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ihai2016
  • 文档编号:1966449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格式:DOCX
  • 页数:155
  • 大小:144.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weihai201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电大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期末考试 复习 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答案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复杂学科。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 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 引发思考, 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5.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

    2、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医生称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6.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7.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一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9.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

    3、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呀、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10.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1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1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1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4、(情感驱动性),实践性,。15.(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1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1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18.(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1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2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5、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2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2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23.社会性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在(实践尝试)中逐步学习和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过程。24

    6、.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25.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注意:陈述的角度要(统一),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2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27.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考察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28.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

    7、评价的 (目的与内容) 、收集(评价资料)、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到处理评价结果等若干步骤。30.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3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32.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 那么, 帮助他们规则意识的建立则需要通过 (自然的后果体验)来慢慢建立。33.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34.虽然各

    8、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35.工具性攻击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在这里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如获得某一物品等。对待这种行为,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关注幼儿的行为本身,而是应该关注幼儿采用方式的(适当性)问题。36.相关后果法即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并澄清了限制, 它通过行为的效果来传达哪些言行不能容忍。同时,相关后果能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可取,为他们提供改变这种行为的个人动机。 相关后

    9、果不是仅仅强迫幼儿按照成人认为最好的那样去做,而是帮助幼儿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相关后果法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作为教授可取行为的基础。37.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38.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39.代币疗法中的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必须是可以计数,具有吸引力,并且简单、轻便可携的;必须是能够随时都可以方便发放的;必须是幼儿不容易复制的;必须是不具备其他(实用功能),也不容易与别的物

    10、体相混淆的东西。40.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 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 , 建立个人档案, 行为观察记录, (指导研究设计) ,选择教育材料。41.访谈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访谈特别是自由式访谈比较灵活。 只要被访问者有时间, 双方就可以进行访谈。 第二, (适应面广) 。访谈的对象很广泛。第三,访谈易于实施。42.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43.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社会发展需要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

    11、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44.张宗麟所著(幼稚园的社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45.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价值问题),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46.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12、。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 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47.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4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49.根据(时代性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

    13、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50.(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5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5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53.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 (言语指导

    14、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54.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四个阶段。5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56.(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

    15、止等,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57.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 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5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59.(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

    16、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6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6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62.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63.(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

    17、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6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自主互动)的机会,训练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6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6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 在 (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

    18、 创设 (有教育意义) 的环境和活动, 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6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68.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 (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69.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 (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70.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71.(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

    19、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72.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73.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74.(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7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

    20、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76.(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 (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7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

    21、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79.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8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81.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

    22、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82.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83.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84.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85.(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 促

    23、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 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86.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调控)与评价功能。87.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8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89.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

    24、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90.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9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92.(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 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 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93.(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94.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

    25、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 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 (强化练习)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95.(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96.(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 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 (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97.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

    26、教。28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98.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9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100.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二、简述题二、简述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答:学前儿童社教育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

    27、教育的思想及实验, 以前今天学前儿童是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研究的核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 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书平和效率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2.简述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答:小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注意的产生是由一系列的变量决定的,其中包括榜样的吸引力、普遍性以及行为发生的环境等。以电视为例,之所以电视节目中的榜样之所以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原因就在于这种媒

    28、体能够有效的唤起和保持儿童的注意。保持过程:即引起注意的榜样事件必须被儿童记住, 通过想象或言语表象使观察过的行为在记忆中得以重现。动作再现过程:即儿童在准确重现榜样行为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常识错误性的行为。动机过程:即当相应刺激出现时,引发儿童观察过的榜样行为。这四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一个观察者不能重复一个示范原型的行为很可能是由于下列原因: 没有注意有关活动,记忆中无动作观念,没有能力去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动力。3.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市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

    29、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4.简述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掌握地相关知识。答: 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掌握地相关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的知识。即自我需要哪些方面的成长,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会性与品格发展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或阅读人物传而获得。 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即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等等。三是关于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即如何设计与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知识。 四是关于幼儿社会教育实施与评价的知识。 即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组织与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知识。5.简述幼儿社会

    30、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答: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 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 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

    31、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6.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答:(1)取得家长的信任。(2)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

    32、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8.简述应用行为评价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答: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 (2)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一方面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3)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4)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5)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6)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9.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

    33、。(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的。1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答:一般认为,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初生的婴儿是一个情绪的存在,他们总是想哭则哭,想笑就笑。学习情绪的正确表达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个不能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会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 但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情绪表达并不意味着总是顺应环境的要求, 有时环境对情绪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对儿童健康的损伤。正确的情绪表达意味着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真诚的表现自己。(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即与个体的行为与所

    34、处的同类群体的常模行为进行比较后发现并无明显特殊之处。 如一个5岁幼儿的某方面的行为长期显示与3岁幼儿的行为类似,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幼儿存在行为问题。(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与同伴正确相处也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习正确处理同伴关系是他们学习更复杂的社会规范的基础。(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是一种群体的生活,在群体生活中为了共同的协作需要种种纪律与规则,幼儿应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团体规则与规范。(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维系

    35、着当地人的共同生活,幼儿生活于这样的文化共同体中,也需要内化这些文化习俗以适应当地的共同生活。当然对文化的适应并不意味着对文化的无条件的认同, 对一些不适应时代的习俗,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加以改变,引导幼儿学习新的文化习俗。(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对语言的掌握是幼儿参与社会与他人交流的基础, 一个发展健康的儿童应当具备运用当地语言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当今社会流动的加剧,甚至要求幼儿掌握多种交流语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意味着幼儿有健康的社会理解力与行动力。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社会性方面的正常行为与行为问题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

    36、极,而是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处在这两极之间,因此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另外,幼儿社会性行为涵盖的内容很多,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也体现在某个方面,而其他方面可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幼儿某方面的行为问题轻易的给他们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11.简述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与成因。答:说谎这种行为在幼儿中并不少见,教育者也往往为此感到苦恼,并容易将这种行为视为道德问题,因为在成人社会中不说实话关乎对一个人品行的评定。社会对这两种行为非常严厉,他们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对幼儿缺乏了解的教育者常常认为他们的任务是惩罚孩子的说谎,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与发育不成熟有

    37、关。对幼儿而言,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对他们而言,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就意味着如果你希望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而孩子却真诚的认为这些谎言是真的。教育者需要更多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幼儿事实上并不理解谎言的意义,在他的研究中,即使幼儿到了 6 岁,他也不能区分一个真正的错误和一个故意的谎言。 此外幼儿倾向于根据有多大可能被发现并因此受到惩罚来判断说谎有多坏。因此,一个可信的谎言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一个过于歪曲事实的谎言则是不好。研究结果帮助成人明白为什么向幼儿解释成人的逻辑是行不通的。相反,幼儿有必要体验因欺骗他人而产生的后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

    38、长,他们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认识到谎言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他们也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明白把别人的东西拿走会让他人不方便和伤心。 当然为了使教育有效,幼儿必须和别人建立起相互关心的关系。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有效的交往策略可以促进他们这两方面的发展。12.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攻击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尤其是男孩)与非攻击性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某

    39、方面的有时或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又常常低估、怀疑甚至轻视他人的能力。(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这类幼儿一般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持肯定或认可的态度,甚至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有的幼儿把攻击行为看作是在他人心目中树立形象或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手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很多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问题解决策略水平偏低。与非攻击性幼儿相比,在涉及物品的归属和获得友谊的问题上,他们所能提供的策略数量较少,喜欢通过贿赂或发动攻击来解决社交问题。和平的有效策略较少;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上,攻击

    40、性幼儿表现出高外倾的特点, 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著低于非攻击性幼儿。(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通过对攻击性幼儿和非攻击性幼儿的对比研究发现, 攻击性幼儿容易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性的归因, 而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幼儿对他人行为意图做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是别人无意的过失行为,他们仍更多地解释并据此进行反应,表现出攻击行为。13.正强化的主要操作程序和原则是什么?答:操作程序和原则:(1)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所选择的要强化行为应该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控制、可评价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行为。(2)正确选择正强化物。选择正强化物必须考虑个体差异,把个体差

    41、异考虑进去,且应易用;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后;多次使用不致于引起迅速的满足;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3)正确实施正强化。正强化实施前,把计划告诉被指导幼儿,以期取得积极配合;在多需要的行为出现后,应立即给予强化,不要拖延很长时间; 给予强化物时, 要向被指导幼儿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即要说明由于出现了哪一种行为而得到奖励;分配强化物时,最好能结合其他奖励,如口头赞扬、微笑等;适当控制正强化物的数量,以保证正强化在整个指导过程中的有效性。(4)逐渐脱离强化程序。当所需行为发生达到期望频率时,应该逐步消除可见强化物,而以社会性强化物代替, 也可寻找环境中的其他强化物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14

    42、.幼儿行为问题的资料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答:这是诊断行为问题的关键性资料,重点详细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幼儿行为问题起始形式。(2)行为症状。教师要主动向家长询问幼儿行为问题起始、发展现状,期间有无波动,以及起伏波动可能有关的原因,家长应主动提供情况,配合教师尽可能详尽了解幼儿情况。(3)发生日期及过程:包括何时开始、持续时间有多久等,(4)可能的病因和诱因:教师要了解孩子产生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如精神创伤、抚养情况、疾病情况等。(5)过去诊断和治疗情况:有无去医治过,曾被诊断为什么病,接受过何种治疗等。1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答: 生活性原则是指

    4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 适宜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 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 同时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前一原则是从学习的经验基础提出的,后一原则是从学习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根据这两条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1)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有益幼儿发展的内容。16.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答:虽然强化法是幼儿园针对行为问题经常采用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也会

    44、带来一些负面的结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律被破坏.道德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将根据内部建构的关于对错的信念而作出决定。(2)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只要行为问题的原因继续存在,任何试图改变行为的努力都是不够的。(3)影响师生关系.充满关爱、相互尊重的关系是教育可取行为的基本要素。(4)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内部动机意味着做某事是出于自己的目的。1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答: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

    45、园的决策。18.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答: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 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 “冶性”,是学前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通过环境的陶冶和熏染的效果比言语的专递好得多。 陶冶法在形成学前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和态度、社会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 互相关爱、 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形成良好的幼

    46、儿园文化。(2)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要制定计划,使整个幼儿园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3)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为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19.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20.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答: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

    47、的方法。 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 不应经常分配角色, 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

    48、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答:(1)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3)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二是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22.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答: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

    49、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 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 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答: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50、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 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664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