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资料.doc(36页)

  • 上传人(卖家):TECH
  • 文档编号:1971222
  • 上传时间:2021-12-20
  • 格式:DOC
  • 页数:36
  • 大小:1.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资料.doc(36页)》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统编)部编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复习资料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 1第第 1 1 课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 1第第 2 2 课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 2第第 3 3 课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3 3第第 4 4 课课 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3 3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

    2、建国家的发展.4 4第第 5 5 课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4 4第第 6 6 课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5 5第第 7 7 课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5 5第第 8 8 课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6 6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6 6第第 9 9 课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6 6第第 1010 课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7 7第第 1111 课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8 8第

    3、第 1212 课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辽宋夏金元的文化.9 9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1010第第 1313 课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010第第 1414 课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010第第 1515 课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212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313第第 1616 课课 两次鸦片战争两次鸦片战争.1313第第 1717 课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41

    4、4第第 1818 课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515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616第第 1919 课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616第第 2020 课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717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818第第 2121 课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818第第 2222 课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2020第八单

    5、元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121第第 2323 课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121第第 2424 课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2222第第 2525 课课 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619491949).2323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424第第 2626 课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424第第 2727 课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

    6、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626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727第第 2828 课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2727第第 2929 课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828知识点补充和知识结构图知识点补充和知识结构图.30301朝代歌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夏商与西周西周,东周东周分两段。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7、,皇朝至此完。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秦至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4019491949)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社会主义社会(1956 年至今)1、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至 1840 年鸦片战争前)2 2、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840184019491949):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01842184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618601860);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919 世纪世纪 60609090 年代年代);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

    8、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418951895);戊戌戊戌变法变法(18981898 年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019011901);清末新政(19011911);清末预备立宪(1906191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10.101911.10.10);中华民国成立(1912.1.1);护国战争(19151916);新文化运动(1915.9);北洋政府(19121928);护法运动(19171918);五四运动(1919.5.4);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7);国民国民革命革命(1924192419271927);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

    9、国共十年对峙):1927192719371937;抗日战争抗日战争(1931193119451945);解放战争解放战争(1946194619491949)3、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9491949 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年至今):新中国成立(1949.10.11949.10.1)(1)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土地改革(19501952);抗美援朝(19501953);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19531956)(2)社会主义社会(1956):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19561966);文化大革命(196

    10、61976);新时期(新时期(19781978 年至今)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781978 年底)年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19921992 年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香港回归(香港回归(1997.7.11997.7.1);澳门回归();澳门回归(1999.12.201999.12.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122001.12);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

    11、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第 1 1 课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原始社会一、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打制打制;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前)、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前)学会使用火2、新石器时代:磨制;距今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磨制;距今约一万年前;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1)距今约 7000 至 5000 年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陶;粟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水稻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掌握养蚕缫丝

    12、技术(2)距今约 5000 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黄河流域;红山文化:辽河流域(北方);良渚文化:长江下游(3)分布特点: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大河流域;多元一体多元一体3、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员平平等等;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不平等开始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4、末期:三皇五帝,炎帝、黄帝(华夏始祖);禅让制(尧禅让制(

    13、尧舜舜禹)禹)二、奴隶社会(夏商周)奴隶社会(夏商周)(一)夏朝夏朝(BC2070BC1600):禹禹;最早的奴隶制王朝最早的奴隶制王朝(1)夏传子,家天下:启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2)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3)亡国之君:桀(二)商朝商朝(BC1600BC1046):汤;(1)甲骨文甲骨文:河南安阳;是一种成熟文字是一种成熟文字BC:公元前;:公元前;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秦朝;汉朝汉朝;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结束长期分裂结束长期

    14、分裂,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朝;西晋西晋;隋朝隋朝;元朝元朝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2(2)内外服制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外族(3)武王伐纣:BC1046 年;周武王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三)西周西周(BC1046BC771):周武王;镐京1、分封制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臣民分给子弟、功臣(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商代贵族(3)等级结构:周天子等级结构:周天子诸

    15、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4)诸侯: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权力:享有世袭统治权(5)诸侯国:燕、鲁、晋、魏(王族);齐(功臣);宋(商代贵族)【山东:齐鲁大地;河北:燕赵大地;湖北:荆楚大地;晋:山西】(6)影响:影响: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为华夏民族形成奠定了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为华夏民族形成奠定了基础基础;局限性局限性: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国拥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诸侯王权力过大。到西周后期到西周后期,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削弱的权威受到削弱

    16、2、宗法制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分配政治权力(1)特点: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核心);家国一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核心);家国一体(2)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加强统治秩序3、礼乐制礼乐制:等级关系4、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经济: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井田制井田制:商周时期土地制度商周时期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国有制,土地名义上归周天子所有,不得买卖不得买卖;奴隶集体耕作奴隶集体耕作(千耦其耘);(2)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

    17、铸造(主要部门)进入繁荣时期,青铜种类繁多,被称为“青铜时代”5、国人暴动国人暴动:BC841BC841 年年;周厉王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共和行政共和行政(召公、周公共同执政)6、灭亡:BC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第 2 2 课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东周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周天子地位一

    18、落千丈,王室衰微王室衰微。原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春秋(BC770BC770BC476BC476);争霸;);争霸;战国(战国(BC475BC475BC221BC221);兼并);兼并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先后变法;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先后变法;经济:生产力提高经济: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井田制崩溃,土

    19、地私有化;铁犁牛耕出现并发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化;思想:百家争鸣思想:百家争鸣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五霸: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田氏代齐,三家(韩赵魏)分晋3、华夏认同、民族交融:华夏认同、民族交融: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更广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农业:(1)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出现出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2)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秦国;李冰;四川地区) ;郑国渠;芍陂;(3)经营方式:出现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个体农耕;原

    20、因:铁犁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私有制出现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3、商鞅变法商鞅变法:BC356 年;秦国;(1)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确立土地私有);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和告发;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和告发;普遍推行县制普遍推行县制(4)影响

    21、:影响: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一)背景:背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生产力大发展,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井田制崩溃;政治:政治:分封制崩溃分封制崩溃,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文化:私学兴起;文化:私学兴起;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分封制与宗法

    22、制相互补充, 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二)诸子百家1、儒家:儒家:孔子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孟子、荀子、孟子、荀子(1 1)孔子孔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或贡献:“仁仁”(核心核心);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恢复周礼恢复周礼;教育教育:创私学,有教无类创私学,有教无类;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论语说明: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克己复礼,维护奴隶主尊卑等级秩序(2 2)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思想:“仁政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23、“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为轻”);性善论性善论(3 3)荀子)荀子:战国时期;思想: “性恶论性恶论”;隆礼重法(礼法并行)隆礼重法(礼法并行);(4)结论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不受重视。2 2、道家:、道家:主张“无为无为”;崇尚自然;崇尚自然(1 1)老子老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思想:“道”是万物的本原;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的对立及转化)的对立及转化);政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作

    24、品:老子(或道德经)(2 2)庄子)庄子:战国时期;崇尚逍遥3 3、墨家:墨家:墨子墨子(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战国时期;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节俭节俭”;4、阴阳家阴阳家:邹衍;战国时期;五行相生相胜五行相生相胜5 5、法家:法家:韩非韩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法家的集大成者(1)思想:思想: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主张改革主张改革(“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厉行赏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罚,奖励耕战(2)评价:法家思想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

    25、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受重视。受重视。(三(三)意义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第第 3 3 课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的统一秦的统一(一)原因原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远交近攻,战略得当(二)过程:灭六国:BC230BC221;南征越族;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临洮辽东)(三)秦朝秦朝(BC

    26、221BC207);嬴政(秦始皇秦始皇);都城:咸阳咸阳;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特点:特点:皇权至上;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朕、玺);皇帝独尊(朕、玺);皇位世袭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制中央: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三公:三公:丞相: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丞相: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军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大夫:监察(3)地方:郡县制地方: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

    27、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其他措施其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整顿社会风俗等(四)影响影响: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二、秦的暴政与灭亡:秦灭亡原因1、暴政暴政(秦灭亡原因):徭役繁重;刑罚严苛;赋

    28、税沉重;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二世残暴统治;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失败3、项羽、刘邦反秦斗争:刘邦进占咸阳,秦灭亡;楚汉之争(BC206BC202);项羽兵败自杀第第 4 4 课课 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汉朝:西汉西汉(BC2029):刘邦(汉高祖);长安长安;东汉东汉(25220):刘秀;洛阳洛阳一、西汉初西汉初:1、尊奉尊奉黄老无为黄老无为思思想(道家道家),采取),采取“与民休息与民休息”政策;政策;2、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汉文帝、

    29、汉景帝;经济恢复,社会稳定3、汉承秦制汉承秦制:西汉继承秦朝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西汉继承秦朝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福祸相依等44、地方:郡国并行制地方: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在位时爆发“七国之乱”二、西汉强盛(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强盛(汉武帝在位时)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政治: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选官制度:察举制;选官制度:察举制;地方:将全国划分

    30、为十三个州部,设刺史监察刺史监察;任用酷吏,打击不法豪强等(2)经济:经济: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3)思想:尊崇儒术思想: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董仲舒思想:“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宣扬“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天人合一合一”和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主集权;“三纲五常”影响: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2、开拓疆域(1)汉武帝汉武帝: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控制阴山以南和河

    31、西走廊大部分地区;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开辟丝绸之路:张骞;中西交通要道,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张骞;中西交通要道,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汉宣帝:公元前汉宣帝:公元前 6060 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三、东汉兴衰1、王莽篡汉、西汉灭亡:新朝(923);王莽改制:失败;社会矛盾激化;绿林、赤眉起义2、东汉东汉建立:刘秀(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光武中兴光武中兴3、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正直官员和士人“清议”,触犯了宦官利益,

    32、被诬为党人,遭到镇压4、黄巾起义黄巾起义:184 年;张角;失败;动摇了东汉王朝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四、两汉文化:1、史学:史学: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不虚美,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采集民歌修改而成);五言诗(东汉;传播广泛)3、科技: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年间;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年间;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东汉;中国

    33、古神农本草经:东汉;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数学数学;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东汉;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第 5 5 课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三国(220280);分裂(1)魏国(220266):曹丕;洛阳(2)蜀国(221263):刘备;成都(3)吴国(222280):孙权;建业(今南京)(4)魏灭蜀;

    34、晋代魏;晋灭吴(280 年)2、西晋西晋(266316):司马炎司马炎(晋武帝);洛阳;统一统一(1)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匈奴、羯、氐、羌、鲜卑(2)西晋灭亡:八王之乱;316 年被匈奴所灭;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战乱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战乱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分裂;民族矛盾、民族交融1、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朝(1)东晋东晋(317420):司马睿;建康;南方南方;士族专权士族专权(士族: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2)南朝(420589):宋(刘裕)、齐、梁、陈;都城:建康建康(今南京,六朝古都)(3)南方开发:北方战乱南方开发: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北

    35、民南迁(西晋末年起),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2、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304439),北朝(386581)北方北方(1)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进攻东晋;失败;北方分裂,民族矛盾加剧北方分裂,民族矛盾加剧(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拓跋部;学习汉文化措施: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

    36、收入,平抑物价5影响影响: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北朝: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6 世纪前期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后北周灭北齐。581581 年,隋年,隋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第 6 6 课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隋朝(581618):杨坚(隋文帝);长安 统一1、统一中国:589 年,隋文帝派杨广(隋炀帝)率军灭陈,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2、建设:(1)广设

    37、仓库;(2)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运河沿岸城市发开通大运河;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和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展;兴建洛阳城3、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三征高丽,引发农民起义: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暴政暴政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唐朝(618907);李渊(唐高祖);长安长安统一统一2、盛世: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武则天;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全盛唐朝全盛3、曲辕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便于深耕4、民族交融:突厥、回纥、吐蕃、靺鞨民族交融:突厥、回纥、吐蕃、靺鞨(1)突厥突

    38、厥:唐太宗唐太宗灭东突厥;天可汗天可汗;唐高宗灭西突厥;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新疆)(2)回纥回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祖先(3)吐蕃吐蕃: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唐太宗;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长庆会盟长庆会盟:唐穆宗;9 世纪中期(4)靺鞨靺鞨: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东北东北;女真族祖先(5)政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政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6)方式:战争;设置机构;和亲;册封;会盟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安史之乱(755763):唐玄宗;地方节度使势力过

    39、大地方节度使势力过大;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转衰唐朝由盛转衰2、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独立性很强;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3、宦官专权、朋党之争4、黄巢起义黄巢起义:875 年;失败;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5、灭亡:907 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6、五代十国:分裂;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902979)(1)五代(北方)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定都开封;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形势,清除弊政,实力增强,为后来结束五代十国局面奠定了基础(2)十国: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北方北汉第第 7 7 课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

    40、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一、选官制度:1、世官制(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先秦;贵族世袭贵族世袭2、察举制:汉朝;官吏察访察举制:汉朝;官吏察访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隋朝废除(1)选官标准选官标准:初期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后来主要看重家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后来主要看重家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干扰人才选拔(2)评价评价: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4、科举制:隋科举制:隋清清;考试(1)形成:隋朝形成:隋朝;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

    41、制形成(2)继承和发展: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3)鼎盛、僵化:明朝;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4)废除:废除:19051905 年(清末)年(清末)(5)影响:影响:相对公平,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相对公平,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央集权6二、三省六部制:隋唐中央官制;中书省三省六部制:隋唐中央官制;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六部六部1、创立:隋朝创立:隋

    42、朝2、三省:三省:中书省:草拟诏令;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有不妥者驳回;门下省:审核,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一分为三作用:职权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作用:职权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3 3、特点:、特点:相权三分;相权三分;职权分明;职权分明;加强皇权;加强皇权;节制君权节制君权三、赋税制度(赋税制度而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赋税制度而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1、魏晋:租调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租调制;均田制(土地制度)均田制(土地制

    43、度):北魏至唐前期;土地国有3、唐初:租庸调制唐初:租庸调制:租:纳粮;庸:纳绢或布代役;调:纳绢或布4、唐中期:两税法唐中期:两税法;780 年;唐德宗;杨炎(1)原因: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锐减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锐减(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3)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征税主要标准: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土地、财产从人丁转为土地、财产(5)影响: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简化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定为主的赋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定为

    44、主的赋税制度,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第第 8 8 课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主张贵儒、尊道3、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吸收儒、道思想4、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隋朝三教合一(三教合归儒):隋朝;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理论;5、三教并行:唐朝三教并行:唐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道教最受尊崇6、反佛、灭佛:反佛:佛教盛行,耗费钱财,影响政府收入;南朝范缜;灭佛:但发展未从根上遏制

    45、7、儒学复兴:唐中期;韩愈;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二、文学艺术1、文学: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时代;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2、艺术:(1)书法: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之:书圣;兰亭序(天下行书第一);唐朝: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2)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朝:吴道子(画圣)(3)佛教石窟: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46、;敦煌莫高窟3、科技科技:(1)魏晋南北朝:数学: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祖冲之(精确推算圆周率);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贾思勰齐民要术:北朝;中国现存最早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李春赵州桥(隋朝);世界上先存在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火药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孙思邈千金方(唐朝);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三、中外文化交流:1、外国高僧来华;新罗

    47、、日本学问僧、留学生、遣唐使;空海(日本)2、中国:东晋法显西行天竺;唐朝:唐朝:玄奘西行天竺;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鉴真东渡日本3、唐朝文化繁荣原因:唐朝文化繁荣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实行开放政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第第 9 9 课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宋朝:北宋(9601127):赵匡胤(宋太祖);东京(今开封,也称“汴梁”);南宋(11271276):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

    48、想活跃,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形成三省。7赵构(宋高宗):临安(今杭州)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1)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行政;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2)枢密院:军事枢密院:军事(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枢密院有调兵权,无统兵权;三衙统兵但无权调兵)(3)三司:财政三司:财政2、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更戍法);设诸路转运司诸路转运司

    49、:财政财政;设四监司四监司:监察;增设通通判判:监察;与知州相互制约与知州相互制约;知州知州(文官出任,节度使变为虚衔);3、崇文抑武(重文轻武)崇文抑武(重文轻武):(1)目的:抑制武将势力膨胀(2)措施: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4、评价:评价: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影响了行政消极: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5、北宋政治特点北宋政治特点: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二、边防压力

    50、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北部: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后辽大举南下,北宋被迫签订协议,每年给辽一笔财物,称为“岁币”(澶渊之盟);西北:北宋与西夏战争,屡战屡败,最终达成协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一笔财物,称为“岁赐”三、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0691069 年;宋神宗年;宋神宗1、背景背景: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国家积贫积弱;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边防危机:辽、西夏侵扰;“庆历新政”揭开变法运动序幕(范仲淹;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触犯大官僚集团利益,失败)2、目的:富国强兵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4、内容: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统编)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资料.doc(3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71222.html
    TECH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