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weihai201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电大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期末考试 复习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222022 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年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答案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复杂学科。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 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 引发思考, 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4.(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5.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
2、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医生称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6.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7.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一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9.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
3、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呀、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10.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1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13.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14.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4、(情感驱动性),实践性,。15.(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16.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17.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18.(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1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2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5、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2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22.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应掌握的基本信息有:(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23.社会性主题方案的架构通常是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选取若干个内涵相关、层次递进的子目标及其活动内容,使儿童在(情感体验)中积累相关的认知经验,然后在(实践尝试)中逐步学习和形成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过程。24
6、.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25.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注意:陈述的角度要(统一),目标陈述应简洁明了、(可操作)。2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27.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考察教师的目标制定是否(全面、具体、有操作性),并且(重点、难点)突出。28.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过程包括确定
7、评价的 (目的与内容) 、收集(评价资料)、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到处理评价结果等若干步骤。30.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3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32.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 那么, 帮助他们规则意识的建立则需要通过 (自然的后果体验)来慢慢建立。33.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34.虽然各
8、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35.工具性攻击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攻击在这里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如获得某一物品等。对待这种行为,教师不应该过多的关注幼儿的行为本身,而是应该关注幼儿采用方式的(适当性)问题。36.相关后果法即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并澄清了限制, 它通过行为的效果来传达哪些言行不能容忍。同时,相关后果能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可取,为他们提供改变这种行为的个人动机。 相关后
9、果不是仅仅强迫幼儿按照成人认为最好的那样去做,而是帮助幼儿反思(自己行为)的后果。相关后果法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作为教授可取行为的基础。37.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38.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39.代币疗法中的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必须是可以计数,具有吸引力,并且简单、轻便可携的;必须是能够随时都可以方便发放的;必须是幼儿不容易复制的;必须是不具备其他(实用功能),也不容易与别的物
10、体相混淆的东西。40.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 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 , 建立个人档案, 行为观察记录, (指导研究设计) ,选择教育材料。41.访谈法的特点有三个。第一,访谈特别是自由式访谈比较灵活。 只要被访问者有时间, 双方就可以进行访谈。 第二, (适应面广) 。访谈的对象很广泛。第三,访谈易于实施。42.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43.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社会发展需要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
11、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44.张宗麟所著(幼稚园的社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45.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价值问题),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46.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
12、。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 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47.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4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49.根据(时代性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
13、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50.(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5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5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53.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 (言语指导
14、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54.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四个阶段。5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56.(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
15、止等,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57.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 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5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59.(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
16、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6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6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62.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63.(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
17、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6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自主互动)的机会,训练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6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6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 在 (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
18、 创设 (有教育意义) 的环境和活动, 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6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68.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 (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69.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 (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70.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71.(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
19、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72.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73.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74.(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7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
20、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76.(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 (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7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
21、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79.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80.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81.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
22、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82.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83.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84.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85.(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 促
23、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 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86.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调控)与评价功能。87.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88.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89.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
24、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90.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9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92.(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 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 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93.(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94.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
25、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 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 (强化练习)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95.(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96.(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 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 (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97.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