种说法中注意其深层次的社会变化。礼乐制度: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维护等级秩序的乐舞。礼者,异也,礼强调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乐者,同也,在不同的等级秩序下社会要和谐相处。礼崩乐坏: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衰微,诸侯争雄,周代的一套等级和规范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此后引申为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二课天下共主:封建时代(封邦建国时代)各个王国共
14、同承认的中央政权,共主也可以叫宗主国,西周的周天子只相当于一个首领,不拥有完整的对地方的统治权。#熊猫#春秋时期,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虚设。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为了争夺土地人口,相互之间合纵连横,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为后来战国的统一战争做了准备。熊猫老师翻阅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
15、越王勾践。田氏取齐:从公元前 672 年田完到了齐国,一直到公元前 386 年田和被周天子承认为合法诸侯,田氏代齐历经了 200 余年,最终通过和平的手段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定哥提醒:这看似简单的易权,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奴隶制土崩瓦解的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夺权的表现之一。六卿分晋:春秋后期, 晋国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六位卿大夫秉持国政,并相继改革田亩制、税制,图谋富强,相互兼并,导致晋室瓦解,最后分立为赵、韩、魏三国,史称六卿分晋战国七雄: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
16、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华夏: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又是我国的古称。也是汉族的自称。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芍陂: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在淮河流域修建的水利工程。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都江堰:战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熊猫老师#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
17、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郑国渠:战国末期,郑国人韩国在秦国境内修建的水利工程 ,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25 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2016 年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兼并战争:指合并;并吞的极端手段,通常指围绕土地、人口的侵夺或经济侵占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社会结构:广义的社会结构,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熊猫”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定哥狭义的社会结构,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的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状态。社会转型:指一定时期,#熊#社会的体制发生变化或者社会结
18、构发生变动或者社会形态发生变迁。也包括由此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分工结构、阶层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比如: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社会阶层的流动;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是一种专制的政治体制。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统治者君主(常称国王或皇帝)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定哥提示:注意与中央集权的区别与结合。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与中央。 中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即就是君主专制的中
19、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世界上如法国、中国等都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但都不是君主专制体制。政治制度:统治阶级为实现其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重农抑商:重视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战国商鞅首次提出,中国古代历朝沿用的经济政策。什伍连坐:周朝就已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职,在国家的基层社会中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战国时,此项制度由于商鞅在秦国变法采用而闻名于世。一人犯罪,邻里连同受罚。什伍是古代户籍与军队的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什伍之中,一家有
20、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什伍连坐不仅针对一般的平民百姓,而且在军队中也得到了实行。为政以德:用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 。是孔子思想主张之一。有教无类:不分类别,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私学:与官学相对而言,中国古代私人创办的学校,私学产生于春秋,孔子创办的私学影响最大天人合一:天代表道、真理、法则,一种仪式、一种状态。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辩证法:有的指一切真实存在的科学,有的指或然意见的科学,有的指逻辑,有的指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
21、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无为而治: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指不胡作非为,不任意妄为,非无所作为。只有无为,才能真正达到无所不能治理的了。即做到无为,便无不为了。小国寡民:国家小,人民少 。士阶层:春秋战国,一个以知识与技能谋生的社会阶层称之为士。早在西周前,士为武士,春秋后,私学兴起,文人队伍不断扩大,逐渐从武士中分离出来以孔子为代表的独立知识分子,标志着新兴士阶层的兴起。士已经不限于贵族,成为四民之首。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之间面对社会的变革,著书讲学,互相论战,表达自己的主张,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定哥提示: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仁政: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隆礼重法:战国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创立的德法并举的治国思想。荀子是第一个将儒法合流的思想家。他主要发展孔子“礼”的方面。#熊#他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礼治”, 又传承、拓展和修正了法家的“法治”, 主张以礼为主,#猫#礼法统一,礼法兼冶、王霸并
23、用。相生相克:中国古人言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互相生发以及互相克制的关系;后引申为物质之间辩证关系。兼爱非攻:战国墨家思想,指主张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无等级的爱,反对不义战争。食有劳而禄有功: 战国的李悝在主持魏国变法中提出的治国原则: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给有功劳的人以封赏.尽地力之教:战国的李悝在主持魏国变法中提出的治国纲领:竭尽全力地对(农民)进行关于(提高)土地的出产能力的指导,从而使土地的收成提高,国家的收入增加。人文主义:人类的自我关怀,肯定人,尊重人,维护人性尊严,以人为本,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西方人文主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7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