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知识提纲精编版.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965243
  • 上传时间:2021-12-17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19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知识提纲精编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直接打印 直接 打印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期末 复习 温习 核心 知识 提纲 精编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9 页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知识提纲精编版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1.1.改革开放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的历史原因:强国富民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2.改革开放怎样促进发展?改革开放怎样促进发展?国家坚持以经

    2、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3.3.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 4040 年成就:年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人民生活水平大在提高,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键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

    3、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5.5.我国我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6 6.全面深化改革的含含 义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总目标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7.7. 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对策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对策8.8.中学生应该对待改革开放?中学生应该对待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全面深化改革的对策全面深化

    4、改革的对策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 应对挑战、解决重大矛盾、将改革进行到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第 2 页 共 19 页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

    5、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为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建言献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参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好准备9.9.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已转为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10.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11.11.共享发展成果的具

    6、体措施:共享发展成果的具体措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第二课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12.12.创新的内涵创新的内涵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

    7、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13.13.创新对个人的价值创新对个人的价值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14.14.创新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创新对社会生活的价值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15.15.创新对国家发展的价值创新对国

    8、家发展的价值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16.16.改革、创新与富强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富强的关系第 3 页 共 19 页创新是改革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

    9、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17.17.我国的科技发展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现状?成就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不足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18.18.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为什么要加强科技创新?地位: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上面上面 1515 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

    10、、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远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19.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怎样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怎样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

    11、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企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个人个人: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20.20. 创新精神的表现:创新精神的表现:第 4 页 共 19 页1表

    12、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21.21. 教育的教育的重要性重要性(为什么):(为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2.22. 我国我国为什么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要鼓励万众创新? ?1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目的是增进

    13、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23.23.科技创新的三大科技创新的三大“战略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第一单元易错点第一单元易错点1.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4.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5.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6.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7.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址8.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址,让生活更美好9.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10.提升创新能力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1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12.教育是提高

    14、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1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落实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课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24.24.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和实现: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和实现: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25.25.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P322626. .认识我国的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

    15、大生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最广泛: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最真实: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最管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意义意义)第 5 页 共 19 页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2727. .我国实行人民民

    16、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8.28.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

    17、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9.29.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0.30.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途径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途径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求: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

    18、,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31.3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作用)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P30 第 4、5 行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P33 最后三行有助于保障人民的利益,推动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

    19、民主管理。P36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3030 意义32.32.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第 6 页 共 19 页3333. .参与民主生活的做法参与民主生活的做法国家:国家: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如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完善我们的民主制度、完善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途径。

    20、鼓励公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公民公民: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以理性、 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2)增强民主意识要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34.34.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法治的重要性)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

    21、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政治文明的核心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35.35.法治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

    22、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实行善治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6.36.描绘法治蓝图描绘法治蓝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7.37.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及宗旨权力来源及宗旨:作用:管理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权力来源:人民。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38.38.法治政

    23、府的含义法治政府的含义: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39.39.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要求:要求: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必须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意义:意义: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

    24、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第 7 页 共 19 页40.40.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国家: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公民: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政府

    25、及其工作人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41.41.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治与德治要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第二单元易错易混点1.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6、。3.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6.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

    27、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7.党的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8.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11.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1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第 8 页 共 19 页13.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实

    28、行善治。14.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第五课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42.中华文化形成中华文化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特点: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4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

    29、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5.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6.怎样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

    30、7.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宣传我国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结合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为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珍爱、保护中华文化,敢于同破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作斗争具体做法:看中国名著;写好中国文字;过好中国节日等。48.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及内涵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及内涵作用: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是代代相

    31、传的民族智慧,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内涵内涵: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如:忧国忧民、勤劳勇敢、诚信守法、孝敬父母等。49.青少年应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应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 9 页 共 19 页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50.50.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内涵: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32、、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质:本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特点: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重要性: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有利于激发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构筑中国价值。怎么做:怎么做: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

    33、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51.51.我们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52.52.中国价值观:中国价值观: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53.53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4.54.青少年为什么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为什么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争当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5、的价值导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营造我为人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传递社会正能量传递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构筑中有利于构筑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55.55.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 10 页 共 19 页要与日常

    36、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实、落小;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归纳整合: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价值观类有利于:有利于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37、成果,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公民;第六课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56.56.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57.57.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的人口现状:重要国情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新特点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58.58.为什么要长期坚

    38、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要性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要性+ +重要性)重要性)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59.59.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两孩全面两孩”政策?政策?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60.6

    39、0.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第 11 页 共 19 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61.61.我国资源状况及危害我国资源状况及危害状况:状况:(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不足)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结论)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危害: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

    40、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62.62.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形势、原因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形势、原因 、表现、危害、表现、危害形势:形势: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原因: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表现: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危害: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

    41、我毁灭。63.6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对自然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64.64.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

    42、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5.65.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或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或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66.66.保护环境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节约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国家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43、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见 85);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第 12 页 共 19 页活方式;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企业:企业: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节能减排,依法生产;加强科技创新,

    44、使用节能设备,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青少年青少年: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环保节能宣传宣传活动,做环保节能宣传员;积极举报举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把环保和节约意识自觉落实到日常生活细节中,从身边小事小事做起,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践行光盘行动归纳整合:环保节能类有利于:有利于实施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经

    45、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万)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三单元易错点第三单元易错点1.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传统美德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价值观是文化最深沉的内核5.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6.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

    46、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 13 页 共 19 页7.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8.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9.推行计划生育,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0.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但不是根本的改变。1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47、,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15.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七课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中华一家亲67.67.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68.6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表现为各民族具有相等的法律地位和同等的社会地位;三大原则的关系三大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民族共同繁荣为前两者提供物质保证)69.69.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

    48、特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70.70.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71.7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边防,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2.72.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

    49、持: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三大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经济经济: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第 14 页 共 19 页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民生: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

    50、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文化: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73.73.维护民族团结,怎么做?(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怎么做?(中学生)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宣传国家有关的民族政策;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74.74.反对分裂反对分裂? ?原因:原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直接打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知识提纲精编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965243.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